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合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8:38: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合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调研报告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体现。当前在新的形势下,合肥如何进一步落实中央要求,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为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是摆在全市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大意义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的建设历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为党实现不同时期的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这是我们党基层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中央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规律的准确把握。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党的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在基层组织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党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部署,注重根据不同时期中心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基层党建工作布局,不断深化、演进和丰富基层党建工作的主题。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正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当前我市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加速的新阶段,必须按照这一新形势,坚持把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作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来部署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把基层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统筹城乡发展优势。同时,合肥作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不仅要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上率先见效,也要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上领先探出新路。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适应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发展变化,以创新的精神解决基层党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现实选择。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深刻而又广泛的变化。就我市而言,近5年,我市乡镇、行政村分别由81个、1223个撤并为55个、869个,新生农村社区124个,农业产业化组织104家,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数量由9224家增长到54124家,增长了约5.8倍,等等。特别是城乡生产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新型化。如何将组织和工作覆盖到新兴领域?如何更好地服务管理流动党员?如何解决城乡党建的融合问题?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员活动方式和教育管理方式等已难以适应。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正是主动适应这种形势变化,以创新的精神,改革调整传统的党建工作不适应的地方,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直接落实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要求,解决农村基层党建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割的党建工作体制,造成城乡党建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基层党建资源相对薄弱、工作难点多。比如,党建活动场所不足、党建人才、工作经费缺乏等。同时,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也带来了农村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的新变化,比如,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带来的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农业产业化、农民集中居住等带来的党组织设置和工作创新,农村人才外流带来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拔方式调整,等等。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正是要在党建领域探索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体制、新机制,从而破解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积极探索

截至2010年底,合肥市共有基层党组织10841个,党员264710名,其中农村基层党组织3565个,农村党员101132名。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合肥市委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为进一步促进城乡基层党建互促互进、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在统筹开展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实践条件上取得新突破。结合重大主题教育的开展,探索统筹新路径。市委在深入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中,通过在领导、谋划、实施、考核上“一盘棋”,推动面上工作统筹;活动中通过资源共享、载体共建、互帮互助、典型宣传和经验交流,推动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互促互动、相得益彰。围绕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内容,相继开展了城市基层组织建设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基层组织建设、“两新”组织集中组建月、固本强基促和谐、“难点村”集中整治和强堡垒、争先锋等推进活动,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的“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条件。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组织基础上取得新突破。顺应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趋势,在撤乡并村、区划调整和新建社区(村居)中,在规模较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党员较多的村建立党委或党总支。近5年全市先后有66个村(居)、社区升格为党委建制,462个升格为党总支,实现了“规模联大、班子联优、实力联强”;部分村、社区还根据党员群体特点设置特色支部或功能型党支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组织设置方式,按照“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富带贫、条块互补、纵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街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多形式的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如蜀山区西园街道光明社区与该区井岗镇邓店村,打破了党组织设置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域的界限,成立联合党委。针对新组织蓬勃发展的实际,依托产业行业协会,“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和商务楼宇、专业市场、项目工地等设置党组织,共设置产业型、行业和“两新”组织等各类党组织862个,网络党建在一些基层党组织开始尝试。组织设置的不断调整优化,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

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在统筹城乡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城乡干部交流力度不断加大。探索建立了乡镇正职在乡镇、街道、县(区)直单位之间,以及与市直单位之间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在全省首次成功开展了10名乡镇街道正职跨县(区)交流。部分县(区)、乡镇探索在村改社区、老城区和新建小区间开展党组织正职交流任职、兼职、挂职等,优化了基层干部人才配置。基层干部人才选任机制在探索中不断健全。各县(区)积极探索“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公开选拔、选派挂职等形式选配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比如,肥西县去年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了11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在村和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从源头上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基本实现,全市已有792名应届毕业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基层干部培训教育不断加强。部分县、区还采取选派优秀村(社区)干部赴先进地区社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近2年我市有1271名村级干部接受或正在接受学历教育。城乡党员“一体共管”深入推进。市委专门出台了指导各县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相关文件,推动城市社区、工业园区和农村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在流动党员中开展“我为家乡发展作贡献、为驻地繁荣当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建立流动党员工作台帐、分类管理制度,建立驻外党组织71个,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和农村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892个,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就覆盖到哪里。

强化激励保障,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保障上取得新突破。将城乡

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民心工程”。5年新建、改建和扩建了功能较为完善的200平米(中央规定不低于90平米)村级活动场所728个,占总数80%以上。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352平米,63%的社区达到500平米以上。干部队伍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认真落实“一定三有”的要求,政治待遇上,市委围绕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从社区、村“两委”正职中公开选拔街道、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考核及政治激励等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县区还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了特色路径。比如,肥东县在“百名村党组织书记工程”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党组织书记“621”激励机制,即每年评选60名“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并从中选拔20名“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标兵”,每3年从“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标兵”中招录10名党组织书记为乡镇全额拨款的事业干部。长丰县设立村级重点工作奖励基金,对经考核优秀的村(居)干部给予重奖。村、社区干部的物质保障不断加强。把村、社区干部的工资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通过财政和个人分担为村、社区干部办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报酬标准不断提高,让基层干部的工作有奔头、有劲头。

深化城乡结对共建,在城乡基层党建互动平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打破城乡界线、系统界线,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探索建立了城乡互动新平台,推动城乡党建互帮互促。按照“党群部门联软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的思路,将省、市、县区直和企事业单位的1000多名选派干部派到村挂职,并探索出“领导联点”、“党员联帮”、“党群联心”、“工作联创”等多种共建形式,既推动了机关党建资源、管理服务向农村流动,也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干部。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1+N”联建方式。比如,“两新”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通过送资金、技术、项目、服务、人才、就业等,参与城乡结对共建活动。推动村、学校、医院党建、管理、技术、人才等工作城乡“捆绑”,共建帮扶。“村企共建”互惠共赢。各县区积极引导农村党组织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市区产业分工和配套,创造了

