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哲学小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8: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理性思辨,随性生活

——浅谈道家哲学思想

摘要: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道家思想尤其是其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道家哲学以老庄的哲学思想为基本核心,它的本体论,世界观,方法论,古典人道主义思想以及“无为”的政治哲学主张,在今天仍有着广泛的价值,值得我们推崇和借鉴。

关键词:道法自然、辩证法、自由、平等、无为

一、“道”与“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郭沫若说:“道家思想直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2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道”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概念,老子哲学的整个理论系统就是由“道”的观念开展出来的,即“道”是老子哲学的本体,而“道”最基本的精神确是“自然”。道家的哲学体现的是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它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哲学等无一不体现“道法自然”。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外化表现首先在于要求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之道”,以自然无为最为社会和人生的理想状态。

可以说道家的代表人物都是一些热爱自然之美的自然主义者,整部《老子》、《庄子》都体现了对大自然的赞颂,对和谐、淳朴的自然之美和自然万物生机勃勃的生命力的由衷向往。与自然相比,人类社会已经越来越失去了天真美好的自然品行,人性的丑恶贪婪遭到了厌 12 《老子》第二十五章

郭沫若:《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162页

恶。“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3老子认为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一步一步远离了自然之道。因此道家主张人们学习大自然的和谐之道,让一切事物都恢复到原始的自然状态,让人们保持质朴的天性,也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呢?道家的思想家们认为:在天是自生自成的自然;在人类是小国寡民的淳朴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民得以朴素而和睦合作,少私寡欲;在个人就是保持赤子之心、追求自然之乐;在政治上是不实施强权也不行仁政的无为而治;在美学则表现为追求平淡天然之美,反对雕琢和矫饰;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承认并尊重所有物种平等的生存权利,并且回归自然中去“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4。

道家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一直诱导着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探索,它“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5

二、辩证法思想

道家思想中的辩证精神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辩证法系统之一。道家的辩证法是一种特殊的以社会斗争和人事经验为真正立足点的“实践的辩证法”6,而非纯思辨的概念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正因为如此,道家思想在社会政治生活,个人追求和处世哲学方面都表现出了胜人一筹的辩证睿智,成为一种典型的“中国的哲学”。

34 《老子》第三十八章

《庄子·马蹄》 5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 6 朱晓鹏:《老子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9年,74页

道家对一切人文创造往往都持有批判否定的态度,这主要是由于道家的思想家们通过辩证的思维,而对事物有更深一层的看法,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从而提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主张。在常人看到事物的正面,主动的部分,前进的轨迹时,道家却要我们看重事物的负面,被动的备份和曲折的过程,并且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弱者道之用”7,这是老子关于人生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它讲究的是守弱贵柔,坚守万事万物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虽然是弱小的,却蕴含着强大深厚的生命力,最终可以以柔胜刚,即所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8。

道家的辩证法思想另一主要认识是事物的强弱乃至人生的祸福穷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表面上强的,实质未必强,此时强的,彼时未必强,强大繁荣的鼎盛,往往是走向衰败毁灭的开始。因此道家主张“致虚极,守静笃”,这种厚积薄发以退为进的辩证哲学,充满了历史和人生的智慧,具有高远的境界。

三、“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有学者认为,道家哲学虽然建构了一个以自然之道为基本框架的形上学体系,但它所说的“道”实际上就是人道化的自然之道,人道问题是自然之道的理论原点和逻辑归宿,所以把道家思想归为古典人道主义之列。这种论调是很有依据的,因为道家哲学对人的问题的探讨渗透了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原始人道主义精神。

道家的古典人道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平等思想。道家的 78 《老子》第四十章

《老子》第七十八章

思想家大多是普通的士阶层或者是平民知识分子,这使得他们有机会体察下层社会的人民疾苦,反对不合理的阶级秩序,与儒家所主张的“贵有差等”、“尊卑有序”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9庄子认为,万事万物虽然在表面上千差万别,但从他们的本源来看,都源于同一个“道”,又归于同一个“道”,因此并没有根本上的差别。道家认为现实社会中的人的尊卑贵贱、贫富差别,是人为的非自然的,是对人的本性的扭曲和异化。

道家人道主义精神的另一个表现为对人的个体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庄子,“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10。草泽中的野鸡走十步才找到一口食,走百步才饮到一口水,尽管如此,它也不愿意被圈养在笼子里,因为保持自由的生存状态比免受饥渴更重要。以庄子为代表的大多数道家思想家采取的都是一种对自由的极致的追求,宁愿独乐其志而不愿被世俗束缚,因此往往给世人一种超脱世俗狂放随性的印象,这样的“避世”的态度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力图挣脱世俗的价值取向和险恶的政治环境,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一条重要途径。当然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局限性,不可否认道家所追求的自由和平等主要是精神上的,而并没有对实现人的基本自由和权力,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因而具有空想性。

四、无为主义

910 《庄子·德充符》

《庄子·养生主》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道家的政治哲学观点,即“无为而无不为,有为而有所不妄为。”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11这里所说的无为就是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而无所为或不强作为。在道家看来,道是无为的,天地万物在其本性上也是无为的,人也当然不例外。道家提出无为首要目的是将其作为一种治国的策略,是为统治者提出的一种为君之道。君王要治理国家其上德就是应当效法和顺应自然,达到“无为而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2,道家的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要求统治者无心无为,目的是要限制统治者的私心妄为,给百姓自由和自主。

道家的无为主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虚无主义,这显然是错的。其实道家思想的基本格调是积极入世的,无为的政治哲学也是如此,即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道家的辩证法强调柔弱胜刚强,表面上守弱处静,无所作为,实际上遵循万物的本性而不违背,顺应自然之道,就已经是有所作为。“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13。老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最好的办法就是不采取任何办法,无为而治,放任自流,这也表现了道家对政治举重若轻、对权力不以为意的超脱态度。可见道家所说的无为,并不是要取消一切的作为,因为他们还是讲“治”,提倡“君无为而臣有为”,无为是达到无不为的最佳手段。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繁衍早已渗透于中国传统 1112《老子》 第七十三章 《老子》 第五章 13 鲁迅:《汉文学史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15页

文化的各个领域,内化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之中,是重要的精神力量。直到今天,它的人道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等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1]老子.道德经

[2]龚群.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3]朱晓鹏.老子哲学研究

[4]邓元珍.庄子的逍遥境界及其现实意义

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小故事

哲学小故事

哲学小故事

思想哲学论文

京瓷哲学论文

心灵哲学论文

哲学小论文
《哲学小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