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万源环境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3 15:21: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四川省万源市后河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

1 规划背景

万源市后河属于渠江的二级支流,为州河的三大支流之一,是州河的主要水源。后河发源于大巴山南麓,距离万源市约45km的大横山(海拔1480m)。整个流域呈北高南低之势,由北东向南西方向流动,经皮窝、梨树、官渡、万源城、坪溪、青花、长坝、花楼、罗文等乡镇,在宣汉县普光场上游与中河汇合,再流至宣汉城与前河汇合而为州河。州河流经达州至渠县三汇镇与巴河汇合始称渠江,渠江和涪江两江均于合川与嘉陵江汇合。后河流域支流密布,主要有:白沙河在长坝乡丝坝处汇入,赵塘河在花楼镇汇入后河,河流短促,坡陡流急,属于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整个流域呈树枝状分布。后河万源市境内控制流域面积1394km2,主河道长104.3 km,天然落差843.8m,平均比降8.09‰,多年平均径流深854mm,多年平均流量35.9m3/s。后河干流水资源理论蕴藏量3.48万kw。

因此,本次规划可加速河流梯级水力资源的开发,将水力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对改变当地的能源结构,实现“以电代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规划方案概述 (1)开发河段特性

后河干流万源市境内控制流域面积1394km2,主河道长104.3km,天然落差843.8m,平均比降8.09‰,多年平均径流深854mm,多年平均流量35.9m3/s。后河干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48万kw。由于受以下诸多条件限制,其经济技术可开发量仅为0.81万kw。

国道210公路和襄渝铁路沿万源市后河干流两岸通过,且都属于国家级主要交通干线,再加上万源市后河干流沿岸经济较发达,居住人口较密集,电站的开发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1、万源市后河干流官渡场镇上游花萼山于1998年8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花萼山又叫花岳山;1999年,花萼山被划定为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禁伐; 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以国环函[2005]524号批复通过申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正待国务院批准。该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城东北35千米,保护区总面积48203.39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1600.36公顷,缓冲区12987.79公顷,实验区面积23615.24公顷。保护区位于四川省万源市境内,范围在东经108°00′—108°27′,北纬31°55′—32°12′之间。最高峰南天门海拔2380.4米,珍稀动植物和野生植物1000多种,其中珍稀植物有10余种,最具特色的是在海拔1800米以上有数万亩的原始沙棘林、木竹林和千亩杜鹃林。花萼山原始林带被称为大巴山生物基因库。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共计有222种,其中珍稀保护动物有26种,是达州市珍稀动物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栖息着大鲵、牛羚、獐、鹿、野猪、野羊、锦鸡、豹等珍禽异兽100多种。属禁止开发区,故不列入水电开发范围。

2、官渡场镇至万源市城区段根据达州市人民政府以达市府函[2006]181号文件万源市第三中学校门对应的后河断面起至210 国道与官大公路交汇处对应的后河断面的水域及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地区域为万源市饮水保护区。该饮水保护区担负着城区十万余人的生产生活供水任务,禁止开发水电项目。

3、青花场镇至长坝乡段分布有青花场镇、长坝场镇及众多集中的居民点,且与河床高差较小,曾多次遭受洪灾。再加上该河段河道平缓,利用落差小,河床较宽,电站开发投资大,无开发利用的经济性,且襄渝铁路和210国道与河道高差小,电站的开发会造成对210国道的淹没,从而影响国道的畅通,不宜修建水电站。

4、沙坝电站至罗文镇旋坑坝段河床极为平缓,河道开阔,地质条件较差,电站开发投资大,无开发利用的价值,不宜开发建设水电站。

综上所述,万源市后河干流流域的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受到诸多限制,仅万源市城区至青花场镇段、梨子园至沙坝电站段、五郎溪至花楼车站段利用落差较大,河道与襄渝铁路和210国道的高差相对较大,电站的开发不会造成210国道的淹没,电站开发投资较少,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宜修建水电站。其经济技术可开发量仅为1.073万KW。

