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反思(定稿)

发布时间:2020-03-04 00:18: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反思

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社会学理论,熟悉社会学的源起和演进脉络、主要理论范式,包括当代前沿的理论进展。它是夯实学生社会学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石,是提高分析社会问题的敏锐度及培养专业理论视角和思维的前提。课程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是社会学的基础课程。很好的理论功底对于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各部门社会学课程做了好的铺垫。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学术研究和考研是必不可少。

一、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课程特点

1、逻辑的理论知识较多,较为抽象难懂这门课程主要是介绍西方的社会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虽然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可能有所差别,但基本离不开各流派的社会学家及其理论的系统脉络介绍。因此,其逻辑性的知识较多,理论性要强。很多学生认为该课程的逻辑性较强,感觉很难懂,较为抽象的超过八成。

2、西方背景,社会学起源于西方,其发展和应用也始于西方社会,熟悉西方社会学的源起和演进脉络及其主要理论知识是这门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因此,无论是对西方问题还是我国社会问题的分析,都离不开深入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

3、理论素养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是课程的重要目标该。课程希望学生能有机会接受经典社会学理论的熏陶,通过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增强学生与社会学家进对话,从而清楚西方社会学家对当今世界的分析、解构和建构,更有对比性地理解、分析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诠释中国的社会变迁。

二、教学困惑和解决对策

(一)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1、如何兼得西方各流派社会学理论主体知识的介绍与学生兴趣的提高?无论这门课程的哪一类教材,理论的篇幅几乎占满了书目,各流派社会学大师及其理论的介绍一章接着一章,实践环节很少被列出,尤其对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介绍和社会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感到与中国的实际相差较远,应用性不强。如果老师单单就教材讲教材,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则更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现实的应用价值。具体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难以发掘,接受程度也不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认为理论的都是枯燥的,无趣的,即便在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也只是空头大论、浮夸论道。因此,学生首先在心理上对其有着排斥和反感,能逃课的逃课,不能逃课的上课睡觉、听音乐或是做其他课程的作业。其次,虽然西方社会学理论是各有其学派和分野,但是各流派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和承接性。因此,一旦一个理论知识点不清楚就导致很多理论在衔接上出现断裂,在实践问题的分析和应用上,自然就会有力不从心或是不能灵活运用的感觉。

2、如何更好地将西方社会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中国国情和社会实际问题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到,学生认为大多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在中国不适用,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他们也常常不知如何从这些社会学理论的角度切入。这些源起西方背景和文化制度的社会学各流派理论的建构,离不开西方土壤,甚至其适用也是针对西方社会实际,因此,在使用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或是脱离。然而,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要我们通过对西方社会文化的理解来阐释各个阶段的理论内涵,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给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做参考,弥补我们的不足,建构我们本土的社会学理论和文化自觉。

3、如何在课程的知识介绍与学生学习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很多教师抱怨现在有些学生基础太差,上课一问三不知,课堂氛围沉闷,学术素养和规范更是谈不上,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的教师角色有着重要的责任。在教学中发现,老师和学生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交流互动的机会都比较少。这门课程对于社会学专业或是社会工作专业来说,都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知识量较多,学生也从60人到7O人不等。因此,课堂上很多教师一味的、不停地介绍课程内容,下课后很快离开。中国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提出疑问的意识及行为,导致了学生消极学习和接受知识,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教学成效和学习效果很难提升。

(二)针对授课对象的身体心理特点调整教学策略的运用和选择

1、教学方式多样化可以在保证理论传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面向未来的教育理想。这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除了需要将理论用通俗易懂、有趣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外,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多媒体、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的结合运用,都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和动力也大大提高。它们不但可以调动课堂氛围,而且充分锻炼和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多媒体中图片、动画、视频的添加使课程有触动,易于理解。尤其在课程开展的初期阶段,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调动其积极性是后期教学开展的关键,否则理论的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无水之源。

2、西方社会学理论与中国国情和实践运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对于专业教师有两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求我们必须熟悉掌握西方社会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分析各种社会事实;二是要求教师具备思考、分析和创新的能力,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体验,关心新闻时事,并能运用西方会学理论分析身边发生的事件,引导学生分析的路径。在课堂教学安排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适当的教材,难度适中,随时加入最近的新闻事件和学术研究前沿问题,针对教学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的开展和教学设计。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身边正在发生的、熟悉的或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或新闻,运用社会学的某一理论进行分析,不强求过于规范的形式表述,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理论的能力。比如,在进行集合行为理论的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收集和整理新闻事件中关于青少年犯罪和越轨行为的一些案例,结合这些案例。老师进行理论的介绍和分析,就会使理论的理解和实践的运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增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减少学科理论学习的枯燥和古板。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根据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课程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将理论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现实紧密联系,通过将每天接触的新闻时事与课堂内容结合,在这种贯穿于课程始终的互动中,使师生为彼此的问题和思考提供不同视角和观点 。举例来说,在对社会冲突论进行讲解和最后的小结中,列举社会上发生的相关联事件,如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及其留守子女等等现象,用社会冲突理论来解释和分析。这种教学内容上的互动,可以使学生更快地吸收、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产生实际应用的效果。二是在教学环节方面。预习对于西方社会学理论这门课程尤为重要,通过在课前前对理论内容的阅读,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问题,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有了思考的过程和初步的解释。即便不能理解相对枯燥的一些理论,但是再次上课时,由于带着自己的困惑,课堂的讲解便成为了对这些理论的进一步强化记忆。在课堂上,教师先要了解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记下问题,在理论讲述过程中,重点突出地给予清晰解答。并在每节课结束时,留出一定的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究答案,解开困惑。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思考、复习巩固知识和灵活掌握运用理论的能力,也使师生双力共同保持着对社会问题的敏锐度和热情度。

当然,课要讲得好,除了好好备课之外,还要灌注感情和使命感,同时还要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来讲。这就要求课前要有设计。我这些年来每每上课有新的体会时由于没有成型的教案,没有及时更新教案,所以累积的效果很不好,导致每年上课还是要把一些重要的书籍又重新看一遍,非常浪费时间。这回重写教案可算是一种修正了。

至于教学效果来看觉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学好这门课程,并在考研过程中加以巩固。但有些同学可能是更多的关注老师在课堂上的案例而对于理论本身不够关注,所以知识掌握碎片化。我还是要在准确、生动和深度这三者中找到更好的结合点。

教学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模式,但是,有良好业务素质、端正工作态度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样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发挥。教学实践不断地证明,好的老师和好的学生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主体,他们相辅相成,好学生需要好老师的引导、发掘和培养,好老师也离不开学生的鼓励、帮助和配合。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西方社会学理论读书笔记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总结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侯钧生)(版)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反思

10年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考试必过版)[推荐]

体育与社会学理论

《现代社会学理论》读后感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反思(定稿)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反思(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