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某某村经济资源开发的社会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3 04:25: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毕业论文

题目: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开发及因素分析

——关于赤坪村经济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入 学 时 间: 指导教师及职称: 所 在 学 校:

2010年5月10日

目 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4

二、存在问题 .............................................................................................6

(一)基础设施薄弱,开发不够。 ..................................................6

(二)经济资源开发单一 ..................................................................7

(三)人才资源不足 ..........................................................................8

三、建议及对策分析 ................................................................................8

(一)基础设施开发,创造适合市场机制动作的硬环境。 ..........9

(二)人才开发,培养造就一代新型经济人才。 ..........................9

(三)政府积极引导,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 ................10

(四)结合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全面调动农村经济资源。 11

四、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2

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开发及因素分析

——关于赤平村经济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摘要】:结合当地实际从理论上分析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特点及形成原因。指出该地区地区是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经过长期落后的经济过程加上经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形成的。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配合、自然资源开发与社会资源开发、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通盘考虑,综合治理,才能引导该地区经济向持续、快速、健康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资源开发;贫困地区;对策

某农村位于阳江的老、少、边、穷地区,是阳江乃至广东省的贫困村。该村年人平收入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8.5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适当倾斜,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老区开发、以工代赈等扶贫工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建立了一些起步产业,该村经济上有了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恶劣的生产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陈旧的生产观念,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深入研究贫困地区的经济特点及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开发的步伐,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件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是由其特定的自然条件经过长期落后的经济过程的作用形成的。他们的经济特点虽不尽相同,但有共性。

(一)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

贫困地区的分布一般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在阳江多分布在阳春、阳西等偏远山区。地理位置偏僻、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是其贫困的主要原因。这些地区海拔高度在500 m以上,公路的密度仅为166 m/km2,不到全市平均380 m/km2的一半。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期,这种偏僻和闭塞看不出对经济发展的明显阻碍作用。但是进入现代商品经济阶段,由于生产与交换已成为农村经济活动中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交通不便使大量的农产品和丰富的资源运不出去,产品不

能流通交换,商品价值便无法实现。因此,经济上长期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状态。

(二)文化落后,观念陈旧。

贫困地区一般都是文盲的集中区。据农业区划调查统计,贫困地区的学龄儿童入学率比一般地区要低20%~30%,农村青年当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7%,初中文化程度的只占29.8%,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高达69.2%。落后的文化教育形成了陈旧、封闭的生活和精神环境。那里的人们尽管有勤劳、勇敢、任劳任怨、朴实憨厚的美德,但不可避免的带有保守、愚昧的弱点,其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与现代观念相差甚远。特别表现在目光短浅,因循守旧;贪恋迷信,听天由命;宗族盛行,多子多福;重农轻商,自给自足等方面。这些陈旧的观念,在某些地方甚至形成一种习惯势力,严重阻碍现代经济意识的形成。

(三)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

生产活动长期摆脱不了自然经济的束缚,只局限于种植业。过着种田搞口粮,养鸡生蛋买油盐,养头肥猪好过年的自给自足生活。人畜体力劳动的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只能产生出极其低下的生产效率。第

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既无矿山资源,又不具备便利的交通和水源条件,与大工业先天无缘。有的地方虽有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缺乏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加上交通不便,得不到加工利用。在长期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作用下,市场发育不完善,交换手段落后,商品品种少,质量差,价格低廉,成交不活跃。

(四)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

受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陈旧观念的影响,人口无节制的增长,形成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由于人口膨胀,森林被过度砍伐,土地被过度开垦,耕地被非生产性占用或掠夺性经营,,使生产条件日趋恶化。据统计,该地区的人口从1994年的182.09万增加到现在的430万,净增248万。耕地从最多年份的1956年24万公顷,减少到20.8万公顷。人均耕地占有量由解放初期的0.11 hm2,下降到1995年的0.05 hm2。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城市的迅速扩大,开发区热的兴起和农民大量建房,使大量旱涝保收的良田、菜地被占用,一方面导致耕地的承受能力日益加重,另一方面又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

二、存在问题

贫困地区经济资源的开发的现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开发不够。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应对空前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极度重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就业,增加了民众收入,还为后期美国经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 6

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主要是经济资源的开发单一造成的。

(二)经济资源开发单一

正如

(一)中所指出的那样:“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2009年1月25日,胡锦涛同志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指出:“要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扎实地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为此,他提出:

一、要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继续提高单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较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补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加快落实国家扶持油料、生猪、奶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二、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

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机,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力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要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

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对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帮助他们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

三、要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开拓农村市场。

积极谋划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思路,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内部增收空间。加快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大力推进家用电器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发展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各类农业机械,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严禁假冒伪劣商品流向农村市场。

