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01 08:36:11 来源: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地质学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葫芦坡

实习日期:2013.11.08

实习目的:了解库峪山体的构造运动,岩石类型和具体的岩石构造 实习人员:地科三班和地理创新实验班全体学生 实习介绍:

11月08日,旅环院2011级自然地理专业实习西安分队顺利完成地质学实习任务,由周亚利老师带队。

早晨10:30,老师和同学们都已抵达葫芦坡。葫芦坡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其岩石组成主要是花岗岩,也含有少量变质岩。花岗岩是球状风化,表面很光滑。黑色破碎的岩石是变质岩。花岗岩是岩浆岩,偏酸性,节理很多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山中进发,路途中每遇到有关山崩地貌的现象,老师都会做以详细的讲解。沿途中有一条小河在流动,河床两旁堆满了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石块,且以大石块居多,其中大多数都是由于山体中上部的岩石沿着节理面崩塌而致。 下午14:00,同学们陆续下山,乘车返校,本次为期两天的野外地貌实习宣告结束。

三、实习内容:

1、断层:是指岩层或岩体在受力发生断裂变形时,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

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

2、滑坡: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滑坡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3、马刀树:滑坡体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歪斜,在滑动停止后树干的上部又逐年转为直立状态的树木。又称醉林。它的存在是滑坡的明显标志。

4、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硬度高、耐磨损。花岗岩属火成岩,由地下岩浆喷出和侵入冷却结晶,以及花岗质的变质岩等形成。具有可见的晶体结构和纹理。花岗岩中明显可以看出有不一样颜色的东西夹杂在里面,我们称为花岗岩的“捕掳体”,花岗岩是侵入性岩浆岩,岩浆喷发时,岩浆在侵入地底的同时把一些物质卷进自身,这就是“捕掳体”的由来。“捕掳体”中白色的条形状的是石英,红褐色的是铁锰胶膜,灰色的是角闪石或辉石,肉红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黑云母。

5、倒石堆(talus)是指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的锥形体。它的范围大多不超过几百平方米,但有时也能形成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的巨大倒石堆。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很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倒石堆的物质结构松散、杂乱、无层理,多孔隙。由于崩落时较大岩块受重力加速度的作用滚落到倒石堆的边缘停积,而较小的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的顶部,但有时受气浪作用,使小颗粒岩屑的搬运距离较远。当倒石堆进一步发展时,山坡坡度也就愈趋变得平缓,崩塌作用逐渐减少,崩塌的碎屑也变小,所以倒石堆发育的后期,其表面的堆积物通常是比较细的岩屑。而倒石堆体上方的崩塌面往往是倾角很大的节理面、片理面、劈理面、层理面或断层破碎带等。

6、V型山谷:在葫芦坡

推荐第2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灾害一直是中国广大山区频发的高危害性灾害现象。其中泥石流、滑坡、山崩等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到.陆王沟的时候老师着重给我们讲解了关于泥石流的问题。在1979年曾发生过重大泥石流灾祸,造成300多户村民除一人外出幸免于难外,其余全体遇难的重大地质灾祸。灾难产生时,汽车大小的石头飞溅出100多米。

陆王沟三面环山,汇水面积很大,这样看来,陆王沟的地形已经决定了它遭受泥石流的命运。又加上有大量松散物质堆积在山体表面,逢上多雨季节,泥石流将会一触即发。首先从其形成因素上看,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 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 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 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就雅安地区的陆王沟泥石流而言,此地三面环山,拥有巨大的滑坡体的碎屑物质。过去山上的植被稀少,农田 错落,加之雅安降雨量大,泥石流时有发生。

根据资料显示,陆王沟泥石流使下面的交通要道堵塞,既而充填到下面的青衣江中,造成河道淤塞,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是十分严重的。如1979年11月2日陆王 沟、干溪沟 暴雨后泥石流冲出泥沙、石块量达5万立方米,致使165米宽的青衣江干流河床上形成一道长110米、宽40米的天然堤,上游水面猛涨4米,河床被抬高 2.74米;17个生产队受灾,冲埋耕地56公顷,毁房361间,损失粮食200余吨、大小牲畜412头;水利设施被毁,4个地属以上工厂受害死亡人数 164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我们的重点就在于应该怎样治理。

泥石流防治措施一般分为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两大类,这些均着眼于泥石流治理或调节以消除或减少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的分布很广,各类泥石流性质不同,

所处自然环境差别很大,治理泥石流就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有效。 一般来说,处在不同部位的泥石流防治措施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形成区的防治以固床,护坡,拦挡等工程设施为主,当然随着固体物质来源的差异,防治措施有所不同;流通区主要采用排导,稳沟,林业等措施进行治理;堆积区的治理则应以导流堤,停淤工程,农业,牧业等综合措施为主。泥石流的发生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从泥石流发生时间上分析,规律有三:季节性;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掌握了泥石流的成因和发生规律,就可以为防治泥石流作出科学指导。

陆王沟泥石流的灾害防治以工程防护和生物防治为主。在工程方面,在山坡上修建了大量的梯田和环山沟,拦截地表水,避免水体对坡面的冲刷,同时也减小水体向 滑床面侵入。在特定的汇水沟处修建顺沟,将环山沟的汇水随顺沟排往陆王沟里。这样一来,减弱了水体对坡面的侵蚀,碎屑物就能相对稳定下来。在沟道里修建了 大量的谷坊群和护岸工程以促使其稳定,减缓主沟沟床纵坡,削减流速,使固体物质能量分散,减少泥石流的危害。加之在地表施以生物防治,在山坡顶上种植固土 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竹子、柳杉等用以保持水土;在山坡的梯田种植了大量的玉米和水稻等农作物,不仅治理了水土,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沟道边也栽种了大 量的树木防治水流对沟岸的冲刷。在政策上制定了许多条款禁止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封山育林等。

在进行治理类似的地址灾害时,不仅仅是在治理,不顾其他诸如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是不能取得由效的成果的,要多方面的考察,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确保在保护水土流失的大前提下,更多的应该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争取到百姓的支持,才能取得较好成绩,其措施才是长远的。

5.老君岗

沿途行车至老君岗,我们观测到典型的球状风化及碎屑状风化的泥岩及粉砂岩岩层,并进行了岩层产状测定,同时还就河对面的坡耕地合理利用与否进行了分析。所谓球状风化是指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球状风化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不良地质现象。如果不能在勘察阶置充分的了解其分布特点.很可能在工程施工和线路运营过程中导致施工困难(断桩、增加施工成本)、上部结构失稳(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在老君岗,我们观测到了大面积的不合理农业耕作。岩层产状是指岩层在地壳中空间状态。通常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来确定。在它的河对面,山体庞大,坡度较陡,大概约在45°左右,但这里却被农民开发成了一个巨大的农业生产区。坡面上,大量蔬菜种植在上面,而且其作物种植排列方式与山体坡向一致,这种顺坡耕作的种植方法会使土层越来越薄,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可想而知,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样的坡耕地可能大量存在,其土地利用方式不当,可能原来是林地,而随便的毁林开荒,加之丰富的降水,必然会造成一些水土流失,甚至会引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从而带

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生安全更是得不到保障。所以,鉴于这种地方危险性的存在,有必要退耕还林,种植大量的适合当地地质环境的经济林,既能满足生活,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老君岗的构造还有重要的一点,即是厚层的红色的泥岩加上薄层的红色的粉砂岩,粉砂岩较泥岩硬度大,用锤头本别敲打粉砂岩和泥岩,可以看到泥岩非常容易形成碎屑而脱落,而粉砂岩更坚固,不容易形成碎屑。泥岩的组成更细腻,粉砂岩组成颗粒更粗糙,故泥岩更容易被风化形成粘重的适宜耕作的优质土壤。此地粉砂岩的厚层或块状构造,交叉裂隙的发育,难与溶解以及其等粒结构构成了球状风化的条件,形成了典型的球状风化。红色岩石则说明远古时候曾经出现过干热气候条件。经用盐酸测定,岩石内部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同时在此地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并且自己动手使用地质罗盘来对岩层的产状进行粗略测定,其产状分别为倾角:38°,倾向:184°,走向:83°。

四、实习心得

参考文献:

[1]梁成华.地质与地貌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89

推荐第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第一天:碓石口-碓臼峪

一 序言

实习时间:10月27日~10月31日

自然地理概况;该区域有很多震旦系硅质灰岩、石英砂岩,太古片麻岩,燕山期花岗岩。能看到不同时代岩层的接触关系以及燕山复背斜南翼单斜构造。

实习区地理位置:碓臼峪位于昌平区、明十三陵西北约4公里的碓臼村北。

调查采用的仪器:罗盘仪 基础资料:野外实习指导

二 实习内容(按照不同地点分述) 第一点

这一点位于河流的上游,河谷中。观察了周围的山体。根据地形图的标注,周围最高的山为796米,所以处在低山和丘陵区。山体上基本都是土石覆盖,属于土石山。山体上的岩石,颜色较浅,以灰白色为主,判断为花岗岩。花岗岩是酸性深成岩,主要由石英和斜长石构成,因而显白色,属于火成岩中的喷出岩。

图上所示的花岗岩棱角较为分明,而另外山上的花岗岩基本为球状,判断是发生了球状风化的花岗岩。

不同方向的裂隙切割岩体,水、气体及各种微生物等沿裂隙侵入,结果产生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由于裂隙交汇处花岗岩的表面积较大,风化作用的强度和深度相对也大,使岩块内部未受风化的部分呈球形,因此称球状风化。

同时我们学习了在野外如何利用地形图和罗盘仪确定自己的准确位置。

①确定自己的大概位置。假定自己的位置为O点,观察周围的环境,比如自己在公路旁,大概有多远的距离,自己的北边大概有一个高山,南边又有一座山等等。

②选择周围有特点的山,把它们最高处作为A,B,C点。比如在地形图上,我们看到自己大概北边的方位,应该有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实际上我们可以找到这样方向的一个山脊,那就能够确定这座山就是我们在地形图上看到的,确定它为A点。用类似的方法确定B、C点。

③确定方位角。利用罗盘,测量自己到AB点连线的方位角。在地形图上把这两条线标出,相交的一点即为O点,OC这条线用来校对。

第二点

这一点位于河谷地区,可以看到这个河谷有大量砾石,属于砾石质河床。此点处在河流的上游,可以看到河谷较窄,近V字形。地表有大量的片麻岩

片麻岩的识别要点:

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清楚的带状,它的这种层理不像片岩等可以沿着层理劈成薄片,只是可以看出来。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它的颗粒较粗。 在片麻岩中,可以看到岩墙。是岩浆沿围岩的裂缝挤入后冷凝形成的。通过近乎垂直的裂隙,凝固成不规则切入围岩层面的岩石“墙”时形成。

在这个区域,还有两种岩石

可以看出,这两种岩石明显不同于该地大量的片麻岩。红色箭头所指的明显是花岗岩。考虑到上游我们曾经看到山体上大量的花岗岩,以及该岩石位于河谷,所以它应该是由于河流的搬运作用,把上游山上崩塌下来的花岗岩搬运至此并沉积。它是在岩石形成之后来到这个位置的,所以不属于侵入岩。而绿色箭头所指的岩石,可以看到斑状细粒,为隐晶结构,岩石表面显红色,判断为,燕山运动时期形成的闪长玢岩,属于侵入体。 同时在这一点,我们看到了单斜地貌。单斜岩层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向同一方向倾斜而倾角大致均一的一套岩层。经过褶皱后的岩层大部分呈倾斜状,发育在褶曲一翼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统称单斜地貌。第三点

这一点主要观察了一块沉积石英岩。

这个地质体,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风化较为明显,呈灰白色,有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的共同特点,但是又与二者不同,推测为二者的过渡体,沉积石英岩。

在这个岩石上,可以看到波痕,且绿色箭头方向的坡,要长于粉色箭头所指方向,因此推断红色箭头是指向陆地的方向。一个波痕的形成并不是因为一次海浪的上下,而是一次潮起潮落,在较长的时间内形成的痕迹。 第四点

在这一点看到了大的沉积石英岩。利用罗盘,测得其为东北西南走向,倾角为65°倾向的方位角为255°.这一点我们也看到了背斜成谷的逆地貌。

如图示,红线所示为由于构造运动而形成的背斜,而被拱起的位置通常有较多裂缝,易被侵蚀,现在看不到的地方就是被侵蚀掉的位置,反而形成了山谷,形成逆地貌。 第五点

这点处在河流的中下游河谷部分,和上游的河谷相比,此处地形宽广,且形成了二级阶地。

河谷的一侧,是沉积岩的断层,是河流的凹岸。河谷的另一侧就是阶地。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二级阶地,阶地上有土壤,小石子,推测属于堆积阶地。第一级上中有树木,第二级上种庄稼。这是因为河流阶地在洪水期都不会有水淹没,较为安全,可以用于农耕,同时河流阶地土壤的水分比较充足,如果是堆积阶地,那么土壤的养分也很好,适合用于种植庄稼。

从对面崩塌后露出的土壤,可以推测其形成原因。仔细看的话可以看见,其中包含大量砂粒和石子,应该属于洪积物或冲积物,且砂砾棱角较为分明,属于次棱角-次圆。所以为洪积物。

在背后,可以看到坡积物,它们明显细粒很多,且呈一定的坡度。

在河的上游方向,可以看到壅水坝,这是一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壅水坝由连续的几个水坝顶底相接构成。可以抬高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已减少河流的侵蚀作用,同时在洪水时期,可以限制河流的流速,减小损失。 第六点 次生黄土

这处黄土地貌的土色为灰色,疏松、无层理,判断为马兰黄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石子,所以是次生黄土,是被搬运到这来的。仔细观察可以看出,下层石砾表面光滑,磨圆度较好,有上小下大的特点,所以是冲积物,而上层所加石砾,表面有棱角,是洪积物。所以这个黄土堆是先由冲积形成,一段时间后,发生洪水,在原来之上又有了洪积物。 第二天

第一点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在这里可以很好地系统对比各种岩石、矿物的异同点。 首先先介绍一下,在野外如何识别岩石。

首先判断岩石是否为沉积岩,沉积岩的特征:具有成层性,有磨圆和分选的迹象,有的含有化石。如果是的话,再看岩石的颗粒是否具有磨圆和分选性,如果有的话,粗粒的为砾岩,中粒的为砂岩,细粒的有泥质结构,为泥岩或页岩。如果岩石没有晶体结构,那么可能是白云岩、灰岩。

如果不是沉积岩的话,看岩石是否具有面理,有的就是变质岩。细粒、不发育面理的是角岩,单矿物成分的是大理岩、石英岩或角闪岩,发育面理,犀利的是板岩,中粒的是片岩,粗粒的是片麻岩,粗粒、不发育面理的是麻粒岩。

如果既没有层状也没有面理,那就是火成岩。粗粒的是深成岩,其中包含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等。而另一种颗粒较细的是喷出岩,包括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等。 这里选几个比较常见的岩石矿物或者特别好看的,进行详细介绍。

石膏晶簇

无色,晶簇状,玻璃光泽,透明,硬度为2,密度为2.3。

具体用途: 用作农业肥料,并广泛用作工业材料、医学材料和建筑材料,也有一定药理作用。 萤石

又称氟石,是一种矿物,又称软水晶,七彩宝石,彩虹宝石,梦幻石等。其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aF2) ,含杂质较多。自然界中的萤石常显鲜艳的颜色,硬度比小刀低。可以作为宝石,夜明珠,因大多数有放射性物质通常对人体有伤害。 硅质结核

海水中的二氧化硅聚集呈团块状沉积,但海洋常常动荡,当二氧化硅在固结过程中遇到地壳震动时,固结或版古街的二氧化硅被打碎,分离成一个个的块体。这些块体被充分筛选,棱角被磨圆,被后期沉淀的碳酸盐胶结,形成所见到的“石中石”。 花岗岩

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 汉白玉

汉白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是CaCO3。基本上它并不溶于水。它可存在于以下形态:霰石、方解石、白垩、石灰岩、大理石、石灰华。 片麻岩

片麻岩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中粗粒变晶结构和片麻状或条带状构造的变质岩。

第二点 石花洞

石花洞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貌地下部分。在几亿年前,北京地区处在海中,海底沉积了大量的碳酸钙,后来由于构造运动,该地被抬出水面,同时形成了以碳酸盐为主要组成物质的岩石。这些岩石会被水溶解,就形成了岩溶洞穴。

石花洞分为7层,每一层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壳每抬升一次,就形成一层。

石钟乳大多形成在岩石有裂缝的地方, 因为水会从裂缝中渗出。 石花的形成

含有碳酸钙的水滴落后,会析出碳酸钙并凝结,而在水滴迸溅的时候,会有碳酸钙不按照重力的方向,而成辐射状凝结,形成花状。 第三天 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

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延庆县东北部的白河两岸,四面环山。西南距离延庆县城30公里,距离北京城100公里。园区东临怀柔,西、北与河北省赤城县接壤,南面是延庆盆地。沿白河两岸,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6-8公里,总面积约226平方公里。 第一点

在刘家堡附近,观察黄土新老关系、原生、次生黄土。 根据地质图,这里应该有全新统和更新统的黄土。

全新统的黄土是正在沉积的,如图所示,Q4处在马路下边,被用作农耕使用。 在马路另一侧,是一个黄土坡。

可以看到明显的垂直解理,这种垂直解理再发育的话,可能形成黄土柱。这是黄土的特点,在竖直方向可以承受较大的力,这就是黄土地区可以挖窑洞的原因。而正是这些垂直解理,使得水易下渗。但是黄土又容易发生产流,这是因为黄土表面土壤疏松,下雨的时候会被雨点砸实,形成结皮,发生产流。这就使得黄土容易流失。所以这个地方看到的全新统黄土在更新统黄土的下方,就是被水侵蚀到下边的。

可以看出该黄土呈浅灰黄色,颜色浅土黄、疏松,颗粒均匀。以粉砂为主,所以是马兰黄土。

在黄土中可以看到有石砾,所以是搬运来的次生黄土。因为经过搬运作用,所以这种黄土不能看到类似沉积岩的水平层理结构。 第二点 桃蹄沟

白云岩,西北东南走向,向东南倾斜40°.可以看到单斜构造和断层。

倒石堆 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的半锥形体。

壅水坝 在洪水来的时候,可以减缓水流的流速,抬高侵蚀基准面。 第三点 小昆仑地貌

首先可以明显的看到岩石的分层,一定是沉积岩。而我们可以根据岩石的层理推断当时的环境。

红色的一层在形成的时候,其所处环境一定是高温。可以看到除此之外还有白色的岩石,这是砂岩和白云岩。白色是砂岩、石英砂的本色;也是白云岩风化后形成的膜的颜色。砂岩一定是在滨海的地方形成的,白云岩是在海洋环境形成的。可以判断在中远古代,这里都是位于海底,后来由于构造运动,被抬上陆地。

还可以判断岩层的新老。

根据箭头标注,同一颜色的岩层形成于相同时期,而越靠近图中左边的岩石,和右边的岩石相比,同一岩层的位置越靠下,这说明这边的岩石更新。即岩石越向东越老,越向西越新。

在这里还看到了背斜。

这个阶地上有很多堆积的土壤,长了很多植物,判断应该是堆积阶地。 第四点 长城系岩石

根据地质图可以确定,这是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上边可以看到波痕,而形成波痕的环境一定是浅海,深海不能形成。由此可以判断该岩石形成时,环境为浅海。整个白云岩形成了一个单斜构造,层理清楚,层面有波痕。通过罗盘测得走向是北偏西72°,倾向是北偏东16°,倾角是59°.

同时还可以看到重荷模结构。在距今约17亿年的长城系白云岩下层面上,可以看到大小不

一、排列杂乱、园丘状或不规则状的瘤状凸起,称为重荷模。当前期形成的沉积物还处于松软状态是,后期的沉积物在其层面上快速沉积。上覆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陷于松软的前期沉积物中,地面上形成了不规则的向下突起形态,称为重荷模,也叫负载构造,这是判断沉积条件的标志之一。

第五点 红石湾

红石湾有很多这样紫色的岩石,具有细粒结构,层理构造,粒径很细,看不到颗粒。应该是黏土或粉砂岩中的一种。但是如果是黏土的话,看不到有闪光的结构,还可以在岩石上滴少量水,如果不能吸入,则不是黏土。判断后确定这是粉砂岩中的 紫色砂岩。这种岩石形成环境为高温,Fe成为高价态,显出紫色,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

这点实际上是小昆仑地貌的另一侧,但是仍然可以看到背斜。说明这是一个穹窿构造。 穹窿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褶皱。平面轮廓近似于等轴的背斜构造,平面上地层呈近同心圆状分布,核部出露较老的地层,向外依次变新,岩层从顶部向四周倾斜。是原本的水平岩层,受到岩浆运动的影响,中间被顶了起来,在每个方向看都是背斜。

在北偏东40°方向的舒剑锋,是一个单斜构造。是形成于侏罗纪的沉积岩。 第六点 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硅化木是真正的木化石,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被刚喷发出的火山灰中的SiO2替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木的石化是要经过将原先组织用分解的矿物加以替换这一程序,这矿物通常是指硅或钙。在压力和温度的双重作用下,硅与其分解时的杂质组合在一起再次结晶,通常会导致新的矿物形式出现。硅再度结晶会将木的结构加以破坏。

第四天 延庆上辛庄 第一点 沿途黄土

在黄土表面可以看到有白色物质,是析出的钙。 黄土可以形成物理和藻类两种结皮。

物理结皮,是由于雨水把黄土表面疏松的土壤压实形成的,这会增大产流,造成水土流失。

但是藻类结皮不然。藻类生长在黄土上,固结泥沙,使得泥沙不易被水搬运,减小水土流失。 这里的黄土用手搓后无裂缝,表面不光滑,属于粉砂质。 第二点 干砌石

干砌石建造的塘坝。塘坝位于沟里谷中,可以使上游的水积高,抬高侵蚀基准面,阻止溯源侵蚀。由于黄土的垂直解理,重力侵蚀严重,容易发生溯源侵蚀。而干砌石是直接用石头堆积的,不灌注水泥,这样可以使水下渗。防止沟的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增加入渗。当水面过高时,也可以通过预留的通道流到下游。

推荐第4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三丫口、拖乌山

二、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了解西昌周围一些具有典型地质特点的地形,了解和掌握这些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2、观察西昌三丫口以及凉山与雅安交界处的拖乌山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的几个主要节点的形成原因、时间。

3、通过野外实习,让我们对地质学这一门科目更深入地了解,更能理解周围的一些地表形态的形成。

三、实习内容

1、西昌市全境海拔在1500米以上,安宁河是凉山州人民的母亲河,虽位于高山峡谷区,但河道特征及河谷形态却有别于雅砻江干流及其他支流,其切割较浅、河谷宽阔。安宁河上段,地面岩层主要是侏罗系和白垩系软层,又处在断裂带内,常常发生地震,新构造运动强烈,岩体破坏很不稳定。

2、拖乌山位于冕宁与石棉的交界处,地形复杂,海拔最高点达3200米,并且现在还在以每年上升8mm的速度逐渐上升。高海拔造成了拖乌山的季节性积雪、季节性冰冻。而它附近的地形地貌大多是高山峡谷区,高山被河流、沟谷强烈切割,“V”型谷普遍发育,地形则呈连续性阶梯状抬升,因此在建设雅西高速时,在拖乌山建设了世界公路史上首创的小半径双螺旋隧道。-

四、实习总结

短暂的地质学实习很快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了解到了西昌周围的具有典型特点的地质地貌,也学习到了到了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基本构造情况,各种地质地貌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河流突然断流现象的各种缘由的可能性,从河流的侵蚀作用到地质活动等。这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还提高了我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总之,这次地质学实习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更让我见识到了地质学别样的魅力。

推荐第5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

通过对当地优越的自然地质构造地貌的实地学习,体会自然界中的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并巩固地质学知识。

二、实习的时间:

19周星期一到星期星期四(2010-07-12——2010-07-15)

三、实习的主要内容

1 在洲岛学习海岸石滩地质构造及其地貌; 2 在特呈岛学习生物海岸地貌;

3 湖光岩学习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质地貌; 4 学习学校后山的滑坡的地质地貌。

四、实习的过程

2010年7月12日,早上8:25我们在两位地质学老师的带领下,乘上校车前往硇洲岛观看海岸石滩。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校车把我们送到了溪港。港口弥漫着股股腥臊气息,气息在海风的庇护之下越发狂肆,庆幸的是,没到几分钟的纠缠,我们便踏上轮船,速速奔向硇洲岛。刚登陆海岸就让三轮车摇摇晃晃地送去了石滩,此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一望无垠的蓝洋在远处与天际交汇,金灿灿的阳光洒在荡漾水面上,像无数的跳跃光竞相追逐。岸边的石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海水澎湃,不断拍打着岸缘石群。正要想入非非之时,老

师便开始给我们讲解:这些是玄武岩。五彩缤纷的伞流渐渐汇聚成一片五彩池。

这是一片极具特色的石滩海岸,前滨有情态万千的玄武岩石块堆砌,这种石块是许多年前的火山喷发时,喷出地表的岩浆岩冷却之后形成的岩石。有气孔,这些气孔——岩浆喷出地表时,由于压力突然降低,气体膨胀逸出,在岩石中形成长条形、圆形、波浪形的空腔,冷却之后保留原来的孔洞。有些岩石气孔较多,以至成为泡沫状石块,能在水面上漂浮,此类岩石被称为浮石。石滩岩石块是基性岩,SiO2的含量在45%-52%,不含石英。其颜色为灰黑色。后滨上方是海蚀崖由深层岩组成,为条纹状,无气孔。下方岩层,在海水上涨时,由于浪蚀作用,海水侵蚀下端岩层,,带走部分脱落的岩砾、岩砂,这些岩砾岩砂随海水退出,岩砂覆在在岩块或者岩砾之上,沉积压实风化,形成了后滨细岩层、细粗岩层、玄武岩块的地貌。

