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德行

发布时间:2020-03-02 11:36: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聚焦“大学第一课”——

点亮人生新阶段的这盏灯(深聚焦) 德行比才能更重要(凭栏处)

贾凤姿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5日

16 版)

湖北新闻界“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再观察

追问“我是谁”

本报记者 顾兆农 付 文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5日

06 版)

聚焦“大学第一课”——

点亮人生新阶段的这盏灯(深聚焦)

又是一年开学季。与中小学的开学不同,大学的开学对于许多新生来说,不仅意味着新学年的开始,更意味着一个崭新人生阶段的开启——以成人的身份,把握人生的方向,涉猎知识、淬炼品格,打量社会、学会选择。

开学典礼上大学校长的致辞被喻为“大学第一课”,在这一课中,校长们会将对大学新生的期望一一叮嘱。从这些叮嘱中,我们能读出年轻一代最稀缺的品质,能读出大学风气应有的守望与坚持,能读出一所大学对于大学精神、学人风骨、文化品格的呼唤和思考。

坚守“底线”道德

不知从何时起,“底线”成为我们常常提及的关键词。与人交往,有做人的道德底线;学术研究,有学术的道德底线;网络空间,有网络文明的道德底线„„而对“底线”的呼唤,一方面强调了做人做事,“边界”不容突破,一方面也体现出当下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肆虐张狂令人担忧。在2013年的“大学第一课”中,校长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 “底线”。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谈及道德底线。针对当前育人观念重技能提升、忽视德行培养之本末倒置的现状,樊丽明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首先要养公民之德,这是基本的为人之德;进而要养职业之德,这是从业立业之基;再则要养君子之德,这是更高的做人做事之德。”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谈及学术道德底线,“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坚持为维护基本学术道德做出自己的贡献。”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强调的是信守承诺的底线。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谈到的是“实事求是”的底线,“现在社会上有一股浮躁的风气,诱使人投机钻营,急功近利。在这种风气的误导下,一些人读大学敷衍了事,以为只要能拿到文凭,就可以发大财、做大官。我们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天大人喜欢踏实、好学的学生,天大人希望培养出踏实、能干的学生。”

针对当前一些青年人将父母、师长的爱看作理所当然,只懂索取、不思回报的现状,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校长提出了“感恩”的底线要求:“‘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唯有懂得感恩,人才会拥有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唯有心怀感恩,社会才能形成正能量的增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你们获取的知识越多、具备的能力越强,身上的责任也就越大。希望同学们牢记,成功在于知恩图报。

仔细聆听大学校长们的“底线”要求,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实事求是”、“知恩图报”、“品德高尚”、“学术端正”„„这些本应是大学生自觉践行的品格,如今在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浸染之下,竟然逐渐退守为“底线”要求,不禁令人唏嘘感慨。只有大学对现状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有着底线不容突破的要求,大学风气的激浊扬清方有可能真正实现。

坚守“独立”品格

如果将“独立”作为对大学生的要求,可能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迈入大学校园已是成年,独立是自然的。但果真是这样吗?今年大学开学,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不得不拉起“家长警戒线”,禁止家长入内,要求学生独立报到。回顾以往,大学生将一周所穿衣物积攒到一起邮寄回家交由父母清洗的行为也绝非个案。独立生活尚且不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就更难做到了。今年的“大学第一课”,校长们就对学生们提出了坚守“独立”品格的要求。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致辞中有这样一段话发人深省: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曾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陈吉宁叮嘱大学新生,“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在给新生的致辞中专门将“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作为对新生的要求。在“好思”中,钱颖一强调:爱因斯坦说,大学本科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去思考。如何思考呢?思考既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创造性思考,才会有批判性思考。这也正像爱因斯坦所说:“独立思考和判断一般能力的开发应该总是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专门知识的获取。”好思应该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诚然,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敢质疑,不善质疑,与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为此,钱颖一提及,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并不鼓励学生质疑老师。应试教育制度也主张获得标准答案就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如果我们的目标更为高远,那么,敢于质疑现成答案,善于提出问题就至关重要了。”钱颖一说。

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曾说过,“大学并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主的研究学问。”今天,我们常说,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人才,尽管何为一流的人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盲从、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挑战权威,都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唯如此,方有可能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和人才的成长。

坚守“梦想”自信

来大学之前还是“梦想家”,进入大学后,可能“梦”没了,只剩“想家”了。尽管是一句笑谈,但却折射出当下一些大学生走入大学后,面对友情与爱情的不如意、个人成就感和价值感的缺失、奋斗方向的迷茫、多元选择的困惑而茫然失措,甚至产生强烈挫败感,意志消沉,放弃梦想的现状。如何激发大学生们的“梦想”自信,也成为今年“大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

