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保护生态环境享受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8: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保护生态环境享受美好生活

摘要:在过去,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追求经济的发展,却忽视了环境的重要性。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继而,臭氧空洞、温室效应、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低碳生活等一系列关于生态学问题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保护环境生态和谐生物多样性低碳生活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在古代,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但在一定程度上,人们享受的都是纯自然的、无污染的生活物品,而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很少为大自然所惩罚。

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这一切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相应的人们也达到了自然地惩罚。面对雪灾、洪水、大旱、地震、泥石流、沙尘暴,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我们的同胞、我们的劳动成果为大自然所“践踏”,我们甚至哭干了眼泪却无能为力。非典、甲流等严重的流行病,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我们只能为此慨叹,大自然的一声咆哮,带走的是几十万同胞的生命,毁坏人们几十年的汗水,带来的是我花费巨大人力、财力的灾后重建。近年来,在人物质文明足够发展的今天,人们月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面对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袭击,世界各国已经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弥补之前的“过失”。我国为此提出了走持续发展道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1]前些年的退耕还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节能减排工作也在不断实施,还有建立的一个个自然保护区,对稀少动植物的保护,这一切足以说明,生态环境已经被全社会所重视。

一、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置不当,尤其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构成的种种现实威胁。[2]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由于盲目开垦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采滥挖、不适当地兴修水利工程或不合理灌溉等引起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矿藏资源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枯竭,旱涝灾害频繁,以致流行病蔓延。

(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二、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

(一) 森林资源锐减。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这将给后代带来严重的森林资源问题。中国政府关于森林资源增长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这与世界发达国家的60%有很大的差距。(二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我国幅员辽阔,生物钟较为齐全,但随着多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许多种生物已经灭绝,还有许多生物种类灭绝,这对我们人类是颇大的损失,我们应该足够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加大生物物种保护力度。

(三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我们的地下水不断减少,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这一问题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重视,保护地下水资源。

(四 )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水污染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生活污水,二是工业污水。人们神火污水的任意排放,不仅污染了地表水,在一定程度也污染了地下水。由于我国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许多工厂的污水不经处理任意排放,是许多河流严重污染,给人们生活用水带来严重问题,许多人由于饮用受污染的水,带来许多疾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

(五) 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人们的生活垃圾任意堆放,许多难以分解的垃圾处理不当,造成垃圾成堆,甚至有包围城市的现象。

(六)工业废气污染严重。工厂的废气不经处理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从而带来酸雨、温室效应等问题。

(七) 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

另外尾气污染 酸雨 光化学烟雾 温室效应 绿化带少 粉尘,还有 噪声 建筑噪声 汽车噪声,还有更严重的 就是塑料袋污染 电池污染 废水排放等的环境污染。

三、生态破坏原因

生态环境形势如此严峻,主要是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根本转变,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的思想仍普遍存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依然严重,经济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此外,生态保护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基础薄弱、力量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景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这行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生态流于纸面—— 许多城市对环境敏感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城市环境敏感区域的不当开发行为势必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资源的耗竭,阻碍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功能混淆不清――城市园林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类型,每一类绿地都有其特殊的功能。与形式相比,功能更为重要。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地不注重绿地的实际位置与周边环境、混淆不同绿地的实际功能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形象千篇1律――园林建设中出现过草坪风、大树风、广场风、西洋风、热带风等,都是盲目照搬他人设计的结果。

(四)设计粗制滥造――当前园林设计人员鱼龙混杂,致使园林设计水平良莠不齐。在设计问题上,当前有的城市绿地刚刚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误区,又踏进盲目投资、铺张浪费的旋涡。

四、生态恢复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3]

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它包括了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生态恢复的原则包括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和美学原则。

五、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4]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如今,人类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对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2003年1月,中国科学院倡导启动一项濒危植物抢救工程,计划在15年内将所属12个植物园保护的植物种类从1.3万种增加到2.1万种,并建立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植物园。此项工程中,用于收集珍稀濒危植物的资金达3亿多元,将以秦岭、武汉、西双版纳和北京等地为中心建设基因库。

六、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 但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

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5]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

“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6]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低碳林场已经成形,即将投入运行。

生态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去,为保护生态环境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J].人民出版社,2006,02

[2]曾华健.生态环境问题与园林绿化问题[J].广东日报,2010,04 [3]那维.景观与恢复生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5

[4]范志刚等.保护生物学[M].人民出版社,1997,04

[5]林辉.低碳生活人类健康的关系[J].广州日报2010,04

[6]刘岩.山东省政协在济调研公交智能化管理与节能减排的报告[J].山东日报,2011,05,02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

拥有良好心态,享受美好生活

演讲稿——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倡议书

保护生态环境享受美好生活
《保护生态环境享受美好生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