其间,便于让我们理解,老师还穿插了许多知识:鲍文反应系列(根据造岩成分的结晶顺序不同,分成两个反应系列)岩浆岩的分类(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岩层的产状及其分类,节理与解理的区别等等

大约在十一点半,我们被三轮车带回了硇洲岛港口,结束了这一次的实习。

二 2010年7月13日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换了三次路段来到了特呈岛,特呈岛离湛江市霞山区只有3海里,面积为3.6平方公里,处于湛江港湾水道中间,为天然良港顶风抗琅保平安。环绕半个岛屿的是红树林,这些已长了上千年的海中古木,密密扎扎,耸翠团团,飞鸟队队。退潮时进入林中,只见如盆大的红树根群粗壮,树干屈曲,枝叶勃发,果实珠串,给人一种精神和力理。在这片环境优美的岛屿上,我们将要去观看生物海岸的地貌。海岸湿地处于海陆相交的区域,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

因互的强烈影响,是一个生态多样性较高的生态边缘区,它不仅对保护岸线和维持生态功能有积极意义,

抵达海岸时,刚好遇上了涨潮时段,红树林像一个小岛,静静地漂浮在蓝海之中,任凭细浪调皮地嬉戏。凌老师指着一片正在微微浮动的红树林,絮絮讲着它们的奇特习性红树林,是一种热带、南亚热带特有的海岸带植物群落,因主要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而得名。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海岸可以划分为一系列与岸平行的地带,按其自海向陆的顺序是:

⑴浅水泥滩带,位于低潮海面以下,经常为海水淹没,但水浅,仅1~2米,是淤泥的海底。

⑵不连续的沙滩带,位于低潮线附近,能受到风浪的作用,所以有一些沙滩分布,但这里风浪作用不是很强,沙滩又被一些小河、潮水沟道或泥滩所分隔。在这个地带内,仅在潮沟两侧与泥滩上有一些零散的红树分布。

⑶红树林海滩带,位于不连续的沙滩带的后侧,宽度从几十米到几千米不等,这里生长着茂密的红树丛林,它笼罩了整个潮带间的泥滩。

⑷淡水沼泽带,位于红树林海滩带的后侧,平时地面干燥,只有特大潮水时才会被淹没,夏秋季通常是河水泛滥期,这里生长着各种热带植物与草丛。这个地带可以开垦或开辟为牧场。

我们沿着海岸的沙滩环岛行走,寻找一处能够亲近红树林的通道,一路上,践踏着浪花用来的人类生活废弃品,形形色色的垃圾在海浪的摇曳下,还能够光彩夺人。海风送来的鱼腥味里夹带着腐臭的气息,情不自禁地为这片海默哀。

沙滩的丛林里有木麻黄,其树皮深褐色,有不规则条裂。小枝绿色,代替叶的功能,叫叶状枝。叶退化呈鳞片状,每节着生鳞片状叶6~8枚。花单性,同株或异株。聚合果椭圆形,外被短柔毛。小坚果具翅。它们喜钙镁,耐盐碱、贫瘠土壤,抗风力强,不怕沙埋,耐干旱也耐潮湿。木麻黄根系具根瘤菌,是在瘦瘠沙土上能速生还有多种植物生长于此。

海滩上零零散散栖息着一些铁盘石,暗红色岩石,多孔,与一块锈迹斑斑的生铁相似,这是海水波浪侵蚀岸壁时,海水溶解了岸壁岩石里的可溶性物质,致使部分含铁难容岩石脱落,经海水的搬运作用,散落在海滩乃至海底处。岩石上的洞孔,也是由于海水的侵蚀形成的。

在途中还遇见了一些高岭石, 高岭石是长石和其他硅酸盐矿物天然蚀变的产物,是一种含水的铝硅酸盐。它还包括地开石、珍珠石和埃洛石及成分类似但非晶质的水铝英石,因此叫作一它们属于粘土矿物类[1],它们总是以极微小的微晶或隐晶状态存在,并以致密块状或土状集合体产生。高岭石为或致密或疏松的块状,一般为白色,如果含有杂质便呈米色。高岭石具有白度和亮度高、质软、强吸水性、易于分散悬浮于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接性、抗酸碱性、优良的电绝缘性、强的离子吸附性和弱的阳离子交换性以及良好的烧结性和较高的耐火度等性能,在工业上用途广泛,尤其是陶瓷的制作方面。 中午12点左右,我们踏上了离开特呈岛的航班,结束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沙滩跋涉。想起老师说:这样走一次,多难得的机会。确实如此。

介绍湖光岩的地质构造之前,首先了解一下有关的火山知识 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溶解在岩浆中挥发份逐渐溶出,形成气泡,当气泡占有的体积分数超过75%时,禁锢在液体中的气泡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爆炸性喷发,气体释放后岩浆粘度降到很低,流动转变成湍流性质的。如若岩浆粘滞性数较低或挥发份较少,便仅有宁静式溢流。从部分熔融到喷发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差别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动。

火山爆发时,常在火山口或者山坡上冲开一个口,喷出黑色的气体烟柱,随着大量的熔岩物质往上喷上天空,接着被抛向空中的岩石碎块和火山灰纷纷降落在火山周围地区最后从喷发口中冒出灼热的熔岩,沿山坡向下流动。火山由火山通道、火山口、火山锥构成的,其喷出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在广东和海南两省间的琼州海峡两岸,有大片的玄武岩台地,形成七个巨大的岩被,总面积7500平方千米,其上分布着80座火山锥,相对高度仅10米,喷出的熔岩为玄武岩,喷出的时代从上新世持续到全新世。海南岛金牛岭玄武岩,年龄382万年,夹于海口组贝壳碎屑岩之中;早更新世时,在南海海域形成了广阔玄武岩被,厚10~150米不等,雷南出现23个火山口,西山高尖石,海南文昌湖、临高美夏的玄武岩均在此时喷出;中更新世形成儋县玄武岩和雷南一带的石峁岭岩被,面积达1400平方千米;到晚更新世,形成5个小岩被、33个火山锥,下部火山碎屑,上部为熔岩,著名的湖光岩可能这时形成。

2010年7月14日,我们骑着自行车来到中国地质公园——湖光岩。湖光岩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西南部,距市区霞山区约15公里,是雷州半岛上山清水秀,风景奇特的游览胜地,也是全国著名的火山口旅游区。

经联合国地质勘探专家组鉴定,湖光岩是距今16至14万年间经多次平地火山爆炸深陷而形成的玛珥湖。湖面积2.3平方公里,湖深446米,其中火山泥沉积物400多米,水深20余米。 湖和火山泥含有60多种微量元素,是世界罕见的“天然年鉴”和“自然博物馆”。

湖光岩的火山岩奇观

火山奇壁:形成于第四纪晚更新期,由玄武质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岩与凝灰岩互层等组成,含火山集块、火山弹、发育平行层理,波状层理和透明状层理。喷发韵律,节理构造,湖蚀凹槽,崩塌痕迹,差异风化物等现象清晰可见,该火山源于基什古火山爆发,火山喷发时,地下岩浆断裂上开,并与地下水接触积累巨大的压力,然后冲破松散盖层,发生猛烈爆炸,将大量蒸汽、炽热岩块、火山角砾、火山渣及周围岩物质等抛射出来,散落堆积,经过压实固结成岩,后经湖蚀、风化、崩塌而成现今的火山岩壁奇观。岩壁上有火山灰、火山砾、火山弹、熔岩,凝灰岩层等等各种岩石构造。

龙门奇穴:火山碎屑堆积的断崖上散布无数大小不一的洞穴

涌流凝灰岩:由一层一层岩石叠加在一起并有纹理,水平交错层理。他们不是水体沉积而成的砂岩,粉砂岩,而是岩浆上升遇到地下水层发生爆发而产生的细沙火山灰和较粗的火山渣以及黑色玄武质浮岩碎屑等组成的

火山峭壁:角砾岩及凝灰岩互层组成的火山垣,后经过崩塌作用而行成峭壁,高40米,有多个喷发韵律相互重叠,壁上岩石成立构造清楚,岩性粗细相同,岩石中的熔状玄武岩集块和粘土集块由于长期风化作用而脱落形成的洞穴群和节理构造也清晰可见。

古浪蚀洞:该洞穴发育于晚更新世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碎屑岩中,由于湖水水面高达此处,湖水波浪长期不断对岩壁冲刷侵蚀,造成部分岩体脱落。后来,湖水退下,岩壁下部形成洞穴。

玛珥湖的形成

地下岩浆上升至近地表时遇到地下含水屋岩浆或者岩浆热与冷的水相接触发生爆发(岩蒸汽岩浆爆发)形成低平火山口,喷射热岩浆和气体,岩浆和火山喷出的碎屑物堆积周围冷却凝固,经过长期的压实,风化地质作用,形成围岩。由于降雨,火山口较低的地方蓄水成湖,长年有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湖水并没有干涸,而成为了今天看到的风景秀丽的玛珥湖。大自然的造美技术不能不叫人惊叹。

2010年7月15日早晨,我们来到学校后山察看滑坡地貌。站在稍稍倾斜的坡面上,我们安静地听着凌老师的讲解有关滑坡的地质知识。

位于斜坡上的岩石,土体或者碎屑堆积物,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一种块体运动称为滑坡,滑坡由滑坡体,滑动面,破裂壁,滑动破裂隙,滑坡阶地,滑坡鼓丘组成的,因地下水、地表水、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地震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地质现象。

滑坡的发生:斜坡上的岩石、土体的平衡状况受到破坏后,,产生塑性变形,随着变形的发展,斜坡上开始出现拉张裂隙,地表水下渗加强,变形进一步发展,滑坡两侧相继出现剪切裂隙,滑动面形成,滑坡体向下滑动,裂隙错距加大,滑坡前缘形成滑坡鼓丘,滑动面下方出口处,有浑浊的地下水出露时,滑坡整体下滑,出现剧滑,持续时间一般为十几分钟,滑坡滑动后,重心降低,能量消耗,滑坡体变稳定,滑坡停息后,滑坡体在自重的作用下,松散石块逐渐压实,地表裂隙渐渐闭合,滑坡壁因崩塌而变缓,甚至生长植物。

后山的滑坡面上青郁的草丛,想象很久以前,这里发生的滑坡,形成了现在如此的景观。

推荐第6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

时间:7月1号中午到下午

实习地点:南昌市植物园附近的山上

实习目的:复习和巩固课堂上学习过的有关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断层、滑坡、裂隙、节理等地质现象的认识识别能力,并在老师指导下学会鉴别页岩、千枚岩等矿石和洪积物、坡积物、崩积物等岩层。地质学野外实习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同学们对地质地貌的观察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现场对各种地质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合理的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地的观察加深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

实习任务: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并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心得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这个道理,不真真正在的去实地考察研究仅凭自己在书上看和老师讲的是不够的,当你去到了实地考察过,才会有切身体会,这些知识是真实的,是摸得着看得到的,是你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的。实习的日子我们虽然有些累,但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不仅学到了地质方面的许许多多的知识,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心地质情况,继续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花岗岩:花岗岩,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 属于深层侵入岩。主要以石英或长石等矿物质形式存在。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花岗岩得天独厚的物理特性加上它美丽的花纹使他成为建筑的上好材料,素有“岩石之王”之称,还有人用一观、二量、三听、四试来评价好坏。

板岩: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变质岩,原岩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沿板理方向可以剥成薄片。板岩的颜色随其所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江西省的星子县主要是出产黑色的板岩,还有绿色的板岩,但价格比较贵。板岩石材是主要用于建筑行业,板岩石材优于一般的人工覆盖材料,防潮,抗风,具有保温性。板岩屋顶可以持续数百年。MCM板岩安全、生态、环保。

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千枚岩: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千枚岩的主要岩石类型:绢云千枚岩、绿泥千枚岩、石英千枚岩、钙质千枚岩、炭质千枚岩等。

心得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这个道理,不真真正在的去实地考察研究仅凭自己在书上看和老师讲的是不够的,当你去到了实地考察过,才会有切身体会,这些知识是真实的,是摸得着看得到的,是你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的。实习的日子我们虽然有些累,但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不仅学到了地质方面的许许多多的知识,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心地质情况,继续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荐第7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

地层

构造

岩浆活动

外动力地质作用

总结

前言

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

认识实习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这次认识实习的任务是:

1、让学生体会地质工作的方法和特点。2、观察、认识主要煤系地层、地质构造。 3、认识岩浆侵入体。

4、认识地表水体、河流地质作用以及喀斯特地貌。

二、路线安排

路线一

仁义村一黑龙洞 路线二

隆山一口上水库

路线三

洺河一沙河一牛庄天梯山

三、实习的目的

1、观察地层问的接触关系。2、认识上古生界地层。 3、认识逆断层的存在。 4、认识几种碎梢岩。

5、认识洪洪山岩体的岩性特征。6、识别球状风化。 7、识别断层的存在。 8、地表水体的特征。

9、认识河流中游沉积物、阶地。10、观察河滩植物。 11、观察喀斯特地貌。

四、实习时间安排及工作量。时间:1月3号-1月6号 教学安排:

1、在仁义村,观察石炭系中统与奥陶系中统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2

2、观察“山西式铁矿”及“G层铝土矿”。

3、由山坡向东行进,沿途观察本溪组地层,注意其岩性组合特征。4、继续向东,观察太原组岩性及各标志层(石灰岩、煤层)特征。 5、在公路西侧,观察逆断层,寻找断层存在依据,并作素描图。 6、在隆山,观察洪山岩体的岩性特征以及接触带的特征,并作剖面图。 7、识别球状风化的特征。

8、在武安城北,观察断层,判断断层性质,然后作剖面图。9、在口上水库,观察地表水体。

10、在临洺关洺河大桥东侧,观察河流中游沉积物、阶地。11、在沙河河滩,观察河流沉积物,并与河流上游沉积物对比。 12、在牛庄天梯山观察喀斯特地貌,并描述其特征。

五、组织状况

本次实习由两名老师带队(李老师和关老师)实习学生共30人,均为资环专业。

第一章

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实习区位于邯郸市,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邻接晋鲁豫三省。

l、地理位置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见图1—1)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离首都北京450公里。邯郸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7平方公里。

邯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

邯郸市地势西高东低,是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部为侵蚀剥蚀地形,山脉、丘陵、盆地相间,河谷辗转穿越,地表形态差异很大。境内最高点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米;最低点是曲周县五间房村,海拔仅32.7米。

图1—1

2、资源环境

邯郸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主要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

邯郸市水资源总量为8. 63亿m³。区内由南向北分布有漳河、滏阳河、洺河,均属海河水系。漳河源于山西省,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9.3亿m³,区内建有岳城水库,库容10.9亿m³。滏阳河源于峰峰,平均天然径流量为3.98亿m³,区内建有东武仕水库,库容1. 52亿m³。洺河源于武安西部山区,属季节性河流,上游建有口上水库(京娘湖)、四里岩水库、车谷水库等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0. 82亿m³。

邯郸矿产资源蕴藏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达40多种,主要有煤矿、铁矿、水泥川灰岩、铝矿、粘土矿等。其中煤和铁矿石储量相当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铁矿石产区之一。

金属资源有:铁、钴、铜、汞、钼。

非金属资源:煤炭、铝土矿共生耐火粘土矿、石灰石、瓷土、石膏、水泥用黄土、大理石、重晶石、石墨、兰石棉、石英岩、玄武岩、钾长石、斜长石等。

邯郸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现有名胜古迹500多处,主要占迹和游览景点有武灵丛台、黄梁梦吕仙祠、娲皇宫以及响堂山石窟等,还有新开发的长寿村、京娘湖、武当山等民俗风景区。

3、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邯郸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 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6. 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 11亿元;分别增长4.0%、11. 7%和10. 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712元,增长9.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 4%和6.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61元,比上年增长3. 6%。

200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0亿元,比上年增长5.0%。粮食总产量达373.1万吨,比上年下降3.2%;棉花产量79812吨,下降2.5%;油料产量195903吨,下降3.0%,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邯郸工业在占有能源、交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冶金、机电、建材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制药等轻工业为辅,门类齐全的工业格局。2002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417. 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 0%。年产钢668万吨,比上年增长24.7%产铁819万吨,增长16.6%;产原煤1601万吨,增长5.2%;纱11.7万吨,增长14.2%;年发电量211亿千瓦时,增长27. 5%。 随着国家对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邯郸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全市GDP比重的35.3%。全市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4、人口

邯郸市2002年末总人口84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9.8万人,非农业人口161.4万人。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市区人口1 36 5

万人。城市人口居河北省第三位。

5、气候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春燥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最低气温-21。C(1951年1月3日),最高气温42.5。C(1 955年7月24日),年平均气温在12.6℃~14.1℃,年降水量189~585㎜,其中7~8月份占56%,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时期。

第二章

地层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成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地层是指在某一地质年代因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及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的总称。(所谓的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地壳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层面不十分明显。

地层问的接触关系:

1、整合接触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它们之间是连续沉积,没有沉积间断。

2、整合(平行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但它们之间并不是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问断,因此地层有缺失。

3、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或斜交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有一定交角,其间有地层缺失,有明显的侵蚀面。不整合和假整合反映了当时所发生的地壳运动,它们是划分地层的重要依据。

在仁义村,地层(见图2-1)是石炭系中统与奥陶系中统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在这里观察了“山西式铁矿”及“G层铝土矿”。

图2-1

仁义村地层

仁义村的地层中下边是铁质岩、含铁质岩,再向上是铝质岩、泥岩、粉砂岩、页岩。 本次实习中,在仁义村我们观察到了石炭系中统与奥陶系中统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两套地层之间相差奥陶系上统地层、志留系地层、泥盆系地层以及石炭纪下统地层。主要原因是在相应的地质时期内华北平原地壳上升导致在该历史时期内整个华北地区未接受沉积。在以后的历史时期中华北平原没有发生大的构造运动,各地层之间保持了平行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平行不整合的地层接触关系。

接着观察了石炭系中统的本溪组和上统的太原组。

观察本溪组地层时观察了“山西式铁矿”和“G层铝土矿”的地层。其中“G层铝土矿”在本溪组上部,“山西式铁矿”在本溪组的下部。华北地区的“G层铝土矿”铝含量较少不具开采价值。“山西式铁矿”的成因是铁元素在低洼的地方富集成矿。

在京娘湖地区,该段地层为整合(见图2-2)

图2-2 经娘湖地层

第三章 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质体(geologic body)或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造成永久变形的产物。地质体泛指天然的岩石块体,而不论其规模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地质体在地面上直接露出部分称为露头(outcrop)。露头上往往赋存有地质构造的一些信息,因而成为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应力作用下,地质体有的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变位),如平移和平稳的升降;有的出现形体改变(形变和体变)和方位扭转。这些变化后的产物统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水平构造(horizontal structure)、倾斜构造(dipping structure)、褶皱(fold)、断裂(fracture)以及岩浆岩作用产生的构造等。

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它的空间位置,也就是确定地质构造的产状。 岩层的产状即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以其层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和与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即用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变量来度量。这三个变量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图3-1)。

褶皱是岩层在应力作用下产生连续弯曲的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产物,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破坏。褶皱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anticline)和向斜(syncline)。其规模有大有小,小的须用显微镜

观察,大的可宽达几千米,延长达几十千米(图3-2)。

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的分类 根据褶皱轴面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分为直立褶皱(upright fold)、斜歪褶皱(inclined fold)、倒转褶皱(overturned fold)、平卧褶皱(recumbend fold)和翻卷褶皱(facing down

fold)(图3-3)。其中倒转褶皱是其一翼地层的层序已发生了倒转;平卧褶皱的轴面近于水平;翻卷褶皱是早期褶皱的轴面再发生弯曲的褶皱。

图3-3 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分类的几种褶皱

a-直立褶皱;b-斜歪褶皱;c-倒转褶皱;d-平卧褶皱;e-翻卷褶皱 断裂是地质体受力发生破裂的变形,小的断裂须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大的断裂可延长几千千米。

断裂又分为节理和断层。

节理是一种没有明显位移的脆性断裂(brittle fracture),它是地壳表层的岩石中发育最广泛的断裂构造。在岩石露头上相间几米至十几米都可以见到一条节理。有些地段节理的密度可达每米10条以上,岩石显得非常破碎。自地表向下随深度加大,节理的密度逐渐降低。但即使在深入地下2km的采矿洞内的岩壁上仍然可以见到节理。

节理的成因有多种。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节理称为原生节理(primary joint),如喷出岩在冷凝固结过程中产生的柱状节理(prismatic joint)(图3-4)。成岩后形成的节理为次生节理(secondary joint)。岩石经风化作用而产生的节理即是次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属非构造节理。由构造运动产生的节理称为构造节理(tectonic joint),属于次生节理。

构造节理按其力学性质分为剪节理(shear joint)和张节理(tension joint)。这两种节理在岩石中广泛分布,规模可大可小,常成为地下水运移的通道,有些甚至是矿液的通道和成矿场所。例如著名的赣南钨矿的脉状矿体就是矿液充填在张节理中形成的。在工程地质上对岩石节理的研究极为重要,相互平行的两组节理交叉共存可将岩石切成菱形块体(图3-5)。节理的发育程度是工程地基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断层是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但其分布不均匀。多数断层发育在地壳上层,少数断层切入地壳下层,有的甚至切入岩石圈中下 10

层。地球上最大的断层是作为板块边界的断层,如洋脊轴部大断层和板块边缘的走向滑动断层。

(1)按断盘相对运动方向分为正断层(normal fault)、逆断层(reverse fault)和平移断层(strike-slip fault)。 2)断层的组合类型。地堑与地垒 地堑(horst)一般由两条以上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其公共盘为下降盘。地垒(horst)由两条以上相背倾斜的正断层组成,其公共盘为上升盘(图3-6)。地堑和地垒在一个地区相邻伴生,常组成盆岭构造(basin-range structure)。 阶梯状断层(step fault) 指在一个地区内产状大致相同的几条正断层相邻发展,其上盘依次下降而呈阶梯状排列(图3-7)。另外还有叠瓦式断层和推覆构造等。

在仁义村附近,就存在一个断层,其左边为泥岩,右边为野青灰岩。具体见图3-8-1。

3-8-1

第四章 岩浆活动

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magmatic action)。

根据岩浆侵入方式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侵入作用是指岩浆在上移过程中,在地壳上部不同深度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是岩浆逐渐冷凝结晶,并固化形成固态岩浆岩的过程。

在此次的实习中,邯武路段的山体(见图4-1)中就存在岩浆的侵入作用,它属于洪山岩体的一部分,属于中酸性中小型的侵入体,并且存在这风化现象。岩浆岩划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中性岩里的浅层岩叫闪长玢岩。陇山饭店边上的岩层上边是沉积岩,下边的岩石是岩浆岩,岩浆侵入以后形成下边一套沉积岩。这一带共存在三大岩带,八大岩体。

图4-1邯武路岩体

其中北边的叫洪山岩体,南边叫白沙岩体和最北边邢台的箕坤岩体还有武安的矿山岩体和武安岩体,砩山岩体,西部的是涉县的釜山岩体。这些都是中生代燕山期的侵入。再往邢台以北还有个新城上图中的为闪长玢岩,不过现在被风化了,正常的闪长玢岩是由浅色的斜长石和暗色的角闪石组成,因为风化所以显得这么疏松。正因为这些岩体,邯郸这些地区才存在大量的富集铁矿。

另外,这一带还有一个现象叫球状风化。属于外动力地质作用,在这就不详细解释了。

14

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包括

(一)风化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

(二)剥蚀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而破坏,破坏产物同时被搬走。(侵蚀、刨蚀、潜蚀„„.)

