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18: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于村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一、教学内容:

1.感受与鉴赏:《山谷回音真好听》《出发》《放风筝》《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音乐表现: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朗读《出发》《放风筝》原乐谱中的文字部分。合着《出发》的音乐表演;演唱歌曲《郊游》并表演各种郊游活动的动作。 3.创造:运用强弱力度对比做“回音”游戏。 创编各种春天的声音并用节奏来表现。 设计力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

4.音乐与相关文化:了解民歌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欣赏和学唱与春天户外活动相关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培养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对音乐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随音乐进行表演。

2.难点: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试唱歌曲唱名。

四、课时分配: 本单元分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声音强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 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引入春天话题。 2.引导倾听。

3.师生即兴呼唤,模仿回音效果。 4.发声练习,用回音体会声音的强弱。

(二) 重难点解决:

1.师演唱歌曲第二句(难点),生做回音跟唱。 2.听唱法学唱全曲。 3.有表情地演唱,分组练习。

(三) 回音游戏。

分组: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另一组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 2.节奏。 3.唱名音高。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讨论:游戏还可怎样进行?

(四)评价、小结。

各组互评本节课表现,师总结大自然的有趣现象,激励探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听辨并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与《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重难点:

听辫并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听音乐,初步感受《出发》的节奏。 2.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4.随音乐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二) 聆听《出发》,随音乐律动。

1.学生列队,做火车车厢状,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 聆听《放风筝》 1.初听: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细听歌词,体会内容:

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 3.简介歌曲的民歌风格。 4.随录音哼唱歌曲。

(四) 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列举春天里能发声的事物,模仿声音。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师生共同为这些声音设计节奏,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 思考讨论:哪些声音该用强力度表现,哪些该用弱力度表现,哪些该渐强,哪些该溅弱。 4.指导学生多声部合作,创作一首《春天交响曲》。 5.拓展延伸:还有哪些声音可以加入?

(五)

评价、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2.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重点:(同目标1)

教学难点:在歌曲中分辨出小节线和小节。 教学过程:

(一)律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

1.师生共同描绘春天的景象。

2.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3.录音范唱,学生随琴轻声哼唱。

4.齐唱、独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矫正。

(三)认识小节线、小节。

1.引导:以奖励大家一根“甘蔗”的方式,引导认识“节”。 2.介绍:小节、小节线。

3.找一找:歌曲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4.学生自选一首歌曲,找出小节和小节线。

5.讨论:设计运用不同的强弱力度变化,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感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郊游》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春天音乐会》

(二)导入:

春天到了,你想去哪里?

(三) 学唱歌曲,《郊游》 1.随录音做律动。 2.随琴轻声哼唱。

3.找一找、听一听:歌曲中相同的部分。

(四)听音乐,创编表演。 第五单元

五十六朵花

一、教学内容:

唱歌:《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 欣赏:《猜调》《送我一支玫瑰花》《小放牛》 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二、单元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初步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初步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并学会用形体动作来表达欢快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牛》,了解有关少数民族的简单常识。

难点: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四、课时分配: 本单元分五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苗家儿童庆丰收》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学习苗族舞蹈动作,运用舞蹈组合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苗族芦笙调的音调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苗族舞蹈动作并进行组合。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挂图、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苗家儿童庆丰收》的伴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学生聆听音乐,以简单体态律动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熟悉旋律、歌词。说一说:歌曲唱了些什么? 2.学唱歌曲。

[出示大歌片]师范唱,随录音师生同唱。随琴用慢速演唱第一乐句,在歌曲间奏处按节奏拍手。师范唱歌曲的后两个乐句(突出力度的对比)引导学生讨论:两乐句的异同处、力度对比。 学生随师手势提示演唱后两句。 随琴完整演唱。

(三)舞蹈表演。 [出示图片]《芦笙舞》。 播放歌曲录音,观察画面,模仿图中动作表演。

[录像]“苗族节日舞蹈唱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动作,模仿做一做。

基本舞步指导:苗族舞中的“踢腿”动作。(右脚起)。引导学生自己练习左脚起的动作。

合作表演:学生围成一圈,边唱边练习舞步。

其它动作指导:师示范,会做的同学到圈子中间和老师一起跳。

(四)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激发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其多列》 教学目标:

1.用活泼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进一步感受少数民族----哈尼族的歌曲风格。 3.用学过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重点: 学习并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节奏特点并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

伟大祖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开放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在傣家的竹楼前、在天山的牧场上、在秀丽的桂林山水之间、在一望无垠的内蒙大草原上,各族小朋友欢歌起舞,歌唱幸福的生活,歌唱美好的明天。你听,哈尼族的小朋友迎着春风,披着阳光向我们走来了。

(二)学习歌曲。 1.录音范唱。

2.[出示歌片]再次聆听,轻声哼唱。

3.引导学生说说对歌曲的感受,找出自己对歌词不太理解的地方。 解释:“其多列”是哈尼语,它的意思是“快来”,是哈尼小朋友在招呼自己的小伙伴。

请学生也来唱唱这一句,招呼自己的小伙伴。(随琴唱第一乐句) “他们招呼小伙伴干什么去呀?”(演唱后面部分) 1.

完整演唱第一段。 2.

自学第二段:小组练习。

强调:花纹的“纹”字,一个字占了两个音。 3.

指名演唱第三段,然后齐唱。

(三)为歌曲编配节奏并伴奏。 [出示节奏谱] 串铃、双响筒、三角铁 请学生根据乐器选择合适的节奏型,进行练习。 分组表演:唱、跳、乐器伴奏。

(四)音乐游戏:

[课本‘插花’练习] 将几首歌曲根据自己的感受插到相应情绪的瓶子里。

(五)课堂小结:

搜集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儿童歌曲唱一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童声合《猜调》。 教学目标:

1. 感受由新疆民歌改编的弹拨乐合奏的旋律特点和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

2. 体会童声合唱《猜调》诙谐的情趣和曲调的特点。

3. 欣赏这两首作品的其他艺术形式,感受不同形式对同一作品的不同演绎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民歌的音调、节奏特点,体会民歌的创作特点。 教学难点:

为《送我一支玫瑰花》设计伴奏。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花生)

师:云南的彝族小朋友也喜爱猜谜语的游戏,听他们是怎么猜谜语的?

(二)欣赏歌曲《猜调》

1.播放歌曲中提问的部分。 讨论: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出示歌词中问题部分:解释字词“街”“海”聆听第一段歌词。 2.说说这些谜语的答案。播放歌曲中回答部分的录音。师:你找到答案了吗?解释:“米线”

3.欣赏女声独唱《猜调》。总结:你们听出它的节奏有什么变化吗?边听边用画线的方式表示出来。互相交流对乐曲的感受,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

(三)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1.初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旋律特点及地域特征。引出:新疆地区的音乐作品。

2.再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出:音乐旋律欢快、活泼,极富动感。 3.为音乐编配一段新疆舞蹈。

(1)指导复习新疆舞动作:踏点步、侧点步、手挽花、动脖子等。 (2)播放音乐片段,师生一起进行舞蹈创编活动。 (3)设计:模仿拍手鼓动作为音乐伴奏。

师示范拍击节奏,注意力度的对比。生模仿拍击,为音乐伴奏。 4. 欣赏带有歌词的独唱《送我一支玫瑰花》。 5. 请一部分同学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同学伴舞。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河北民歌《小放牛》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放牛》并跟录音学唱。 2.了解相关音乐文化及人文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民歌的创作特点以及相关人文知识。 教学难点:

熟悉《小放牛》的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简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旧歌《放牛放到小河边》,引出欣赏曲目《小放牛》。

二、欣赏《小放牛》 1.初听,了解歌曲大意。 2.看歌词,聆听,进一步明确歌曲描绘的意境。 4.对唱:随录音,男女对唱。

三、拓展延伸

(播放《小放牛》作为背景音乐) 1.师简单讲解《小放牛》故事梗概。

2.播放同名戏曲《小放牛》。学生欣赏,在熟悉的旋律处小声哼唱。 3.出示《赵州桥》的图片.简介:赵州桥

欣赏:童声合唱《赵州桥》,在熟悉的地方小声哼唱。

四、总结

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游历了丰收的苗寨、快乐的雪域高原、美丽的哈尼族村庄、花香四溢的天山脚下——在祖国的音乐花园中,到处都有快乐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希望你们像一只只小蜜蜂,去采撷美妙的音符。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 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感受童声合唱《我的家乡日喀则》的情绪、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并进行组合。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录像带、录像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播放童声合唱《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聆听音乐,轻轻拍手。