“机关部门+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形式,涌现了一批苗木花卉、西瓜种植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推动“党组织共建、党组织活动共办、经济利益共享、发展环境共创”,从而实现互惠共赢。

三、构建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要进一步提高对统筹城乡基层党建重要性的认识,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其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深刻把握和深入研究。有的把这项工作片面理解为城市对农村扶贫济困,导致基层党建的一些具体工作低水平、简单化,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产生等待帮扶的思想。有的把抓党建与抓发展割裂开来,抓党建的主动性不强、内生动力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直接制约了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推进步伐。必须使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最根本的是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城市党的基层组织提供经济、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增强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城市基层党组织需要学习和借鉴农村党建中的先进做法,进一步焕发活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按照中央的新部署认真完成好这一项重大任务。

2、要进一步明确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核心内容,解决好工作的切入点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客观带来城乡党建工作自成体系、资源配置缺乏整合、体制机制相互割裂的情况。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坚持用“统筹”的思路、“一体化”的标准,找准工作着力点。要把着力点放在重点环节,在组织设置、资源统筹、干部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基层群众上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打破原有的二元结构下的组织设置方式,科学合理地设置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组织形式,大胆探索城乡党建资源优势互补、双向受益的格局,建立基层干部城乡统筹配置的新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基层党

组织领导班子的素质和能力。要针对建立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党员流动加快的新特点,加快构建党员管理教育新体系。要深入研究、不断拓展服务群众的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创新是在继承中的创新,对于传统党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也需一以贯之地坚持、在继承中丰富提升。

3、要进一步探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方式方法,解决好有效路径问题。如何实现农村党建和城市党建的统筹发展,需要有明确的路径设计。要注重统筹城乡党建的目标定位、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努力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打破城乡党建条块分割格局,改变“就党建抓党建”,“就农村抓农村、就社区抓社区”的传统思维模式,把农村、企业、机关、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有机协调起来,统筹安排,分类指导。鼓励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积极破除不适应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体制机制障碍。区别各地实际情况,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的薄弱环节上、放在新领域的工作创新上,力求在一些重点环节集中力量,率先突破。

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思路和建议

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这一目标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总的设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坚持统筹推进、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着眼长远、循序推进的原则,以创新党建理念为先导,以城乡联建共创为载体,以统筹党建资源为重点,以推进机制建设为抓手,以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为保障,逐步形成党建工作统筹共进、互动互融、协调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1、切实加强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领导和指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部署和考核。市、区、镇(街)、村(社区)都要发挥党建工作领导机构的作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整合党群部门和有关经济职能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把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分层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市委要研究出台专门文件,就全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总体思路、工作原则、目标要求、方法措施和激励约束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各地应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开展试点工作,加强理论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多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成果。

2、统筹优化城乡基层党组织体系。主动顺应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形势,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区域互动、灵活有效的党组织体系。着力完善在城乡新经济社会组织、产业链、专业协会、集贸市场、社区楼宇、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中建立党组织的模式。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社区)与园区联建党组织的方式,继续探索“城乡联合党委”等工作新模式。

3、完善城乡合作的互帮互促机制。积极探索党建领域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实现途径,统筹党建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推动城乡党建资源互通互融。特别要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对农村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机制,城乡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的整合利用机制,经验、信息等方面的互鉴共享机制。尤其要把农村和城市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实行集中建设、综合利用。加大财政和党费的支持力度,多途径建立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强化基层党务工作经费保障。继续深化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着力推进机关部门、城市社区、园区和企业党组织与村、农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丰

富共建内容、创新共建形式、拓展共建载体、形成长效机制。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创共建主题实践活动,搭建城乡交流平台,确保取得实效。

4、建立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针对新时期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复杂化、从事行业多样化、活动范围扩大化的特点,推动城乡党员管理体制、方式、手段的创新,加快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联共管、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完善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城市社区、“两新”组织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接纳在本社区、本单位居住、就业的流动党员,形成双向互动式管理。积极探索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新方法,建立城乡共育的党员动态培养模式。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农业、人社、工商、税务、民政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健全市、区(县)、镇(乡)街、村(社区)四级党员服务体系,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党员管理信息平台,使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尽快在管理平台上对接和联动。运用网上组织生活、网上党校、BBS论坛、QQ群、电子邮件等网络平台,实现对党员管理、服务、教育的网络化。

5、健全统筹城乡基层干部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进一步打破城乡、行业、地域、身份和所有制界限,通过选举、选拔、选派等方式,促进城乡各类优秀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进一步拓宽基层干部选任视野和渠道,注重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镇、街道领导岗位,鼓励外出创业能人、农村实用人才、退伍军人、专业技术人员等回村创业、在村(社区)任职。探索建立村、社区、非公企业等城乡基层党组织书记互挂、交流制度。进一步探索公开选拔、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书记办法。继续选派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到基层党组织任职、挂职或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完善村(社区)后备干部制度,继续加大到村工作大学生选拔力度,力争做到“一村一名大学生”。加大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力度,有步骤地从优秀村(社区)干部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基层工作。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实行城乡教育培训资源共享,有计划地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大规模培训。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健全和完善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健全完善村(社区)干部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和退职村干部关爱机制。进一步改进对基层干部的考核机制,促进基层干部干事创业。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调研报告

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做法[全文]

科学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思考

城乡互促——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合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调研报告
《合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