(三)搬运作用

将风化、剥蚀物搬运到它处。(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

(四)沉积作用

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

(五)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沉积物(任何动力搬来的机械的或化学的)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分为胶结作用、压固作用、重结晶作用。

本次实习观察了隆山洪山岩体带的球状风化作用(见图4-1),临洺关洺河大桥东侧河流中游沉积物、阶地,沙河河滩的河流沉积物,并与河流上游沉积物进行了对比。 在京娘湖堤坝的下游,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十分明显。(见图5-1)在它的下游水已经干涸,正好河道的底部露了出来,我们发现河道里有规律的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块。从堤坝出口一直往下游沉积的石块越来越小,符合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图5-1 京娘湖堤坝下游

在京娘湖堤坝的上游,河流的剥蚀作用也十分明显。(见图5-2)在河道的两侧,因受水的冲刷而显得十分平滑。

图5-2 京娘湖堤坝上游

此地区的风化作用也十分显著,(如图5-3)河道边上的岩石已经被风化的很厉害。

图5-3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卡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卡斯特地貌 - 形成条件

I可溶性岩石 II流水作用

1.水的溶蚀作用流 2.流水的流动作用

卡斯特地貌 - 发展阶段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

卡斯特地貌 - 我国分布

1.溶沟和石芽:

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指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其实它是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云南地区的石林就是发育比较好的形态高大的石芽群,它的形成条件是厚层、质纯、产状平缓、垂直节理稀疏和湿热的气候环境。

2.天坑和竖井:

主要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在我国的重庆和四川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他形成于陡峭的坡地两侧和洼地、盆地底部,因为流水沿着岩石的裂隙侵蚀强烈,所以天坑或竖井深达几十米到几百米。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溶蚀洼地是一种范围广,近似圆形的封闭性岩溶洼地,四周多低山和峰林,底部平坦,雨季易涝,旱季易干。面积一半数平方千米至十几平方千米。溶蚀谷地是溶蚀洼地进一步扩大或融合而形成的,它受构造影响比较大,面积更为广,一般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平面条状分布,长达数十公里,底部平坦,常有地表径流,例如广西都安有一溶蚀谷地宽一公里,长十公里。这种喀斯特地形在我国云贵高原分布广泛,当地人称之为“坝”。

4.干谷:

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它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流沿着谷底的竖井或水洞流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这种地表径流转为地下径流的现象叫做伏流。还有一种形成原因即类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的结果。这样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比较常见。

⒌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 :

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形 18

成的。当然,在新构造作用下,峰林会随着地壳的上升转化为峰丛。山峰表现为锥状、塔状、圆柱状等尖锐峰体,表面发育石芽、溶沟,山峰之间又常常有溶洞、竖井。峰丛地貌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壳长期稳定而无太大的地质运动。奇特美丽的桂林山水会把大自然对它的宠爱告诉你。

天生桥是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

6.地表钙华堆积:

这是一类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瀑布华,钙华堤坝和岩溶泉华。瀑布华指地表瀑布水流速度陡然增大,内力作用减小,水中的二氧化碳外逸,形成瀑布华。我国贵州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属于这一种。 钙华堤坝形成是溶解大量CaCO3的高山冰雪溶水和含大量CaCO3地下渗透的岩溶水在地下径流一段距离后,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随着水温增高和水流速度增大以及大量藻类植物的作用,形成了大量钙华沉积。钙华中含许多杂质和多种不同元素,并且有水生植物的影响,使得钙华呈现出多种色彩。这种地貌在我国四川黄龙寺一代分布较广,黄龙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与这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紧密相连。岩溶泉华是溶有大量CaCO3的泉水涌出地表,由于温度升高和压力减小,使得CaCO3在泉口形成钙华沉积,长时间的积累使泉华形成不同的形状,这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幅美景。这种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南较为常见。

卡斯特地貌 - 地下岩溶

1.溶洞的概况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溶洞景观在我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分布较为广泛。

2。溶蚀地貌——石锅和边槽

如果一个溶洞顶部的某一局部地点受到较为强烈的紊流作用,随着水压增大,溶蚀能力增强,这些地方的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向顶侧凹入的弧形面,这样的地貌称为石锅。边槽是指溶洞的边壁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向洞测凹陷的槽状地貌。这两种溶蚀地貌在溶洞中很常见。

3.堆积地貌

堆积地貌是溶洞景观中的精华部分,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溶洞中你尽可以欣赏那神奇的洞天世界。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石钟乳和石笋的横剖面都具有同心圆结构。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并逐渐结合成一体,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粗壮的石柱。

石幔是岩溶水沿着洞壁呈薄膜状的漫流过程中CaCO3逐渐沉积的产物,一般呈片状、层状,并且有弯曲的流纹,高者达数十米,非常壮观。边石堤是指溶洞底部两侧堤状堆积物,高度一般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呈弧形阶梯状。

另外,在溶洞中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有的似莲花开放,有的如树枝伸展,还有一些石葡萄、石珊瑚等。

第六章 总结

这次的地质学实习只有短短的3天,但是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很多。首先,我们巩固了上学期普通地质学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初步地运用到了实践中。使其能够真正体现出意义。第二,我们了解了很多常规的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练习了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在大自然中亲身感受到了对知识掌握的不足,并且加以改善。地质作用不是像书上所写的那样简单的,而是复杂的多样的,只是通过书本上的东西来进行研究,不到现场去观察了解,是不能真正弄清一个地质现象的。 在实习进行的过程中,我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脑子里没有像样的知识网络或者说是地质体系,由这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才是我处处碰壁的原因所在。在野外观察,信息量繁重,干扰条件太多,自己没有坚硬的理论来作为依托是根本不行的。虽然旁边有老师的细心启发和讲解,可是在野外还不像在教室,书本就放在面前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可以翻查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一旦知识点反映不过来,再加上野外实地中必须去掉相当大一部分无关的现象,才能中从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我来讲,没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做铺垫,无怪乎会产生对老师的启发询问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了。

在野外实地观测,一个观察点和下一个观察点之间应该相隔很长的距离,更有甚者一天就只能观察一个地点,而每一个点都有其特殊的成因,构造,形态,以及以后将会产生的变化等等,所以对于每一个观察点的记录与测量都是相当重要的,这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分析整理得到结论都是至关重要,由于是第一次野外实习,野外行动,记录,测量都没有任何经验,完全靠老师的讲解才能记录,对于有些测量还得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才能完成得到数据,这些都是缺少实习经验所致,尚可理解,可是有了这次经验之后,对于以后学习及野外实习便能有更好的指导。

通过本次实习,我也了解到了邯郸目前的环境状况等东西,发现邯郸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十分严重,所以努力学好环境知识,宣传环保知识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这次艰苦的经历锻炼了我们的体质与意志,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品德。增进了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21

推荐第8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学基础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地理信息系统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郑子成 老师

一、实习概括:

1、实习目的: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根本教学环节,在实习之前,老师们就给我们讲解了此次实习的一些目的,这次实习我们重在多看多观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带到实地中进行检验;注意思维的转变(理论的微观向野外宏观的转变);学会对基本地形地貌进行描述;还有就是图形结合,我们通过这次实习,能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钻研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体会,融入和贯彻,使我们对地质学和地貌学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

2、实习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都江堰——映秀——都江村

3、实习工具:盐酸、铁榔头

4、指导老师:郑子成、吴德勇

5、实习要求:通过本次实习深入了解温江和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所见到的资源利用、土地利用和整合进行分析;分析农业发展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观察辨认主要岩石;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和防御措施。

二、实习内容:

1、金马河大桥下:

(一)金马河的区域概况

成都金马河,又名正南江。金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属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鱼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宽96-104米,过江节制闸后称金马河,河床逐渐增宽,由300米阔至1200米,流经新津县五津镇时,纳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复称岷江。金马河段全场76.1公里。成都金马河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以排洪为主要功能,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马河防洪工程保护区内共有成都的7个区(市)县,即都江堰市、双流县、崇州市、新津县、温江区、青羊区和武侯区,河段全场76.1公里。统计保护区内1992年共有乡、镇35个,面积911平方公里,总人口156.44万人,工农业总产值124.8亿元。

(二)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第一处地点是温江成青路上的金马河大桥下的金马河,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金马河大桥上下来,听了老师的讲解,老师先是对河道基本情况作了讲解,着重讲了河流地貌、土壤颜色、成都平原的形成等,讲了金马河的河床、河漫滩、阶地等。然后让我自己去观察,由于现在冬季枯水期,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河水,有许多的河漫滩(洪水期能淹没的地方,平水期时露出水面)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它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粘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下层粗的结构就构成了完整河漫滩二元结构,河床冲积物具有上细下粗的特点,下部粗大颗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强部分堆积的。在河床边,近期沉积物有明显分布规律,河边以砾石、粗砂为主,远离河边以粉砂、粘土为主,即“近河岸粗、远河岸细”。在金马河大桥那里,通过地质学基础的学习,我们可以很容易辨别出,那儿的那条河流处于幼年河:一是因为,从河流流经的路径上看,弯曲度比较大,二是从河流内的岩石上看,岩石的磨圆度比较低。从河流弯曲度和河流内岩石磨圆度的观察,基本就可以判断出一条河流所处的时期。我们还观察到地上有着许许多多的鹅卵石,硬度大,颜色有青、红、黑、白、灰等,经过仔细观察和辨别后,我们发现这些鹅卵石大部分为分选性较差,磨圆度高的鹅卵石。站在金马河的河漫滩中向远处望去,发现冬季的金马河河流水流量甚小,河心滩很明显地显现出来。有河漫滩的存在,多半就伴随着河流阶地的出现。其实在距离我们不远处的平面上,就是金马河的一级阶地。阶地的形成是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由于河道较宽,河谷较深,以及人工修建的防护堤,使得金马河的一级阶地成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的农田用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住房和农田地。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候的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据观察,金马河的阶地是一级阶地,因此阶地形成较晚。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因此属堆积阶地。同时在金马河,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运石车,这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否保护好我们的地表和生态环境?

(三)金马河的灾害与防治

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使河床抬高,经洪水冲刷,河床沙洲遍布,汉壕分流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主流左右摆动,流向不定,断面横流加剧,成为宽、浅、弯的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金马河特殊的河床结构,比如水流较缓,致使其水力环境复杂多变,泄洪能力较低,历史上金马河附近区域曾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洪灾,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有近几年来,无序地开采河道沙石,严重破坏了河床的稳定,洪水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发生。洪水严重威胁金马河沿岸的城镇、村庄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庄。因此金马河是成都市及四川省的防洪重点,沿线有重点防洪堤段、险工险段等。

2、映秀镇:

(一)映秀镇的区域概况

映秀镇是我们野外实习的第二站,也是这次实习印象最深的地方。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的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映秀镇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但是在2008年5月12日,在此地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映秀镇成了重灾区,大部分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水电通讯中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处于地震中心的映秀是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与龙泉山断裂带之中。龙门山断裂带内有断层,西边一条叫龙门山后山断裂,沿汶川—茂县一线,东边一条叫龙门山前山主边界断裂,沿安县—都江堰—天全一线,中间那条叫龙门山主中心断裂,沿映秀—北川一线,5.12地震发源于中心断裂,沿映秀—北川一线,虽然四川盆地是相对稳定的板块,龙门山看上去构造运动性不强,但是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时,也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随着外在营力的积蓄,到了一定的程度,地壳破裂,就会发生地震,2008年发生的特大地震就是龙门山构造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西南向东北逆冲造成的。而我们所实习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设后的镇,房屋都是新的,镇中心的周围有条岷江的支流流经,镇四周都是高大的山体,群山环抱。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山体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块和碎屑物质,有山体已经没有植被覆盖而裸露着。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山体出现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积物和倒石堆。此处的崩塌属于山崩,山崩是山区发生的大规模崩塌的现象,边坡很陡的地区,在岩石的释重作用、温差作用等物理风化作用下,沿陡坡边缘产生一系列的张裂隙,产生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节理,从而使得边坡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遇到像2008年特大地震的触发因素时,岩体就很容易发生了崩塌。

(二)映秀镇的地质地貌概况

在映秀镇,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河谷低地中可见到河流与季节性洪水冲积出的滩涂地,而且周围有岷江流经,河道窄且较为弯曲,江水中的岩石磨圆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处的河流属于河流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此时河流的作用以深切为主,但是也有一定的向旁侵蚀,可以看到,此处岷江的第一拐角弯度较大,侵蚀岸受到的侵蚀较为严重,这就会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我们放眼望去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此处共有3级阶地。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级或几级阶地,每一级阶地都有阶地面和阶地坎组成。一般来说,居民点的选取不宜选在一级阶地上,因为虽然一级阶地是常年洪水期淹没不到的地区,但是如果遇到十年一遇或50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就无法保证居民点的安全。但是老师解释道,由于映秀镇地处高大山体的峡谷地带,周围较为狭窄,无法找到较大的二级或二级以上的阶地作为居民点,所以只能选取在一级阶地上,但映秀镇在二级和三级的阶地上修筑了避难场所,所以较为合理。在观察二三级阶地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远距离观察,从远处看,很难看出阶地的特征,根据老师讲解,如果走近了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阶地上面是比较平坦的。就远处观察,二三级阶地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缓坡,后经老师点拨,在地质学上称之为阶坡。

(三)映秀镇的灾害与防治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随后几天多次发生多次强烈余震,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到14日下午,仅有2300多人生还,并且有1000余人伤势严重。救援队全力抢修公路,并空降大批人员进行救助。

当时地震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一般认为,地震时因为地球内部岩石所承受的压力超过了岩石强度而发生破裂产生的。岩石体受力后,先发生弹性变形并储存能量,当岩石的变形量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会发生突然断裂或在原有断层基础上进一步破裂和滑动,由于岩石自身的弹性而“弹回”到原来的状态,储蓄的能量快速释放而引起地震。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的边界构造带,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具有十分复杂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映秀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由三条具有发生强烈地震能力的主干断裂所组成:西边为汶川—茂县断裂,中间为映秀—北川断裂,东边为灌县—江油断裂。所以映秀镇也是地震发生的频繁区。当然映秀还是泥石流的多发地,2010年8月12日至14日,包括汶川地震重灾区在内的四川多个市州遭遇新一轮暴雨袭击,并导致严重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灾区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受强降雨影响,导致映秀、漩口、银杏等多个乡镇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情,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中断,截至14日15时已造成38人失踪,特别是岷江河段形成堰塞湖,将沿江的九寨沟环线、213国道淹没200多米,道路中断,大量人员滞留或被困,都汶高速映秀段侧山体突发泥石流,岷江改道冲进映秀镇,数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震中生命线再次中断,映秀板房医院被冲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映秀有着这么多的自然灾害,当然怎么样去防治是当地政府和人民必须要考虑到的事由于地震至今也无法提前预知,所以我们也只能预防,预防一些地震之后的其它灾害:比如预防和治理泥石流灾害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②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③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④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一一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3、都江村

(一)都江村的区域概况

都江村是我们地质基础实习的最后一站。都江村位于都江堰紫平铺镇内。此处由于处于处于枯水期,所以水位很低都江村有三级阶地,其中二级阶地的中间受到了侵蚀,且阶地也不对称,这也是由于受到了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站在都江村的最佳观测点,我们看到岷江。岷江是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在四川省中部。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灌县出峡,分内外两江到江口复合,经乐山接纳大渡河,到宜宾汇入长江。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多雨地区,因此水量丰富,年径流量900多亿立方公尺,为黄河的两倍多。水力资源蕴藏量占长江水系的1/5。

(一) 都江村的地质地貌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都江村不仅可以发现有三级阶地,还有猪背岭。猪背岭属于倾斜岩层的构造地貌,是指形成与坡度较大的单斜构造上的地貌。猪背岭也是一种地形,指当侵蚀倾斜排列的岩层后,形成两边山坡极斜的山。其形成的环境与单面山类似,都是硬和软的岩层排列,但地层倾料度较大,以致软的岩层被侵蚀后,不仅软的一面,未被侵蚀而保留的硬岩层的一面坡度也很大。由于坡度大,岩层面所控制的后坡与侵蚀所造成的前坡在坡度和长度上大致相等,猪背岭其实是单面山的一个特例。吴老师叫我们回过头,看到了后方是山谷的出处,我们观察所站得地方其实是就是许多年以前形成的一个洪积扇。洪积扇是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地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体积较大坡度较小的堆积体。洪积扇的顶部堆积的是粗大的砾石,物质从顶部到边缘逐渐变细。这是由于水流出山体后,坡度逐渐变缓,水流搬运的能力减弱。粗大的颗粒先沉积,细小的后沉积。然而都江村的洪积扇的下部比中部的地势要高,这是由于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作用。洪积扇的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侵蚀作用而逐渐降低,而洪积扇的下部受到沉积作用逐渐堆高所致的。我们向河道的远处望去,还观察到了较大特征的河流的改道。这是由于沉积扇的阻挡导致河流的分流,从而出现了河流的改道。老师讲解道,我们所站的区域就是河流的沉积物。我们所见到的河道特征:无论是这里看到的河漫滩还是金马河处的河漫滩,都是特别的明显易见。其实河漫滩的形成是河床不断侧向移动和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具体而说,在河流作用下,河床常常一岸受到侧蚀,另一岸发生堆积,于是河床不断发生位移。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河漫滩就是这样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这种下粗上细的沉积物结构,称二元相结构。上部的细粒物质称河漫滩相沉积,多为亚砂土或亚粘土;下部的粗粒物质称河床相沉积,多为砂、砾。而河流阶地也是河流的典型特征之一。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主要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4类: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②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根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③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④埋藏阶地。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所埋藏。

都江堰由于都江村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不能做大范围的房屋开发,也不许开设污染企业。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适时引进旅游业,这样就能保护当地环境,也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

三、实习心得:

在这历时一天的地质学野外实习中,我们虽然去的地方不多,见到的地质地貌也不是很多,但是老师带我们所见到的地质地貌都是很重要的很具有象征性的地物。在金马河里,我们站在河漫滩中,看着枯水期时的河道,河水的侵蚀作用,看到阶地等的垂直分布等,都是在微观的书本知识上无法解释和描述的形象感受,在野外看到宏观的地质现象有利于我们思维的转化,比如在实验室看到的岩石就不如野外的如此宏观,我们在金马河,观看地质地貌现象,旁边就有采石车在不断的运石头,这也让我们为了金马河的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担心。我们之后还来到了在2008年令国人牵挂的地震中心映秀,在看到新映秀与被地震破坏的学校的时候,无不感叹大自然的强大,其实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映秀镇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四面环山,很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们只有利用所学的地质学知识去想怎么去防护和预防灾害。最后我们来到了都江堰,见到了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高大的山体和洪积扇与猪背岭,这些名词在书本上也只能很片面的理解,在实习短短的时间里,我们才是真正懂得和掌握了许多的地学知识,也知道怎么去分析和利用各种地质地貌情况。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也学会了在分析地形构造及地质地貌的同时,也懂得了该如何更好的利用各种地形情况,去合理的开发它。通过此次实习最重要的就是让我们的思维转化,从理论的微观向野外的宏观的转化,并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的地形地貌来进行分析等。

推荐第9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班级:农业资源与环境101班

姓名:张金林 指导老师:

时间:2012.4.28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徽杭古道附近地区的丘林的岩石种类的区分以及瑞晶洞的旅游观光考察, 并从地质学的角度对不同岩石的种类进行了识别,也对其成因进行了推测和猜想。在本次的野外实习中,提高了同学对野外岩石的识别能力,增强了同学的操作能力。

二、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时间,地点

4月15日瑞晶洞.4月21日大有村,藻溪南、藻溪北、化龙、牧家桥、青山湖大桥边

四、实习具体情况

1.瑞晶洞(4月15日,早上上午8点出发,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到了瑞晶洞,下午一点半乘车返校) 瑞晶洞是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总共有四个洞厅.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瑞晶.洞发育在5亿年前的晚寒武纪条带状含白云质灰岩之中,洞口向南,洞体按自然组合划分为七厅,一般宽35--50米,高10--57米,洞道长460米。总落差1

21、6米面积达28000平方米。洞厅规模,洞庭湖体落差,洞景品位等方面,在国内溶洞中实属罕见。洞外,青山连绵,秀水蜿蜒,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洞内钟乳石具备喀斯特溶洞通常所具备的一切品种和常见的绚丽、奇特之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洞庭湖体宏大壮观,及由此而造就的磅礴气势和华贵风度。洞厅间层次清楚,石钟乳发育历史久长,景观晶莹透剔,洁白如玉。瑞晶洞内景观符合喀斯特溶洞通常所具备的一切品种和特征。 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钟乳石:

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固体由上而下逐渐增长,因形状像钟乳,所以称为“钟乳石”。 石花:

石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它色泽洁白,晶莹剔透,呈花瓣放射状生长,美丽异常,瑞晶洞由于洞壁裂隙特别发育,方解石的含量高,洞内温度气压相对比较稳定,这就为石花产生创造了特别条件。瑞晶洞由于洞壁裂隙特别发育,方解石的含量高,洞内温度气压相对比较稳定,为石花产生创造了特别条件。 2.4月15日,早上上午8点出发 (1)大有南面(大有村) 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

这里的岩石为石英斑岩,主要成分是:斜长石(隐晶质)、石英(结晶)。这种岩石相当于酸性浅成岩类,斑状结构。易风化成高岭土。 变质岩

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这里的岩石主要是千枚岩,是典型千枚构造的浅变质岩石,由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经低级区域变质而成。变质彻底,结构致密,有光泽,而且越紧实越致密。层理不明显,撇理非常发达。 沉积岩

泥岩:

是一种厚层状、致密、页理不发育的黏土岩。夹在岩层中,在表层与土接触时无法区别是岩是土。 页岩:

黏土岩类中固结较强的岩石,具薄层状页理构造,页理主要是鳞片状黏土矿物层层累积、平行排列并压紧而成。主要成分:石英、长石。白云母等,不透水,抗风力能力强。 (2)化龙 紫砂砾岩:

观察:属于沉积岩中的砾岩。岩石呈紫红色,含有粗粒状的暗紫或灰紫色的粗粒。岩石的表面带有一定的光泽,质地较脆弱。整大片岩石具有一定的层理但不是很明显。敲下小块岩石,会出现

3、4快小岩石聚集在一起的现象。

原因:粗粒为石英岩状砂岩,因为岩石内含有二氧化锰,砾石表面呈暗紫的金属光泽。其中紫红色含有胶结物为铁质,局部见交错层、泥裂及不对称波痕。

成土:紫砂砾岩容易被风化,易形成土壤,土壤黏度很高。形成的土层较厚,肥力高,矿物元素含量高。 (3)藻溪东: 板岩:

观察:属于变质岩,岩层呈现长条状,岩石内部含有较细的颗粒。具有上下两个平面。整个岩层分散细碎,风化现象不明显。层理朝向不同的方向。敲打岩石,声音很脆。

原因:层理各个方向都有,说明收到不同方向的挤压。声音脆,说明了硬度高,内部的较细颗粒也是受挤压形成的。具有变质岩的特征。

成土:形成土壤砾石较多,一般呈长条状。土壤黏度不高。 (4)藻溪西 变质的紫砂砾岩:

观察:属于变质岩。岩石呈紫红色,含有粗粒状的暗紫或灰紫色的粗粒。岩石的表面带有一定的光泽,硬度很大。整大片岩石层理不是很明显。不出现

3、4块小岩石聚集现象,所含粗粒岩石细小繁杂。

原因:是紫砂砾岩收到第二次挤压,硬度变大成为变质岩。所看到整片岩石层理不清楚,上部散杂是由于岩石内部胶体被风化掉。 变质的的辉绿岩:

观察:属于变质岩,表面已经被半风化。颜色变暗褐色,几乎看不出任何层理,由于被风化的原因,特征不是很明显。内部呈灰绿色。

原因:属于接触变质岩层,是岩浆岩侵入形成,易形成岩墙。且本地区的岩层收到较多的风化。 (5)牧家桥 花岗斑岩:

属于酸性岩,杂色;斑状结构,斑晶分布不均匀;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钾长石、石英。属于浅成岩。 沙岩:

由石英、长石等碎屑成分占50%以上的沉积碎屑岩。源区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在盆地中堆积形成。岩石由碎屑和填隙物两部分构成。 碎屑除石英、长石外还有白云母、重矿物、岩屑等。填隙物包括胶结物和碎屑杂基两种组分。此地的沙岩是半风化状的,像沙子一样。有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之分,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岩石棱角处易崩裂,岩石外圈变圆,即球状分化。 (6)高塘: 岩浆岩:

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

根据岩石的光泽和结晶程度可以判断出,此地的岩壁属于喷出岩。(喷出岩: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岩石,多数为岩浆岩组成,质地疏松多孔) (7)青山湖大桥边 沉积岩:

造山运动形成,岩层有薄有厚(与沉积物多少有关)。灰质页岩,颗粒细小<0.002mm,为泥质胶体,很黏,形成的岩石中有SiO2。 石灰岩:

白色部分为方解石,含SiO2,若白色为石英,就是灰质砂岩。差异分化:石灰岩的片状分化。空缺处容易分化并凹进去。常用于造公路、房子。 砂岩:

分化形成黄铁矿,为风化的花岗岩。 花岗斑岩:

为浅层岩,成分与花岗岩一样,但花岗岩颗粒大小均匀,为深层岩。此处岩石含CaCO3,有物理分化,石头多,上为土层,中间为半分化层,下部为岩层。

在本次的瑞晶洞的实习中,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述了如下几个方面:

(1) 石花附近的岩石中有一道一道平行的泥土渗入,这也是岩石风化的现象。

(2) 洞中有一处地方有着独一无二的岩石断柱,这是本地区发生过岩层运动,这是地震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3) 断柱旁的地面上有平行的断裂层。这也是强烈地质运动的证明。

(4) 老师也讲解了如何判断石灰岩,石灰岩一般为黑色,中间有白色的条纹,用硬物敲击石头会比较容易产生粉末,硬度不大。

五、总结

在此次实习中,我对瑞晶洞的岩溶地貌很感兴趣,结合查阅的资料在这里简单谈一下我的见解。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岩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岩溶地貌下往往存在有流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见有石芽、溶沟、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态,而地下则发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又称为“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常被人们开发为类型各异的风景区,是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

这两次的实习,我深切地感觉到,只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把知识牢固地掌握,并熟练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我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协作。这些天虽然辛苦,但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同学们在生活上互相帮助,感情更加深厚了。老师不辞辛劳地跟在我们队伍中讲解,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他们的伟大,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敬业的精神,我想这也是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必备的精神素质。这一星期的实习,令我在艰苦和学习中得到了成长,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次难忘的经历。