5评价结论 5.1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万源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植物生长,加之地貌复杂及区域气候差异,因而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树种有155种,中药材品种有1206种,其中萼山尖贝、巴山天麻、皮窝桔梗驰名中外。饲草有300多个品种。植被因地域分异而呈垂直分布:海拔10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带;海拔1400米为常绿阔叶林及落叶林及落叶林混生带;海拔1400~1800米为针落叶混交林带;海拔1800米以上为高山针叶林带。此外,植被水平差异也较为明显。东北部立体气候差异大,药材资源较丰富,全市中草药收购品种160个,东北山区就占140多个品种,其中巴山青岗林闻名中外。万源市被国家、省列为速生丰产林及“三木”药材基地县,也是全国174个退耕还林重点县和全国天保工程重点县之一。1999年全市实现基本绿化,200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9.3%,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初步调查,调查区域内的植物有54种,主要以壳斗科、杉科、松科、蔷薇科、槭树科、忍冬科、禾本科、桑科、杨柳科、樟科的植物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及相关文件,项目评价区域内无珍稀野生动植物。

按《中国淡水鱼类的分布区划》,后河干流水生生物群落简单,生长缓慢,鱼类铒料生物贫脊。河道比降虽不大,但水流湍急,泥沙含量较高,鱼类资源量小。规划流域内主要经济鱼类是裂腹鱼类、鮡类和鳅类,流域内无专业渔民。根据万源市水利局的证明文件,后河干流内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鱼类。

规划河段没有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极小;生活污染源分散,污水排放无地表径流形成。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后河干流规划河段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较好。

规划河段地处山区,无工业大气污染源和固定噪声污染源。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后河干流规划河段附近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5.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推荐方案各闸、厂址之间将形成减水河段(长约12.64km),与水电开发前的天然状况相比,河道内水量将大幅度减少,枯期减水河段流量将主要取决于闸址下泄的生态流量及区间支沟流量的大小,减水河段水文情势较原天然情况有较大的改变。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陆生植被的影响

根据现状分析,评价区内的植被主要为为马尾松、柏树、水杉、栎类、桉树、杨槐、香樟、楠木等,以马尾松为主的混交林面积最大等,农田作物及经济林地在评价区的平缓河谷及山坡也广泛分布。

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各梯级永久建筑物施工、料场开采、弃渣活动、施工人员的出入和物资搬运工作等会对这些植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部分植物的栖息地减少,造成一部份植株的死亡。但由于影响范围有限,因此不会对区内植被种群和数量造成较大影响。

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不会减少珍稀植物的数量和种类。

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各种施工活动的干扰以及施工占地破坏栖息环境,但由于动物具有较强迁移能力,且规划河段适合动物生存的环境较多,因此,规划实施仅减少施工范围内的动物数量,不会影响区内的动物种类和数量。随着施工结束,影响将逐渐消失。

根据现状分析,规划流域珍稀野生动物大多分布在距离规划流域海拔较高、距离较远的高山地带,评价范围内没有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因此本次规划对珍稀保护动物基本无影响。

3)对鱼类的影响

从流域鱼类分布的具体情况来看,后河干流鱼类分布不均匀,同时由于流域已建紫桐溪、沙坝电站,对河道进行筑坝拦截,因此鱼类基本均分布于下游河口地带;规划河段内仅分布有少量裂腹鱼类、鮡科鱼类和鳅类。因此,本规划实施对鱼类区系、种群的影响有限,不会引起流域鱼类种群的消失。

但由于后河规划河段减水,将造成该流域流水性鱼类的适宜生境河段长度减少,同时各级电站将天然河道分割阻隔,也将导致下游鱼类上溯通道被阻隔,使鱼类的生存空间再度被压缩,鱼类资源量有所下降。

4)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

后河干流生态系统主要有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村落生态系统。

规划实施不会造成栖息地的隔离和破碎化,对动植物的迁移和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也不会造成影响,仅使河流生态系统面积有所减小,村落生态系统面积有所增加,但不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对景观协调性的影响 1)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影响

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将不可避免的破坏工程区的植被,由于整个规划河段两岸均有公路通过,植被的破坏势必导致景观破坏,造成对过往人群的视觉景观破坏。

各梯级电站施工期间,闸址、厂房、施工支洞等开挖形成裸露面以及堆渣场裸露,将形成与周围环境的反差,造成景观不协调。

2)规划实施后的影响

规划实施后,由于各梯级闸坝、厂房以及减水河段的形成,与区域良好的植被景观形成反差,造成景观协调性影响。

(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规划实施将为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为地方实现“以电代柴”创造必要条件,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实施对当地的人群健康、交通条件、居民用水等均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5.3推荐的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

通过分析各梯级开发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水力资源利用程度、及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经济指标、对环境敏感对象的影响等因素,从降低工程技术难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等综合角度考虑,推荐方案Ⅰ的四级开发,自上而下分别为从上而下依次为檀香园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1000kw+1x630kw)、徐家坝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630kw)、梓桐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200kw)、沙坝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70kw),总装机容量1.073万kW。 主要不利影响影响的减缓措施包括生态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社会环境影响减免措施、规划实施工程中的水、气、声环境保护措施、防火管理等。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根据各影响的特点,分别采取预防、削减和恢复措施。

