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煤地质勘探复习

发布时间:2020-03-02 17:44: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煤地质勘探复习******科学院

1.富煤带:在同一聚煤盆地内含煤性往往差别很大,一般把同一含煤岩系剖面中煤层发育较好的且相对富集的块段在空间上呈条带状分布称为富煤带。

2.富煤中心:在富煤带内虽然煤层累计厚度较大,但任然存在着差异性,其中含煤厚度最大的部位称为富煤中心。一条富煤带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富煤中心。

3.煤田:在一个聚煤区范围内,在同一地史过程中形成具有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其分布有规律可循,经后期改造保留下来的面积一般为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广大地区。 4.地史成煤期:早、中侏罗世.石炭纪.晚三叠纪.二叠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地史形成工业意义的时期:石炭二叠纪,侏罗纪,早白垩纪,第三纪。 5.煤变质作用可划分为:深成变质作用,浆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6.煤田普查与勘探的技术手段: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7.勘探工程施工原则:

勘探区的各种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由稀而密的原则安排,同时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运用。

1) 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根据已进行过研究和揭露地区的地质资料,来推断未揭露地区地质情况而依次布置的勘探工程。(这条原则常运用于新区的煤田普查工作、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和掩盖式煤田追索弟子构造和煤层露头等,根据已知勘探工程资料逐步向未知地区布置和施工勘探工程)

2) 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的原则:即先进行地表和浅部的地质工作,在搞清和掌握地表和浅部的地质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和推断地下深处的地质变化再进行深部勘探工程的施工。(这是因为掌握地表及浅部地质特征后有利于指导深部的地质勘探工作。地表及浅部的地质规律可以通过地质填图或采用山地工程,经直接观测与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而这些资料最为正确可靠)

3) 由稀而密的原则:指勘探工程的间距应随着不同勘探阶段要求的提高而相信地加密。在同一个勘探阶段内,勘探工程的施工也应由稀而密,除优先施工主导勘探线工程之外一般先施工基本工程后施工加密工程。(这是因为采用由稀而密的原则有利于选择资源条件好、勘探或开发比较有利的地区,避免造成勘探工程的不必要浪费) 8.勘探工程中的“三边”原则: 1)“三边”工作:指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的“边勘探施工、边分析研究资料(核心)、边调整修改勘探设计”。这是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在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重要经验。 2)运用地质“三边”工作的必要性: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再加上人们认识能力有限,为了在编制勘探设计时客观把握地质情况预测的准确性,必须在勘探施工过程中运用地质“三边”工作予以纠正。

3)具体做法:随着勘探工程施工的进展,及时分析研究获得的新资料,并逐步对客观地质现象取得新的认识,作出新的分析与判断,不断调整和修改原来的勘探设计和施工计划。 4)运用地质“三边”工作的意义:认真做好“三边”工作不仅能加强地质勘探的施工管理,全面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加快勘探进度和降低勘探成本,而且还能为及时提交优质地质报告奠定有利基础。

5)核心工作:地质资料的及时调整和分析研究。一般要编制一套地质“三边”的综合图表,主要是第一性地质资料和数据的审查、校对、保证原始资料的齐全、完整与准确;然后是对各类勘探工程获得的地质资料和数据进行及时的编录和综合整理。

6)其他:在掩盖式煤田的综合勘探工作中也需与物测队密切合作,共同做好“三边”工作,

考研考点复习备考指南考研全年规划如何选择专业院...使地震与钻探工作紧密结合,指导双方的施工,以提高勘探效果。 9.煤田地质勘探阶段划分:

根据地质特点和与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相适应的原则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找煤阶段(初步普查)、普查阶段(详细普查)、详查阶段(初步勘探)、精查阶段(详细勘探)。 1) 找煤阶段:找煤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预查的结果,要对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并计算;预查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时,一般应继续进行普查;找煤未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或未发现煤炭资源,都要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总结

2) 普查阶段:普查是在找煤的基础上,或已知有煤炭赋存的地区进行。普查的任务是对工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和下一阶段的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3) 详查阶段:详查应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根据煤炭工业规划的需要选择资源条件好,开发比较有利的地区进行,其主要任务是为矿区开发总体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其成果是保证矿区规模井田划分不致因地质情况而发生重大变化,并要对影响矿区开发的水文地质条件 和其他开采条件作出评价。

4) 精查阶段:精查一般应在矿区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任务是为矿井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其成果要满足选择井筒、水平运输巷、总回风巷的位置和划分首采区的需要,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设计能力不致因煤质资料而影响煤的既定工业用途。 10.煤田勘探技术手段

煤田普查与勘探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1) 遥感地质调查: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在地质填图、地质构造的调查研究及新的矿产资源远景区寻找等,提供了可靠资料和取得很好的效果。

2) 地质填图:是运用地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含煤地区进行系统的地表地质调查和编制成各种地质图件的全部综合性工作。是在实际观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或在航空像片和遥感影像地质解译并结合地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是煤田普查与勘探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手段。适用于暴露式煤田,或覆盖层厚度不大的煤田进行。在厚覆盖层的掩盖区进行地质填图时,只能根据物探和钻探资料绘制基岩地质图来完成。有条件时均应开展航空地质填图,并积极应用遥感地质调查配合地质填图。建立国家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是发展地质填图工作的必然趋势。

