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海无涯 以“读”做舟(王蕾)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0: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诗海无涯 以“读”做舟

——浅谈我对诗文教学中“诵读”的思考

摘要: “文言的吟诵, 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简单一句道破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低年级诗文教学中,教师明确“读”之意图、教会学生 “读”之方法、利用“读”之多样,将大大缩小小学生与古代圣贤的时代距离,让学生喜爱诗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不离不弃。

关键词:诵读意图;诵读指导;诵读方法

我国诗歌始自先秦,流传千年,是文坛上的一朵奇葩。 学习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纵观古诗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淡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真正体会到诗文之美、深入到先哲之情呢?笔者认为应从“诵读”入手,以“诵读”做“舟”,让学生走近“古代”,与圣贤对话。

一.紧扣新课标,明 “诵读” 之意。

(一)理论指引,明确《课标》诵读意图。

《课标》对中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显然,诵读古诗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对古诗文内容有所感受、感知、感悟,体验、积累和鉴赏言语声音形态的自身魅力,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实践,明确课堂“诵读”意图。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必须依据鉴赏要点运用诵读法,在“在何处读”、“读什么”、“怎么读”和“读出什么”等方面都有思考和安排。切忌从头到尾无选择、无重点的诵读。比如,我校孙璐老师在执教《别董大》时是这样设计的:

1.初读诗文,整体把握

(1)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字音。重点指导“曛”字。 (3)分组比赛读。

1 (4)齐读。

2.再读诗文,明诗入境。

(1)提醒理解诗句的方法:结合课后注释理解,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图文结合理解,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与同桌讨论理解,请教老师理解等。

(2)生自由读文,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3)生生交流,理解重点词语:黄云,千里,知己,君,您,曛,纷纷。 (4)师范读、配音乐朗读等方式走近作者,理解诗意。 3.再次朗读,升华情感。

不难看出,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三类朗读,即讲授前诵读、讲授中诵读和讲授后诵读。讲授前诵读(即初读),多是为解性诵读,目的是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印象,熟悉了解文本;讲授中诵读多为启发性诵读,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体验和感受文本;讲授后诵读多为欣赏性、训练性诵读,目的是引导学生再体验、鉴赏文本,训练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引导学生读出了古诗文的韵味,更让学生读出了古诗文的情味和意味,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夯课堂基础,强诵读指导。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使经典古诗文作品穿越时空隧道栖息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上,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它需要语文教师把诵读指导落在实处,真正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领略古诗文的无穷魅力,切实品尝诵读古诗文的乐趣,并在记忆的版图上刻下深深印记。

首先,教师范读是加强指导朗读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师的课堂范读可能会因普通话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范读质量,但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具有个性特点的诵读,却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古诗文的味道和气息,分享到诵读古诗文的乐趣,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活力。宋词研究大家唐圭章先生的弟子胡永康先生回忆唐老讲授宋词时,用方言色彩很浓的语音一遍遍诵读作品,使学生很受感染。笔者也曾聆听过一位老先生诵读陆游的《钗头凤》,当先生声情并茂地吟诵到“错错错”时,其艺术感染力令所有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另外,教师入情读,甚至与学生比赛更能激发和鼓舞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和热情,犹如给古诗文课堂注入了兴奋剂。

其次,讲究诵读指导策略。古人常用“如味橄榄”、“如饮醇酒”描述诵读情境,高水平的诵读就是一个感受、体验和欣赏的愉悦过程。我校杨明老师在执教余光中的《乡愁》时,其独特的朗读指导方式,不但让学生“深陷”其中,更令听课老师无不潸然泪下。下面就其

2 中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教学环节与大家共享。

情境

1、配乐并情感渲染: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独自在异乡求学。他端坐在木桌前,窗外的月光如泻,他正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而信封上写的是他母亲的名字。(学生诵读: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情境

2、配乐体会情感:他再次回到故乡,而在他面前的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他还记得母亲在村头暮色中一声声焦急的呼唤,他还记得母亲一句句语重心长的叮咛,可现在,母亲啊,你怎么就走了呢。(学生诵读: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在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在杨老师声情并茂的述说、肢体语言的感染下,学生的诵读声真是“于诗文激昂处还他个激昂,于诗文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三、求课堂高效,现多样诵读。

单一的诵读教学方法时间久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淡化。采用多样的诵读教学模式,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举例如下:

(一)学生表演读。如: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就像一群蝴蝶,张开翅膀追追;——北风唱起了歌儿, ——呼呼,呼呼,雪花在欢快地舞蹈。

(二)创情境,师引读。如:教学《秋夕》。师:秋天的夜空,星星在安静飞舞,萤火虫也带着淡淡的忧伤,优美地飞舞。生读: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三)古诗新唱。如《梅花》、《江南春》等古诗谱上现代曲子,读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别有一番风味。

(四)利用平仄调,吟诵诗文。如《诗经》之《周南》篇《螽斯》利用“吟诵”方法,再加上师生配合,学生学习起来也是兴趣盎然。

师:螽斯羽,诜诜兮。生合:你的声音真好听呀! 师:宜尔子孙,振振兮。生合:你的子孙多的成群呀! 师:螽斯羽,薨薨兮。生合:你还会轰轰唱呀! 师:宜尔子孙,绳绳兮。生合:你的子孙多的像彩云呀 师:螽斯羽,揖揖兮。生合:你们喜欢聚在一起呀!

师:宜尔子孙,蛰蛰兮。生合:你的子孙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呀!

当然古诗诵读方法绝不仅仅是以上几点,单笔者相信,这样的诵读一定会让古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 也是学习诗文的一个重要手段。圣贤们的教导——

3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等名言更是在提示我们诵读是学习诗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我们走进诗文,以“读”作舟,引领学生在“诗海”畅游。

[参 考 文 献] [ 1 ] 童志斌.对诵读法的新认识[J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2007(1) .[ 2 ] 吴永军.关于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 ] .语文建设.2002 (12) .[ 3 ] 王荣生.对“整体感知”、“整体把握”的感知与把握[J ] .语文学习,2002 (6) .[ 4 ] 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5 ] 陈文.文言文想说爱你不容易[J ] .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 (12) .[ 6 ] 郑飞艺.诵读的教学原理[J ] .语文学习.2002 (6) .[ 7 ] 张必锟.学文言文非诵读不可[J ] .中学语文教学.1997 (6) .[ 8 ] 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 9 ] 陈琴 素读报告2010年8月

教海无涯

读王崧舟

读王崧舟

教海无涯 学海无涯

教海无涯 爱心永驻

王蕾演讲稿

读王崧舟的读后感

王崧舟

王崧舟

读《王崧舟讲语文》有感

诗海无涯 以“读”做舟(王蕾)
《诗海无涯 以“读”做舟(王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