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黄鹤楼送别导学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2:52: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沙华中

【设计理念】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教学时是先学诗还是先学文,大家争论不少。笔者以为,学习古诗,进入诗的意境效果最佳。而进入诗的意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意象的积淀,思维的投入,情感的叠加。而“文”的内容就将诗的意思、意境“还原了其本来面目”。从这个意思上考虑,“文包诗”的教学应该先学文,再学诗。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紧紧抓住“文”的语言,在品味文本语言中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从而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情感。教学中,我按照文章的本来顺序,重点依次放在“不愿触动离别情”(第二自然段),“饮酒诚挚话友谊”(第三自然段),“目送天边仍不回”(第四自然段),在品味语言,适度补白,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再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层层推进,渐入佳境,效果良好。

【教学过程】

一、读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下列词语,指名朗读,整体连贯朗读。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令人敬仰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师问:这八个词语中,哪两个词是写暮春三月之景的?哪两个词是写黄鹤楼气势雄伟的?哪两个词是写李白赞美孟浩然的?最后两个词是写什么的?(既是写江水,又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之间友情很深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读后教师板书“饯行”,并让学生说说“饯行”的意思(设酒食送行)。

【所出示的八个词语是有用意的,一是突出了别景,二是突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三是突出了两人的情深,更主要的是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蕴含其中,同时勾勒了文章的意境。学生在连贯朗读中产生了整体感。】

二、品语言,深层理解深厚情谊

1.师:李白为孟浩然饯行,在酒席之上当然要敬酒,可是第三自然段一开头却用了“终于”一词,难道这酒杯有千斤重,难道李白不愿意敬酒?你是怎样理解“终于” 一词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不愿分别,不忍分别)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你从哪里知道他们不忍别? (1)从这段中“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什么?(无心赏景)如果是在平时,他们在黄鹤楼上会做什么呢?(喝酒、赏景,吟诗,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而今天就要分别了,真是:“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藏心上”;“他们的心不在景,他们的心全在情”啊!

(2)师:为什么都有意不去触动?(怕引起对方伤感)

【将别时与平时两位诗人在黄鹤楼之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强烈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离别之情,加深了学生对“依依惜别”的理解和感悟,为学习下文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3.指名再读第二自然段后,师:不忍别,终须别。酒还是要敬的,别言还是要说的。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在自己感触深的地方做上记号,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1)读后先组织交流“李白的话”。

①李白是怎样称呼孟浩然的?——“夫子”,这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一连用了六个“您”,李白对孟浩然是何等的尊敬!“兄长、老师”,也是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孟浩然比李白年长12岁,在今天送别的5年之前,李白曾经到襄阳拜访过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并留李白住了10多天,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讨论之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这种尊敬之情。

②你还体会到什么情?——敬仰之情。“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孟浩然是个大诗人,写了不少好诗。李白对他十分敬仰,曾写过《赠孟浩然》,出示(在第一课时教师已引导学生进行了初步学习):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 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学生读后,出示译文:

孟夫子,我特别敬爱您,您飘逸洒脱天下闻名。您这一生远离官场,不羡权贵。您隐居山林,常在月色中把酒临风,至于沉醉,或在繁花丛中,流连忘返。您清幽芬芳的人品太令人敬仰了,我远比不上您,只能在此向您拱手行礼了。

对照诗和译文,师问:李白爱孟浩然的哪些方面?(风流潇洒、流连山水、不羡权贵、品格高尚)

③你还体会到什么情?——惜别之情。“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还没有分别就想着再见面,友情是多么深啊!)

再次朗读李白的话。读后,师: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饮下的仅仅是酒吗?这酒中包含了什么?(深厚的友谊、深沉的敬仰、深情的留恋„) 齐读李白的话。

【李白的话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深沉。在学生自读自悟后,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深入理解这段话很有必要。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敬仰、惜别之情是学生凭借语言体会到的,而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的感悟更丰满,教学中补充了《赠孟浩然》这首诗,这首诗使学生对孟浩然的了解更形象了,对他们的友谊理解也更深刻了。有了这样的过程,读出情感才水到渠成。】

(2)再组织交流孟浩然的话。

指名读孟浩然的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读后组织交流。

要点有:一是“知己”。(① 说说“知己”的意思。②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有哪些共同的地方?——爱饮酒吟诗,爱流连山水,不羡权贵„„)