3) 山地工程:在地质测量过程中,工作区被不太厚的表土层覆盖时,为了查明表土层下煤系、煤层、煤质及地质构造等,以便使地质资料正确可靠,而利用人工方法揭露这些地质现象的工程。可划分为探槽、探井、和探筒三种。有时为了节省工程开支,又要达到了解勘探区的目的,应充分利用区内生产小窑及老窑进行清理,实地进行系统观测和调查,收集提供勘探区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的资料。

4) 钻探工程:是利用机械转动带动钻具向地下钻进成直径小而深度大的圆孔。通过钻具从孔内取出岩、煤芯进行观测和取样,从而获得各种完整、全面、可靠的地质资料,对勘探区进行含煤底层、煤层、煤质及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钻探工程是煤田普查与勘探常用的主要勘探手段,占整个勘探区绝大部分工作量,是获得地质资料的主要来源。根据施工深度划分为浅孔、深孔。根据钻进方式划分为直孔、定向斜孔。根据地质目的分为探煤孔、构造孔、水文孔、取样孔、定位孔等。目前正发展适用全液压钻机和设备自动化,普遍采用绳索取芯

钻进,提高钻进效率和取芯质量,同时改革钻进方式、钻头和钻进工艺。

5)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岩石矿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电性、弹性、和放射性等)对地球物理场产生的异常,通过仪器测的物理场的变化,完成找矿与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它是当前煤田普查与勘探工作中优先适用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尤其在全掩盖区的普查与勘探过程中,运用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包括地面物探与钻孔测井。地面物探方向数字化、高分辨率、高效率方向发展;孔间物探技术提高了勘探精度,扩大解决地质问题的范围;在测井方面推广使用声波、中子、和数字测井技术,提高了对煤层、岩层、底层产状和断裂构造方面的解释精度。 11.煤层划分对比方法:

煤层对比:是指根据对比标志,研究、分析判断不同地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煤层或煤组相互对应关系的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探、生产勘探和煤矿开采的基础地质工作。用于查明煤层层序、厚度及其变化,了解煤系和煤层的原生及后生变化,煤质及其变化,进行煤层评价,判断构造,计算储量,指导矿井开发生产等。 主要方法

①标志层法有一定特征、厚度小、横向变化不大的岩层,均可作为标志层。当厚度稳定、结构及成分特征明显时,煤层本身亦可作为对比标志。标志层按其稳定程度可分为区域性标志层、全区性标志层及局部性标志层 3类。标志层法是煤田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对比方法。②岩相-旋回特征对比法在对含煤岩系详细研究基础上,选择测绘一个相-旋回标准剖面。在其他有关剖面上,首先找出若干个控制性旋回,进而划分小旋回,逐步与相-旋回标准剖面对比。此种方法多用于海陆交替相含煤岩系。

③古生物法当含煤岩系剖面富含动植物化石时,可根据一定的种属、具一定特征的动植物化石或一定组合的动植物化石群进行对比。此种方法不能用于哑地层。

④微古生物法含煤岩系中含有介形类、轮藻、牙形石等微体古生物时使用的对比方法。⑤孢粉法根据含煤岩系中的标准类型孢粉、孢粉组合以及具有特殊孢粉成分的标志层进行对比。此种方法适用于岩浆活动破坏轻微、煤层未受构造强烈破坏、煤化程度较低的煤。⑥煤岩特征对比法根据煤岩组分、宏观类型、显微组分含量及其变化,以及煤层结构等煤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某些特殊夹石层,如粘土岩夹石有时也可作为对比依据。此种方法可靠,使用较多。

⑦岩矿特征法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含量变化以及矿物的标型特征进行对比。有时石灰岩不溶残渣、粘土染色分析结果和不同粘土矿物的百分含量亦可用于对比。此种方法在掩盖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⑧微量元素法对含煤岩系岩层和煤灰中微量元素进行光谱分析,根据微量元素共生组合特征和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它是一种辅助方法。但当其他方法达不到预期对比效果时,可作为一种主要方法。

⑨结核法结核在含煤建造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其特征和含煤性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同生结核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聚煤条件的指标。因此,可利用结核的物质成分、大小、结构、构造、表面特征、结核与围岩的分离程度,以及结核系数等特征或统计数据对比岩、煤层。

⑩测井曲线法煤与其他岩石物性上往往有一定差异,因而可以根据测井曲线类型,寻找物性标志层进行煤层或煤组对比。常用的有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密度测井曲线和天然伽马曲线等。

其他方法进行煤层对比时,除在特定条件下采用单一对比方法外,一般选择若干种方法进行综合对比,以求准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实践中也将产生一些新的对比方法。如中国的“岩石煅烧法”,岩石在一定温度下煅烧一定时间,因其中有机质被消除,原来颜色相同或相近的岩石则

显示了不同特征,进而与标准煅烧样品比较进行煤层对比。 12.煤层型别划分:

依煤的厚度、结构及其变化和可采情况煤层稳定程度和划分为一下四类:

1) 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全区可采或基本全区可采。

2) 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变化不大。

3) 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包括一下三点: ① 煤层厚度变化很大,有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② 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线不规则。 ③ 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以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

4) 即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分布零星;或无法进行分层对比,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的复煤层。

石油地质勘探 复习材料2

石油地质勘探 复习材料1

工程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版)

煤田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报价单

地质勘探技术管理

地质勘探学

工程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工作总结

煤地质勘探复习
《煤地质勘探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