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2: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绥德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高二上期是学生高中学习的巩固提高阶段,要让学生在高一的基础上通过必修5及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的全部内容。

必修5中小说单元的教学主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散文教学重点是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和感人至深的表现技巧;文言传记阅读在于强化字词句的积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诗词鉴赏重点在于掌握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科普文章教学重点是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概括科普文章的论点,体会语言风格:准确、严密而又不乏情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要带领学生多美读、多背诵,多写体验文章,引导学生进入到唐诗宋词的美韵王国,去体验,去揣摩。教学之积累是重点难点。

三、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

学生在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课外迁移不够,进入高二阶段,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四、教学基本原则 1.整合教材,大胆取舍

教材的处理必须合理,这样才会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本学期时间有限,课时紧张,以及作文训练而用去的课节,真正用于处理教材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不允许也不必要按部就班地处理教材。

总之,我们可以将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联系起来,进行关联性阅读、比较性阅读,从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单元要点的把握。

2.立足教材,服务高考

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立足于教材,服务于高考。教学中既要突出文体的特点,讲清课文内容要点,又要结合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

3.探究创新,推进课改

我们要依据课改精神,积极地探究,大胆创新,推出富有自己特色的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

五、具体措施

1、因材施教、全面推进分层次教学

我们2018届学生按照学情分为尖刀班、保送班、衣恋班等五个层次,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九个语文老师都是跨层次任课,为了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科组决定因材施教、全面推进分层次教学。计划通过四个环节实行:学生编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

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分A、B、C三个组,(我们级五个类型的班级大致套用其中一个组的标准施行教学)A组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B、C组学生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和特长学生潜能的发展。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分类指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2、前移高考,实现高考知识点与常规教学相链接

加强对高考信息的研究。认真研究了新课改高考试题,制定了有效的措施:“纲学得”的“学习提纲的设计”要贯彻文本知识与考点相结合的原则,“纲学得”中“验得”的“效果检测设计”要置换为高考题,“纲学得”中“思得”的“所学知识方法总结”要高屋建瓴——立足高考、感悟高考。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与高考题型相类似,确保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高考能力。

3、博采众长, 夯实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是绥中语文组的优良传统,各组员受益匪浅,我们要继续传承。 备课组内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资料资源共享。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各组员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

备课,做到四个落实:课件、教学设计、配套习题、相关资料,一定要注重可用性和适用性。

4、取舍有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学期教学任务重,有些课文根本来不及上,因而要有取舍。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注重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尽量利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能力迁移。教学重点还是应放在文言文教学上。主要以积累文言知识为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每个单元精讲1—2篇“讲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 “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上、表达交流能力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积累内容包括:报纸、杂志、名著、网络上各类有益内容,佳作精彩片断,高中课文背诵,课外诗词名句,文学常识、文化、文史常识的积累;语音、成语等。总之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视野。

6、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

古代诗文作品在本学期中的比例约占75%。古代诗文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课程标准还有“培养阅读前一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要求。因此,教学重点应是诵读课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这也有利于培养文言语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发展简况等知识,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切实掌握。

7、导练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导:引导高中学生写作文必须循序渐进地做到几种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目的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同时,应该进行记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用写作能力,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练:作文训练以“表达交流”和《文章写作与修改》相结合,以课堂练笔和大作文专练两种形式相结合,以面批、互评、自批多种批改方式结合,切实提高效率。

六、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计划如下:

第5-6周 小说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课时

《装在套子里的人》 1课时

《边城》 2课时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2课时

作文辅导 2 第1-4周 汉字听写大赛校内预赛 古代抒情散文

《归去来兮辞》 3 《滕王阁序》 4 《逍遥游》 3 《陈情表》 3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 1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 1 作文辅导2 第7-8周 配乐诗朗诵指导与培训 文艺评论、随笔

《咬文嚼字》 2 《说“木叶”》 2 《谈中国诗》 2 梳理探究《有趣的文言翻译》 1 作文辅导2 第9-10周 “纲学得”课堂大赛预赛

自然科学

《中国建筑的特征》 1 《作为生物的社会》 1 《宇宙的未来》 1 作文辅导 2 名著导读《堂吉诃德》 1 模块考试

第11-20周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54

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版)
《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