推荐第10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27日

二 实习路线:金马河—映秀镇—都江村

三 实习区域概况: 1 金马河

金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桥,下至新津红岩子,全长79.194km,流经都江堰、温江、崇州、双流、新津5区(市)县。金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河床宽窄不均,最宽处1010m,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平均比降3.44‰;洪枯流量变幅大,最大洪峰流量6600m3/S,最枯流量5m3/S。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岔濠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 2映秀

映秀镇位于汶川县东南部,平均海拔900米,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距离汶川县城威州镇5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仅为13公里(都汶高速公路)。地处国道213线和省道303线交汇处,是通往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黄龙九寨沟和卧龙四姑娘山的交通枢纽,也是阿坝州门户重镇。 3都江村

都江村位于都江堰紫平铺镇内。都江村所处在河流未改道之前的冲积扇的上缘部分,物质组成粗细混杂。由于都江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地跨西龙门山地带,地球内部地质活跃;又位于岷江出山口;地质灾害较多。

四 实习内容及分析 1金马河 1.1地质地貌

金马河所处位置地貌类型应为河流地貌。由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河流地貌,河流地貌一般可分为山区河流地貌和平原河流地貌两大类,该河处于四川盆地中部成都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开阔,所以为平原河流地貌。

金马河是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形成了以树枝状水系为主,格子状水系为辅的形态。就河流而言,在地质学中将其分成幼年河、青年河和成年河。一般来说幼年期的河流较为曲折,且沉积物的磨圆度不高。经过河流的向源侵蚀和裁弯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渐趋于直线,河流中的沉积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掩饰的边缘逐渐被磨平磨圆。由于金马河河道较为笔直,且河漫滩上的沉积物磨圆度较高,所以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

而就我们所处的位置来说应为河漫滩。河漫滩在地质学中的定义为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地部分。它的形成发展和河床侧方移动以及洪水期、枯水期水位变化直接相关。河漫滩的形成经过雏形河漫滩、原始河漫滩,再到河漫滩三个阶段。河漫滩最显著的特点为其二元结构,即上层细、下层粗。上水流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粘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有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原来的河谷低与河漫滩,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称为河流阶地。阶地形态要素包括阶地面、阶地前缘、阶地后缘和阶地坡麓。河流阶地在谷坡上可以有多级分布,把高出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成为一级阶地,依次由低到高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低阶地形成时间晚,高阶地形成时间早。而在金马河,可较为明显的观察到一级和二级阶地。

就老师讲解,金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这主要是上游分布着大量的灰色岩石造成的。两侧岩石以岩浆岩为主,有较少的沉积岩,其中有些岩石呈三角形和猴子脸型,可以断定这是冰碛物。河流为成年河,岩石经搬运的时间长,冰碛物虽相互摩擦,棱角受磨损,但总体形态如三角形保持不变。冰川的搬运速度慢但搬运能力强,且无分选作用。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和沉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对流经区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下来的物质搬走而消耗其动能,一旦其动能消耗或减弱到低搬运物质所需的动能时,便将超载的物资堆积下来。在河流的中上游,冰川将冰碛物搬运至河中。金马河大桥属于岷江的中游地区,河流减速使得河流中的岩石堆积于此,再加上采砂,我们所看的岩石种类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以及冰碛物。

1.2规划利用

金马河河漫滩占据了河谷的大部分地方。由于河漫滩的物质是粗细混杂的,土壤很适合于耕种。但就金马大桥来看,由于采砂和人为的破坏作用,仅在金马大桥河漫滩上看到许多裸露的岩石,那土壤大量的空闲,地表到处堆积着采砂所打捞出的岩石,凹凸不平,植被稀少,杂乱无章。

由于河漫滩地域是由洪水冲积物经年沉积而成,土壤肥沃,因此最接近河流的河漫滩可以发展依水性强的作物,比如水稻、竹笋,也可以修建鱼塘,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但同时金马河也易发生洪水灾害,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时就会淹没庄家、农田、村庄等灾害,这点值得我们注意。

2映秀镇 2.1地质地貌

映秀镇的地貌类型属于山间峡谷的河流地貌,在映秀镇周围有岷江流经,河道窄且较为弯曲,江水中的岩石磨圆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处的河流属于河流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此时河流的作用以深切为主,且向旁侵蚀也较为严重。可以看到,此处岷江的第一拐角弯度较大,侵蚀岸受到的侵蚀较为严重,原来已经铺上的人工防护工程——护坎已经受到了较大的侵蚀。而沉积岸沉积的物质较多,大量堆积在一起。这就会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这要求我们在土地利用方面要分辨凹凸岸,将凸岸用于种植或建设,凹岸则加固,预防流水侵蚀的破坏作用。河流两边有大量的岩石,磨圆度较差,推测应为高处山体未完全风化垮塌下来的,搬运距离短。

流水的沉积作用,使得在映秀镇形成了河漫滩和阶地。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分布在河床两侧呈阶梯状的沿河平台。具有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沿河谷两岸延伸,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级或几级阶地,每一级阶地都有阶地面和阶地坎组成。阶地面比较平坦,微向河流倾斜。阶地面以下为阶地陡坎,坡度较大。一级阶地近河岸,堆积时间短,往上依次为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远河岸,堆积风化时间长,地下水位高。

就我们观察,此处共有3级阶地。就我们所看到在四周破碎的山体中修建城镇,而且城镇的建在一级阶地上,以我们所学的来看仍旧是不合理的。一级阶地虽常年不受水的淹没,但仍然有着被淹没的危险存在。但就当地而言,要想将整个县城全部迁出,同时保障人民对土地的需求,这对国家来说,找地很困难,而且资金花费很多。其二人们对家乡的依恋之情,使得他们不愿意搬出此地。其三映秀镇本身四面环山,加之地震的破坏作用,多数可用的土地遭到了破坏,可利用土地更少,就我们所看到的,仅在一级阶地上有着大面平坦的土地。这些原因使得映秀镇城镇按原址建设在一级阶地上,但映秀镇在二级和三级的阶地上修筑了避难场所,所以较为合理。在观察二三级阶地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远距离观察,从远处看,很难看出阶地的特征,根据老师讲解,如果走近了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阶地上面是比较平坦的。就远处观察,二三级阶地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缓坡,后经老师点拨,在地质学上称之为阶坡。

2.2自然灾害

映秀镇,就这里整体而言,这里四面环山,多山谷,而且山谷两侧山体破碎,山体破碎,从地质构造上看是由于处于破碎带,结合实际而言,是由于08年地震的破环。另外一个独特现象是这里的峡谷呈现峡谷中有峡谷。究其原因,这里是龙门山断裂带的一部分,有很多的大断层(逆断层)。

映秀镇构造为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也就是通常所称映秀-北川断裂,它西南始于泸定附近,向北东经宝兴盐井、映秀、北川,至陕西境与勉县-阳平关断裂相交,总长500 余公里。由北川断裂、映秀断裂、盐井断裂等组成。挤压兼右旋走滑运动性质明显。主干断裂两侧发育一系列次级断裂。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表现出继承性活动,同时也表现出新生性的特点,均显示由北西向南东的逆冲运动,并兼有右旋走滑分量。故此周围自然灾害频繁。

具体到当地实际情况,表现为崩塌和泥石流。首先是山体垮塌,由于地震的原因,造成山体破碎,并且这里也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两侧山体破碎,很容易形成山体垮塌,造成整个城镇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其次便是泥石流,形成泥石流的必备条件大致有三个:环山、有大量松散物质、大量降水。而这三个条件,在映秀镇都满足,周围都是大山,且陡峭,山顶由于常年的风化垮塌,堆积了大量的松散物质,由于四面环山,积水面积广,这里还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加之地震导致山体松散,这一系列的因素,都使映秀镇发生山体灾害的可能性加剧。还有就是洪水灾害,这跟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四面环山集水面积广密切相关。

2.3规划利用

映秀镇的河流属于上游阶段,沿岸的岩石分选性差,多以砾石为主,因此河漫滩不利于农作物生产。但是映秀三面环山,修建民居不仅要注意洪水的冲击,还要注意地质灾害。当雨季来临时,要注意来自多方面的危害。对与河流冲击凹岸,堆积凸岸的作用。在我们实习的时候,映秀的那条河流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规划时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在河流的凹岸应该多修建建筑、公路及其他设施时,需要考虑到河流的冲击作用。首先要修建好足够厚的防洪堤,另外在规划时应该把设施修建的地方离河流相对于凸岸更远处,以防止河流的侵蚀作用把凹岸掏空引起地陷现象,发生不必要的危害。而在河流的凸岸则可以把建筑设施修建的离河流稍近处,但也应该把防洪堤修的较高一点,以防止异常年份的大洪水的袭击,万无一失。

而映秀潜在的灾害情况突出,氶待解决。要防治灾害就要从源头做起。但是绝对的阻绝是不可能的,只能做到预防与减弱灾害影响。对于泥石流,主要是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方向着手。

具体而言,工程措施就是根据灾害发生的条件,有针对性的修建有些防护工作,如修建环山沟用以拦截地表水,修建竖沟用以排水。当然,修建环山沟还是竖沟还得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考略,如降水量大小,汇水面积大小,气象信息,地质情况等,像映秀镇这种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而且地质复杂的情况,最好是环山沟与竖沟结合,在山体上陡峭的地方大量修建环山沟,以便减缓泥流速度有拦截地表水;在山体上比较平缓的地方修竖沟,以便快速排水,避免雨水大量汇集。另外,为避免洪流淹没给居民带来经济损失,还得加固河道堤坝,拓宽河床。其实,在我们进入映秀镇之前的路上就看到了大量的护坡工程,比如拦截网,上面已经拦截了许多的岩石,这点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工程措施的保护作用。

除此外,还应采取相应的生物措施,包括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在崩塌地段禁止耕作,减少水土流失。再者就是植树种草,修筑防护林。应结合气象、土壤、人文经济因素来考虑。逐渐达到恢复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汇流条件,调节径流和削减山洪动力,控制和减少泥石流的物质来源的目的。

3都江村

3.1地形地貌

都江村位于都江堰紫平铺镇内,当时此处处于枯水期,所以水位很低,基本无水流。 处于河漫滩上观察远方可以较清楚的看到三级阶地。其中的二级阶地的中间受到了流水侵蚀的作用,阶地也不对称。

就河中的碎屑物来说,分选型与磨圆度都不是很高。而且其中有许多大块砾石,这明显不是河流的搬运作用,故此可能为洪水的冲积物。在老师的指示下,我们发现背后是山谷的出处,而我们所处的地方其实是就是许多年以前形成的一个洪积扇。洪积扇是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地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体积较大坡度较小的堆积体。洪积扇的顶部堆积的是粗大的砾石,物质从顶部到边缘逐渐变细。这是由于水流出山体后,坡度逐渐变缓,水流搬运的能力减弱。粗大的颗粒先沉积,细小的后沉积。然而都江村的洪积扇的下部比中部的地势要高,这是由于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作用。洪积扇的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侵蚀作用而逐渐降低,而洪积扇的下部受到沉积作用逐渐堆高所致的。

就在主河道的附近有条枯河,即断头河。由此可将前联系起来知道这是由于沉积扇的阻挡导致河流的分流,从而出现了河流的改道。而就老师的讲解与引导,可看出这条主河道前段有近九十度的转弯,这也证明了此处的河流改道现象。进而可以推测出此处曾有堰塞湖的出现。在地质学上,堰塞湖的形成原因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质)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而当储水到一定程度所形成的。

都江村周围都是山,其中比较明显的地质构造为倾斜构造中得猪背岭。猪背岭属于倾斜岩层的构造地貌,是指形成于坡度较大的单斜构造上的地貌。猪背岭地形山脊的方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狭长状延伸,两侧的坡度和坡长大致相等,形状上较为对称。顺向坡的坡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但地面坡度小于地层的倾角;在山脊处,坚硬的岩层不易被风化剥蚀,山脊两侧的地层比较柔软,易于遭受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猪背岭。猪背岭其实是单面山的一个特例。

3.2规划利用

温江村背靠大山且沿河。就当时观察到的,都江村有些居民的房屋修筑在一级阶地。一级阶地称为“山地粮仓”,适宜作为基本农田,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不应修筑大量永久性建筑,而多用于植被和作物的种植。而也有居民的房屋自己选择在二级阶地上,高低合适且不受洪水的威胁。

而就农业的发展,根据河流的改道问题上看,农业发展区域应该是以前的洪积扇地带。所以,突然比较肥沃,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唯一不足的是,这里的平地区域较小,不能进行大面积发展农业,要考虑洪水灾害的问题。由于温江村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不能做大范围的房屋开发,也不许开设污染企业。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适时引进旅游业,这样就能保护当地环境,也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

4联系对比

在实习的三个地方,金马河大桥附近处于台地地区,地质较为稳定,比较适合农业的发展。但由于河漫滩广布,常年会收到洪水的困扰,所以当地并没有看到农业的发展。

映秀四面环山,平地较少,虽有一二三级阶地,但大多土层稀薄,并不利于农业的常年发展。然而就是这样的现状,当地仍然大量的农业发展,从土地规划角度来讲,这并不合理。

而在都江村

要进行合理的土地整合,灾害因素是必须的考略的重要因素。根据实地见习,温江村的河流由于改道的原因,避免了很多灾害。金马河大桥附近的灾害也很少。在我们见习的三地中,映秀的灾害应该是最严重的,主要是山体灾害,潜在的经济损失会很大。

五 实习心得

一天的野外实习就在边看边听、边讲解边观察中结束了。这次实习使我获益匪浅。首先是对地学有了新的看法。那些只停留在书本上的定义一旦与实际结合便显现出特有的意义,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与一个个地质现象相吻合具体描述。实习是理论课堂的一个广度的延伸,也是一个最有力的补充,更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正如老师所言,实习一天所掌握的知识,比课堂上讲解十节课得内容都还要多。而其实这些地质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却从未与自己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这次实习便反馈出我的不足,缺乏一种宏观的思维,不能从所见的地形地貌以及岩石种类中看到以前的地质,推测出今后会有何改变;看东西不够仔细,很多细微的东西忽略了,这需要我慢慢改善。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合理的规划。这些不合理的规划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正如一次汶川地震、一次泥石流便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若能做合理的规划便可降低人员财产损伤。这使我深感土地规划管理的责任重大,更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的决心。 此次的实习也是我认识到人地矛盾问题的严峻性,作为一名土地规划者,这将是我亟待解决的。在土地资源管理的时候如何才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规划,减少和降低人地矛盾的影响,使得土地利用更加的合理和规范值得我深思。

第11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旅10地本 卢娥 2010410024

实习时间:2011年5月29日

参加人员:卢娥、任雪、敖欣、汪燕、张燧、周俊倬、吴顺能

实习目的:在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剑河的地层特征,剑河主要有寒武系、埃迪卡拉系(震旦系)和成冰系这几种地层,而每个地层中又分有很多个组,每个组的岩石特征,如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层理,甚至还有岩石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都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还要在这个过程中熟练的使用地质罗盘。 1.剑河县的地质,地理概况

地理坐标为(108°43′E,26°72′N)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临湖南省怀化地区,西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地区,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实习地为剑河县(原台江县)革东镇八郎村后山。研究区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为贵州省著名的城镇和旅游区。 剑河县地理概况

剑河县位于贵州东部,东西长98公里,南北宽45.5公里,总面积2176平方公里。有苗、侗、汉、水、苗等民族。剑河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台地带,呈西南高、东北低趋势,海拔348-1626.3米。以低山、低中山地为主,平均气温16.8℃,旅游资源有大小18个洞组成的溶洞群,有供开发利用的氡硫温泉。铅笔产量大,畅销全国各省市,并出口到香港、日本和美国等地。 剑河革东地区地质背景

黔东南地层从元古代的四堡群、下江群、埃迪卡拉系至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到中生代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代的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均有出露,但侏罗系、白垩系、新近系、第四系分布零星。区内构造主要经历了四堡、加里东、燕山、喜马拉雅等造山运动。

剑河革东镇位于清水江流域,区内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板溪群,主要为板岩。震旦系有南沱组、陡山沱组、留茶坡组。南沱组主要为冰碛砾岩;陡山沱组为褐色中到薄层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黑色碳质页岩;留茶坡组为黑色硅质岩、磷酸质硅质岩和

1 粉砂质页岩互层。寒武系有变马冲组、牛蹄塘组、杷榔组、清虚洞组、凯里祖、甲劳组和娄山关群。变马冲组为黑灰色碳质泥岩、粉砂质泥和薄层粉砂岩互层;牛蹄塘组为黑灰色页岩;杷榔组主要是灰色粉砂质泥岩和泥灰岩;清虚洞组为灰岩;凯里祖为灰绿色泥岩、页岩为主及底部含有少量的泥质粉砂岩及顶部的灰色灰岩与砂质泥岩互层;甲劳组为灰色薄层到中厚层粉砂质灰岩;娄山关组的紫红色厚层状白云岩。 2.地质罗盘的使用 2.1磁偏角的校正

罗盘使用前,首

先要校正磁偏角,否则在工作中要出大问题。

淮南地区磁偏角为偏西4°。校正时可以用罗盘配备小钥匙或刀片,旋转罗盘外壳合页旁的手动螺旋,让水平刻度盘逆时针旋转4°,即以356°对准刻度盘上方正北标志即可。 2.2定向与定位

定向:要确定自己所在位置位于已知标志物(树、屋顶、山顶)的什么方向时,具体操作如下:

(1)手执罗盘至腰部,打开并瞄准 (2)将罗盘保持水平

(3)活动反光镜,让标志物影像出现在反光镜中 (4)上下活动瞄准砚板,使之也出现在反光镜中

(5) 在保持罗盘水平的情况下,转动罗盘,使标志物、砚板和反光镜中线位于一条直线 (6) 读南针(缠有铜丝者)所指度数,就是所在地方位。

若测量标志物在自己所在点的方位时,只要读北针数据就可以了。

方位的计量数据来自地理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几何坐标系明显不同,它以纵轴正北方向为0°,顺时针方向计量,东为90°,男为180°,西为270°。依次可划分为北东(NE)、东南(ES)、南西(SW)、西北(WN)四个象限。二者可以换算。例如E30°S,读作“东偏南30°”,实际为120°方向;260°可以标志为W10°S。学习者可自己画图并练习换算,以熟悉地理坐标系。

定位:某些重要的观测点,除了地质内容的观察和描述,还要记下它们的位置。这就需要进行定位测量。具体方法是:选择两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标志,利用前面定向的测量方法确定观察点在标志物的方位,记录在笔记本上。如带有地形图,选出地形图上标记的实际标志物,二个、三个均可。取得数据后作图:

⑴以标志物为原点,建立地理坐标系,其方向应与地形图一致;

2 ⑵将测量的方位数据分别用直线表示出来;

⑶两条直线交会处应是观察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如果测了三个数据,三条直线交成一点,说明测量数据是准确的,如若交成三角形,说明测量有误差,三角形大小意味着误差大小。观察点应位于三角形中心。误差过大时,须重测。

2.3岩层产状的测量

岩层产状测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描述岩层空间展布状态、分析岩层形变和研究构造的重要数据。首先选定一个较平整的岩层面。注意选定时一定要前后左右观察一下岩层层面的位置,不要将节理面或风化面当成层面。将罗盘打开成面状,将长边紧贴岩层面并保持水平,代表一个水平面,读出磁针(南、北针均可)指向的刻度盘数据,就代表水平面与岩层面交线的方向,亦即岩层走向。将罗盘折起,短边紧贴岩层面,保持罗盘水平,北针所指数据即岩层倾向。将罗盘长边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紧贴岩层,旋转罗盘底部手柄,让垂直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白色短线标志所指度数即岩层倾角。

一般情况在对走向不做特别要求时,岩层产状数据只需量出倾向和倾角。记录形式如下:如记做90°∠45°,其中90°为倾向,∠45°为倾角。在平面地质图上标记为┰45°,其中长线 3 为走向,短线为倾向,45°为倾角。长、短线的方向参照地理坐标系作出。从中一眼即可看出:走向东西,倾向南。 3.实习地的矿物

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黏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砂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纯净石英砂岩可用为玻璃工业原料;孔隙度、参透率较高的砂岩是地下水或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储层、产层之一。

页岩:为黏土类中固结较强的岩石。具薄层状页理构造,页理主要是鳞片状粘土矿物层层累积、平行排列压紧而成。常含石英、白云母等细小矿物碎屑。致密,不透水。可有各种颜色,含有机质者呈黑色,含氧化铁者呈红色,汗绿泥石、海绿石等呈绿色。性质柔软,抵抗风化能力弱。在地形上长变现为低山低谷。

白云岩:指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50﹪以上)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外貌与石灰岩相似,但硬度较大,交坚韧,滴盐酸(5﹪)不起泡或微弱发泡,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白云岩在冶金工业中可作溶剂和耐火材料,部分用来提炼金属镁,也可作化肥、陶瓷、玻璃工业的配料和建筑石材。

板岩:是由黏土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经轻微变质而成的浅变质岩,具明显板状构造,矿物成分基本没有重结晶或只有部分重结晶,外表呈致密隐晶质 肉眼难以鉴别。在板理面上略显丝卷光泽,岩石致密,比原岩硬度增高,敲之可有清脆响声。根据颜色和杂质可以分别称为黑色碳质板岩、灰绿色钙质板岩等。在热接触带亦可形成板岩,其中某些杂质长集中称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斑点。称为斑点板岩。板岩可以劈开成板,可作为瓦、铺路等建筑材料。

灰岩:灰岩是石灰岩的简称,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按结构构造可细分

4 为竹叶状灰岩、状灰岩、团块状灰岩等。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EO3易溶蚀,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形。当黏土矿物含量达25%-50%时,称为泥质岩。白云石含量达25%-50%时,称为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分布相当广泛,岩性均一,易于开采加工,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建筑石料。 4.上午观察的地层 4.1留茶坡组(∈Z2ls) 为分布于湘黔交界地区的震旦系地方名称,相当于震旦系上统上部。下部为厚层硅质岩,上部为薄、中层硅质岩,顶部夹少量灰质板岩、页岩,局部地区还夹少量灰岩、白云岩透镜体。厚2~200米。顶部含蠕形动物化石。与下伏南沱组和上覆寒武系小烟溪组均呈整合接触

本组主要由暗色薄层硅质岩组成,其中有的具粒状构造。顶部含小壳化石,属早寒武纪;其下含藻类及菌类化石。属斜坡相沉积。本组厚度变化较大,从几米至十几米。产绿藻;菌类。厚37.95m。

小壳动物化石

如图1-1所示,(small shelly foil)是一些寒武纪最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的泛称,特指寒武纪最早期海相地层中出现的原始带壳小动物化石。已发现有最原始的软舌螺、似软舌螺类(Hyolithelmithes)、单板类、双壳类、腹足类、喙壳类、腕足类、海绵类、锥石类、节肢动物、管状化石(tubular foils)、牙形刺状化石(conodont-like fos-silS)、球状化石(globular foils)和其他一些分类位置尚不明的动物化石,如腔骨类(coeloscleritophoran)、托莫特类(tommotiids)、开腔骨针类(chancelloriids)、拟骨状壳类(paracariuachitiids)、织金壳类(zhijinitids)。这些化石往往共生在一起,组成一个丰富的多门类动物群,其中以中国扬子地台寒武系最底部的梅树村阶动物群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台的托莫特动物群为最典型。这些化石的特点是个体小,肉眼难以见到,大小在0.1~5毫米左右。其形态多种多样,如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拟牙形刺类大多呈锥形;腹足类大多呈旋转锥形;单板类、多板类、腕足类大多呈帽形、贝壳形;海绵呈针形、放射形;锥石类多呈锥管状,腔骨类、托莫特类、开腔骨针类、织金壳类呈多骨片或多骨针系列等等。

图1-1 小壳动物化石

小壳化石分布

分布广数量多,在世界各大洲都有发现,而且已成为寒武纪最早期建阶划带的标准化石,也是划分前寒武纪和寒武纪地层界线最重要的古生物依据。此外。数量上的突发性和特征上的原始性,更引起人们的注意。小壳化石繁盛于软躯体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之后,三叶虫动物群之前。在前寒武纪末期几乎没有发现,而在寒武纪一开始便突然大量出现。在形态特征上它们又各自与稍晚一些时候的有关古动物门类相类似,但又存在很多的差异,表现了早期小壳化石的原始性。这种原始性对于研究后生动物的发生、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藻类化石

地球上最古老的,而延续时代最长的化石之一。地质时期中的藻类生物,经过复杂的石化作用,整个藻体或局部构造被保留下来,它是地质时期藻类生物的遗迹。藻类化石对于生物地层学和某些沉积矿产的研究及古环境的重建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探索生命和细胞的起源,陆生植物的进化及地球早期大气圈的形成可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

现代藻类可分为10个门左右(见藻类植物)。但是藻类化石中的细胞器、原生质、色素等构造和物质极少保存,故它的分类依据与现代藻类明显不同。目前,藻类化石的分类系统比较多样,下述分类较为常见。

骨骼藻化石:这类化石藻的特点是细胞壁钙化或矿化。多数化石藻的骨骼由钙质组成,少数化石藻骨骼由硅质、有机质组成。矿物组成的骨骼对藻体起支持、固定和 6 保护作用。根据化石藻体的形态、构造、细胞和藻丝体的大小和分枝情况以及生殖窝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主要对红藻门)等特点可将以下几个门的化石分开。

