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2: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重点)

一、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❷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❸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❶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❷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❸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❹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三、简述认识主体的特点。

❶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❷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 ❸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四、简述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和性质。

❶认识客体的含义: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❷认识客体的构成: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构成。

❸认识客体的性质: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五、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❶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❷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❸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和认识作用,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

六、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❶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论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❷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❸唯心主义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或者认为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认为认识是人主观自生的。总之,都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关系。

七、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❶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

❷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认为人的思维能认识和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即认为现实世界是可知的。

❸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认识论。

❹马克思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实 1

践的观点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和哲学上的其它一切怪论。

八、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❶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❷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❷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十二、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㈠真理与谬误的含义:

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 歪曲地反映了客体。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

㈡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运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❶真理与谬误的对立表现在二者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①二者的相互排斥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具有绝对意义: 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与谬误不能混淆。

②真理与谬误的相互否定是指,否定了真理必然导致谬误,否定谬误才可能达到真理。

❷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①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②真理与谬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十三、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❶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❷真理客观性的含义:

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十四、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❶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含义:

①真理绝对性:真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相对性: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受条件制约,在深度上认识有待于深化。

❷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②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十六、简述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统一的表现。

❶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

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❷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

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2

❸“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充分

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❹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试述认识的本质及掌握认识的本质的理论意义。 ㈠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㈡掌握认识的本质的理论意义:

❶这一概括揭示了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①前者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根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②后者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❷这一概括揭示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①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

②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

❸这一概括揭示了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①前者把实践观引进认识论,并把认识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

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②后者离开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去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把认识理解为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

二、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

会导致的错误。

㈠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的辩证关系:

❶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的区别(特点):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

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

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 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

❷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㈡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❶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二者分割开来,就会犯经

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❷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①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②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 到处生搬硬套。

三、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

①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

3

②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❷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

持实践是经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

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

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会亡党亡国。

五、试述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❶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关系:

①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②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由此不难看出,真理和价值是有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❷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关系:

①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

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②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在现实社会中,

人的需要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追求满足需要的方式也会各异,于

是便产生出这样或那样的价值观。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但并不是所有的价值

观都是正确的,我们主张与真理一致的价值观 。

六、试述真理的价值的具体表现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❶真理的价值的具体表现:真理的价值的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①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②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③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提别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中,货币

具有特殊的功能,它是交换的主要手段,只要有货币就能获得所需要的一切,极容易滋

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防止和抵制这些腐朽

的东西对自己的侵蚀和毒害。

七、试述马克思主义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❶马克思主义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的过程。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③从群众中来,在认识论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就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

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党在新形势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执政地位,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有重大意义。

十、简要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不重要)

4

❶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❷认识客体方面:

①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统一体。

②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个逐渐显露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❸认识主体方面:

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十一、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不重要)

❶认识的有限性、无限性含义:

①认识的有限性: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

②认识的无限性: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❷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①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

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②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

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十五、简述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 (不重要)

①逻辑证明是指用已有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前提,通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去证实(或

证伪)另一种认识。②在人们探求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为

人们认识和证明真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即使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也是不

可少的。③不能把一种认识、一种科学假设、一个重大的理论(包括计划、方案)贸然直

接付诸实践,在付诸实践之前,常常先要经过逻辑证明对之进行筛选,对被逻辑证明已经

证伪的认识、假设和理论,就不要付诸实践,这样可以减少损失。④但逻辑证明的这种作

用并不表示它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能用逻辑证明取代实践标准。

四、试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不重要)

㈠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的原理:

❶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

①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②人的实践和人的认识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

今天的实践未能证实或驳倒的认识,最终会被以后的实践所证实或驳倒。

❷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

①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

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

②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许多认识的真理性往往不是经过实践的一次检验就

能被证实或驳倒,而是经过多次反复检验,才能被证实或驳倒。

㈡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原理的理论意义: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不可分的,任何夸大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❶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可以防止把人的知识变成绝对不变的教条。

❷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可以使人们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斗争。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马原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马原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和认识规律

探究世界的本质“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形式逻辑第二章 概念的本质专题

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规律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第二章有效教学的特殊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