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以人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3: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人为本的高效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缙云二中 陈金锋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忽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硬性灌输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以人为本的高效生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学习、把握知识的呈现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等。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展现自己的特长,凸显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生物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

以人为本的课堂是达到了师生“自我实现”、洋溢着丰满人性的课堂;以人为本的教学是体现了重视人、尊重人、发展人,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潜能释放出来的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理性思考和必要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容易倾向于外在的、强化的训练,而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内在要求与精神需要,这导致教学功利化、教学策略不合理、教学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的取得则是以师生身心的疲惫作为代价来换取学生分数的进步,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丧失与教师普遍的职业高原现象,大大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实践以人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出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情绪

学习需要积极情绪的参与,情绪影响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情绪对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动机性、信号性以及感染性三方面:积极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的动机;情绪的信号性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情绪的感染性有助于沟通感情和引发情绪体验。情绪对于学习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作用,积极的情绪能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解决新的、更加复杂的任务,消极情绪则会使学生学习时的智力活动受到阻碍。很多学生是凭兴趣而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教法选择,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风趣的课堂。

(一) 情境激励能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在开始讲课前的几分钟,给予学生一定的情境激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通过设计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明确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建立“愤”“悱”状态,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思考;通过言语激励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通过设计有认知难度、挑战性、诱惑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期盼心理,继而大脑开始兴奋,思维开始激活并启动,学生因此自发地进入探索和研究的科学发现的模拟阶段。

例如,“细胞呼吸”一节的内容理论性强,要把整个过程彻底理解,不少学生会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中,老师可就一些日常生活例子让学生思考:酸奶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时间长些?腐烂的橘子为什么会散发酒味?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呼吸作用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

(二) 教学情绪的营造需要情绪激昂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情感会相互影响。教师精神饱满、情绪激昂,常常会不经意地感染、打动学生,使学生渐入情绪情感唤醒状态;相反,教师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常常会使学生的情绪情感由激情状态或正常状态转入休眠状态。面对一批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迷惆怅的学生,就是处于激情状态的教师也不能幸免其负面影响。学生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这种情绪情感上的协同变化。[1]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教师的幽默感更是一种力量,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例如,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讲到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最高时,我感叹道:“难怪《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我们明白,男人也是水做的!”学生在哈哈一笑中对“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三) 身体学习系统参与调动学习情绪

身体学习系统是认知学习系统的一部分,运动、戏剧、舞蹈以及音乐表达等都与身体学习系统有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故事、竞赛、表演、音乐、体育活动等手段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这些身体运动系统的参与对抽象的概念或原理教学的理解将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持久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时,教师可让学生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出各细胞器的功能与特点。

二、多感官表征协同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接受外界信息时,由于参与的感觉器官不同,记忆的保持率也会不同在学习知识时,如果只靠听,3小时后还能保持70%;只靠眼看,能保持72%;视听并用,则能保持85%以上。如果过两天后再测查,只用听的方式能保持20%;只靠看,能保持30%;听看结合,能保持50%;边听、边看、边写、边说、边做,能保持70%以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外界各种信息通过感官传到大脑皮层的通路不一样,如果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大脑皮层的多条神经通路也会各自发挥作用。这样,即使某一通路的记忆痕迹消失了,其他神经通路的记忆痕迹仍然存在,仍可以保持记忆的牢固性。[2] 此外,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 (H·Gardner) 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我们每个人的大脑至少由七种智能构成,即:语言智能、音 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认知智能,学生都有一套

[3]他们自己可以利用的智能强项和策略。 由此可见,在学习中同时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动笔的多感官表征协同学习模式能高效地提高学生记忆力,并能满足不同智力倾向的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所擅长的智力都充分运用到学习之中,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实验之前,教师留时间让学生先进行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假设进行下一步的实验。上讲台操作的学生要边操作边向其他同学说出自己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本组同学可在讲台下口头协作,提出问题并指导纠错。每一个步骤结束时,教师要让学生马上进行随堂练习。这种同时进行思考、操作、讲解、观察、练习的实验教学就实现了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笔相结合的多感官表征协同学习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多感官表征协同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强化了学习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知识的呈现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匹配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优先记忆那些有意义的、与已有知识或体验相关联的信息,如果信息没有意义和价值,大脑找不出任何记住宏观世界的理由就会抛弃它。学生更倾向于关注和学习有趣的或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个体从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得到的信息与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就会意识到差异和矛盾,形成好奇心,并改正不和谐的活动。 所以知识的呈现逻辑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很大。教师要重视知识呈现逻辑的设计,从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出发,寻找最佳的知识呈现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与学习动机。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知识的呈现逻辑为“教师提问或展示情境——学生思考——学生分析——学生总结”的效果好于呈现逻辑为“教师提问或展示情境——教师分析——教师总结”的效果。前一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思考,培养一种科学的分析思维,这也就是科学素养潜移默化的培养。知识的呈现逻辑要能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需要,还要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能够进行同化与顺应,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图式之间能够匹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搭建的脚手架上顺利学习,才不容易产生知识漏洞与冲突。如果学生的知识逻辑链之间缺少衔接,就会产生学习困难,最终导致学习厌倦。如果学生与新知识有一定的认知距离,教师就要事先给学生搭建脚手架,让他们不仅能够看到“香蕉”,且努力一下还可以拿到。其基本流程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搭脚手架) ——讲应用(激发好奇) ——进入新知识——回顾应用。

四、课堂中的首因—近因效应

首因—近因效应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对首先(

解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包括抽象、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联想等几种基本的思维方法以及结合这些思维方法形成的方法流程。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科学思维能力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完善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超越现状的科学精神。例如,利用类比法可以建立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依据知识与已有经验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性进行推理和迁移,从而作出可能的判断。通过类比,学生可以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化难为易,化隐为显,化陌生为熟悉,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学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学生会遇到许多基因互作题中的新比例像“9:3:4”、“9:6:1”„„等,课堂上教师不可能穷尽各种基因互作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运用类比推理,从各种不同的比例中,寻找出9:3:3:1的原型,从而创造性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生物实验探究教学能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它主要有两种思维流程。模式一:实验问题→实验事实(或科学抽象) →科学结论→交流解释与应用。模式二:提出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科学结论→交流解释与应用。因此模式以假说和验证为主要内容,由于要求学生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和推测,发表自己的见解,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六、彰显教师的教学特色

教师的职业信念、专业态度、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都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的性格特点也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我们根据教师不同的气质风格将教师分为研究型、魅力型和情感型。研究型的教师富有教学激情,善于研究教学问题并总结归纳方法,喜欢观摩反思,自主构建实验模型并反复运用。他们善于广泛借鉴教学经验,不断总结教学策略方法,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随机应变,特别注意考虑学生兴趣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喜欢使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和生活物品革新实验设备仪器与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魅力型教师性格幽默风趣,语言形象生动,有很好的亲和力,对于任何一个哪怕是乏味无趣的课题,都能找出其中蕴含的幽默元素,或利用课堂突发事件引人发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他们善于运用恰当比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并能够根据学生差异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情感型教师办事公平,关注学生,相信学生,能用真心感动学生,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他的课程。他们在教学中喜欢采用微笑式教学,用学生身边或学生熟悉的事物来举例,特别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和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驾驭知识,并能在知识层面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55-60.[2] 学习策略课题组.学习的策略[M].红旗出版社,1999:145.[3] 加德纳 霍华德.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36.[4] 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5] LAURA ERLAUER.不可不知的用脑教学法:运用脑科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M].中国轻工业社,2006:89.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以人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以人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