二、安排队形,检查站姿。两个人一组并排站立,教室里安排四列,每列若干对舞伴。

三、讲解基本动作

1.讲解并示范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2.学生练习。

3.每个基本动作学会之后,结合《我的家乡日喀则》的音乐片段练习。

四、基本动作的组合编 1.师示范,学生练习。

2、小组展示,鼓励自创表演形式。

3、集体随音乐表演。

4、找表现好的同学到前面坐展示表演。

第六单元

童谣

一、教学内容:

唱歌:《水牛儿》《小老鼠上灯台》《打花巴掌》

欣赏:《蜻蜓你来吧》《编花篮》

活动:《童谣说唱会》

二、单元总目标:

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通过演唱、表演童谣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享受到美的愉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让其感受、了解演唱童谣的快乐。

难点:在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中让学生找一找,敲一敲,开发想象力,多渠道地创作自制打击乐器。

四、课时分配:

本单元分五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水牛儿》;了解童谣。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学习《水牛儿》,进行童谣的读、说、唱、演。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北京童谣《水牛儿》,了解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童谣的地区性差异,通过学唱北京童谣熟悉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蜗牛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童谣动画,欣赏动画中的童谣。

二、说“童谣”

师:你还知道哪些童谣?能给同学们读出来、唱出来吗?

师介绍自己知道的童谣,带学生读《唐僧骑马咚的咚》。

三、介绍“童谣”

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童谣”。童谣大多与传播知识有关,有嬉戏童谣,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童谣等等。

四、导入歌曲

谜语:“从小生在屋檐下,身上背着一个家,平时不见它露面,雨天经常碰到它。”

说出谜底“蜗牛儿”,引出童谣“水牛儿”。

一、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说一说: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2.读童谣

师读,生随节奏拍手拍腿。

解释童谣中的方言词语。

师生齐读童谣。

讨论:师以另一种方式读(不带儿化),比较两种读法在意思上的差别。

引导学生读(唱)准儿化音,以突出童谣的地域特点。

3.唱童谣

导语:你们觉得这首童谣有意思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充分地表现出这首童谣的趣味呢?

师范唱:请学生找出师着重唱出的字。

重点突破:带附点节奏的字。

再次范唱:听出哪些字要唱得短而轻。(括号里的字是助词,没有含义,不能唱得很突出。) 随琴轻声演唱。

讨论:还可以用怎样不同的形式演唱?

4.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二、表演童谣

1.讨论:还有什么方法能把这首童谣表现得更生动?

1.

用不同方式表现歌曲。

三、课堂小结

各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童谣,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听、去找,比一比谁找到的童谣多,会读,会唱的童谣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山东童谣《蜻蜓你来吧》、河南童谣《编花篮》、音乐游戏《编花篮》。

教学目标:

1.欣赏《蜻蜓你来吧》,体会童谣中所蕴涵的表现孩子们的天真与快乐心情。

2.通过儿童传统游戏激发学生创编童谣的欲望。

3.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气氛。

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儿童在创编和演唱童谣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地区童谣的共同特征以及个别差异。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简易打击乐器(串铃、双响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表演唱《水牛儿》,引出对童谣的进一步欣赏。

二、欣赏:山东童谣《蜻蜓你来吧》

导语:刚才我们唱的北京童谣中表现了北京的小朋友跟水牛儿游戏时的情景,那么,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山东的小朋友们在跟谁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1.初听,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学习童谣

师:我们一起和蜻蜓打招呼!带学生拍手、拍腿按节奏读童谣。边拍节奏边读童谣。

小组活动:一组读童谣,一组拍节奏伴奏。

3.复听歌曲,体会童谣所表现出的天真的童趣。边拍节奏边欣赏,感受歌曲中所表现出的童趣。

师:歌曲中小朋友们跟小蜻蜓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呢?

(亲切,像是跟好朋友说话一样。)

4.唱童谣:引导学生利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师:蜻蜓向我们飞来时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呢?蜻蜓飞走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呢?引导学生带有力度变化地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三、欣赏河南童谣《编花篮》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学习童谣

出示《编花篮》挂图,带学生拍手并按节奏读童谣。

3.复听

随音乐轻声哼唱。

2.