二是宽慰。(是知己,就是相隔在天涯,也觉得是在近邻,所以不必难过) 三是感情很深。(友谊就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对于“知己”的理解是具体独到的,这是两人友谊深厚的原因所在。这是建立在理解李白拜访孟浩然,吟《赠孟浩然》诗基础上的,这个教学过程是实实在在的。】

4.在古典音乐声中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巧对白,真切体验依依别情

学生读了第三自然段后,教师在音乐声中继续范读第四自然段,读后组织交流。

1.“伫立”是什么意思?(长时间地站立)在“伫立”前面还有一个词是“依然”,你体会到什么?(已经站了好长时间了,还将长时间地站下去)李白一直站到什么时候?(一直站到孟浩然所乘的船消失在天的尽头,还要长时间地站在那儿)

2.此时的孟浩然在干什么呢?

3.他们相互看着对方,一直到看不见对方了,还在看着,他们的心里肯定有许多话要向对方说。请用你的笔写下来。(分两大组,一组写李白对孟浩然说的话,一组写孟浩然对李白说的话。)

数分钟后,在音乐声中,在教师的语言渲染中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交流。 (1)岸边繁花似锦,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渐渐远去,心里默默地说——

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望着岸边的李白,心里默默地说—— (2)岸边烟雾迷蒙,李白望着孟浩然的船越去越远,心里默默地说——

江上白云悠悠,孟浩然望着渐渐模糊的李白,心里默默地说—— (3)岸边杨柳依依,李白再也看不到孟浩然了,心里默默地说——

江上波涛汹涌,孟浩然同样看不到李白了,心里默默地说—— 【由李白在岸上遥望想到孟浩然在船上同样的遥望,由外在的遥望想到两人内心的独白,加上古典音乐的渲染与教师语言描述的情境,学生就进入到了送别的美妙意境之中,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这样的体验是深刻的,也是久远的。】

四、吟诗句,再次回味离情别景

1.师:望着望着,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唯见长江天际流。”

2.师:这首诗你们读懂了吗?现在来考考你们。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与“依依惜别之情”的“之”意思一样吗?

(2)为什么是“西辞”?(结合第三自然段和地理位置理解)

(3)为什么是“孤帆”?(江上船再多,但在李白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条船)

3.在音乐声中再读这首诗。适时点拨:烟花三月的时节里,李白送孟浩然去了美丽的扬州,同样爱游山赏景的李白何尝不想去啊,这既可陪伴好友,又能赏景,多好的一件事啊。

再读整首诗,下课。

4.布置作业:课后搜集送别诗,下一周将组织交流赏析。

【“文”学好了,“诗”的意思自然会明白,重要的是检查“诗”中的一些关键字词的意思。“之”、“西辞”、“孤帆”是不能放弃的,特别是“孤帆”一词,有力地突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情深,很有意味。】

【总评】

对于文质优美的文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一件十分有意义也是十分美妙的事情。这已成为广大教师自觉的共同做法。但如何让学生读出情感——内心真实的情感?这又是一道难题!笔者以为,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是一条最有效的方法,而产生共鸣的最好方法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这篇课文的教学采用了如下几种。

一是在比较中体验。比如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教师就让学生比较“平时与离别时”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表现有什么不同,通过“反比”突出别情;再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通过比较李白和孟浩然的性格、爱好,知道他们两人在哪些方面是“知己”,在“正比”中突出情深。

二是在想象中体验。比如教学第四自然段,让学生结合李白在岸边长时间地伫立遥望,想象孟浩然在船上会是怎样,从而理解他们是在彼此相望,彼此留恋。

三是在情境中体验。教师开始就通过八个词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送别的意象性情境,再点明了“饯行”的酒席情境,然后是两人相望的浓浓的离别情境,使学生始终是在情境中学习,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的学习而逐步升华。 四是在角色中体验。还是在第四自然段中,让学生写李白或孟浩然内心说的话,在角色对白中增加了情感的体验;还有就是对“孤帆”的理解,学生体会到在李白的眼中只有孟浩然,这种情令人回味无穷。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交叉的,相融的,共同起作用的。这节课的教学充满了诗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渐入了佳境。

(本文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0年第3 期,全文计3682字)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导学案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导学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