北京印刷学院王永生校长的致辞富有诗意: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电影《中国合伙人》里说:“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青春年少的你们,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你们应在大学放飞你们青春的梦想。

陈吉宁校长的话则更加务实和“接地气”: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无疑,“大学第一课”是深刻而发人深省的。学好“大学第一课”,读懂三重“坚守”,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十分有益。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当前大学校园内依然存在道德滑坡、学术腐败等种种不良现象,千言万语不如行为示范,期待老师们在为大学生们上好“大学第一课”的同时,率先垂范,用良好的大学风气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土壤。

德行比才能更重要(凭栏处)

贾凤姿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5日 16 版)

德行与才能孰重孰轻?有一个故事或许可以带给我们借鉴与思考。

有一位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为了不让自己的技艺失传,他决定物色一个接班人。在一段时间的挑选和培养过后,老锁匠决定在两个年轻人中做出选择。测试的方法很简单,两个保险柜,两个徒弟分别打开。结果,大徒弟花费不到十分钟,二徒弟却耗时半个钟头,正当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之时,老锁匠问两个人,保险柜内有什么,大徒弟双眼放光,“师傅,里面全是百元大钞。”而二徒弟却支吾半天说,“师傅,我没看到里面有什么,因为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只打开了锁。”测试的结果是二徒弟胜出。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任何行业都要讲求‘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更需要很高的职业操守,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否则,稍有私念便容易起贪心。每个修锁的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之所以在减负的大背景下谈及这个话题,是因为只有真正懂得德行与才能孰重孰轻,才能找回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重心和准则,在家庭教育层面实现减负,才最终成为可能。

当下,学生的负担很重,尤其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每天奔波在学校、补习班、培训班之间,孩子们苦不堪言、不堪重负。可是冷眼旁观这些形形色色的辅导班,大多侧重于技能的培训,却很少涉及道德与品行的内容。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孩子掌握了钢琴的八级、十级,但却不懂得友善待人、尊重他人;一些孩子尽管手中握着各种各样的奖状与证书,但却我行我素、颐指气使,没有规则感与秩序感。而家长们在谈论起自己孩子的时候,也往往以孩子所掌握的知识、分数为荣,很少将“懂礼貌”、“尊重别人”、“守纪律”纳入肯定和夸赞的范畴。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并在全社会蔓延开来,以至于形成5岁的孩子学知识、18岁的孩子学礼仪的“教育倒挂”现象。

其实,有关德行与才能孰重孰轻的讨论本无需进行,在很多企业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用人准则,“有才有德先用,有德无才慎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早在唐代,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也曾明确,“四善”原则,“德义”是首要标准。德乃做人之本,毋庸置疑。之所以在当下有“德行”与“才能”的论争,是因为社会变得功利而浮躁,家长的教育观失去了方向与准则。为了所谓的“成才”与“成功”,家长们变得急功近利和盲目激进。教育的核心就应当是立德树人,尤其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最为重要的,一定是从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德行,奠定他一生健康成才的基础。

回归到减负的话题,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将品德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要义,所谓知识、技能、各种培训班,也就自然变得不那么重要。如真能如此,于每个孩子来说,孩子的负担会减轻,孩子们会变得更加阳光、向上;于国家和民族来说,下一代均为有德之人,这个民族的未来才真正有希望。

(作者为辽宁省教学名师、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湖北新闻界“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再观察

追问“我是谁”

本报记者 顾兆农 付 文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5日 06 版)

用激情燃烧自己,用理性奉献社会;脱去“无冕之王”的高帽,戴上“建设者”的草帽;新闻记者是普通的劳动者„„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湖北新闻界开展了“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深入剖析新闻界、新闻工作者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原因。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指出,“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就是要进一步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时代记录者、优秀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色意识。

由问题切入

新闻工作者建设意识缺失

今年初,湖北省委宣传部在工作调研中发现,省内一些媒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四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媒体在市场的压力和网络媒体裹挟下“腿子发软”、“方向迷失”;二是有的新闻工作者自认为是“无冕之王”,出现“自我迷失”的倾向,弄不清“我是谁”;三是有些年轻新闻工作者,受西方新闻理论影响,新闻观存在偏差;四是一些新闻工作者受自身认知局限,存在“怀疑一切、质疑一切,指点一切、主宰一切”的心态。

分析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建设者主体意识缺失。

3月22日,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致信湖北日报指出当前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对正面报道和成就宣传漫不经心、三言两语带过,对负面新闻、八卦消息却一拥而上、连篇累牍;有些媒体从互联网上“扒”新闻,致使虚假报道经常出现,影响媒体公信力;还有的媒体人以“黄鹤楼上看翻船”的心态,看待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同志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在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姿态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 老新闻工作者的追问激发了媒体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再理解再认识,一场“我是建设者”大讨论由此展开。