红藻门

常见的有珊瑚藻科、管孔藻科及裸海松藻科化石。

绿藻门

常见的有松藻科及粗枝藻科化石。

轮藻门

常见的为其藏卵器化石。

金藻门

常见的有颗石藻科化石。

褐藻门

少数属种为骨骼化石藻。

硅藻门

藻细胞壁由硅质组成。

蓝藻门

少数属种为骨骼化石藻。

甲藻门

常见的有沟鞭藻类化石,细胞壁主要为有机质。

非骨骼藻化石:藻体细胞壁由有机质组成,不具矿物物质。这些化石藻类以蓝、绿藻门为主,通常由单细胞、单细胞群体或丝体组成。这类非骨骼藻的藻体常具捕获和粘结碎屑颗粒的能力或通过新陈代谢改变介质酸碱度而促使碳酸盐沉淀,形成生物沉积构造体,如叠层石、核形石和凝块口等。 4.2娄山关群(∈3ls)

属寒武系,上段以灰、浅灰色白云岩为主,夹后层白云岩;中段以浅灰色中厚层、薄层白云岩、泥质岩为主,夹浅灰色角砾状白云岩;下段为灰、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微-细粒白云岩。含三叶虫:Paramecephalus meitanensis, Loshunella。厚1022m。与上伏地层桐梓组为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陡坡寺组为整合接触。

本次我们观察到的是薄层白云岩,其构造主要是褶皱构造,褶皱主要是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它可能是升降运动使岩石向上拱起和向下拗曲,但大多数是在水平运动下受到挤压,岩层的水平距离缩短而形成的。岩石的解理较发育,岩石呈紫红色,代表岩石中含有氧。

三叶虫:如图2-1所示,三叶虫是继小壳动物后最早繁盛的带壳动物,寒武纪三叶虫属种繁多,演化迅速,生态分异明显,是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三叶虫是比较高级的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形体大小不一,一般长数厘米,大部分游移于浅海底,以其他动物或其尸体为食料,其躯体各部分结构已经分化的很好,可以横分为头、胸、尾三部分,又可纵分为中轴和左右肋叶三部分,所以叫三叶虫。头部结构复杂,有一对眼睛;胸部有若干胸节;尾部也有各种形状。头胸尾3部都有多节的复肢。中国已描述过的三叶虫有1200多种。其中有些事很好的标准化石。中莱氏虫、德氏虫、蝙蝠虫等都是。三叶虫以寒武纪为最盛,到古生代末就完全绝灭了。

7

图1-2 三叶虫

4.3甲劳组(∈3j) 以灰、浅灰色中薄层至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白云质、钙质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白云岩。底部产三叶虫:Kootenia sanwanensis Zhou in Lu et al.,1974,Parafuchouia prompta(Zhou)等。厚80m。与上覆地层娄山关群为整合接触,与下覆地层凯里组为整合接触 。

图1-3甲劳组图

5.下午观察的清水江畔地层 5.1南沱组(Cr.2)

距今6亿-5.7亿年,属成冰系,其处南华大冰期。本次我们所观察的一套南沱组的厚度约为1000m左右。其主要岩石为含锰的冰碛砾岩。 5.2南华大冰期

南华大冰期(Nanhua great ice age)是中国晚前寒武纪(新元古代晚期)的大冰期,即震旦纪大冰期(Sinian period great ice age)。因主要在南华准地台发现广泛的冰碛层,由刘鸿允命名。这次大冰期发生在距今7亿~7 4亿年间。它包括两个冰期:较早的一次冰期称长安冰期(Changan glaciation),以湖南洞口—广西三江的洞口组下段冰碛岩、贵州东北部、湖南西北部东山峰组冰碛岩、浙西下涯埠组冰碛岩、桂北长安组冰碛岩为代表,同期冰碛还在赣西、赣北、湘中、陕豫鄂边境、川甘边境和新疆发现。较晚一次冰期以南沱冰碛层为代表,称南沱冰期(Nantuo ice age),相当的冰碛岩还有皖南、浙西、浙中北和赣东北的雷公坞组、黔东南的黎家坡组、桂北的泗里口组、湘中的洪江组,豫西罗圈组下部的临汝冰碛岩,川甘边境、陕豫鄂边境、陕西、宁夏、青海和新疆都有发现。长安冰期和南沱冰期中间为间冰期沉积,为含锰或含铁的页岩、砂岩,有灰岩或白云岩透境体沉积,以黔东北、湘西北和赣西北的大塘

9 坡组为代表,称大塘坡间冰期(Datangpo interglacial age)。

南沱组原称“南沱冰碛层”,属南方震旦系上统下部,分布于中国康滇古陆两侧,如滇东、桂北、黔、湘、赣、川西、鄂、皖南及浙西等地。最初命名地点在湖北宜昌西北南沱,故名。本组为冰川泥砾堆积,由灰绿色、紫红色泥砂胶结的砾石组成,不显层理。厚60—110米,与下伏莲沱群呈微不整合关系

南沱组为冰川堆积。在莲沱王丰岗,该组底部以一层灰绿色块状泥砂质砾岩与下伏莲沱组顶部之灰绿色和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凝灰质细砂岩互层接触,顶部以黄绿色含砾砂质粘土岩与上覆陡山沱组底部之灰白色硅质白云岩分界。主要为巨块状冰碛泥砾岩,总体绿灰色,少数为紫红色。砾石大小不一,分选性差,形状多样,成分复杂,常见砾石上有擦痕或钉字形凹坑。上部夹薄层砂岩透镜体;顶部可见层理明显的粘土质砂岩和砂质粘土岩,常含零星小砾。厚度由数十米至百米左右。与下伏莲沱组或大塘坡组假整合接触。产微古植物:Leiopsophosphaera densa, L.Leguminiformis, Trachysphaeridium sp., 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 T.Minutum, Taeniatum craum, Laminarites antiquiimus等。南沱组为南沱冰期的堆积物,后期冰川开始消融,局部呈现冰水沉积特征,可见纹泥层、坠石等。张惠民等(1982)测得其古纬度为19 。此组广布于扬子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的范围。

图1-4南沱组含锰冰碛砾岩

10 5.3陡山沱组(Z2d) 属埃迪卡拉系(震旦系),本次观察的主要为褐色中到薄层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黑色碳质页岩。坡面上的陡山沱组,是整合在南沱组余灯影组指挥舰的汗磷碳酸盐——粘土岩组合。下部以白云岩为主,中部以粘土岩占优势,上部则主要是炭质粘土岩、泥云岩夹磷块岩。含少量化石,厚80余米,属半闭塞台地相带的沉积。与上覆地层灯影组为整合接触,与下覆地层南沱组为整合接触

该组为一套含泥、砂质成分的碳酸盐岩。主要为灰、褐灰及灰黑色泥质白云岩,底部常有含锰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南沱组灰绿色泥砾岩接触。下部白云岩含较多硅磷质结核和团块,微层理发育;上部白云岩夹燧石层并含燧石团块,顶部有一层黑色炭质页岩与上覆灯影组白云岩分界。全组厚度一般为100—200m,个别地区厚仅数十米。在鄂西、黔中、黔东等地该组含磷块岩;黑色页岩中含银,局部成矿。陡山沱组位于南沱组之上,灯影组之下,与下伏南沱组呈假整合接触。富含生物化石,已知者有微古植物、宏观藻类和后生动物。微古植物有20余属,以刺球藻群中一些属、种的出现为特征,如 Micrhystridium, Comasphaeridium, Tianzhushania 等;宏观藻类有:Enteromorphites, Doushantuophyton 等;蠕形动物为:Sabellidites; 海绵骨针有:Eospicula yichangensis, Hazelia liantuoensis等。该组是南沱冰期冰川消融后引发的广泛海侵初期的产物, 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层区范围。当时扬子古陆大部分地区被海水淹没,但各地水深不同。其命名剖面所在地区长江三峡宜昌一带,可能为碳酸盐台地的斜坡末端,海底位于浪基面之下,水深近于广海陆棚。陡山沱组的Rb-Sr法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691±29)Ma。该组广布于湘、鄂、黔、桂、赣西北、皖东北、滇东、陕南、川东北等地。 6.剑河八郎乌溜剖面

乌溜-曾家崖剖面位于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八郎村后山,距八郎村约1km,由赵元龙、黄友庄等于1984年测制,1989年和1990年重新测制,1999年对各层的厚度进行了修订。该剖面总厚约200多米,其中凯里组厚214.2m。剑河八郎乌溜剖面是寒武系第2统与第3统间界线层型剖面候选剖面。以Oryctocephalus indicus 作为中寒武统的FAD分子及中国剑河八郎寒武系第2统与第3统间界线剖面成为潜在的国际层型剖面。

7.凯里生物群

1982年11月,时为贵州工学院讲师的赵元龙、黄友庄及龚显英于贵州台江县(现划为

11 剑河县)革东镇西北3公里的八郎村后乌溜—曾家崖山脊

2、3统寒武统凯里组中上部粉沙质泥岩和钙质粉沙质泥岩中发现。目前主要产在剑河乌溜曾家崖和苗板坡两剖面。由多孔动物、腔肠动物(刺细胞动物)、蠕形动物超门、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水母状化石、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分类位置未定化石及藻类、遗迹化石等多达10个门类的化石组成。其中动物化石属已达122属,仅次于澄江生物群的139动物化石属,但超过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的118动物化石属。与澄江生物群及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共同组成全球三大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凯里生物群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共38属化石相同,与澄江生物群仅有30属相同。与同处于寒武纪第三世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在门类及属种组合上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7.1凯里生物群的研究意义

提供了早期后生生物重要信息,加密了早期后生生物演化链。凯里生物群是一个重要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它所含有的一些重要化石不仅填补了我国乃至全球的空白和薄弱环节,而且还成为了我国及全球早期生物演化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海洋、海洋生物多样化及生态复杂化的窗口,也是三叶虫首次大规模绝灭、复苏的窗口。早寒武世很多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都形成于浅水环境,说明那时海洋环境并不复杂,到了第3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的生活环境开始从浅水区(浅水惠勒生物群)向深水区延伸,生活在深水区的有的面向海湾,有的面向大洋,充分说明了中寒武世或第3寒武世海洋的多样化,生物门类更为繁多,生态环境更为复杂。而凯里组三叶虫丰富,共60属。凯里生物群之下为潜在的第

2、第3寒武统国际界线,该界线之下有三叶虫36属,凯里生物群有三叶虫44属。44属中有20属来自界线之下,说明这20属穿越了第2与第3寒武统界线,另外16属灭绝了。经过三叶虫的复苏、辐射,产生了新的三叶虫24属。所以说凯里生物群成为寒武纪三叶虫第一个大规模的灭绝、复苏事件的窗口。

演化上承前启后作用。凯里生物群的时代为寒武纪第3世,明显晚于澄江动物群而早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2个多节三叶虫带,在生物演化上处于承前启后的演化位置。一些化石如帽天山虫(Maotianshania)、微网虫(Microdictyon)、奇虾(Anomalocaris)等起源于澄江动物群,灭绝于凯里生物群或延伸至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另一些生物如Marrella、Pollingeria、Mollisonia、Wiwaxia起源于凯里生物群,延伸至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凯里生物群与澄江动物群共同的动物化石属30个,而与远在加拿大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却有40个相同的动物属。这是因为凯里生物群和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同属第3寒武世这一生物共同发展阶段。

12 .古地理、古板块研究提供新信息。凯里生物群和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及北美的其他寒武纪生物群在组成上更为相似,说明两者不仅处于同一发展时期,而且在寒武纪时,两地距离相距比现在近。 8.实习小结

我们这次为期一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对我来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的野外实习,去之前我一直都很兴奋,也很期待。到了目的地以后,说实话,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有点失望吧。但仔细一想,还是有很多的惊喜的,例如看到了凯里生物群的遗址,还看到了一些化石,虽然是假的(在巴郎村的柱子上),由此了解了三叶虫,还看到了清水江。这次实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平时在书本上抽象的东西得以具体化,加固了我对书本知识的认识,还看到了各种古老生物曾今生活过的遗址。各种岩石的岩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还有几种主要的地层。总之,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的,我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继续学习。 参考文献

[1]宋青春,邱维理,张振春等.地质学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尹恭正.贵州寒武系划分及对比.贵州地质,1996,13(2)115-128 [3]朱立军, 赵元龙.贵州台江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古生物学报, 1996, 35(5): 623-630 [4]赵元龙、朱茂炎、袁金良等,凯里生物群——揭示寒武纪海洋生物多样化的特异化石库,2005 [5]王宇轩,寒武系第二统和第三统间界线候选层型剖面——乌溜-曾家崖剖面的继续研究,贵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第12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2011年3月

26

地质学实习报告

姓 名:柯春花 专业:地理科学

年级班级:10级地理科学班

学 号:105021047

指导教师:钟学斌老师、陈锐凯老师

时 间:2011年3月26日

此次地质学实习分为九个实习点,实习内容主要是大一上学期学习的相关的地质学知识,尤以岩石的类型和形态为主要的实习内容,以师生共同观察、同学思考和老师讲解来进行此次的地质实习。

下面就是我分不同的点进行的实习整理:

(一) 去赤壁的路途

指导老师:钟学斌老师

实习内容:由我们直观看到的岩石,依据岩石的表面形态,判断其为石灰岩。老师以石灰岩入手讲到了地壳的物质组成、沉积岩的沉积先后不同所形成不同的沉积岩以及石灰岩的相关性质。

(1)、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中的矿物主要以硅酸盐、含氧盐类为主

(2)、沉积岩按先后顺序沉积依次是砾石、砂岩、粉砂岩、化学沉积岩

(3)、石灰岩:

沉积环境:浅海条件

类型:化学沉积岩

化学性质:水溶性强(化学风化作用强)

该处石灰岩的形成时间:大概是石炭纪(晚古生代),在此时期我国的地理环境是南海北陆,南方(此地)是七霞海。

另外还讲到了判定地质时期的方法:

a、标标准化石法(判定相对年龄) b、同位素法(找出绝对年龄)

(二)、去陆水湖的途中

指导老师:陈锐凯老师

实习内容:根据岩层的弯曲判断其为典型的背斜构造(沉

积岩)

判断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根据地层层序律;

沉积岩的特征: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根据层理

可以推断出形成各层条件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周围环境(水位、气候变化等)的差异。

背斜构造

(三)、陆水湖

指导老师:钟学斌老师

实习内容:了解三峡大坝的试验坝以及三峡大坝的构造

三峡大坝模型

(四)、到青山水库的途中

指导老师:钟学斌老师

实习内容:(1)、断裂构造(分节理和断层),实地考察

了断层擦痕,老师由此复习了野外识别断层的方法。

(2)、水平层理(塔状山)

石灰岩颜色较深,说明函有机质,含碳。

水平层理构造

(五)、青山水库

指导老师:陈锐凯老师

实习内容:讲解该水库地处山间盆地,该水库河流自南

向北流。并带领我们看水库两侧的山,通过山上的植被分析了相关知识。阐述了山的岩

性差异影响土壤发育差异,由此引起植被差异,很好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另外提到石灰岩地区容易发生化学风化,生态比较脆弱;而砂岩组成的岩石发生物理风化,不易发生化学风化,由此提供的有机质丰富,植被状况较好。

还介绍了咸宁的三大地质公园:九宫山

饮水洞(通山县)

百泉地质公园(崇阳)

青山水库

(六)、港口乡游家村

指导老师:钟学斌老师

实习内容:断层三角面

远处的山是断层三角面

(七)、废弃的煤矿井

解释那里是二叠纪形成的蜂窝煤

旧煤场留下的采煤进

(八)、河流的搬运作用

实习内容:该河流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突出,山区河流搬

运能力比平原河流强。河流的侵蚀受地形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在此地岩石底部是因水侵蚀后退而形成的。

岩石受侵蚀后退

陈老师投入的拍化石图片

第1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 质 学 实习报 告

班级:2010级土测3班

老师:郑子成

姓名:牟建祥

学号:20107972 1.实习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2.实习地点

从成都校区出发,先后到达金马河、都江堰、映秀、紫坪铺 3.实习内容 3.1河流

河流分为幼年河、青年河、成年河。河流上游至发源地属于幼年河,在这个阶段。幼年河的形成时间短,河流冲刷时间短,河流的下蚀作用强烈,河流呈“V”形发育,搬运力道弱,河床中被搬运的岩石磨圆度低;青年河相较于幼年河岩石有一定的磨圆度河流呈“U行发育”;而壮年河的磨圆度则非常高。由于长时间河流的侧蚀作用,越到后期河流越宽。从天空俯视河流多呈‘S’型,从幼年到壮年河流的弯曲度由大变小,到壮年则是为宽广的河床。实习的首站是金马河河段的下游地区,我们到达的具体地点是金马河大桥下的河漫滩地带,这条河河谷宽广,呈U字形的河床,并且河谷及两岸阶地的岩石的磨圆度都比较高,属于壮年河。而我们在映秀镇看到的河流,河流谷地及两岸岩石的磨圆度都非常的低,从河流的凸岸被河流强烈的冲刷作用,可以判断出这条河流属于幼年河。而在都江堰村看到的河流是干涸的,河道比狭窄且无流水,属于断流期,从河流中间的沙心洲,我可以判断在6—9月份的降雨季节,这条河的河水流量还是较大,因此由于河流水流遇阻形成的水下不稳定沙质堆积体。在枯水期常露出水面,是在水流变换的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 3.2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表现为对坡面、沟谷与河谷的侵蚀破坏作用。一句侵蚀的 部分不同,一般又分为溯源侵蚀、下蚀作用、侧饰作用。溯源侵蚀指流水对上游源头的侵蚀,使沟谷向上游方向延伸。而下蚀侵蚀河床地步使河床的高度不断降低的作用,它主要是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向下冲蚀和河水携带的沙石对河床撞击、摩擦使河谷加深的作用。河流沿水平方向对河床两侧和谷坡的破坏作用成为河流的侧蚀作用。侧蚀作用侵蚀凹岸,在凸岸处堆积。河流上游以溯源作用和下蚀作用强烈,河谷窄而深,岩石的磨圆度比较差,岩石的分选性比较差。河流的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侵蚀凹岸,堆积凸岸。由于长期的这种作用,使得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最后形成牛厄湖(见图1)。金马河段宽广且河谷较浅,周围岩石的磨圆度比较高(见图2),所以这里属于金马河的下游地区。映秀镇段河流周边的岩石基本没有分选性,属于河流的上游段。

(图2) 3.3河流地貌

由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河流地貌。这次我们实习的地点以河漫滩

(图1) (见平水平坦河流形成漫滩冲积

左图)为主。河漫滩是指高出位以上,洪水期又能被淹没的谷底。它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周期性泛滥的产物。河漫滩的过程分为雏形河漫滩、原始河和河漫滩。河漫滩的内地貌有平原、牛轭湖等。原来的河谷谷底与河漫滩,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之上,成为河流阶地(见下图)。

河流阶地按形成时间先后分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其中一级阶地形成时间最晚,三级阶地形成时间最早。我们首先实习的地点是金马河大桥下的河谷地带。这里属于河流的一级阶地,形成时间很晚。洪水来临时有可能被淹没。

3.4河流周边规划及灾害防治

首先由于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有几大类:河漫滩,阶地,河口三角洲与冲积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河漫滩地基本没有利用,由于洪水退去,河漫滩上堆积的是大量石块与泥沙且次年洪水来临后基本淹没,因此基本没得到利用。

而河流侵蚀留下或堆积的阶地则得到或应得到大利用,阶地的利用应是低阶防护,高阶利用。低级阶地由于地势低,容易被水淹没且仍然会河流或多或少的侵蚀,所以应当进行适当的防护,种植树木保持水土。而高阶阶地,土地平坦且临近河流水源,即可建设居民楼也可进行农业种植,是土地得到有效利用。除了河漫滩与阶地,河岸两地防护措施也很重要,从映秀镇的规划可以看出,尽可能的在河流的凸岸留出大量的空地,为‘凸岸更凸’留下余地。

由河口在平原堆积的洪积扇的利用则应注意,内围由于沉积物粗,渗水能力强,土层较厚,比较适合做居民点建设;而外围则是地下水接近地表,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可作为农田供使用。此地应注意的有两点○1由于地势陡峭,注意泥石流滑坡的防护○2一定注意该地地势突降为平原是否与断层有关,如遇断层,该地则不适合作为居名点的选址。河口三角洲的利用则十分广泛○1耕地,这里常年的粉砂土和亚粘土的淤积,土地肥沃,地势高排水条件好,地下水埋藏深,土地盐渍化程度低,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利于农田利用与开发○2滩涂地,滩涂资源作为潜在的十分宝贵的土地后备资源。我国提倡和鼓励沿海地区利用滩涂围垦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但是由于沿海淡水严重缺乏,滩涂改造成耕地成本高且效益低,越来越多的滩涂围垦丧失了造田的"初衷",成为海水养殖的"乐园",使得国家希望围垦造田或通过围垦达到土地占补平衡的愿望难以成为现实○3养殖水场和盐田,临海,鱼类资源丰富,可进行大量的养殖水厂建设;而天然的地下卤水,地坪的地势,晒干成盐且盐质优良○4船运业,河流入海口,可由海地进入内陆地区……注意,该地土地利用,特别是农业,注意做好排水措施,以防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并注重清淤,人为管理也很重要

由于河流的地质作用对河流的形成及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河流周边的规划显得就尤为重要。在金马河地带,由于河谷较浅,河漫滩较宽,因此当洪水来临时,周边的一级阶地就容易被淹没。所以周边的一级阶地不适合建设建筑,但是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在我们国家存在着很多在一级阶地上修建建筑的地方,这是出于很多因素,首先一级阶地的地质构造很稳定,其次是一级阶地接近河流,这里有充沛的水源和便利的灌溉,还有肥沃的土壤,充分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饮水、农作物的灌溉用水和农业用地,另外也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的流域文明使得人们对临水地区情有独钟。只要在一级阶地上做好一些防护措施,例如在映秀镇的河流两岸修建有防洪提,修建民居选择离河流一级阶地的相对高处。因为映秀镇三面环山,且山的相对高度较高,山的坡度较大,非常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因此做好地质灾害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3.4.1金马河河漫滩规划

由于金马河大桥段属于金马河的下游段,河流宽广,岩石的磨圆度较高,河漫滩的面积较大且河漫滩的地质构造非常稳定,这些对于其周边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河漫滩地域是由洪水冲积物经年沉积而成,土壤肥沃,因此最接近河流的河漫滩可以发展依水性强的作物,比如水稻、竹笋,也可以修建鱼塘,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另外离河流较远,地势较高的一级阶地可以建设少量民居,并且要修建坚实的防洪堤。

3.4.2映秀镇河漫滩的规划

映秀镇的河流属于上游阶段,沿岸的岩石分选性差,多以砾石(见下图)

为主,因此河漫滩不利于农作物生产。但是映秀三面环山,修建民居不仅要注意洪水的冲击,还要注意地质灾害。当雨季来临时,要注意来自多方面的危害。对与河流冲击凹岸,堆积凸岸的作用(见下图)。在我们实习的时候,映秀的那条河流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规划时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在河流的凹岸应该多修建建筑、公路及其他设施时,需要考虑到河流的冲击作用。首先要修

建好足够厚的防洪堤(见左图),另外在规划时应该把设施修建的地方离河流相对于凸岸更远处,以防止河流的侵蚀作用把凹岸掏空引起地陷现象,发生不必要的危害。而在河流的凸岸则可以把建筑设施修建的离河流稍近处,但也应该把防洪堤修的较高一点,以防止异常年份的大洪水的袭击,万无一失。 3.5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构造运动也称为地壳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结构的改变和地壳物质变化的运动。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都是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慢的导致陆壳和海壳的增生和消亡、海陆轮廓的变迁,形成山脉和盆地;由于能量缓慢的积压,一旦释放,造成岩石的破碎或断裂,一瞬间产生的火山岩浆运动、地震。因此,构造运动在经历多次的相对和缓和相对激烈的阶段,具有周期性。

构造运动使岩石变形、断裂和破碎就会形成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虽然多数地貌形态在后期会有所破坏,但构造运动可在地层中留下相应记录,我们可根据地质构造来判断构造运动。主要依据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由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快速震动的现象称为地震,当然一般地震都指的是自然作用产生的震动,是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大的地震常常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此次前去的映秀镇则是在5·12大地震中的震源位置,有统计可知,有当地百分之六十五的民众在该次地震中丧生,而处于龙门山地震带(理县-汶川-茂县-北川-平武-青川)直接受到地震波影响的地区也深受其害,遇难和失踪人数超过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亿元。地震震级是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汶川5·12地震发生的就是8.0级特大地震。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呢一定地点地面震动的激烈程度,我国目前使用的是12度地震烈度,汶川地震震中烈度达到11°,以四川汶川映秀镇到北川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km²。 3.6滑坡、泥石流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3.6.1滑坡、泥石流的识别 3.6.1.1滑坡的识别依据

1、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2、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比较疏松。

3、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它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4、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3.6.1.2泥石流沟的识别依据

1、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2、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3、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3.6.2滑坡、泥石流的防范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

(一)逃避山体滑坡重在识别前兆。山体滑坡往往非人力可以制止,但我们可以通过弄清楚其爆发前暴露的前兆特征,及早安全撤离危险区域。崩塌的前兆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能嗅到异常气味;不时能听到岩石撕裂、摩擦、碎裂的声音;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如果发现这样的征兆,居住在滑坡附近或行走在易滑坡地带的人们就要及早转移撤离。要是发现山坡前缘土体隆起,山体裂缝急剧加长加宽等异常现象,也要及早采取转移等避险措施。

