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难得再回母校我所经历的教改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4: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难得再回母校--我所经历的教改

(一) 好像“再回母校”是很激动人心而又平常的事情。其实不然。首先讲小学吧。自1889年8月张之洞奉旨调任湖广总督,12月17日抵达武昌住所,到1907年进京佐命。他在湖北17年,就办学而言,1890年开办两湖书院,经心书院,算旧学;1893年又办自强学堂,算学方言学堂,算新学;再对书院改制,加入輿地﹑算学﹑兵法﹑格致﹑体操;此外,他还大办师范学校。1902年下半年起,湖北教育事业进入“新学制时期”。湖北两湖书院的地方,解放后归了武昌实验小学和武汉音乐学院。拜托张之洞,武昌一直可以春季入学。

1951年2月,我入读了湖北省立艺术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该校在三佛阁靠后长街的一边,与三佛阁的庙隔壁,后门开在小码头街(大约1953年后长街过彭浏杨路延长到读书院,小码头街就没了),与乾福巷口相对。学校的大门南向读书院路,从读书院路到大门要上坡。大门口有四个大柱,门口有一米多宽的平台,十分气派。这的确是豪门大宅,每天落锁。一查同治年间江夏县志及湖北通志,果然,此地同治四年(1865年)间为武昌府清军同知署(五品衙门),光绪二十七(1901年)年改设警察总署,宣统二年(1910年)改设交涉司署。进门之后是很大的天井,纵深十多米。如果不上操场,走廊可到达所有教室。和两湖书院一样,四间教室是建在四角台上的大平房。站在平台的回廊上,夏天课间可以看雨,冬天可以看冰溜子。上下课铃声夹着庙宇的法事钟声与颂经声伴我度过清贫的童年。

武昌三佛阁,原址在武昌读书院路10号。宋代时由妙慧禅师开

基,元代重修,明代扩建。历代高僧辈出。更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武汉乃至整个中国的近代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1886年(光绪十二年)汉口、武昌间过江电缆线路竣工。武昌三佛阁隔壁设武昌电报局。是为武昌有线电报通讯之始。1893年(光绪十九年)9月 张之洞与湖北巡抚谭继洵联衔奏请在武昌铸造银元获准,利用武昌三佛阁东原宝武署旧址改建湖北银元局,蔡锡勇为总办。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8月美商汇喇洋行的“精巧新奇影戏”在武昌三佛阁放映。是为武昌放电影之始。我在那认得了四大天王,还有如来佛。

中国佛教协会的首任名誉会长、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于1952年进京主持“祈祷世界和平大法会”曾在三佛阁居住三月有余,并留下诗作: 业风吹送到武昌,老病驰驱累众忙。三月淹留三佛寺,一场灾难一惭惶。无心欲跨楼头鹤,有愿同登选佛场。尚想玉泉关壮缪,能于言下悟真常。

这些都是事后得之,当年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和一位女同学值日。那日下午,课后当别人都走了之后,我们得打扫卫生。打扫完后,整个校园已寂静无人。我们乾福巷17号有3人在那两年去世,死者就放在堂屋,与我家的房间一墙之隔,进出门都要从死者头上经过,所以我还算有点胆量的人。即便如此,那整个学校空无一人,庙里的钟声不时幽扬一下,真有点毛骨悚然。倒完垃圾,那位女孩去旁边的厕所方便,她坚持要求我必须站在她能看见我的地方,由此可见她那种心中的恐惧与害怕。55年后,我在查找资料时偶然发现了她。因此,我们找到四名小学的同学。

1952年,学生统一到秋季入学,这是我遇到的第一次教改,让我多受了半年小学教育。

那时,经常有年轻美貌的女教师来实习。四年级的时候,实习老师带我们去东湖春遊两天。从学校走到东湖还是很辛苦的哦。晚上住在东湖,实习老师就去与驻军(海军)跳舞。那年在阅马场,我参加了加入少年先锋队的仪式。也是那一年,湖北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撤消了。当我初小毕业时,我的母校没有了。这大慨是我遭遇的第二次教育改革。1992年12月9日,我旧地重遊,那儿成了湖北省文化厅,现在那儿可能是住宅及商店。

好在我初小的老师和我们学生全部进入了武昌实验小学,我在那读高小。

1904年,张之洞筹建两湖师范,先在两湖书院后操场扩充房舍,设立两湖附属高、初两等小学堂(今武昌实验小学处),是为武汉设立完全小学之始。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的原址在武昌东卷棚贡院内,前身是1920年创办的女子小学。1926年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二小学,1928年更名为湖北省立实验小学。1938年随湖北联中迁至恩施土桥坝,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武昌原址,解放后迁至武昌解放路259号原“两湖书院”内,正式定名为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我进了实验小学,班主任换人了。初小的班主任是殷尚玖(女)老师,后是该校的特级教师,她的弟弟是飞行员。那年头有个张积慧,打掉美国的戴维斯,所以我们对飞行员特有好感。2001年我还去看过她。2008年通过同学还了解到她的情况。现在不知如何了。我高小的班主任

