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某乡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3: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搭建平台 调整结构 培育特色

促进农民稳步持续增收

润津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一、乡域基本情况

润津乡位于克东县中南部,东与玉岗镇接壤,南与昌盛、千丰毗邻,北距县城9公里,200国道、克通、克昌公路呈穿乡而过,交通便利。全乡区域面积210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36383人,耕地面积260000亩,属典型的农业乡份。2012年全乡国民生活总值25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50元。

几年来,润津乡紧紧围绕“奶牛强乡,农业富民”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和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做好农村产业调整,全乡现有奶牛养殖园区11个,奶牛存栏 1873头。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9%。仅此一项今年创造人均纯收入1500元,奶牛业已成为我乡一项阳光型支柱产业。

特别是今年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以来,全乡共落实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98280亩,其中大豆规模种植98173亩,玉米90827亩,特色种植1000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78%。节约劳动力近12000人,全部外出务工。目前全乡劳务收入达5600多万元,占总收入的26%。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地转型

二、三产业从业者,至今,全乡的产业结构成效显著。

二、主要经验做法

润津乡属于传统的农业乡,和全县大多数农业乡镇一样:受传统农业思维影响大,工业发展底子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弱,土地分散经营生产效率低。如何依托土地优势,跳出传统农业圈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是值得我们重视并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乡立足实际,坚持以盘活土地资源、加快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科学规划园区建设,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用活资金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润津特色的农民持续增收之路。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三农”工作的核心。因此,乡党委、政府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任务。一是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干部威信,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太安的养鸡厂、同意、和平的温室大棚等等,均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作成功。二是坚持开展党性教育主题、“党员先锋论坛”、党内民主生活会、“四赛四比”、评星挂牌等五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了刘国华、赵凌学、张跃明、杜平、王宪等一批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先进典型。三是利用党建示范区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创建、“百千万”工程三个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意、和平个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调整土地600

多亩,积极发展葡萄、蔬菜大棚等产业。

(二)科学布局园区建设

为实现产业的集约发展,我们围绕区域优势和乡情特点,立足富乡裕民,打牢基础,扎实推进,科学规划,稳步发展,力争三到五年内着力构建 “四区一中心”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为农民增收致富搭建平台。一是立足国道,发挥优势,着力构建北部观光生态旅游区。即依托得天独厚的交通使得优势,在和平村和同意村发展葡萄园和蔬菜大棚,在202国道两侧真正形成一条观光旅游农业带,目前润津乡已在两村新设完成大棚150栋,今年基本见效。二是打牢基础,扎实推进,着力构建西部奶牛集中养殖区。即依托前期全乡奶牛生产基础,在万民、理善、同意、和平等村构建标准化牧场。建千头牧场1处、500头牧场2处、200头牧场6处。使奶牛存栏今年达到1500头,五年达到5000头,实现人均纯收入3000元。三是围城沿路,分步实施,着力构建东部城郊瓜菜和特色农业区。依托地缘优势及种植习贯,即在东部永胜、礼让、安业、吉利、太安、人和、忠信、建设村重点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今年年每村已落实连片种植500亩,总面积全部达到了1000亩以上。重点发展万寿菊,板蓝根、黄烟高粱、大葱、大蒜、白云豆、白瓜籽、水飞蓟、红小豆、油豆角和保护地蔬菜,实现人均纯收入1000元。四是依托资源,招商引资,着力构建润津乡工业贸易

集中区。在原有工业基础之上,在和平村202国道两侧,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引进不有进县园区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具体按产业发展链条重点发展水果罐头厂、葡萄酒厂、白酒厂,油坊、新型建材厂、果菜禽畜肉保鲜冷藏中心、物流中心。五是注重辐射。构建现代村级社区服务中心。

目前,规划已到位,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区已建设大棚150个,已完成12年建设目标,奶牛生产集中区已初具规模。特色种植农业区,基本完成种植任务指标,目前,润津乡通过打造“四区一中心”,已带动200余名劳动力就业。

(三)创新土地流转方式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一是依托农村合作社,实现土地规模流转,破解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机、大豆,克东县润禾、建福果疏专业种植合作社、永胜现代、和平海龙地农机等35个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乡的李子、蔬菜规模经营、集中销售,远销北安、黑河等地,效益是流转前的2--4倍;全乡2个千万元大型农机合作社共购买40多台大型农机,组织流转土地

4.5万亩,培植了一批种植大户。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不仅获得流转收益,有的还被返聘到合作社打工,更多的则外出务工、经商等,获得工资性或经营性收入。二是依托项目建设,陪植生

态观光农业旅游区建设。即同意、和平村利用棚室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葡萄棚室生产,逐步扩大规模。今后依托项目发展,增加村民收入,解决民生、是我们需要坚持探索的课题。

(四)用活惠农政策资金

我乡紧紧抓住县支农小额贴息贷款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扶贫贷款资金,用活政策资金,全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争取上级政策扶持。每年召开全乡农村工作会议,印发支农惠农政策读本,号召各村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并设立争取资金奖,按争取资金数额的1%进行奖励。二是加大乡政府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宣传润津乡招商扶商的政策,积极争取外地商家来我乡投资办厂,不断推进涉农二三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是激活民间资本。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前期投资大这一难题,我乡充分运用市场方式运作,先把土地流转出来,然后公开招投标,引入外部发展资金,进行整体经营。和平村流转土地5600亩,进行玉米种植,通过公开招投标,由海龙农机合作社以200万元的价格进行整体经营。

三、问题和建议

目前,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我乡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一是群众观念问题。由于思想认识、资金不足、担心风险等原因,部分群众调整结构的积极性依然不高。二是特色

和规模问题。蔬菜大棚、养殖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逐步趋于雷同,且产业规模小,效益低,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三是加工流通问题。农产品产后环节开发经营不够,流通加工环节缺少,产品附加值偏低。

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几点建议:一是强化农民的素质教育。各级政府应建立农民教育长效机制,包括技术培训和知识培训经常化,不断提升其素质,提高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认识。二是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在对农民加大扶持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农业乡乡经费扶持。同时,从土地流转、发展产业、销售等环节为农民提供保险服务,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三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规模经营大户,引导经营大户成立合作组织,以合作组织为中心,推动产业规模集中经营、提高效益。四是发展农业产业企业。在农产品后续服务、拉长农产品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为农业结构调整增添后劲。

撰稿人:刘少林

新发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润津乡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

乡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1

某乡农业结构调整方案

某乡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某乡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某乡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