(二)泥石流将爆发时要朝山坡两侧跑。泥石流往往发生在特定的泥石流沟谷中,因此,掌握判断泥石流沟谷并远离它们的技巧,对于自救很有必要。泥石流沟谷上游像漏斗、饭勺、树叶,中游深且窄,下游则较为开阔,沟谷上、下游相对高差一般在300米以上。如果沟谷上游存在山塘水库、或沟内地下水丰富,它们在遇到连续强降雨天气时,更易爆发泥石流。要特别警惕的是,泥石流往往突然爆发,因而逃生机会很小。因此,当听到山沟内有轰鸣声,或看到主河洪水上涨、正常流水突然断流,应该马上意识到泥石流就要到来,并立即采取逃生措施。在逃跑中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方向:不要顺沟方向朝上游或朝下游跑,应该朝着沟岸的两侧山坡跑,但注意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3.7映秀镇泥石流及治理措施

映秀镇三面环山,处于三山交汇的谷底,山高坡陡,地势较低,中有一河流流经,同时又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地形地质条件极为恶劣,因此该地区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首先5.12大地震给映秀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山河破碎,地震带来的严重创伤已让人们难以忍受,但由于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更是让人们防不胜防,因此该区实现做好地质灾害工作对保障该区人们正常生活的权利,防止人们心灵再受创伤极为重要。映秀周边险峻的地形条件,就给泥石流的发生带来巨大的可能。泥石流治理措施包括土建工程措施(拦挡、排导、停淤等)、生物工程措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陡坡耕地退耕还林等)和预警报措施(划分危险区、监测、报警等)。在泥石流沟治理中,根据治理目标,可采取一种措施或多种措施综合运用。所以考虑到这些因素就要对滑坡和泥石流进行源头势治理:首先要注重排水,建设排水、拦挡、蓄水和引水工程,考虑到到当地降水量开挖环山沟渠,拦截地表水下渗、削减洪峰在流通区内修建拍导工程;生物措施则是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禁止在土壤薄弱地区耕作,减少水土流失。 4.感想

这次野外实习带给我知识上的满足,学会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把握好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我对地质学这门课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为以后我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其中吴老师让我知道地质学与我们生活的丝丝联系,让我知道我们的居住环境的选择与地质学密不可分,另外他也给我们纠正了一个观点就是民间所谓的风水学和有

第14篇: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

燕 山 大 学

工 程 地 质 实习报学院(系):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年级专业: 13级土木工程五班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李雨浓

完成日期: 2015年5月14日

一、前言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走出课堂,接触自然,将书本上的知识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上。这次实习,观察了工程地质方面的众多地质现象,清楚地了解了岩浆岩、沉积岩等岩石的成分、结构、产状、形成年代等,学会了一些岩石的肉眼鉴别方法,更透彻明白了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同时,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对未来实践工作的憧憬。

实习时间:第十周(2015年5月4日——5月8日) 地点:石门寨、祖山东门、鸽子窝

目的:实习是工程地质实习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秦皇岛地质认识学习,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野外地质地貌有更深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实习地点的交通位置、区域工程地质概况、自然地理情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河流)等内容,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亲身去感受岩石的物理特性、结构、构造等特点,亲眼去查看一些地貌特征和风化等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析地质构造容易出现的地址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的解决措施,积累经验供以后的实践中应用,结合实际分析理论与实际之间的不同。

二、实习区域概况

1、石门寨概况

石门寨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东北部,交通便利,距秦皇岛市区20KM,以省级公路秦表线为骨干,村村通公路为辅。石河为该区主要河流,区域内降水较为丰富,该地页岩土资源丰富,矿藏有煤、铜、耐

-1-

火粘土、石灰岩等,地处国家级地质公园——柳江盆地内。柳江盆地六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内荟萃了新太古代至新生代中国华北地区在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变化及生物进化等地质现象的精华。地层单位界线清楚,化石丰富,是中国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的缩影。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

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东门概况

祖山,大约是一亿年前燕山造山运动的花岗岩侵入体,经过多年提升、断裂、风化、剥蚀等地质地理过程形成的一座独立山体,因燕山东段,渤海以北诸峰皆以此山分支盘拨,意群山之祖而得名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以山、水、石、洞、花五奇著称,山势雄伟,群峰林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达二十多座。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是秦皇岛港显著的航

图1-1 实习地点地理位置及地形概况

-2-

标。石奇谷幽,姿态万千。祖山山体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下,形成许多绝壁幽谷和象形奇石。溪水绕流,瀑布成群。祖山地处燕山多雨带,年降水量平均在1000毫米左右,水资源异常丰富。花香林郁,气候宜人。祖山植被茂密,覆盖率在96%以上,植物物种多达260多种。稀有花卉“天女木兰”生长在海拔千米阴坡处,以乱石为伴,6月中旬吐蕊,香气清淡,高洁素雅。祖山东南面临渤海,夏季受海风影响较大,七月份平均气温低于23℃,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

3、鸽子窝公园概况

鸽子窝公园位于北戴河海滨东北角,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每年春秋时节,数以万计的珍稀候鸟在这里觅食、停留,成为又一大新景观。90年代末,被设定为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占地三百余亩,面积20多万平方米。地处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干湿相宜,夏季气候凉爽,春和日丽,秋高气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0℃上下。

三、实习内容

1.石门寨(柳江盆地)

初到柳江盆地,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感,虽不是漫山开花、遍地绿草,但是浓浓的乡土气息还是让我们陶醉。经老师介绍和前一天的内业工作了解到柳江盆地是国家级地质公园以后,更加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柳江盆地处的岩石形成于早奥陶纪到二叠纪,最早的距今已有5亿年时间,以沉积岩为主,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石灰岩,

-3-

我们第一站观察的就是石灰岩(如图1-2),该处石灰岩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早奥陶纪,经过一系列地质运动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构造。正对岩石堆,左手边是泥质条状灰岩,其是是石灰岩和粘土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岩石,方解石含量为75%~95%;粘土矿物含量为25%~5%;正对面是纯质石灰岩,该处石灰岩已经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其表面为浅灰色,里面为深灰色;右手边还分部有虫孔状灰岩、竹斑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石灰岩。

沉积岩有四种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此处主要是结晶结构,从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到沉积岩的层理构造。该处沉积岩经过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平变为倾斜,并出现节理和正断层及向斜、背斜现象。

图1-2 石灰岩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岩溶作用(如图1-5),岩溶的条件为可溶性岩石、水和侵蚀性CO₂以及水的作用,岩溶作用还会造成地下河。再往前大约100米的地方,我们看到了页岩,它属于沉积岩中的黏土岩类,含有泥质成分,强度低,层理薄,相对而言泥岩层理厚。

图1-3 页岩

-4-

图1-4 砂岩

图1-5 岩溶作用

图1-6 球形风化现象

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经验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砂岩球形风化明显(如图1-6),层层剥落好似蛋壳,球形风化主要是在温度、水的影响下,包括热胀冷缩及昼夜交替的作用形成的。

2.祖山东门

来到祖山东门,首先看到的是竖直陡峭的崖壁,溪水潺潺从山崖边流过。经老师介绍得知崖壁是岩浆岩代表——花岗岩,此处花岗岩因祖山最高峰海拔1400多米的响山而得名,故曰“响山花岗岩”;溪流是秦皇岛的母亲河——石河。

响山花岗岩(如图1-7)形成于约一亿年前的早白垩纪,是由下面的岩浆侵入周围的围岩所形成的,物质组成为石英、二氧化硅、云母、角闪石和长石等。在河水两边崩落的碎石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大类,一种颜色成灰白色,是由于含有斜长石,一种颜色成肉红色,是含有正长石,有些由于混有深色的水晶,外观带有斑点。花岗岩的构

图1-7 响山花岗岩

造为全晶质结构,颗粒主要是不等粒结构,构造为块状构造,属于酸性岩类,有明显的断裂构造和节理。此处地貌陡峭,险峻,由于长期的风

-5-

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

祖山位于石河上游,由于受到河流下蚀作用,山峰山谷呈V字型;石河中游是前一次实习地点石门寨,受河流侧蚀作用,山峰山谷呈现U字型;下游即秦皇岛著名景点燕塞湖。本地山势险峻,山坡岩石倾角较大,加之岩体破碎,受到水的侵蚀后,极易发生崩塌。

山上有明长城,距今约600到700年,由元朝徐达修建,1967年,戚继光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

3.北戴河鸽子窝海滩

来到鸽子窝,首先看到的便是大海了,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70%,是碎屑物质进行沉积的主要场所,这些沉积物也是目前人类探究地球演变的的重要依据。

海洋分带有滨海带、浅海带、半深海带和深海带。滨海带是海路交汇地带,范围在低潮线与高潮线之间,又分为前滨和后滨,前滨是潮汐可以到达的地方,因此无植被覆盖,后滨由于除发生海啸外,海浪根本无法到达,所以植被繁茂。海岸线到海底深约200处的部分称为浅海,此处阳光充足,有机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栖息地。风摩擦、日月引力、地震等因素形成了波浪。

此处岩石由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花岗岩为主,是颗粒较大的伟晶岩,物质组成与石门寨的花岗岩相类似,强度低于石门寨花岗岩,形成于30亿年前的新太古纪。岩石受海洋水动力,包括波浪作用、溶蚀、磨蚀、冲蚀等作用,形成别具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凹槽、海蚀柱和海蚀平台等。

-6-

图1-8 鸽子窝花岗岩

那么为何秦皇岛能形成不冻港呢?我们知道,海水含盐分越多,越不容易结冰,秦皇岛附近没有较大河流注入海洋,海水含盐分较高,所以不容易结冰;秦皇岛港是建在燕山边的,山体紧逼海边,海港依山建立,海洋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贮热仓库,它能够吸收和贮藏热,并且把热保存起来,等严冬来到以后,再缓缓地把热放散出去,减轻冬季严寒的程度,这是秦皇岛冬季不冻冰的又一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流经秦皇岛的海流是从黄海流来的一股暖流,它给秦皇岛带来的热,使得海水不易结冰,这股暖流流至的地方,正好形成一条不冻的航道。

四、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我认识了早奥陶世至二叠纪沉积岩的结构及构造特征,了解了沉积岩的沉积韵律特性及其接触关系。观察了花岗岩的结构及构造特征。认识了流水侵蚀作用与流水地貌特征。

尽管实习只有五天,但我们都从中学到了很多,增加了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增长了野外自学和动手能力,开阔了眼界,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了实践中,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虽然实习中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通过老师耐心的讲解,还有和同学们的交流、讨论,使我更加全面地掌握了这些知识。

-7-

第15篇:地质学实习报告格式

齐齐哈尔大学

地 质 实习报 告

院 系: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 导 教 师:实习时 间: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101班 焦庆 2010225048 吕春 杨楠 郭健 郭国梁 2012-5-7——2012-5-20 篇二: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格式

格式:

嵩山地区地质野外实习报告(2黑)

姓名(小4楷)

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5楷)

正文 (小4宋,行间距:1.5倍行间距)

正文

(1) 层次号。用阿拉伯数字,顶行书写,层次号后面空1格。

(2) 图。图须有序号、图题、图例。图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与图题空1格,写在图下方。

(3) 表格。采用3线格。表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与标题空1格,写在表上方。

(4) 计量单位。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如:km(千米)、m(米)、mm(毫米)、a(年)。

文中不得使用上述括号中的中文名称。

(5) 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3以内的数字视情况可用汉字,其他数字一般均使用阿拉

伯数字。

(6) 参考文献。如有参考文献,应在文中引用的地方用肩标标出,且序号要与文后参考

文献序号一致。 封面(实习报告名称,系,专业,姓名,学号,日期)

目录

引言

包括:实习目的,时间,参加人员,路线。(简洁)(2页) 1 地理与经济概况 2 区域地层与岩性

地层:概述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介绍地层系统,并由老到新描述各组地层的分布、岩性特征(实习中见到的都要详细描述,包括岩体出露的位置、规模、形状、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所处构造部位,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代及含矿性等。)、所含化石的种属、时代划分及其依据、厚度、产状、接触关系等。可附实测地层剖面图、路线地质剖面图、素描图、照片等。 3 构造

包括: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首先概述实习区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然后分别描述具体的构造单元。褶皱构造要描述其位置、范围、规模,组成褶皱的地层、岩性、产状及形态类型,褶皱形成的时代,形成的机制等。断裂构造侧重于区域性断裂的描述。如断层的位置、规模、断层存在的证据、断层面的产状、断层的性质以及断层形成的时代,断层产生的力学机制等。还应附有构造纲要图或地质构造图、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照片等资料。

矿产: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 附图:中岳庙后沟背斜,少室山褶皱,十八盘断层,石淙河断层,玉皇庙断层 4 岩浆活动

主要是石秤花岗岩,还有辉绿岩墙、岩脉穿插等。

附图:石秤,岩脉 5 地质发展史(重点)

从太古宙,到新生代,叙述构造运动,海陆环境等。

根据地层、岩石、构造等综合分析,恢复实习区地质发展简史。以地质时代为序,从古到今叙述各地质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

附图:嵩阳运动,少林运动。 6 感想(简写)

主题 崔国亮的实习报告 附件 崔国亮篇三:地质学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地质学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葫芦坡

实习日期:2013.11.08 实习目的:了解库峪山体的构造运动,岩石类型和具体的岩石构造 实习人员:地科三班和地理创新实验班全体学生 实习介绍: 11月08日,旅环院2011级自然地理专业实习西安分队顺利完成地质学实习任务,由周亚利老师带队。

早晨10:30,老师和同学们都已抵达葫芦坡。葫芦坡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其岩石组成主要是花岗岩,也含有少量变质岩。花岗岩是球状风化,表面很光滑。黑色破碎的岩石是变质岩。花岗岩是岩浆岩,偏酸性,节理很多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山中进发,路途中每遇到有关山崩地貌的现象,老师都会做以详细的讲解。沿途中有一条小河在流动,河床两旁堆满了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石块,且以大石块居多,其中大多数都是由于山体中上部的岩石沿着节理面崩塌而致。 下午14:00,同学们陆续下山,乘车返校,本次为期两天的野外地貌实习宣告结束。

三、实习内容:

1、断层:是指岩层或岩体在受力发生断裂变形时,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

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

2、滑坡: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滑坡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3、马刀树:滑坡体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歪斜,在滑动停止后树干的上部又逐年转为直立状态的树木。又称醉林。它的存在是滑坡的明显标志。

4、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硬度高、耐磨损。花岗岩属火成岩,由地下岩浆喷出和侵入冷却结晶,以及花岗质的变质岩等形成。具有可见的晶体结构和纹理。花岗岩中明显可以看出有不一样颜色的东西夹杂在里面,我们称为花岗岩的“捕掳体”,花岗岩是侵入性岩浆岩,岩浆喷发时,岩浆在侵入地底的同时把一些物质卷进自身,这就是“捕掳体”的由来。“捕掳体”中白色的条形状的是石英,红褐色的是铁锰胶膜,灰色的是角闪石或辉石,肉红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黑云母。

5、倒石堆(talus)是指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的锥形体。它的范围大多不超过几百平方米,但有时也能形成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的巨大倒石堆。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很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倒石堆的物质结构松散、杂乱、无层理,多孔隙。由于崩落时较大岩块受重力加速度的作用滚落到倒石堆的边缘停积,而较小的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的顶部,但有时受气浪作用,使小颗粒岩屑的搬运距离较远。当倒石堆进一步发展时,山坡坡度也就愈趋变得平缓,崩塌作用逐渐减少,崩塌的碎屑也变小,所以倒石堆发育的后期,其表面的堆积物通常是比较细的岩屑。而倒石堆体上方的崩塌面往往是倾角很大的节理面、片理面、劈理面、层理面或断层破碎带等。

6、v型山谷:在葫芦坡篇四:地质学实习报告

贵州大学课程实习报告 第 1 页 2013年

第 1 页

课程实习报告 实习题目: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学 院:_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_ 专 业:_ 地理信息系统_ 班 级: 地信111 学 号:_ 1108100037 学生姓名: 贾国龙 指导教师:__刘沛 3 月 13 日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12年11月11日

二、实习地点:贵阳

三、组员构成:贾国龙、杨挺秀、丁才周、王才妹、刘海燕

四、实习目的: 这次地质实习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状况相结合,加深了我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在脑海中更形象、更具体、印象更深刻!获得了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了野外实习的观察能力。 另外第一次实习学会了如何进野外实习,为以后外出实习更好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地理野外工作,地理考察时使用地形图打下一定的基础。并通过野外实习的具体行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五、实习所用工具及材料:1:1万的花溪区地形图,1:5万的花溪区地形图,罗盘,花溪地质年代图等。

六、实习过程:

了一声声惊叹,同时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通过了解化石的种类、机构、产地等来认识地质的年代、岩层的产状、地壳的运动等。贵州古生物化石的简介:

贵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长达14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沉积了厚达35km的沉积地层这些地层中发育了已知所有门类的古生物化石中的所有门类,而且拥有品种繁多的既有重要科学意义,又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因此,贵州长期以来被称誉“古生物王国”。化石类型多:化石的保存类型丰富,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分子化石样样均有。其次是化石的埋藏齐全,有原地或准备地埋藏的,也有异地埋藏的。形成化石的生物类型极其丰富,有陆生的、海生的、及陆海交互环境的生物或生物群。海生的还可再分为底栖和浮游两大类型。多样的生活方式与贵州各时代多样而复杂的海域及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时空分布:自中元古代中期到第四纪沉积和浅变质沉积地层,乃至松散沉积物中都产 有化石。中元古界梵净山群洞厂组发现的疑源类化石(距今约10亿年)是贵州最古老的化石,震旦系出现了动物化石,包括有争论的胚胎化石。早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后,带壳动物蓬勃发展,小壳动物、三叶虫占据主导地位,除苔藓动物外,无脊椎动物主要门类化石在贵州寒武系均有发现。贵州奥陶系的头足类、笔石、三叶虫、腕足类、珊瑚类化石均很多,仅仅这5个门类话费单生物带总数就达61个。贵州志留系发现的各类化石较多,笔石、腕足类占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凤冈硐卡拉维管束植物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维管束植物群。泥盆系所含化石以腕足类、珊瑚为主,另有层孔虫、菊石、牙形石及鱼类和陆生植物等。石炭系、二叠系的筳及有孔虫化石很多,筳是石炭、二叠两系的最主要的建带化石。此外,腕足动物、珊瑚化石仍很多,陆生植物化石亦屡见不鲜。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贵州的三叠系化石组合产生十分明显的变化。昔日古生界的三叶虫、腕足类、四射珊瑚化石优势已不复存在,代之为双壳类及菊石、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化石、次要门类化石、有六射化石、腕足类、腹足类。兴义顶效的贵州龙、关岭的海生爬行动物,均显示爬行动物已成为脊椎动物中的主宰门类;关岭的海百合保存完整,形态优美,不仅是三叠系的珍贵化石,亦是贵州各时代最珍贵的化石之

一。侏罗系为内陆盆地沉积,以产爬行动物恐龙为特征,属禄丰龙动物群。平坝、大方、息烽、郎岱等地,均发现侏罗系恐龙化石。无脊椎动物则以陆生湖相的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等化石为主。贵州的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发育较差,化石较少,以轮藻和介形虫较为常见,另有少量的脊椎动物。第四系除人类的化石及活动遗迹(如石器)外,哺乳动物常见,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散见于全省各地溶洞之中。化石门类: 贵州各时代地层中从低等的菌藻到复杂的哺乳动物化石都有发现,计有原生动物(有孔虫、几丁虫、放射虫)、古杯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层孔虫、水螅纲、珊瑚纲)、蠕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单板类、腹足类、软舌螺)、苔藓动物、节肢动物(三叶形虫、三叶虫、甲壳纲、介形纲)、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海扁果亚门、.海胆亚门)、笔

石动物、半索动物、脊椎动物(鱼纲、爬行动物钢、哺乳动物);植物界包括菌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几乎涵盖了古生物分类中的所有门类。化石数量多:各种门类化石的数量极为丰富,黔北地区及黔东北地区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的三叶虫、笔石、腕足类化石随处可见;黔南独山地区的泥盆、石炭系珊瑚、层孔虫、腕足类化石俯拾皆是,而且多为原地生长或组成各类生物岩(礁)体;紫云地区石炭、二叠系的筵类、珊瑚、腕足类化石顺层密布;罗甸、望谟、册亨等地三叠系的双壳类、菊石化石重重叠叠,层层密布。特别要指出的是国内外一些罕见的珍稀化石在贵州却十分丰富。如凯里生物群中的始海百合纲化石;关岭动物群中的海百合、海生爬行动化石;贵州龙动物群中的贵州龙等。同时也反映了我省丰富的生物群,由老至新有早震旦世的瓮安生物群,是揭示多细胞动物和两侧对称动物起源的重要生物群;下寒武统底部戈仲伍组或桃子冲组的小壳动物群,下部牛蹄塘组生物群,顶部台江生物群,中寒武世早期的凯里生物群,其中凯里生物群含有11个大门类,是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后生物多样化的窗口;晚奥陶世末的赫南特贝动物群;早志留世凤冈硐卡拉维管束植物群;晚泥盆世的乌克曼菊石群;中二叠世的饼菊石群;上三叠统下部的贵州龙动物群、关岭动物群及下侏罗统珍珠冲组中的禄丰龙动物群,上白垩统茅台组中的安陆孔轮藻植物群。这些生物群是贵州古生物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瓮安生物群、牛蹄塘组生物群、凯里生物群、贵州龙动物群及关岭生物群尤为重要。

(二)、去花溪水库 今天我们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去花溪水库那边观察那里的地形地貌,我们边走边探讨关于那些地质构造的形成年代等的问题,深刻的了解到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形也称为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篇五: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格式范例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班 级:

姓 名: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目录 1 实习概要.....................................(根据自己的内容进行页码编写,正文中也要插入页码!!!)

