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旅游地质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21:57: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旅游地质学》

课 程 考 查 作 业

姓名:万强

专业:装备10902

学号:

浅谈相关旅游资源及其成因

装备10902 万强

一、概述

凡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而按照旅游资源的成因又可将其分为:山景、洞景、水景、建筑、民族风情、美味佳肴等等。下面就一些典型的例子对山景、洞景和水景的成因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二、山景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据统计,中国的山地兵陵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3%。作为旅游资源,旅游名山是雄、奇、险、秀、幽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一般是指风景名胜区中的山岳、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中的山岳、历史名山、佛教道教名山、冰山雪峰和登山地、有科考意义的山岳。

说到山景,必须提到中国之最——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西起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50公里,宽200-350公里。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

到距今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余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现在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山脉这一连串欧亚大陆山脉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由造成地壳巨大隆起的环球板块构造力形成的。

三、洞景

中国洞穴资源数以千计。洞穴分布和岩性、构造、气候条件、地下水作用都有密切关系。中国洞穴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广东、浙江、安徽、江苏以及山东、辽宁、河北、北京等省区岩溶发育地区。在南方一些地区分布最为集中,如贵州北部有700多条暗河,湘西有2400多个溶洞,广西桂林—阳朔—带有2000多个洞穴,云南宜良九乡28~36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66个洞穴。目前中国开发的洞穴约300处,其中一部分是在原来洞穴的基础上进行整修。开发较早的是桂林七星岩、芦笛岩等。70~80年代开发的辽宁本溪水洞、贵州安顺龙宫、浙江桐庐瑶琳仙境、北京房山石花洞,90年代以来开发的广西荔浦丰鱼岩、桂林冠岩、重庆武隆芙蓉洞等,已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洞景中比较出名的有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喀斯特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四、水景

水景范围很广,包括河水、湖水、瀑布、泉水、海水等不同内型。红海是水景中较为典型的。在非洲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有一片颜色鲜红的海,这就是红海。它是印度洋的附属海。红海像一条张着大口的鳄鱼,从东北向东南,斜卧在那里。它长约2 000多千米,最大宽度306千米,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北段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南端有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通。海内的红藻,会发生季节性的大量繁殖,使整个海水变成红褐色,有时连天空、海岸,都映得红艳艳的,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因而叫它红海。实际上,在通常情况下,海水是蓝绿色的。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认为,在距今约4000万年前,地球上根本没有红海,后来在今天非洲和阿拉伯两个大陆隆起部分轴部的岩石基底,发生了地壳张裂。当时有一部分海水乘机进

入,使裂缝处成为一个封闭的浅海。在大陆裂谷形成的同时,海底发生扩张.熔岩上涌到地表,不断产生新的海洋地壳,古老的大陆岩石基底则被逐渐推向两侧。后来,由于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这里的海水又慢慢地干涸了,巨厚的蒸发岩被沉积下来,形成了现在红海的主海槽。通过对红海成因的研究,科学家们又联想到大西洋的成因。今日辽阔的大西洋在2亿年前,也是一个狭长的水带,它周围的大陆象今天的红海一样,也是靠得很近的。由于漫长的地质时期的海底扩张作用,大西洋形成了今天的面貌。而且,类似于红海的海底蒸发岩沉积,在大西洋西岸南美洲的巴西海域和东岸西非洲的海域下也有埋藏。此外,在红海轴海槽中的一些小海盆中富集的重金属矿物,在大西计西岸美国东部海岸中也有所发现。今天的红海可能是一个正处于萌芽时期的海洋,一个正在积极扩张的海洋。1978年,在红海阿发尔地区发生的一次火山爆发,使红海南端在短时间内加宽了120厘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按目前平均每年1厘米的速度扩张的话,再过几亿年,红海就可能发展成为象今天大西洋一样浩瀚的大洋。

五、结语

通过学习《旅游地质学》这一课程,我深深的被大自然的力量所折服。当然,我也很钦佩人类的能力,高耸的建筑、多彩的文化都彰显了我们人类的聪明才智堪比于大自然的力量,这是我们应该值得自豪的。总之,我们不仅要会旅游,还要懂旅游,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最后,要感谢曾艳涛老师精彩的教学。

旅游地质学报告

旅游地质学作业

地质学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学习心得

地质学总结

地质学复习题

煤矿地质学

城市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