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法学概论作业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7:1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法学概论》平时作业(1)

(第一章至二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 法:就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创新的、反映国家意志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和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2.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调整人们行为形成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

3. 政体:就是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或集团为了行使国家权力,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式而确立的旨在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系。

4. 公民:通常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个人或自然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44分)

1.在法产生的初级阶段,(习惯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

2.制定法又称( 成文法 ),是现代国家主要的法的渊源,即指由特定的享有法律创制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3.基本法律,是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和修改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如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

4.目前我国已有两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5.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是( 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和(法律规范的调整办法 )。

6.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生效以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 )的问题。

7.( 国家 )的产生是法产生的第一标志。

8.按照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法律发展史上曾先后产生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 奴隶制度 )、( 封建制度 )、( 资本主义制度 )、( 社会主义制度 )

11.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 制定 )或( 认可 ),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

12.( 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13.构成违法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违法的( 客体 )、( 客观方面 )、( 主体 )和( 主观方面 )。

14.我国现行宪法是( 1982 )年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15.从宪法的效力和修改程序的繁简对宪法进行分类,可分为( 刚性 )宪法与( 柔性 )宪法。

16.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7.现代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 单一制 )和( 联邦制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单一制 )。

18.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 )是在我国这样的单一制国家内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9.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 法律 )规定。”

20.我国《选举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 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 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选举制度的( 普通选举权 )原则。

21.《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个性经济 )、( 私营经济 )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这些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2.我国的国家机关分为( 权力)机关、( 行政 )机关和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 )和( 人民检察院 )

是国家的司法机关。

23.( 全国人大常委会 )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它受全国人大的监督,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法学概论》平时作业(2)

(第三章至七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 行政行为:特指行政主体通过其行政人,依法代表国家,基于行政职权所为的,能够直接或间接引起行

政法律效果的公务行为。

2.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 知识产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智力成果所享有的转有权。

4.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则以

放弃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44分)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 行政合理性 )原则。

2.行政人是指依法代表国家,并以( 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其行为后果由( 行政主体 )承担的个人。

3.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承担( 原告 )的角色。

4.就抽象行政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来看,主要包括四种:制定( 行政法规 )、制定( 行政规章 )、规定( 行政措施 )、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

5.行政复议的审查对象是( 具有行政行为 ),既审查其合法性,也审查其合理性。

6.所谓刑法,是规定犯罪、( 刑事责任 )和刑罚的法律。

7.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 罪行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 )原则。

8.我国刑法对溯及力问题采用( 从旧兼从轻 )原则。

9.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这四个构成要件。

10.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希望 )或者( 放任 )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11.是否(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造成重大损害,是区别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标志。

12.《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 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13.犯罪集团,是指( 三)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14.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种,主刑有( 管制 )、( 拘役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1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 免除 )处罚。

16.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 财产 )关系和( 人身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7.( 民事法律 )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18.根据《民法通则》第64条的规定,按代理权产生根据的不同,代理可分为

( 委托 )代理、( 法定 )代理和指定代理。

19.( 所有权 )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它是物权中最完整、最充分的权利。

20.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当事人要达成合意主要是通过( 要约 )和( 承诺 )来完成的。

21.在我国,继承的方式有( 法定 )继承与( 遗嘱 )继承之分。

22.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仅就其( 出资额 )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对公司所负债务不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23.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应具备两个条件:①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②对保险标的具有( 保险利益 )。

24.征税主体是国家,在我国有:各级财政机关、税务机关和( 海关 )。

25.产品质量法所称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 销售 )的产品。

26.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所谓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 不合理危险 )。

27.“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

( 设计 )、同时( 施工 )、同时( 投产使用 )。

28.我国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体系包括三种归责原则:一种是适用最为广泛的( 过错 )责任原则;一种是主要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 无过错 )责任原则;还有一种是以“分配不幸”为主要功能的( 公平)责任原则。

《法学概论》平时作业(3)

(第八章至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 取保候审: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于没有被拘留、逮埔的犯罪嫌疑人,责令其提供保证

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侦查、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2. 民事诉讼代理人: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授权,以当事人名义保护该当事人合法权益,代理实施诉讼

行为参加诉讼的人。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

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一种诉讼活动。

4. 行政诉讼:是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一发向人民法院提议诉讼。

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下,对该行政争议进行受理、审理、裁判以及执行裁判等司法活动的总和。

二、填空题(每空1分,44分)

1.刑事诉讼活动必须由法定的专门机关主持进行,专门机关是指( 公安机关 )、( 国家安全机关 )、( 人民检察院 )和(人民法院)。

2.《刑事诉讼法》第11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有:(1)有关( 国家机密 )的案件;(2)有关( 个人隐私 )的案件;(3)( 未成年人犯罪 )的案件。另外,根据司法解释,对于当事人提出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应当决定不公开审理。

