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在中国的显露

发布时间:2020-03-02 19:39: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在中国

想必大家都听过帕金森这个名词,我们这里向大家所说的帕金森不是大家通常知道的“摇头病”,而是政府、企业、团体等机构臃肿的毛病。

《帕金森定律》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成,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对于第一种出路,往往很少有人去选,因为那样会丧失权力。第二种出路,也不会有太多人去选,找一个能力强过自己的助手,而自己没有能力对其进行控制,显然对自己是一种威胁。所以第三种出路,成为大多数自身能力不强的当权者的选择。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一个省有三四十个省级干部,几百个厅级干部,一个县几十个县级干部,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过。更何况一个省、市除省长、市长外,还有八九个副职,每个人再配上秘书,个别的还有助理。现在这么多人既增加了开支成本,又滋长了当官主义。

其实,当官主义并非中国专有,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作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曾在他的小品杂文中揭露和嘲笑了英国政治社会制度的弊病,帕金森定律因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许多人把它当作了当官主义的代名词。

管理者们相信,公职人员加多了一定反映了工作量的增长。老百姓认为,公职人员成倍上升,结果是某些人吃闲饭无事可干。

真实情况怎么样呢?帕金森从大量的统计数据推知,职工人数和工作量互不相关,即工作量没有增长,公职人员还是要大量增长。

据帕金森的统计资料,当年英国海军在1914年----1928年期间,服役的主要军舰从60艘下降到20艘,下降67%,皇家海军官兵从146000人,下降到100000人,下降31.5%,与此同时,海军部官员却从2000人上升到3569人,上升78.45%。

从上可知,当官主义其实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通病,不相同的是,历史的原因,中国裁减官员往往会巧立名目,越裁减越多。因为权,钱相连。官,联系着太多的利益。

中国“官员”多到什么程度呢?

就拿文县这个小县城来说,县委:书记,副书记(2),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长,宣传部长,武装部长。人大:主任,副主任(4)。政府:县长,副县长(5)。政协:主席,副主席(6)。这还不包括各部委的副县级调研员,省市直属的副县级岗位的管理人员,县级干部已经多达28人。保守估计像文县这样小县的县级干部有35人左右,应该不为过。

曾经看过一则消息,说中国1950年的官民比是1:600,2007年的官民比是1:26,50多年,多了27倍!

中国每百万美元的GDP供养39个公务员,日本每百万美元的GDP供养1.38个公务员,中国非但官民比独步天下,“官”“员”比更是举世无双。

中国属发展中国家,底子薄,人口多,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均在世界上属于非常低的国家,但我们却养着这么多官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官员冗员过多,说到底是一种腐败,是一种罪恶。腐败摄食的实际上是老百姓的利益,是劳动者的利益,是纳税人的利益,他们的人一多,分食公众的财产就愈多,留给老百姓的财产就愈少。将公务人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将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也不好实现。

官员能力不强,不能胜任所担任的工作,影响机构的办事效率。

现在的单位中往往你会惊奇地发现,工作人员在大学中所学并非这个专业,甚至是一个毫无关系的专业。再加上本来是胜任本职工作的,结果因为迁升,或调任,到了新的岗位变得不能胜任。对机构的正常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这就是彼得原理。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可推出,“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试想让一个不懂管理的员工去当某个部门的领导;让一个处理公共事务的领导调去管理一个科研机构,那他的工作不敢说说一团糟,但不能游刃有余,是可能的。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受到的服务是打了折扣的。

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不能胜任的位置,在该处他再不能提升。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不能胜任的位置,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某市去年有位二十多岁的副市长,记得当初他一上任,舆论最的关注点就集中在了他的父母、老师、岳父等身上;最近又有山东23岁的女副局长之事,立即就扯出了她的公公。此外,山东还有好几个局长也被揭示出有相关的关系营养土壤而舆论大哗。这种现象,颇有中国特色。官场的裙带关系本为正常,比如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克林顿家族、李光耀家族、麻生家族,等等。对这些家族,中国人没有表示鄙夷,也没有对其说三道四,相反,对他们怀着深深的尊敬,而且有自作多情的自豪。即便在中国人天天喊公平公正的教育领域,裙带关系在美国的学校里,是从制度层面得到肯定和规定的,比如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大学,教授的子女有优先录取权。可见“裙带关系”,并非中国所独有,也并不是现在才有,古往今来屡见不鲜。

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说讲的内容,是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在我粗陋的见解中,认为“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这样的问题是不能根治的,唯一的是控制。控制其不能泛滥,在一定的范围内,或许还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如,个别的腐败,也许会激励人的上进心)。当然了,控制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度的把握,是一门艺术,需要管理者有良好的素质。

组长:张文炳 组员:田默涵 张娜 武功文 张天利 路力鸣

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在

中国

系别:电信系

班级:09电子政务班

组长:张文炳 组员:田默涵

张娜 武功文 张天利 路力鸣

帕金森定律读后感

帕金森定律总结

帕金森定律的感想

《帕金森定律》读书报告 2

彼得原理_读后感

中国定律

定律定理原理区别

中国官场定律60条

关于经济学的几个哲理小故事(霍桑效应、蝴蝶效应、帕金森定律等)

小飞侠彼得潘200在读后感

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在中国的显露
《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在中国的显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