音乐游戏“编花篮”

分组活动:三到六个人一组,围成一个小圆圈,每人伸出右腿,和另一人右腿交叉勾在一起,边读童谣边做游戏,然后,听音乐边唱边做游戏。

四、编童谣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创编简短的童谣。让学生了解童谣的产生就是在孩子们玩耍时随口唱(说)的短小儿歌。

学生分组讨论,创编、表演。

五、小结

有趣的童谣还可以用乐器为它伴奏,请同学们找一找什么东西可以象打击乐器一样发出好听的声音,下节课带来我们一起制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活动:自制打击乐器

2.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3.活动:《小老鼠上灯台》。

教学目标:

1.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2.在唱念歌谣中巩固十六分节奏的学习。复习后十六分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

教学重点: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制作打击乐器。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

制作打击乐器材料: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铁棍、铁丝、啤酒瓶、吸管、易拉罐、小药瓶、小石子、小木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出示自制的打击乐器,并用乐器为《小老鼠上灯台》伴奏。

二、自制打击乐器

1.介绍乐器及制作方法。

部分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

2.现场制作打击乐器。

分组活动: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制作,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多又好。

3.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用自制乐器在“骨碌碌碌”的地方演奏。

三、学习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1.拍手并按节奏朗读歌词。

2.用乐器伴奏读歌词。

3.学唱歌曲

随音乐轻声哼唱。

四、表演

1.分句启发学生创编动作。

2.随音乐表演。

3.加打击乐器伴奏表演。

五、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打击乐器可用的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老鼠上灯台》(扩展部分)。

2.歌曲:《打花巴掌》。

教学目标:

用多种方法说(唱)儿歌,让学生体验换一种方式说童谣唱儿歌。

教学重点:

1.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各种儿歌、诗歌、小故事伴奏。

2.学唱歌曲《打花巴掌》,并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秩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表演童谣的活动。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随琴演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二、《小老鼠上灯台》扩展部分

1.讨论:打击乐器都可以为什么伴奏?

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如背诗、说儿歌、讲小故事、说绕口令等,其他组员伴奏。

三、学习歌曲《打花巴掌》

导入:师生同做拍手游戏。

1.录音范唱,引出歌曲题目:歌中把拍手游戏又叫做“打花巴掌”。

2.师生一起拍手读童谣

3.随录音两人一组拍手读童谣,歌曲中演唱的部分认真听。

4.学唱童谣,听录音,说说歌中小朋友到山上都采到了哪些花。

完整读童谣——随音乐拍手轻声哼唱——带领学生用读和唱的方法表现歌曲。

四、歌表演

1.创编舞蹈动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创编动作(读的时候拍手,唱的时候跳舞)

2.组织学生分组表演

五、创编歌词

师师范引导,将歌曲中拍手部分改词创编读出来。

分组表演自创的童谣。

六、课堂小结

师:童谣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口说出的小歌谣,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的童谣,下一节课我们要开一个说唱会,比比谁会说、唱的童谣最多。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

活动:童谣说唱会

教学目标:

以童谣说唱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重点: 做各种游戏,在游戏中进行竞赛,比一比谁知道的童谣多。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

苹果卡片、手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童谣说唱会开始了!你准备好了吗?

二、童谣说唱会

1.游戏:丢手绢 在“丢手绢”的游戏中,被追到的同学为大家表演童谣,表现好的由老师发给一个“苹果”放进本组的“苹果筐”中(黑板画出),不会的同学可以到苹果树上取下一张写有童谣的苹果卡片,为大家朗读,可以过关。没有过关的同学被淘汰出局,回到座位休息。

2.游戏:击鼓传花

学生在座位坐好,师击鼓,“花”传到谁的手里鼓声停了,谁就要为大家表演一个童谣,不能重复说过的。

1.

游戏:摘果子比赛

分组,各组到苹果树上摘下一个果子,根据童谣,小组讨论设计各种方法表演童谣。

两组同时进行,评出优胜组,可以把苹果放到本组的果筐中,没有获胜的则要为大家唱一首本单元的童谣。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特别大,知道了好多有意思的童谣,增长了不少知识,祝贺你们!取得胜利的组,你们是不是应该把你们的成果分给另外一个组,让他们也和你们共同分享喜悦呢?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二年级音乐公开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推荐)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大风车》

二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