1.1 实习时间与地点................................. 1.2 实习目的 ................................. 1.3 实习安排 ................................... 2 实习内容 ................................ 2.1 校内实习部分........................... 2.2 校外实习部分....... 3 实习总结与感想 ...................... 1 实习概要

1.1 实习时间与地点

实习时间:第十九周 1.2 实习目的及任务

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的任务: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直接感观的体会和认识,如通过对实物标本、模型、图件等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并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搜集了解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学生通过野外的实习踏勘,进一步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 1.3 实习安排

1、常见造岩矿物、岩石的认识(2学时,实验室)

2、地形图、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4学时,校园内)

4、野外地质考察(8学时,番禺莲花山)

5、工程地质勘察(6学时,教室、宿舍)

(1)工程地质勘察理论;

(2)教学录像:工程地质基础知识,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崩塌),岩溶与工程、同的关系;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阅读与应用 2 实习内容

2.1校内实习部分

和要求。

随后老师给我们详细讲了地质图阅读与工程勘察的内容,地质图的一般知识及读图方法步骤;在地质图上分析岩层产状、接触关系、褶皱、断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的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等。基本学会了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首先要看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然后才分析图例并阅读分析地质内容。掌握各种岩层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要素,及其要素在地质图上的表示方法。掌握了岩层的接触关系,包括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以及这些接触在地质图上的表现;掌握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岩浆岩体在地质图上的表现。此外还了解了工程勘察的一些内容。

接着在老师的要求下,我们在宿舍观看了不良地质现象录像。当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的影响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影片中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各类的不良地质现象。通过影片的观看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过程和结果,聆听专家是如何勘察地质现象和如果制定防治措施,比课本知识更加形象易懂。这些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条件都是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而造成的。通过观看录像,我更加地懂得了这些不良地质现象的危害,与此同时也学会了一些防治它们的措施,如采取植树种草、滞流与拦截等防治泥石流等。 2.2校外实习部分

色和形状,一边看标本下面关于这些矿物和岩石的结构和

图1 图2 构造的说明,以及他们的工程地质评价。另外还纠正了以前对岩石的误区:以前认为大理石就是大理岩,花岗石就是花岗岩,其实不然,大理石包括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泥质岩蛇纹岩等多种具有一定装饰效果的岩石,花岗岩也是如此同样收获不小。 2.2.2 莲花山踏勘

梁老师在讲座时就已经布置好实习内容,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岩石结构,岩石构造,并了解其形成原因,观察当地的地质构造、地貌,以及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了不至于外业实习时手忙脚乱,我在空余的时间里积极到网上、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更好的了解莲花山以及相关的工程地制裁知识,以求能够更好地完成此次莲花山实习,掌握实习任务所要求的。

星期三早上,在到莲花山之前就下起了大雨,但丝毫不减我们实习的热情,秉承着考古学家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莲花山属于丹霞地貌,首先来到古采石厂遗址,右以看到很多密度高砂质细的岩石,经老师介绍得知是红砂岩,属于三大岩类中的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各种地制裁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碎屑物、化学和有机化学沉淀物、粘土等,通常还包括火山喷发物的坠落堆积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经过固结、脱水,胶结及重结晶作用形成坚硬岩石。这里到处风化严重,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沿着石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如图3)了,其酷似雄狮,盘踞山崖, 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是典型的海蚀地貌,曾经

被海水冲刷,后来沧海桑田,海水退去,陆地抬升。

第16篇: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10级土木工程专业在三月五号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二、地质实习的目的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三、实习要求

分成10人一组的小组,每人测量5组走向和倾角的数据,然后将数据统计起来分别绘出走向和倾角的玫瑰图。

注意观察和分析岩层以及溶洞的形成条件、发育情况和分布规律。

四、实习的主要内容

抄指导书

五、实习安排

⑴ 工程地质实习动员大会

时间:2013年3月4日15点

地点: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小礼堂

⑵ 第一天行程

时间:2013年3月5日8点

地点:广西大学——峙村——沿路褶曲——伊岭岩——甲泉

⑶ 第二天行程

时间:2013年3月6日8点

地点:广西大学——昆仑关

⑷ 实习总结

时间:2013年3月7日至3月29日

六、地理位置和交通

本次实习的地区位于南宁市北部与南宁市武鸣县南部一带。共有三条观测路线:第一条观察线是参观静力载荷试验与钻探;第二个实习点是南宁市北郊的峙村河水库;最后一条路线是沿南宁至伊岭岩公路,沿线共有三个地质观察点。

七、实习区地形、气候以及水文情况

1.南宁盆地位于右江与左江汇合口以东,至四塘东面的三叉岭;北部以高峰岭山脚为界,向南至邕江南岸;南部自西向东以七波林场双鸡铃—七波坳—五象岭一线以北为界。西北和北部为高峰岭和昆仑关丘陵,东部有名山丘陵,南部为七波丘陵,形成以南宁为中心的广大河谷地地貌。

在构造上,南宁盆地属于断裂凹陷盆地,在燕山运动已经形成,自白垩纪末至第三纪期间,地势底下,成为一个内湖盆沉积环境,沉积了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地层。第四系新构造运动地势间歇上升形成了盆地的数级阶地。

测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疾风气候,光热丰富,夏热东干,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全年平均气温在21.7C,,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岭 2.武鸣盆地位于广西中部,纬度较低,约北纬23度15分,高程为100—200米,中间低,四周高,利于地下水聚集。伊岭岩位于武鸣县境内,峰林谷地,其孤峰平原为岩溶地貌,盆地南为高峰岭,东北方向为大明山,是北回归线上著名山脉。

3.高峰—昆仑关

昆仑关为低山丘陵地貌,延伸方向同南宁盆地,均为NE60’,高程在100-500m。昆仑关的岩石类型是细粒黑云母花岗岩,风化是花岗岩地段比较突出的一个不良地质现象。

八、实习过程

第一天:2013年3月4日

我们期待已久的《工程地质学》的实习今天正式开始了,大家的心情都无比的高兴和激动。一来学习了那么久的理论知识,我们终于有机会可以将之应用与实践,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另外通过一个星期的实习我们可以慢慢进入学习的状态,不至于一开学不适应而找不到学习的状态陷入被动。 今天早上各组的组长到学院领会了我们实习所需要的罗盘。下午我们进行实习动员。首先易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下本次实习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并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与工地安全的知识让大家对实习充满了期待。最后老师还向我们讲解了认识报告的相关内容。晚上我在网上和图书馆搜集有关我们将要进行的野外实习的有关资料,主要是关于我们明天将要去的的岩石和地形地貌的有关资料。今天虽然没有进行野外和课外的具体实习,但通过搜集资料和老师的有关勘察报告的讲解,我仍然感觉收获颇多

第二天:2013年3月5日 上午实习地点:峙村河水库

早上我们在北区食堂前面的食堂集合后就坐车集体出发了。行使了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进入峙村的路口,由于进入水库的道路过于狭窄,开不进车,所以我们只能步行进去我们进入了峙村。走了大概五分钟之后,我们在一座像是被劈开的山(如图)前停下。张老师介绍说,这座山的岩层是褶曲。褶曲是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褶曲按照基本形态又分为背斜和向斜。这座山是背斜褶曲。褶皱构造的形成是由于组成地壳的岩层受到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褶曲有核部、翼、轴面、轴及枢纽等几个部分组成。核部是褶曲的中间部分;翼位于核部的两侧,向不同方向倾斜的部分;轴面是从褶曲顶平分两翼的面,轴面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是为了标定褶曲方位及产状而划分的一个假想面,其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平面,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曲面,其可以是直立的、倾斜的或平卧的;轴是轴面与水平面地交线,其方位表示褶曲的方位;枢纽是轴面与褶曲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其可以是水平的、倾斜的或波状起伏的。接下来我们的任务是统计这些岩层的产状。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其有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走向是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表示岩层在空间延伸的方向。倾角是指垂直走向顺倾向面向下引出一条直线,此直线在水平面地投影的方位角,其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倾角是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其表示岩层在空间倾向角度的大小。由于走向和倾角只是相差90度,所以我们只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走向和倾角。

老师讲解了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要点之后,我们就开始分小组测量岩层的走向和倾角。测量走向时,是罗盘仪的长边紧贴岩层层面,将罗盘仪放平,圆水准泡居中,读指南针或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选定其中一个),就是岩层的走向。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仪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岩层层面,等倾斜器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每人读五组数据,然后将一个小组的数据(即100组数据)统计起来,分别绘成走向和倾角玫瑰图。

测量完走向和倾角之后,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峙村河水库的大坝,老师接着给我们介绍了大坝的一些情况。大坝是非溢流浆砌石重力坝,右坝肩段为折线布置,折角为156度55分,现状坝顶长度为121米,坝顶宽度为2.75米;最大坝高为42.45米,坝顶高程为149.93米,放浪墙顶高程为151.04米。内坡面自上而下设计为4级,采用2个坡度,高程147.38-149.93米为垂直段,高程134.09-147.38米,坡比为1:0.15。外坡面自上而下设计为3级,采用3个坡度,高程147.38-149.93米为垂直段,高程120.31-147.38米段坡比为1:0.7,高程116.60-120.31米坡比为1:0.8,在高程120.31米及116.60米各处有一马道。宽度为1.45米及1米,基建面高程108.50米。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48m,设计洪水位为149.57米,校核洪水位为149.9米,相应下游水位为111.0米。峙村河水库是一个小型水库。水库可以用于防洪蓄洪,用于供水、发电、养殖等,但是水库也容易增加库区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库区泥沙淤积,影响水库附近地区气候变化,导致下游水质恶化、土地的土壤盐碱化等生态弊端。大坝坝址的选择要需相当的慎重,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大坝要建立在比较狭窄的河谷段。从成本方面来讲,在狭窄的地段建坝,大坝的长度变短了,大坝的修筑工程成本就低了,也就是说:以最小的工程成本得到最大的库容,得到最大的收益。

2、从地质上讲,建筑大坝特别要考虑的问题的是地下岩石的岩性。从工程的坚固性讲,大坝要建立在岩性坚固的地区。岩石坚固,大坝的根基也就稳固了,溃坝的机率也就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另一方面,要考虑岩石的透水性问题,选择透水性差的地区,比如泥岩、页岩、砂岩地区,水库才可以真正起到蓄水作用。

3、从地质构造方面来讲,水库不可建立在断层之上。断层是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断层的长度随着时间变化很大,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有很大的变化。水库建立在断层的倾斜岩层上,当横面有水渗透时就慢慢形成滑动面,水库极容易发生移动,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灾害。在断层上,岩石往往支离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库坝也就容易发生渗漏问题了。 参观完峙村河水库后,我们就原路返回,在回去的路上,还可以看到许多的植物根劈岩石的现象(如图)。这种植物根劈岩石的现象又称为根劈作用。根劈作用是指在风化作用中,生物的机械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壁产生挤压扩大,从而引起岩石破坏。根劈作用只是使岩石发生了物理作用,并没有发生化学作用。

介绍完根劈作用后,我们就上车了,行使了十几分钟后,我们在路边停了下来,映入眼前的是很明显的褶曲带(如图)。下车后 老师讲我们讲解了褶曲构造对工程建筑的影响,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褶曲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完整性和强度高低,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防治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曲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在 40o以上,两者走向一致,且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或者两者倾向相同,但岩层倾角更大,则对开挖边坡的稳定较有利。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的翼部,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向斜核部是蓄水较丰富的地段

参观完后,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地点伊岭岩。伊岭岩位于武鸣盆地,武鸣盆地位于广西中部,纬度较低,约北纬23度15分。该区处在广西“山”字型构造西翼南段与东西向构造交汇的地方,基本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复式向斜。其轴部由三迭系组成,翼部顺序出露二迭系至泥盆系。其中下三迭统的一部分、下二迭统、石炭系和上泥盆统为碳酸盐岩,约占地层总厚度该区断裂较发育,以北北西—北西走向断裂最发育,其次是北东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区内主要河流有东北流入盆地的香山河与北西流入的西门江,相汇后称武鸣河,向西流出盆地。武鸣盆地内岩溶发育,南部个西南部环绕着较大面积的丛聚峰林与疏力峰林洼地,盆地为孤峰平原,代表从幼年到老年期的几个岩溶发育阶段。岩溶地下水通道也较发育,形成如甲泉和干旱地下河等。

在进入溶洞之前张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岩溶现象的形成,促使岩溶现象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可溶性岩石、丰富且流动的水资源和侵蚀性二氧化碳。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层是先决条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碳酸氢成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当这种水在地下深处有一定压力时,溶解更甚。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当这种含钙的水,在流动中失去压力,或成份发生变化,钙有一部分会以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由于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坏,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溶洞的形成不仅有溶蚀作用,还有沉析作用。在石灰崖区从地上面流入地下的水,大多已溶解有一定量的碳酸钙,但当其到达溶洞时由于环境中温度、压力的变化,会使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出来。于是水对碳酸钙的溶解力降低,使本来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钙结晶析出。此外,滴落到溶洞中的水有时也会因蒸发而使在洞顶的碳酸钙晶体向下生长,便成为钟乳石;若滴在洞底再凝结出来,向上生长便形成石笋;钟乳石和石笋在生长中逐渐衔接成为一体,就是石柱。按其发育演化,岩溶可分出以下6种。我们在公园里看到的是其中两种:一类是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另一类是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在导游的指领下我们继续前进,岩洞内石笋、石柱、石幔、石花自成形象,惟妙惟肖,在洞中游览,宛如置身仙境,美不胜收。伊岭岩风景区的壮乡风情非常精彩,受当地民风民俗和壮族文化的熏陶,伊岭岩风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看完伊岭岩,我们来到了甲泉。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集中地表出露,是地下含水层或含水通道呈点状出露地表的地下水涌出现象,为地下水集中排泄形式。它是在一定的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结合下产生的。适宜的地形、地质条件下,潜水和承压水集中排出地面成泉。泉往往是以一个点状泉口出现,有时是一条线或是一个小范围。泉水多出露在山区与丘陵的沟谷和坡角、山前地带、河流两岸、洪积扇的边缘和断层带附近,而在平原区很少见。泉水常常是河流的水源。在山区如沟谷深切,排泄地下水,许多清泉汇合成为溪流。在石灰岩地区,许多岩溶大泉本身就是河流的源头。甲泉位于武鸣县伊岭岩西l500米,是一处地下河的出水口。它属于断层泉,是沿断层带循环出露的层压水。

第三天

昆仑关位于中国广西南宁市东北方向59公里,宾阳县城西南方30.5公里,处宾阳县和邕宁两县交界。昆仑山巍峨峻险,谷深坡陡,地势险要,是南宁东北面的自然屏障,有“南方天险”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昆仑关地区的岩体主要有广西南丹—昆仑关燕山期的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分布面积约为360平方公里,并位于广西山字型的前弧西议弧顶,地貌上属于花岗岩丘陵,海拔高300—500米。

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的深成酸性火成岩,部分花岗岩为岩浆和沉积岩经变质而形成的片麻岩类或混合岩化的岩石。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黑白云母等[1],石英含量是10%~50%。长石含量约总量之2/3,分为正长石、斜长石(碱石灰)及微斜长石(钾碱)。不同品种的矿物成份不尽相同,还可能有含辉石和角闪石。花岗岩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抗风化、耐腐蚀、耐磨损、吸水性低,美丽的色泽还能保存百年以上,是建筑的好材料,但它不耐热。当花岗岩开始被风化石,首先风化的成分是长石。长石的风化就破坏了岩石的结构岩石就变得非常脆弱,并变得疏松,轻轻用手一掰就可以掰开。而石英的稳定性比较强,难以风化。当长石风化后,石英颗粒还会保持着,只是由大颗粒变成小颗粒,形成沙。(如图)花岗岩的风化程度与水分、温度、岩性以及风化作用时间相关。因为昆仑关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降水充足,因此风化比较剧烈,时间长了,风化壳变得很厚,一般有几米到十几米厚度。通常,花岗岩被风化后,主要形成高岭土,还有少量的长石。根据花岗岩风化产物—高岭土的土质,昆仑关地区生长的最多的是松树、杉树等乔木类的数目。而岩溶地区生长着多数是灌木、草类植物,乔木极少。

实习收获实习经过了这次经历丰富的实习,我觉得我的人生饱满了不少,这次实习让我收获良多,尤其有些收获跨过了专业的界限,通用在我的人生中。 1.1.1.1.不论怎样不论怎样不论怎样不论怎样,,,,实践才是硬道理实践才是硬道理实践才是硬道理实践才是硬道理,,,,才有发言权才有发言权才有发言权才有发言权。。。。在火炉山上,残积土和坡积土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虽然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过,我自己也在理论上非常清楚残积土和坡积土的分别,可是到了实地,通过老师讲解后,却还对残积土和坡积土的区分还存在疑问。还有岩石的节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实很多书本上的东西,就算背的滚瓜烂熟,在现实中用不上也一样是白白作废的,所以想要透彻了解一个事物,还得从实践中做起。不仅仅是这个实习中,在其他实习,包括在我的人生中,实践才是硬道理,才有发言权。以后我会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多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学到更多透彻的东西。地质这门学科交汇于各种学科地质这门学科交汇于各种学科地质这门学科交汇于各种学科地质这门学科交汇于各种学科,想要学好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就必须全面综合地了解掌握各种学科,其中也包括很重要的地质课程,除了工程地质学这门课,还有许许多多的课也是一样与土木紧密联系着。土木就好比一个大树茂密的枝叶,而这些紧密联系的学科就是土木的根茎和导管,在哪一块出了问题,成片的叶子就很可能枯萎。所以,不管是地质学还是其他学科,都要矢志不渝的学扎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稳扎稳打,把土木这门大学科学好。 3.3.3.3.在实习中遇到不会的马在实习中遇到不会的马在实习中遇到不会的马在实习中遇到不会的马上要提出来上要提出来上要提出来上要提出来,不能把问题放在心里.这次实习最基础的也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也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也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也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那就是实习学会了很多有关地质的东那就是实习学会了很多有关地质的东那就是实习学会了很多有关地质的东那就是实习学会了很多有关地质的东西西西西。。。。比如岩石的节理以及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各种岩石的形态颜色以及甄别,地质灾害还有灾害的影响,以及盾构机和基坑工程方面的结构和知识,非常的全面。相信这些知识在以后学科的学习中会发挥很大的辅助作用! 总之,这次实习我学会了很多很多,丰富了人生经历,也懂得了许多贯穿人生的道理,现在我可以大声的说:“工程地质学实习,我不虚此行!”

第17篇: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形态的变化发展及古生物变化历史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表层,地球外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地质作用的发育过程、地壳的结构和构造、地表形态以及各种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地学对探矿,察明资源分布;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水利、水电、交通、城建;土地开发利用;区域特色,地方优势资源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与因地制宜;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重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此次历时一天的野外实习,通过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进一步的认识了地学的相关知识,对岩石,对外质营力的作用、内质营力的作用所形成的地形地貌,及对地质灾害,资源环境的利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

1、初步对三大类岩石进行观察识别,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2、观察由内外地质营力影响所形成的地形地貌,并作出简图;

3、学会分析分析地形地貌形成的成因,并分析此地形地貌的资源应如何充分利用;

4、明确地质灾害所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地形提出防备措施及解决方法;

5、学会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实习前认真复习书本上所讲的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的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

(一)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进行。一个班分四个小组,由2名实习指导和组长协同老师工作。

(二)实习站点

温江寿安镇玉石乡附近的金马河(上午)——都江堰(上午)——都江堰紫平铺镇樱花河畔(中午)——映秀(下午)——虹口(下午)

(三)实习工具 榔头、盐酸、工具箱等

1

三、任务完成情况

更加熟悉三大岩石,并可以区分识别一部分岩石,我们小组采集了几块特征岩石;更加熟悉了解了河床的结构,河道的利用,及河周围的地形地貌特征;了解到都江堰的水利设施情况;亲自认识到各级接阶地的资源利用情况;区分了山势的地形地貌;看见了地质灾害——滑坡、地震的灾后情况。

第一章

实习内容

一、金马河

(一) 金马河概况

金马河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是泯江的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使河床抬高,经洪水冲刷,河床沙洲遍布,汉壕分流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主流左右摆动,流向不定,断面横流加剧,成为宽、浅、弯的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金马河是成都市及四川省的防洪重点,沿线有重点防洪堤段、险工险段等。

(二)金马河河段地貌

位于温江区寿安镇玉石乡家福园林附近的金马河河段的河床纵坡平缓,由于河流上游的水被拦截,河床里的水流细少;河道平缓宽阔,河流以旁氏作用的层积作用为主;河道弯曲呈蛇曲状,在宽平的河床里,河道时分时合,形成了辨状河道,在辫状河道内,河道频繁分叉,出现了心滩、沙洲。

心滩是由在弯曲河段,由于横向环流作用或复式环流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时,因环流作用,表层的水流向两岸运动,侵蚀两岸,携带泥沙上午底层流水。河心含沙量较大的上升水流无力携带他们,便在河底堆积,形成河心浅滩。从河床到河岸,沉积颗粒有大小的规律变化,河床中的沉积颗粒较粗,两侧的河漫滩上的沉积颗粒较细;不仅如此,此处的沉积物还有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层理较为清楚的特征;沉积物中的卵石有的上面还带有刻痕,是由远古冰川携带形成。由于此段金马河主要位于泯江的中游,则河床里的碎屑颗粒主要呈中—细粒。

由于在河岸边,有被用于埋藏天然气输送管道的河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河道的层理特征:土层和碎屑胶结石层互相交替,层理清晰。

(三) 河道资源的利用

此处的河道虽然宽,但不能侵占河道修建建筑,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河漫滩、心滩上小型的湿地、沼泽,在湿地、沼泽上生长了植被,由于成都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在成都境内的河流污染比较严重,且能在此类河滩上生长的

植被一般具有净化水污染的功能,一般用于科研的重金属修复植物的采集地在此;除此之外,河道里的的沙石是良好的建筑资源,即开采了沙石,又疏通了河道。

2

(四)一级阶地的情况

此段金马河的的一级阶地是由泯江冲积物堆积而成,由于地处成都平原,该河道的阶地级数较少。在该级阶地上的土壤有它优势也有它的劣势,优劣主要归结于地下水位较浅。 优势:

 该阶地上,由于地下水位浅,土壤主要是潮土,且容易出现回潮现象,不易遭受大的干旱;  在地上1—2米土壤中的卵石较少,由于是由上级河流带来的泥沙中含有大量的枯枝败叶等物质,成分丰富,土壤的肥力水平较高;  土壤的酸碱性PH在8左右;  水热条件好。

劣势:    水位低,低洼处水多,容易形成烂泥田(采取开渠排水的措施); 土壤的还原性较强,作物容易低产;

由于大城市的主要污水、工业废水及垃圾的排放,导致土壤污染较为严重。 综合该处一级阶地的优劣势,可以合理的利用该处的资源:   建立蔬菜基地;

建立花木基地,这是温江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花木基地的原因,西南的2/3的花木基地建立在此;  水稻种植基地,水稻可以长期种植,且可以水旱两季轮作。

(四) 三大岩石的鉴别

从被挖掘的河道里,有很多结构构造、颜色形态各异的岩石,在大家积极地利用种方法识别下,我们鉴别出了三大类的岩石。 一) 岩浆岩类

花岗岩:主要矿物含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黑云母和角闪石;常见结构为等粒结构,有的呈似斑状结构;岩石一般呈灰白色和肉红色。为酸性岩类的深层岩 在此处我们见到的花岗岩主要为灰白色。

流纹岩:矿物成分和花岗岩相当,常具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和碱性长石及斜长石,其实适应居多;基质多为隐晶质和玻璃质,具明显的流纹构造。为酸性岩类的喷出岩。

辉长岩:矿物成分为辉石和基性斜长石;半自形粗粒到中粒结构,块状构造;颜色为黑色或黑灰色。为基性深层岩。

玄武岩: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多为斑状结构,少数为细粒至隐晶质结构;多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为酸性岩类中分布最广的基性喷出岩。在此处我们所见到的是隐晶质结构、气孔构造的黑色玄武岩。

闪长岩:矿物成分主要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其次为辉石和黑云母;多为粗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一般为灰色或灰白色。是深沉岩的代表,是中性岩向基性岩的过渡。

3

黑曜岩:玻璃质构成的岩石;具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和贝壳断口,很想冶金炉渣中的“玻璃头”;曾黑色、深灰色、灰黑色或淡红色。属酸性岩类中的玻璃质流纹岩。我们所见到的黑曜岩为黑色。

二)沉积岩类

砂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和岩屑;胶结物的成分可分为硅质、铁质、泥质、钙质;碎屑结构,砂粒含量大于50%。属碎屑岩类。

泥岩:致密,固结程度高,层理不明显;颜色较浅,较坚硬,遇水不易变软,可塑性差。 页岩:有平行分裂的薄层状构造;层理薄如纸页,页岩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颜色不一。属泥质岩类。

石灰岩:矿物成分含方解石,少量的白云石以及粉砂、粘土、二氧化硅;遇盐酸既有泡沸的现象;质纯者一般为浅色。

砾岩:组成砾岩的碎屑一般为次原状或原状;砾石之间的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矿物及胶结物;层理较厚。 三)变质岩类

片岩:矿物成分以云母、绿泥石、角闪石为主,片状和柱状矿物居多;全晶质结构,片状构造; 片麻岩:矿物成分主要含石英、长石、云母及角闪石;一向或二向延长矿物呈断续的定向排列,中间夹杂粒状矿物,呈现出黑白相间的条带;晶体较粗大,多为中粗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具有明显的片麻构造。

千枚岩:矿物成分主要为新生绢云母和石英;颗粒细,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片理面呈丝绢光泽,颜色常见为浅红、灰色和黑色。

石英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少量的云母、长石;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

板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极为细小,变余泥质结构或变余粉砂质结构,板状构造;是由页岩、粉砂岩或中性凝石灰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成的浅变质岩。

二、都江堰水利工程

(一) 简介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二) 工程构成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4

鱼嘴分水堤:

位于岷江,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宝瓶口: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

三、都江堰紫平铺镇樱花河畔

(一) 阶地

一)阶地地貌

阶地是在地壳稳定期形成了比较宽阔的谷底后,在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或侵蚀基准面下降等的因素下,河流的下蚀作用形成的,它是在姑婆上高于河漫滩的且不会被河水淹没的平坦地貌。 樱花河畔的阶地分为五级,

一、二级阶地是由河流冲积物组成的堆积阶地,三级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等原因引起的河流强烈下蚀,并切过原先河谷的谷底所形成的基座基地,

四、五级是由基岩组成的,在阶面上没有或很少有冲积物的侵蚀阶地。阶地的新老顺序有新到老依次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四级阶地、五级阶地。 二)阶地的利用

由于阶地上地形平缓,土壤肥沃,不受或很少受洪水的威胁,是农业生产、道路建设的和人类居住的重要地区。

一二级阶地:地下水位较浅,适于作为农田、耕地;

二、

三、四级阶地:少

量面积可作为耕地,但主要作为居民住房或者其他工程设施的建设,5.12地震重建示范点则修建在此;五级阶地一般作为林地。

(二) 单斜岩层地貌——猪背岭

樱花河畔的山地主要是低山丘陵区中形成的猪背岭地形。

由于倾斜岩层的角度较大,形成了猪背岭地形。该地形山脊的方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两侧山坡的坡度和坡长大致相等,形状上较为对称。顺向坡的坡向与岩层一致,但地面坡度常小于地层的倾角,在山脊处,坚硬的岩层不易风化剥蚀,山脊两端的地层比较柔软。

山地由上到下,农房和耕地所在地是坡积物堆积形成的坡积裙聚集地;然后是洪积物,再向下则是河流冲积物所在地。

四、映秀

5

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城南部,位于国道213线和省303线交汇处,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是前往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旅游的必经之路。

(一) 地形地貌

映秀镇的海拔为1325m,是典型的中山地貌,周围山地主要为猪背岭地形,猪背岭间的软岩层被侵蚀成谷,形成了峡谷地貌。

此处的山区河流为河流上游,因此河道里的碎屑物石块较大,山区河流的河水的离心环流横向冲刷,使弯曲河段的凹岸不断崩塌后退,同时,从上游搬来的泥沙和凹岸崩塌垮落的碎屑物被带到凸岸沉积,结果凸岸不打哪向前伸长,使弯曲河段的曲率半径不断减小,是河岸更加弯曲。 此处也形成了多级阶地。山地由上到下,依次堆积了残积物、坡积物、冲积物。

(二) 地质灾害

映秀镇的山体岩层陡,变质剧烈,山上植被稀疏,气候干燥,容易造成滑坡和泥石流。 地震: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随后几天多次发生多次强烈余震,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

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 泥石流:

2010年8月12日至14日,包括汶川地震重灾区在内的四川多个市州遭遇新一轮暴雨袭击,并导致严重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灾区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严重。 映秀也是其中灾害严重之地。 泥石流形成原因:  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