(三)人才资源不足

邓小平早在1988年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多年来,以人才资源为载体的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在落后地区也有极大地改善。1992年春“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又再次明确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人才关键论”的重要论断。

这对贫困地区农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农村发展状况落后,农民更是形成了“读书无用论”,农村孩子早早就踏入社会,“不进学校进社会”,造成了农村祖祖辈辈的知识贫乏。少数上过大学的“人才”,也是“走出去”之后不会“走回来”。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建议及对策分析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贫困地区的经济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配合相结合,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自然资源开发与社会资源开发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通盘考虑,综合治理。贫困地区经济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基础设施开发,创造适合市场机制动作的硬环境。

市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层次的商品经济,它的发展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首先,必须大力改善交通条件,积极促进商品流通,要把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作为脱贫致富的先导工程来抓,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优先搞好重点乡镇的公路建设和边界地区断头路的联接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到村村组组都通公路,让偏僻的农村经济在车轮的驱动下活跃起来。其次,要着力发展农村集贸市场,拓宽流通领域。农村集贸市场是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和交换场所,其数量、分布、功能、档次是衡量一个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农村贸易市场建设,形成交通方便,布局合理,大小适当,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的农村市场网络。第三,要积极发展商业个体户和长途贩运户,让一批有经营头脑、有经验、会管理的商业人才,活跃在商品流通主战场,搞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

(二)人才开发,培养造就一代新型经济人才。

贫困地区的落后,不仅仅是交通、经济技术和信息的落后,更主要

的是思想观念陈旧。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样的资源,不同素质的人,具有不同的开发效果。要开创贫困地区全新的经济面貌,就要培养出一代具有新观念、高素质、有技术、会管理的经济人才来。要坚持普及与应急相结合,长远与眼前相结合的原则,在巩固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智力开发:

一、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搞好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基层干部的交流。

定期有目的地选派一批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先进地区的商品经济思想和观念,增强开放意识和统揽商品经济全局的能力,培养管理才能。

二、鼓励与科研院校、大型企业联姻,引进先进实用的新技术。 可采用技术入股、聘请顾问、选送培训等各种形式,搞好技术与生产的嫁接,加快本地资源开发的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三、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发达地区搞好劳务输出。

有计划地向发达地区输送劳力,可以缓和农村的就业压力,减少农村闲散劳动力,为农村社会治安好转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学习外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信息和资金。更重要的是学习别人的现代文明思想和开放意识,为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政府积极引导,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

贫困地区的基础差,底子薄,积累少,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起步。国家必须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一是政策上要扶持,特别是在税收、信贷、项目安排上要向贫因地区重点倾斜,支持他们因地制宜,

大力开发本地资源,办好一批起步企业、龙头企业。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经济基础,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其初步走向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道路。要充分利用山区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发林产品、畜产品、药材、小水果、优质茶叶、反季节蔬菜和具有山区特色的绿色食品。同时配套搞好林产品、农产品和畜产品的加工、运输、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做到山上搞开发,山下办工厂,山外找市场,走出一条立体化、系列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农村资源开发道路。二是要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条件。逐步配套完善交通、电力、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结合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全面调动农村经济资源。 要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实现农村资源的整体开发。发展绿色农业企业,不能只着眼于一村一组,立足小范围的开发,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打小闹,必须与产业化结合起来,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内进行产业规划,实现整体开发,即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这一载体,最终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资本化运作、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系列化加工、商品化流通、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全新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发展绿色农业企业的重点是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城市和工业的带动作用,形成相对集中、相对密集的农村农产品加工区,通过农产品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转换。

综上所述,贫困地区农村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造成经济发展水平

差,种种资源均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对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开发,需要调动社会民众的积极性,均衡经济资源,培养人才,因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四、结束语

本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他提供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培养了我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这将非常有利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文还得到了其他各位老师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我的感谢!

参考文献:

① 朴之水.中国贫因地区的资源流动、市场与经济开发.农业经济问题,1996 (3).② 经 农.当前世界农村经济的基本问题及农学家的对策.农业经济问题,1986 (2).③ 讥建涛,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经济纵横,2003年12月 ④ 邓频声,罗能生,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光明日报,1999.⑤ 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王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⑥ 杜弋鹏.北京“大学生村官”月内报名过万[N].光明日报,2007-3-22(1). 12

资源开发与循环经济项目

某村经济发展计划

关于某某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经济人类学社会调查提纲

开发家长资源

某某村简介

某某村工作总结

某某村工作总结

某某村年终总结

某某村工作计划

某某村经济资源开发的社会调查
《某某村经济资源开发的社会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