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2款的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刑讯逼供、报复陷害等犯罪,由( 人民检察院 )直接受理。

4.《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3款规定:“( 自诉 )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5.被告人是( 盲、聋、哑 )或未成年人或可能被判处( 死刑 )的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应当指定辩护。

6.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5种强制措施:(拘传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拘留 )、逮捕。

7.《刑事诉讼法》第183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是( 10 )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是( 5 )日。

8.《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 自愿 )和( 合法 )的原则进行调

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9.因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 合同履行地 )人民法院管辖。

10.广义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 共同诉讼人 )、( 诉讼代表人 )和第三人;狭义的当事人专指原告和被告。

11.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民事判决的上诉期间为( 15 )日,不服民事裁定的上诉期间为( 10 )日。

12.《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 具有行政行为 )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3.行政诉讼由( 行政相对人 )主动提起,并以( 行政主体 )为被告。

14.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7条第3款规定,( 行政侵权赔偿 )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15.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主要由( 被告行政主体 )承担,采取( 举证责任倒置 )原则;而民事诉讼中则实行“( 谁主张谁举证 )”的原则,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由公诉案件中的公诉机关和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承担。

16.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害相对人人身权或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时,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侵权赔偿 )诉讼。

17.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婚姻 )、收养、监护、( 扶养 )、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适用仲裁。

《法学概论》平时作业(4)

(第第十二章至十四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是一个人同某一特定国家的固定的法律关系,也

是国家对一个人行使外交保护的法律依据。

2. 冲突规范:是由国内法和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某一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的规范,因此

它还叫法律使用规范或法律选择规范。

3. 反致:是指对于某一涉外民商事案件,法院按照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使用外国法,而该外国法中的冲突

规范却指引适用法院地法,法院结果适用了法院地法的实体法。

4. 国际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条件。是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用以明确划分国际货物买卖双方当

事人在货物交接过程中的权利义务的专门用语。

二、填空题(每空1分,44分)

1.国际法的主体有( 国家 )、(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和( 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 )。

2.国际法的渊源包括( 国际条约 )、( 国家习惯 )和一般的法律原则,此外,( 司法判例 )和具有最高权威的公法学家的学说也可以作为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材料。

3.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 定居的居民 )、( 确定的领土 )、( 政权组织 )和( 主权 )。

4.国家继承是由于( 领土变更 )的事实引起一国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另一国的法律关系。

5.国籍的取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因出生而取得一国国籍,称( 原始国籍 );另一种是因加入而取得一国国籍,称( 继有国籍 ),又称( 归化 )。

6.在国际实践中,各国给外国人的待遇在互惠和不歧视的经常上,在不同领域分别采取( 国民待遇 )、( 最惠国待遇 )、( 差别待遇)。

7.引渡的理由一般是( 普通刑事犯罪 ),而且必须是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的( 法律 )都认为是犯罪的行为,或者是引渡条约中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按照国际惯例,( 政治犯 )一般不引渡。

8.庇护的对象主要由于( 政治 )、( 种族 )、宗教等方面的原因而将要或已经受到有关国家迫害的人,包括政治犯和政治难民,所以庇护也称为( 政治避难 )。

9.一国家的领土由以下句个部分组成:( 领陆 )、( 领水 )、( 领空 )和底土;

10.《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毗连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 24 )海里;专属经济区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一项新的海洋法制度,它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其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不超过( 200)海里。

11.联合国组织是根据1945年的《( 联合国宪章 )》成立的,它是迄今最重要的全球性、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为实现其宗旨和目的,设立了六个主要机关:( 大会 )、( 安全理事会 )、(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托管理事会、( 国际法院 )和秘书处。

12.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包括( 外交的解决方法 )和( 法律的解决方法 )。

13.国际私法是调整(涉外民商事 )关系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其调整对象包括( 涉外民商事关系 )、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 国际民事诉讼程序 )和国际商事仲裁程序。

14.冲突规范的结构由( 范围 )和( 系属 )两部分组成。

15.( 准据法 )是指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引而援用的确定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特定法域的实体法规范。

16.司法协助是指一国法院接受另一国法院的委托,代为履行某些( 诉讼行为 )的制度。

17.《(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自1966年成立以来,为实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规范的国际统一作出努力的一个重大成果,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

18.由于国际技术转让方式的多样性,就决定了国际技术转让合同具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 技术所有权的转让 )合同、( 国际许可 )合同、国际技术服务与咨询合同、国际合营企业合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和国际合作生产合同等类型,其中( 国际许可 )合同是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法律形式。

法学概论作业与答案

法学概论第一次作业答案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法学概论.doc作业答案

法学概论作业

法学概论作业

电大法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法学概论答案

电大法学概论网上作业最全答案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材料]

法学概论作业答案
《法学概论作业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