6

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 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    防护工程——修建护坡、挡墙、顺坝等建筑,抵御泥石流的冲蚀、冲击和於埋的危害。 排导工程——旨在改善泥石流的边界轨迹,使之按预定设计线路导流至预定场所。 拦墙工程——控制泥石流流量和总量,减少和防止对下游的危害。

生物工程措施——保护山坡,禁止乱伐森林和陡坡开垦,减少松散固体物质数量,预防泥石流的发生。

五、虹口

(一) 地形地貌

虹口地区是典型的中山地貌,山的岩体主要以白云岩和石灰岩为主,不利于耕种,所以耕地少,但可以作为经济林地。此处有山间河流,形成山间峡谷,V字形山间河谷。

(二) 滑坡

在虹口的一个座山的斜坡上,大块的岩土体由于受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活动面整体向下滑动,形成了滑坡。

(三) 偶遇

在河岸上的同一水平线处,相隔数米有两堆堆积物,一堆堆积物的石块碎屑物比较粗大,另一堆堆积物的石块碎屑物比较细小。堆积物比较粗大的石块碎屑物是由于山地滑坡从山顶上掉下来而堆积,较小的堆积物则是原来河流产生的层积物。由此可以推出,在某个时段由于地壳运动或者河流的下蚀作用使河流下降,山体上升,才出现了在同一水平线上出现两堆粗细不同的碎屑物。

第二章

实习感想

野外实习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去了埋藏了各有特色的岩石的金马河,在找石头鉴别岩石的过程中寻求到了成就感与乐趣;我们驻足观望了宏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了解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还知道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到紫平铺樱花河畔有幸看到了因工程建设需要而被解剖的河床阶地地形,加深了我们对阶地河床相关知识的理解;我们领略到了映秀特殊的地形地貌的瑰丽,也从震后遗址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渺小,也感叹映秀人民的勇气及重建后映秀的发展;到了我们到了虹口,那陡立的山体,湍急的河流,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慑服人心的力量。

短短的一天里懂,我熟悉和深切的掌握了许多的大学知识,也知晓了应该要怎样去分析各种地形地貌,解释某些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也懂得了如何合理利用各种地形区进行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当然,这一切与老师的带领讲解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眼前的自然景观

7

也只能是大自然用岁月雕刻而成的山水画,而不是与我们实实在在、紧密相连的影响我们生活的无形的手。在此次野外实习中,我们真正的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学到了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总之,从这次实习中,它不仅为我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是让我受益一生。

8

第18篇: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

刘鑫环规2010-120104577

一、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7日

实习地点:金马河都江堰水利工程映秀镇都江村 指导老师:肖海华

二、实习内容

1、金马河

金马河是我们野外地质实习的第一站,在温江区境内。金马河地区主要分布着岩浆岩并有少量的变质岩。岩浆岩是岩浆作用的产物,是演讲喷出地表或上升到接近地表一下不同深处的地壳中,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岩石。岩石种类有花岗岩、石英、长石其中花岗岩分布最多,且颜色种类较多,有灰色、灰白色的、肉红色的还有深灰色的,这主要是组成花岗岩物质的不同造成的。花岗岩为等粒状结构,且其中的颗粒的大小也不同,有的较大有的较小,所以可按照花岗岩岩石中矿物颗粒洁净的大小分为粗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有的斑晶很大,形成了似斑状结构,称为似斑状花岗岩。金马河旁的花岗岩主要为块状结构。

金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我们看到的金马河的水位较低,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较少,露出了大片的河漫滩。金马河是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形成了以树枝状水系为主,格子状水系为辅的形态。一般来说幼年期的河流较为曲折,且沉积物的磨圆度不高。经过河流的向源侵蚀和裁弯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渐趋于直线,河流中的沉积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掩饰的边缘逐渐被磨平磨圆。由于金马河河道较为笔直,且河漫滩上的沉积物磨圆度较高,所以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

金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这主要是上游分布着大量的灰色岩石造成的。金马河的土壤较为肥沃,这是由于金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带来的大量肥沃的物质淤积而成的。金马河沿岸是良好的农业灌溉区,不仅有丰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较为平坦,热量充分,也适宜耕作业的发展。但同时金马河也易发生洪水灾害,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时就会淹没庄家、农田。村庄等灾害,这点值得我们注意。

同时在我们此次实习的地点——金马河大桥下的金马河,看到了大量的

运石车,且金马河滩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这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否保护好我们的地表和生态环境。我们作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会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规划地区的综合利用与发展,达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2、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们地质基础野外实习的第二站,坐落于成都平原西

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城西,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的水利工程。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到春

夏山洪爆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都江堰市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所以为了排除洪灾之患,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自古至今发挥了排洪、灌溉的巨大作用。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

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

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

用非常之大。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宝瓶口: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

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

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

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

3、映秀镇

映秀镇是我们地质基础野外实习的第三站,也是地质实习感受最大的

地方。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的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映秀镇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建设了多个水电站。

2008年5月12日,在此地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映秀镇成了重灾区,

大部分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水电通讯中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我们所实习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设的新镇,房屋都是现化的,镇中

心的周围有条岷江的支流流经,镇四周都是高大的山体,群山环抱。

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山体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块和碎屑物质,有山体

已经没有植被覆盖而裸露着。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山体出现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积物和倒石堆。此处的崩塌属于山崩,山崩是山区发生的大规模崩塌的现象,边坡很陡的地区,在岩石的释重作用、温差作用等物理风化作用下,沿陡坡边缘产生一系列的张裂隙,产生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节理,从而使得边坡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遇到像08年特大地震的触发因素时,岩体产生了崩塌。

崩塌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1) 气候条件 气候是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而风化作用的类型决定

了岩石风化的产物的类型和性质。

(2) 地形条件斜坡高陡是形成崩塌地必要条件,斜坡的外部形状也对

崩塌地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 岩性条件崩塌一般发生在块状或厚层状坚硬的岩体中,这类岩体

能形成陡峻的斜坡,在触发作用下发生崩塌。

(4) 构造条件自然界的斜坡存在各种结构面,这些结构面将斜坡切割

成不同的结构体,从而削弱了岩体内部的联结,为崩塌地产生创造

了条件。

(5) 其他条件一般是指降水、地下水、地震、人工爆破、开挖边坡等

触发因素

在崩塌作用下,沿斜坡崩落的石块和碎屑,在坡度平缓的坡麓

地带堆积所形成的堆积物称为崩塌堆积物,即崩积物。崩积物的岩

性与斜坡上部的岩石基本一致,岩性单一,由未经分选、棱角分明

的碎石组成,颗粒大小混杂,排列不规则。映秀镇周围山体的崩塌

碎屑物已经大面积堆积而成了锥形体,从而形成了倒石堆。有的倒

石堆为三角形,有的为扇形。在垂直坡面上呈现出下粗上细的现象,

在纵向上呈现出近坡处颗粒细小,坡麓处粗大的现象。

同时四周的山体上也分布着滑坡后的岩体。滑坡是斜坡上的土

体或岩体,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

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的影响因主要包括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

结构和构造、风化作用、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活动等。其中,由

于映秀镇受到08年地震的强烈影响,使得边坡岩体的结构发生了破

坏变化,出现了新的结构面,使得原有的结构面产生了较大的张裂,

饱和沙层出现震动液化,地下水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且在接下来

的反复余震的作用下,产生了不断的滑坡。

地震除了造成了崩塌和滑坡的现象,映秀镇还易出现泥石流等

次生灾害。2010年8月12日至14日,映秀镇遭遇了暴雨的袭击,

导致了严重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了较大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

的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常在暴雨时期突然暴发,速度快,历史短,

有很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主要是:

(1) 有暴雨或集中的降雨。

(2) 上游提供足够的碎屑物质。

(3) 陡峭的地形,特别是上游三面环山的地形。

映秀镇此次的泥石流属于降水型泥石流,是以降雨为水源形成

的泥石流,且碎屑物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形成的大量松散破碎的物质。

在映秀镇周围有岷江流经,河道窄且较为弯曲,江水中的岩石

磨圆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处的河流属于

河流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此时河流的作用以深切为主。且向旁侵

蚀也较为严重。可以看到,此处岷江的第一拐角弯度较大,侵蚀岸

受到的侵蚀较为严重,原来已经铺上的人工防护工程——护坎已经

受到了较大的侵蚀。而沉积岸沉积的物质较多,大量堆积在一起。

这就会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

此处共有3级阶地。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超出一

般洪水位以上,分布在河床两侧呈阶梯状的沿河平台。具有一级或

多级,已不受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

物,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沿河谷两岸延伸,高出洪水

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级或几级阶地,每一级

阶地都有阶地面和阶地坎组成。阶地面比较平坦,微向河流倾斜。

阶地面以下为阶地陡坎,坡度较大。阶地高度一般指阶地面与河流

平水期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阶地的级数是由下向上顺序排列的,

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三级、

四级等。在同一河谷横坡面上,阶地的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

地老。

阶地实际上就是古老河谷的底部,所以曾经河流带来的肥沃的

泥土在阶地上沉积,提供了良好的矿物资源,特别是一二级阶地,

由于最新行成,其上的坡积物较最丰富,富含各种矿物元素,有大

量营养丰富的潮土,砂粘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一般来说,居民点的选取不宜选在一级阶地上,因为虽然一级

阶地是常年洪水期淹没不到的地区,但是如果遇到十年一遇或50

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就无法保证居民点的安全。但由于映

秀镇地处高大山体的峡谷地带,周围较为狭窄,无法找到较大的二

级或二级以上的阶地作为居民点,所以只能选取在一级阶地上,但

映秀镇在二级和三级的阶地上修筑了避难场所,所以较为合理。

总的来说,映秀镇地处大山之中特别是受到了08年特大地震

的影响,此处的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特别多,如何防治成为了我们

关注的重中之重。 在山区中治理地质灾害既要要考虑生物措施还要

考虑工程措施。其中,生物措施中要考虑到经济、地理、气候、人

文、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要考

虑到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条件,我们不能一味地退耕还林。

比如,可以在山坡上种植竹子,用竹子造纸, 这样既可以既可以保

持水土还可以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当然种植什么植物需要考虑当

地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总的来说,在印象中还是主要应该发展种

植业。

同时,工程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滑坡的防治要以防为主,在

不稳定的边坡预先采取措施,以防止其变形。工程布置尽量避开严

重滑坡地带,或者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案。在选择防治措施之前,要

查清滑坡形成的条件、原因、滑坡的性质、稳定程度及其对工程的

危害。了解产生滑坡的主要、次要原因及相互关系,结合工程特点

综合选取防治措施。通常有防渗与排水、削坡减重与反压、支撑工

程等措施。特别是映秀镇,可以修建环山沟。可以挡截地表水;竖

沟可以快速的将地表水排入到河流之中。其实,在我们进入映秀镇

之前的路上就看到了大量的护坡工程,比如拦截网,上面已经拦截

了许多的岩石,这点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工程措施的保护作用。

4、都江村

都江村是我们地质基础实习的第四站,也是最后一站。都江村位于都

江堰紫平铺镇内。此处由于处于处于枯水期,所以水位很低

都江村有三级阶地,其中二级阶地的中间受到了侵蚀,且阶地也不对

称,这也是由于受到了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

都江村还有猪背岭。猪背岭属于倾斜岩层的构造地貌,是指形成与坡

度较大的单斜构造上的地貌。由于坡度大,岩层面所控制的后坡与侵蚀所造成的前坡在坡度和长度上大致相等,猪背岭其实是单面山的一个特例。

当我们回过头,看到了前方是山谷的出处,我们观察所站得地方其实

是就是许多年以前形成的一个洪积扇。洪积扇是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地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体积较大坡度较小的堆积体。洪积扇的顶部堆积的是粗大的砾石,物质从顶部到边缘逐渐变细。这是由于水流出山体后,坡度逐渐变缓,水流搬运的能力减弱。粗大的颗粒先沉积,细小的后沉积。然而都江村的洪积扇的下部比中部的地势要高,这是由于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作用。洪积扇的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侵蚀作用而逐渐降低,而洪积扇的下部受到沉积作用逐渐堆高所致的。

都江村还观察到了较大特征的河流的改道。这是由于沉积扇的阻挡导

致河流的分流,从而出现了河流的改道。(这边有点问题,到时候好好听老

师讲)由于都江村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不能做大范围的房屋开发,也不许开设污染企业。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适时引进旅游业,这样就能保护当地环境,也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

三、实习体会

这一天的实习,我们虽然走的地方不多,但是见到了很多地质地貌,这都给我了我书本上无法解释和描述的形象感受。我们见到了大量的岩石,见到了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高大的山体和洪积扇与猪背岭。在这短短的实习期间,我们懂得并掌握了许多地学只是,也知道怎么去分析和利用各种地质地貌情况,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我们找到一块浅色的岩石,首先我们要想到浅色岩石有哪些,我们可以想到石英、白云母和长石。我们用指甲划岩石,没有划动,我们排除了白云母。而且此岩石具有平整面,斑晶晶型较为完整,我们可以判断这是长石。

同时我们在分析地形构造及地质地貌的同时,懂得了该如何利用各种地形情况,去进行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等活动。而且通过此次实习有利于我们真正领会和理解地学基础的相关原理,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掌握和总结相关的地学原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第19篇: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

矿物、岩石的认识

与学习

姓名: 张晓阳

学号: 117693

班级:交通C111

实习日期:5.20—5.2

2前言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建设地区和建筑场地中的岩体、土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性质,控制这些性质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在自然条件和工程作用下这些性质的变化趋向;制定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质分类。因此,熟悉一些矿物、岩石的基本特征并掌握鉴别这些矿物、岩石的方法在工程地质学的学习中十分重要。

一、矿物的鉴定

1.矿物的鉴定方法

(1)矿物的形态。包括矿物单体和矿物集合体。

(2)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a.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应,是最明

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

b.光泽:是矿物表面的反射光感。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

璃光泽等等

(3)硬度。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一般用小刀或指甲刻划

来大概了解矿物的硬度。小刀为6~6.5,指甲为2~2.5

(4)解理和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

性质为解理。

2.矿物的鉴定步骤

(1)首先应先找到矿物的新鲜面,只有矿物的新鲜面才能真是的反映出矿

物的化学成分和特征。

(2)其次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最后,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的特征,

对矿物进行命名。

二、六种矿物的鉴定过程

1.正长石

首先找到正长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短柱状、板状,颜色是肉红色(可以确定为正长石),在日光灯下或阳光下,有微弱的反光成玻璃光泽,先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和小刀硬度差不多,所以为6,观察解理面有两向完全解理,近似正交,可确定为正长石。

2.石英

首先找到石英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块状、六棱柱状,颜色是无色、乳白色,在日光灯下或再阳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泽,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也刻划不动说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榄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实验室),在观察解理面为贝壳状断口,无解理面。可确定为石英。

3.白云母

首先找到白云母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片状、板状,颜色为无色、灰白色,在日光灯下或在阳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为玻璃光泽,用小刀刻划,刻划的动说明比6小,用指甲刻划,和指甲硬度差不多,所以为2~3之间,在观察解理面只有一组即完全解理面。综上所述可确定为白云母。

4.滑石

首先找到滑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片状、块状,颜色白色、淡黄色、浅灰色,在日光灯下或在阳光下,反射光亮不明显,成蜡状光泽,用指甲刻划就能刻划的动,所以硬度比2 要小,即为1(可确定为滑石),在观察解理面只有一组即完全解理面。可确定为滑石。还有就是在实验室中,用手摸滑石会感觉有点滑。

5.石榴子石

首先找到石榴子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粒状、菱形十二面体、二

十四面体,颜色为棕、棕红色,在日光灯下或阳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泽,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也刻划不动说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榄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实验室),最后观察解理面,发现无解理面、不规则断口。可确定为石榴子石。

6.方解石

首先找到方解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块状、粒状、菱面体,颜色为白色、灰白色,在日光灯下或在阳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泽,用小刀刻划,能刻划的动,说明硬度比6小,再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比2大,最后观察解理面有三组完全解理,斜交成菱面体(有方解石和白云石),综上所述可确定为方解石。

三、三大类岩石的鉴定过程

三大类岩石的总体的步骤是:先观察构造,再观察结构,最后观察成分。

岩浆岩

1.流纹岩先观察他的构造,岩石中不同颜色的条纹、拉长了的气孔,以及长方形矿物按一定方向排列所形成的流纹状构造,很明显发现他是最典型的流纹构造,可知道他是喷出岩。再观察他的结构,显而易见是斑状结构。颜色为肉红色(正长石)、灰白色(石英),可知其矿物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组成。

2.正长岩先观察他的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比较均匀,无定向排列,为块状结构,可知为深成岩。再观察他的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为全晶质结构。颜色多成肉红色、浅灰色,可知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其次为黑云母和角闪石。

沉积岩

1.碎屑岩鉴定碎屑岩时着重观察其岩石结构与主要矿物成分。首要的是看碎屑结构,抓住这一特征,就不会与其它岩石相混淆了。要仔细观察碎屑颗粒大小:粒径大于2毫米的砾岩,2~0.05毫米是砂岩,0.05~0.005毫米的是粉砂岩。粉砂岩颗粒肉眼难以分辨,用手指研磨有轻微砂感。对于砾岩,还应注意观察其颗粒形状,颗粒外形呈棱角状的是角砾岩,由磨圆较好的砾石胶结成的称为砾岩。其次,看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砾岩类的碎屑成分复杂,分选较差,颗粒较大,一

般不参与命名;砂岩,主要成分有石英、长石和一些岩石碎屑火山碎屑岩的鉴别比较困难。因为,他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喷发和沉积的双重性,是一种介于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型岩石。常常是以其成因特点、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胶结物的特征来区别于碎屑岩。

2.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最常见的是由碳酸盐组成的岩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最为广泛。石灰岩颜色呈深灰色、浅灰色多成致密状,用指甲可以刻划动,所以硬度较小,解理面无解理,在常温下滴加稀盐酸剧烈起泡初步断定为石灰岩。白云岩颜色呈浅灰色、灰白色,呈隐晶质结构用指甲可以刻划动,硬度较小比灰岩略大,观察解理面为不完全解理,具有刀砍纹,即交叉成45度左右的普遍的裂纹,在常温下滴加稀盐酸不起泡,但加热或研磨成粉末后则起泡。

变质岩

1.片麻岩具有清楚的带状,片麻岩的颗粒较粗,有些含有大量石英和长石。片麻岩上的条状是由岩石中不同比例的矿物分布形成的,比如深色条带中含有镁铁质矿物,浅色条带中含有长石、石英物质多。另外,颗粒大小也可产生条带状。认为他们是变质沉积岩,根据是一些含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的长英质片麻岩与比较均匀的、含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灰色片麻岩,呈互层状共生。认为他的主要是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深成侵入体经变质和变形作用形成。

2.大理岩各种大理岩除纯白色外,有的还具有美丽的颜色和花纹,常见的颜色有浅灰、浅红、浅黄、绿色、褐色、黑色等,产生不同颜色和花纹的主要原因是大理岩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矿物和杂质。大理石具有粒状变晶结构,粒度一般为中、细粒,有时为粗粒,岩石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颗粒之间成紧密镶嵌结构。大理石的构造多为块状构造,也有不少大理岩具有大小不等的条带、条纹、斑点或斑块等构造。

总结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学以致用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标。这次实习,使我观察到了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加深了对课本上内容的理解,通过实物学习了矿物、岩石的鉴别方法,明白了实践是工程地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第20篇: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矿物、岩石的认识实习)

1.矿物的鉴定方法

1.矿物的形态。包括矿物单体和矿物集合体 ○

2.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a) 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应,是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

b) 光泽:是矿物表面的反射光感。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等等

3.硬度。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一般用小刀或○

指甲刻划来大概了解矿物的硬度。小刀为6~6.5,指甲为2~2.5 4.解理和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

滑平面的性质为解理。

2.矿物的鉴定步骤

1.首先应先找到矿物的新鲜面,只有矿物的新鲜面才能真是的反映○

出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特征

2.其次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最后,○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的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一、六种矿物的鉴定过程

1.正长石

首先找到正长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短柱状、板状,颜色是肉红色(可以确定为正长石),在日光灯下或阳光下,有微弱的反光成玻璃光泽,先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和小刀硬度差不多,所以为6,观察解理面有两向完全解理,近似正交

2.石英

首先找到石英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块状、六棱柱状,颜色是无色、乳白色,在日光灯下或再阳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泽,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也刻划不动说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榄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实验室),在观察解理面为贝壳状断口,无解理面。可确定为石英。

3.白云母

首先找到白云母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片状、板状,颜色为无色、灰白色,在日光灯下或在阳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为玻璃光泽,用小刀刻划,刻划的动说明比6小,用指甲刻划,和指甲硬度差不多,所以为2~3之间,在观察解理面只有一组即完全解理面。综上所述可确定为白云母。

4.滑石

首先找到滑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片状、块状,颜色白色、

淡黄色、浅灰色,在日光灯下或在阳光下,反射光亮不明显,成蜡状光泽,用指甲刻划就能刻划的动,所以硬度比2 要小,即为1(可确定为滑石),在观察解理面只有一组即完全解理面。可确定为滑石。还有就是在实验室中,用手摸滑石会感觉有点滑。

5.石榴子石

首先找到石榴子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粒状、菱形十二面体、二十四面体,颜色为棕、棕红色,在日光灯下或阳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泽,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也刻划不动说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榄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实验室),最后观察解理面,发现无解理面、不规则断口。可确定为石榴子石。

6.方解石

首先找到方解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块状、粒状、菱面体,颜色为白色、灰白色,在日光灯下或在阳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泽,用小刀刻划,能刻划的动,说明硬度比6小,再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比2大,最后观察解理面有三组完全解理,斜交成菱面体(有方解石和白云石),综上所述可确定为方解石。

二、三大类岩石各描述两种岩石的鉴别过程

三大类岩石的总体的步骤是:先观察构造,再观察结构,最后观察成分。

(一) 岩浆岩

1.流纹岩先观察他的构造,岩石中不同颜色的条纹、拉长了的气孔,

以及长方形矿物按一定方向排列所形成的流纹状构造,很明显发现他是最典型的流纹构造,可知道他是喷出岩。再观察他的结构,显而易见是斑状结构。颜色为肉红色(正长石)、灰白色(石英),可知其矿物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组成。

2.正长岩先观察他的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比较均匀,无定向排列,为块状结构,可知为深成岩。再观察他的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为全晶质结构。颜色多成肉红色、浅灰色,可知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其次为黑云母和角闪石。

(二) 沉积岩

1.碎屑岩鉴定碎屑岩时着重观察其岩石结构与主要矿物成分。首要的是看碎屑结构,抓住这一特征,就不会与其它岩石相混淆了。要仔细观察碎屑颗粒大小:粒径大于2毫米的砾岩,2~0.05毫米是砂岩,0.05~0.005毫米的是粉砂岩。粉砂岩颗粒肉眼难以分辨,用手指研磨有轻微砂感。对于砾岩,还应注意观察其颗粒形状,颗粒外形呈棱角状的是角砾岩,由磨圆较好的砾石胶结成的称为砾岩。

其次,看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砾岩类的碎屑成分复杂,分选较差,颗粒较大,一般不参与命名;砂岩,主要成分有石英、长石和一些岩石碎屑

火山碎屑岩的鉴别比较困难。因为,他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喷发和沉积的双重性,是一种介于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型岩石。常常是以其成因特点。、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胶结物的特征

来区别于碎屑岩。

2.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最常见的是由碳酸盐组成的岩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最为广泛。

石灰岩颜色呈深灰色、浅灰色多成致密状,用指甲可以刻划动,所以硬度较小,解理面无解理,在常温下滴加稀盐酸剧烈起泡初步断定为石灰岩。

白云岩颜色呈浅灰色、灰白色,呈隐晶质结构用指甲可以刻划动,硬度较小比灰岩略大,观察解理面为不完全解理,具有刀砍纹,即交叉成45度左右的普遍的裂纹,在常温下滴加稀盐酸不起泡,但加热或研磨成粉末后则起泡。

(三) 变质岩

1.片麻岩具有清楚的带状,片麻岩的颗粒较粗,有些含有大量石英和长石。片麻岩上的条状是由岩石中不同比例的矿物分布形成的,比如深色条带中含有镁铁质矿物,浅色条带中含有长石、石英物质多。另外,颗粒大小也可产生条带状。认为他们是变质沉积岩,根据是一些含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的长英质片麻岩与比较均匀的、含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灰色片麻岩,呈互层状共生。认为他的主要是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深成侵入体经变质和变形作用形成。

2.大理岩各种大理岩除纯白色外,有的还具有美丽的颜色和花纹,常见的颜色有浅灰、浅红、浅黄、绿色、褐色、黑色等,产生不同颜色和花纹的主要原因是大理岩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矿物和杂

质。大理石具有粒状变晶结构,粒度一般为中、细粒,有时为粗粒,岩石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颗粒之间成紧密镶嵌结构。大理石的构造多为块状构造,也有不少大理岩具有大小不等的条带、条纹、斑点或斑块等构造。

三、总结

经过这次的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让我对三大类岩石和造岩矿物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学到的都是死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知识变活,还有就是在实习中,老师通过实物讲解,使我明白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懂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次实习时间有点短,学校应该多组织些这样的实习,把时间延长些,这样就能更好的学习工程地质。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