叫纪舜诗(女),不知道她是不是纪晓岚的后人。她批评上课爱动的学生,总爱说“你的屁股是尖的,坐不住哦?”1968年12月初,在从南昌走上井冈山的路上,遇到那年武昌实验小学纪老师班的几个女学生,知道她也被斗了,只能感叹而已。2001年去看她时,她已不在了。不在的还有我的音乐老师,他在*中被斗死了。我的音乐老师指挥棒极了。我在乐队里打三角铁。五年级时,他带我们过江到汉口大众剧场表演,所以我忘不了他。

现在的武昌实验小学不仅比我读书的时候小一点,而且还少了一点韵味。本可由北门从彭浏杨路进校门的,但现在靠北的教室与建筑被划给别人了,北门没了。不知是哪个官员所为。西南的菱湖被填平,夏天打不了水漂,冬天打不了冰块,了无童趣。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下武汉后,在武昌筹设政治训练班,准备招生500名。10月16日,由包惠僧负责的训练班筹备处正式成立。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决定改政治训练班为中央军事学校政治科,以武昌两湖书院旧址为校址。现为武昌实验小学等单位的所在地

1926年11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在此挂牌。挂名校长蒋介石,实为邓演达负责。几天后,蒋介石来校讲话,邓演达为校长,张治中任教务长。

1927年2月12日开学典礼,学校负责的有恽代英﹑周佛海﹑包惠僧﹑党国要人有宋庆龄﹑何香凝﹑孙科﹑谭平山﹑郭沫若﹑苏兆征﹑陈公博。那时的学生有罗瑞卿﹑赵一曼。宋庆龄的祝词由中共湖北省委妇委书记袁溥之(后为吴晗夫人)宣读。

所有这些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倒是我当年用过的一间教室现在挂牌为陈毅曾经的办公室。这些名人只有郭沫若与我有关,他是我大学的校长。陈毅有点关系,他儿子是我们系的校友,而1965年他到过我们系在颐和园的跳舞圈子。这郭沫若﹑陈毅两人和我有十米内共享时空的关系。

学校的老教室有六栋,每栋有两间教室。后来不知何时被撤了两栋。我在那两年用过4间教室。不知道是否与罗瑞卿﹑赵一曼共享过教室,即使共享过,也是分时共享。**东边的公安部我也进去过,那是去给我姑父的部下稍东西去。不过那公安部长早就不是罗瑞卿了。倒是因为罗的关系,我认得了一个清华的朋友。罗的副部长有个汪金祥。在瑞金时就是保卫局的局长。*时被打倒,他的儿子汪瑞,清华大学1963年入学的无线电系学生。1968年12月,被发配黑龙江嫩江的23军69师军农三连,“再教育”,待分配。他和我在一个班,睡一铺炕。我永远记得他那无可奈何的笑容。从红五类到黑帮子弟,心中不服的那份无奈。心中万事明白却又要按别人的要求发言的苦衷。后来他去了加拿大,在那研究汽车电池。终因力不付出,客死他乡。清华的战友38人,2011年前去世10人,死亡率26.3%, 超过平均值的50%,是为可悲。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牺牲在黑龙江尚志县。九年后我才出生在广西资源县车田乡一位苗族人家里。1944年6月25日开始,中国人民得感谢方先觉与他的部队抵抗了日军48天,使东条英机下台,也使我的父母能从桂林走到资源。当年到武昌读书,好像小学时已读过赵一曼,绝没想到赵与我一地求学。更没想到32年后,我也尝尽白山黑水

的艰辛,也经历了林海雪原的严寒。那零下48°C的大烟泡使人终生难忘。我在那北大荒的深处与那偏远的县城干了11年。才会到我的专业。2001年我回黑龙江招生,专程到各处去看白桦林,几乎没有找到。因为,那儿的原始森林几近毁灭,现在只有人工林。

再回到我住的乾福巷。巷子的名字在光绪时就有了,这在网上可搜到地图为证。50年代,中共中央军委办事处的门牌号是乾福巷2号。我住17号,与2号对门,中间一个空地,正好划个篮球场,50年代武昌机床附件厂的工人经常来乾福巷打篮球。20年代中共中央军委从上海迁到汉口后,中央军委专门在武昌乾福巷中和里设立了办事处,军委书记周恩来和参谋长聂荣臻、秘书长王一飞在此办公,尽管发动南昌起义的想法是在九江集体酝酿提出,但正式批准这次行动,却是在武昌乾福巷的中共中央军委办事处,它是南昌起义的重要策源地。在南昌的八一起义纪念馆曾记载了此事。现在乾福巷没有了,盖了大楼。只存乾福巷的中和里。而所谓中和里来源于武昌的中和门。该处名为市文物保护地,实则破烂不堪,风雨飘渺。

总之,武昌实验小学是唯一幸存的﹑没被摧毁的﹑没有移动的我的母校。

再回母校

再回母校感触

经历是难得的宝贵财富

我所经历的抗美援朝

我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

我好想再回家乡

我所经历的学习生涯

我所经历的农村教育硕士

我所经历的都值得

我所经历的信息技术课

难得再回母校我所经历的教改
《难得再回母校我所经历的教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我的教改故事 教改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