1)为减轻施工人员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应明确划定施工界限,严禁超界限布置施工项目。禁止施工人员进入其他区域活动,在施工河段进行捕鱼或者其他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

2)建议各梯级项目阶段研究施工支洞采取索道出渣的可行性,减少施工道路修建对现有植被的破坏。

3)对料场、施工公路采取生态恢复措施。

4)为保护规划河段的水生生物、减缓规划实施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初拟在各梯级分别下泄闸址多年平均流量的10%的生态流量。

5)加强渔政管理,保护鱼类资源。 (2)景观保护措施

为保护规划河段沿线的景观协调性,除落实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外,还需采取以下措施:

1)规划方案各梯级项目设计阶段,各施工工区布置、施工支洞选择、渣场选择等施工活动尽量利用左岸公路沿线天然植被做绿色屏障,将施工工区特别是开挖裸露面尽可能布置在屏障后,避开过往人群的视觉范围;

2)对无法利用天然植被做绿色屏障的工作面、开挖裸露面,采取栅栏挡护,并种植当地适生的绿色藤蔓植被作为人工绿色屏障,使开挖裸露面尽可能避开人群的视觉范围;

3)规划实施后,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应尽量选用当地物种,与区域景观相协调;

4)建议项目实施阶段,优化施工布置,尽量不在引水线路侧修建施工便道,避免施工便道修建对植被的破坏;

5)建议各梯级闸坝、厂房等建筑物风格尽量与当地居民建筑物风格保持一致,与区域人文景观相协调。

(3)水土保持措施

要求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规划方案中的各个建设项目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各项目须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然后,报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规划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分为临时防护、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根据处理对象的不同,分别采取上述措施或者综合措施处理。

(4)社会环境影响减免措施

做淹没占地的补偿工作,同时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以保证移民人口生活稳定,不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沿线公路可能受到的不利影响制定相应对策措施和建议,主要是在道路交叉点加强交通管制,在工程路段设置汇车点,及时清楚障碍等。

(5)规划实施过程中水、气、声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产生生产废水采取沉淀、隔油等措施处理后循环使用,多余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当地林灌或农灌。

根据施工组织特点,分别对开挖、爆破粉尘、砂石骨料加工与混凝土拌和系统粉尘、燃油废气及交通运输粉尘采取相应的削减和控制措施。

根据施工噪声的产生和传播特点,分别对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敏感对象分别采取控制和防护措施。

(6)防火管理

积极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做好生活和生产用火的火源管理。建立施工区森林防火及火警警报系统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制。一旦出现火情,立即向林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有关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同时组织人员协同当地群众积极灭火,以确保施工区域森林资源的安全。

5.4综合评价结论

后河流域水电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区域生态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均相协调。水电规划的实施不仅可以缓解万源市电力的供需矛盾,还将极大地改善区域的基础设施状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后河规划河段水资源较集中,不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规划范围内,涉及珍稀保护动植物少,鱼类区系组成简单、种群较少;干流规划减水河段内无工、农生产用水要求,为满足规划河段景观用水流量及鱼类基本生存需要,本规划已初步拟定各梯级下泄生态流量,可减轻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各规划方案均无明显环境制约因素。

梯级电站开发不可避免的将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主要是电站建设对水文情势、陆生生态、水生生态、地质环境、移民安置、社会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均可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得到减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本规划拟定的各方案与规划环境目标均有较好的符合性。通过对各方案环境影响的比较,二个方案均不可避免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各方案的影响无明显区别,仅方案Ⅰ略优于方案Ⅱ;但通过各专业综合比较,方案Ⅰ在经济、技术指标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因此本规划环评推荐经济、技术指标相对较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方案Ⅰ:四级开发”。

该推荐方案无明显环境制约因素,规划实施后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均可通过方案优化及采取相应措施得到减缓,规划实施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处于环境可接受水平,不会造成该流域环境质量下降。

总的来说,在采纳本环评提出的规划方案优化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的基础上,后河流域水电规划的推荐方案从环保角度可行。

红色万源、

环境调查

万源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万源市发言稿

环境调查问卷

学校环境调查

社区环境调查

环境调查问卷

东湖环境调查

万源市中心医院简报

万源环境调查
《万源环境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环境影响调查 环境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