湖北先后召开了“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全省新闻媒体负责人座谈会、全省深入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推进会等10多场全省性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举办了“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全省新闻媒体负责人培训班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体负责人专题培训班„„

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长江商报等省市媒体开辟大讨论专栏,刊发“我是建设者”系列报道和评论;荆楚网在东湖社区设置主题讨论帖,引导网民观点,形成评论声势。

7月9日,新闻战线召开湖北新闻工作建设者奖颁奖大会暨先进典型报告会,颁奖会首次以“建设者奖”冠名,并请生产建设一线的优秀建设者代表,给新闻工作建设者奖获得者颁奖。湖北日报记者、获奖者周芳说:“跟建设者学当建设者,让我体会到建设者的分量,也领悟到‘建设者’的责任。”(上图:获得“建设者奖”的新闻工作者在台下认真听取代表的发言。资料图片)

以实践深入

以宣传效果看讨论成果

“我是建设者”大讨论,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也没有把讨论成果仅停留在认识层面,而是同当前新闻实践工作结合,以宣传效果看讨论成果。

各新闻单位认真查找了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主题宣传上一般性宣传多,深度报道少;对领导机关的会议和活动宣传多,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报道少;简单传达上级精神的报道多,反映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报道少„„

针对这些问题,大讨论活动与深入“走转改”紧密结合:继续组织开展编辑记者蹲点基层调研采访,把百人蹲点调研经常化、制度化,在版面时段上保证、在稿分薪酬上倾斜、在评先评优上突出。湖北日报分别由社长、总编辑带队,组成精干采访组,深入各市州发展主战场,花费数月踏遍荆楚大地,推出系列报道“小池观潮”、“江汉潮·荆楚风”。在新闻报道中,强调克服浅表之风、虚华之风、冗长之风和媚俗之风,用“短、实、新、深、活”的文风增强宣传效果。

今年5月,楚天都市报接到一个女老板的求助电话:食品厂办不下去了,亏损80万元,谁能帮帮10名智残工人?记者调查得知,女老板已先后卖掉、抵押两套房子苦苦支撑,8年的亏损和坚守,只为让这些智残工人有份工作。

作为一般的社会新闻,可以发个求助消息;作为经济新闻,可以分析食品厂为何办垮了;作为问题报道,还可以聚焦底层智残工人的艰辛。而楚天都市报编委会认为,女老板对智残工人群体的坚守,是维护生命的尊严,是在让智残人也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于是,有了感动读者的报道《助残“犟妈”坚守良心》。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广电总台台长王茂亮要求记者“深入,深入,再深入”,以“建设者”的身份与视角记录社会经济的变化。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徐瑗说:“‘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可以说是关于‘新闻职业如何赢得尊重’的讨论。新闻从业人员要从‘无冕之王’这个自我膨胀的台阶上走下来,踏踏实实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当一名‘建设者’,用实实在在的贡献赢得属于建设者的荣光。”

汇聚正能量

牢记建设使命与责任

4月16日,中国记协以湖北开展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为主题,在北京举办“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讨论会,并发出倡议: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以建设者的姿态,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李蓉认为,媒体人不是看客,而是社会的一分子;媒体记者和所有的建设者一样,负有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据不完全统计,重庆、浙江、江西、云南、湖南、陕西等省(市、自治区)的新闻媒体积极响应中国记协的倡议,融入“我是建设者”大讨论。

走进图书馆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对盲童来说,曾是奢望。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简然发起的“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公益活动,今年清明节后在全省展开,为盲童搭建起了有声图书馆。仅一个多月,就有4000多名志愿者报名,收到志愿者音频上千条。

简然说:“关注公益、有爱心的媒体,才是有公信力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建设者的集体;作为媒体人,我要真诚地关心、面对我的听众,向他们传递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正能量。”

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的公益慈善品牌栏目《阳光行动》创办于1999年。10多年来,栏目以“安老、助学、扶危、济困”为宗旨,深入生活、洒播希望。600多期节目,共为社会弱势群体筹集捐款5000多万元,帮助数千名儿童重返课堂,在全国援建了10多所“阳光小学”。

楚天都市报记者舒均,因挖掘出“信义兄弟”典型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舒均说,新闻工作者只有牢记建设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复杂的信息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及时反映百姓呼声,正确疏导舆论热点,为社会和谐进步聚合正能量。

德行工作总结

德行论文

德行门

德行量化

德行好教师

德行天下

德行天下

德行杂文随笔

《德行潇湘》读后感

德行珠海演讲稿

德行
《德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什么叫德行 德行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