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谈谈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理解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5: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谈谈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理解

高中新课改培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让我收获很大。陈旭远教授主编的《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准确、明晰的剖析,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确了课改的方向。

一、深刻认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人才和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责任。普通高中作为义务教育后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培养公民素质以及健全其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的世纪,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普通高中作为义务教育后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培养公民素质以及健全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世界各国都把高中课程改革作为改革的核心之一,以适应日益变革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综观各国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他们赋予高中以新的使命,试图通过改革使每所学校和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这种新的使命与教育民主化和个性化相融合,赋予普通高中新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需要,对高中课程重新作了定位和调整。

国际高中课程改革趋势为我们进行高中课程改革提供外部动力。而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是高中课程发展的反思。长期以来我国高中发展的不均衡性与社会要求提高和普及高中教育之间的矛盾,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民主化、信息化与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目标上只注重考试能力和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和其他方面的发展的高中教育之间的矛盾使高中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高中课程自身发展中应试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占据主导,使高中其他的教育价值被忽视和弱化的课程体系,也严重制约和影响高中课程发展和高中教育功能的发挥。高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高中课程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进行课程改革成为时代赋予高中的使命,高中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明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创新教育,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高中课程改革追求基本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创办符合素质教育的高中与应试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考试仍然是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之一,所不同的是考试不再是课程的核心,而是客观公正地还原为本来的面目。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高中课程改革秉承两个教育理念:

1.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这是我国对高中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这种转化意味着高中课程不再是为少数精英服务的教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成功。这种转化也意味着,在高中教育中原有的重点、示范和普通高中的界限被打破,所有的学校都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促进所有学生成功的优质高中。高中课程改革的这种理念旨在满足社会和个体对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

2.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任务被认为是升学或者升学就业兼顾。从实质上说,升学或者升学就业兼顾是工具主义教育倾向在高中教育中的反应。无论从国际还是从我国发展上来看,高中教育要超越工具性,转向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人格。这种公民素质和人格培养并不排斥升学和就业的任务,而是为学生打好终身教育的基础,为学生升学、就业或者今后的发展打基础,它是一个更为宽泛科学的任务。

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为: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和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从三个方面重构课程结构:设置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改变传统的学科占据课程主导的局面;合理处理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使必修之中有选择,选修之中有规范;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三、通过对高中教育性质、目标任务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新课改的结构、内容。

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里突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非义务性,同时又强调了它的大众性和基础性。结合普通高中教育的阶段位置及类型特点,可以将其基本性质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基础性、大众性、终身性。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根据高中教育性质,目标,新课改开设具有灵活性、开放性、个性化的高中新课程模块。课程模块的灵活性在新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下,不同的课程模块有着不同的主题,模块与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在每一组模块系列中,可以选择从任何一个模块开始学习,甚至可以在模块之间进行跳跃选择。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也助于我们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要求,灵活地调整模块中的课程内容,甚至以新的模块代替旧模块,实现模块主题的不断更新;课程的模块的开放性是使学生在开放的系统中,以开放的眼光去审视问题,加强修养,提升境界。学校课程设置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可选择的课程计划,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开发。新课程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为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的课程提供了可能。

采用学分制管理:对原有课程进行评估、整合,积极开发选修课,从而建立以必修课、选修课为框架的课程结构,学分制管理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学分认定、选课指导、学籍管理四大要素,在每学年的学校课程方案中规定学生一学期所修习的学分总量的上限和下限,为学生选课提供平台,凸现课程的灵活性、选择性。同时学分制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学科领域知识,并密切关注本学科新进展及其与当代社会发展关系,要求教师能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及自己的专长申请某门课程的任课资格。有助于让更多的教师打破单一的知识结构,发展课程能力。学分制推动学校加强加强对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指导,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条件、发展需要,按照学校的课程设置计划进行选课。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学习量的单位,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量且成绩合格即获得该科目的学分。学生获得学分的总量与结构达到毕业要求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主要依据。因此,学分制实行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灵活的课程管理方案,而不是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使高中教育更好的发挥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

总之,高中新课程改革培训让我们对高中课改有了全面的认识,课改培训中教育部主管新课程改革的官员的报告、长期关注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知名院士、科学家对新课程的理解和阐释,给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展现了许多新思想、新思维,这些思想角度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引起了我对从事的教育工作的许多反思,给了我很多的启示、经验指导。国家各级对课改的关心让工作在高中教育一线的我深受鼓舞,也大大增强了我实践新课改的信心。我将在即将到来的新课改活动中,紧密结合课改培训的内容和理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总结教育经验,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的人才不懈努力。

联系实际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高中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总结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谈谈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理解
《谈谈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