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做好清产核资专项审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8:42: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做好清产核资专项审计

谢蓓

(上海东洲政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上海

200011)

要: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是指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后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和对有关损溢提出鉴证证明。本文首先在与年报审计对比的基础上,论述了清产核资特点;然后结合清产核资的三个过程:计划、实施和终结阶段,论述做好清产核资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清产核资

清产核资审计

账务清理

一、清产核资审计的特点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是伴随着清产核资工作而展开的特殊目的的审计,与年报审计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审计目的不同

年报审计的目的是对公司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一贯性等“三性”发表审计意见,即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的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而清产核资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的相关资料进行审计核实,并对企业核查出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进行经济鉴证及挂账的处理预案的真实性、合规性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的重点和要求不同

年报审计时,由于时间等因素,我们通常依据公司或企业提供的资产盘点清单进行抽盘,认定账面的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同时,年报审计时对往来款项一般是函证部分大额款项,在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要往来款项一一函证,落实款项的真实性和存在性,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清理、查证、核实,重新确认债权关系。

年报审计时,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清产核资审计中,我们在计划时不确定重要性水平,而是在基准日会计报表账面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对企业实物资产的清查和企业债权债务的核对、询证以及对企业损失及挂账进行审核,协助和督促企业取得损失及挂账所必须的外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以及提供特定事项的内部证明,并对其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具体审计重点包括:

⑴货币资金:重点审计企业的现金是否存在短缺,各类银行存款是否与银行对账单存在差异,其他货币资金是否存在损失等;

⑵应收款项:重点审计应收款项的账龄情况及回函确认的情况,坏账损失的确认情况; ⑶存货:重点审计存放时间长、闲置、毁损和待报废的存货;

⑷长期投资:重点审计企业的长期投资产权清晰状况、核算方法、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 ⑸固定资产:重点审计固定资产主要类型、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使用状况;

⑹在建工程:重点审计在建工程的主要项目及工程结算情况,停建和待报废工程的主要原因;

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及无形资产:重点审计是否存在潜亏挂账的项目; ⑻各类盘盈资产:重点审计盘盈的原因和作价依据; ⑼各类盘亏资产:重点审计盘亏的原因、责任及金额;

⑽各项待处理资产损失:重点审核其申报审批程序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

⑾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3.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年报审计是按照业务循环或会计报表科目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采取抽查方式对会计报表余额进行认定。清产核资审计,主要是在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会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账务清理审查,资产核实清查、重估价值鉴证、损溢认定审计、结果申报审计、资金核实审计、账务处理审计、完善制度审计等。特别是对资产损失及挂账按原制度和新制度分别就确认证据、条件等进行认定。

二、清产核资审计的过程

下面根据清产核资专项审计的特点,结合笔者在审计实务中的体会,对清产核资专项审计程序设计进行探讨。

(一)清产核资审计计划阶段

1.组建确定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小组,确定领导小组的组成(包括副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人)。

2.向公司相关人员调查了解情况,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得主要内容为: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核算办法(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等)、内部控制制度、具体的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包括组织机构图、业务流程图、详细地址、联系方式)。

3.建立信息传递和反馈相关工作机制。如例会制度、工作周报制度和重大问题请示等。

4.制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确定审计程序和工作流程,拟定审计工作基础表和审计工作底稿格式。组织参加专项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

总体方案中应包括但不限以下内容:清产核资的目的和范围,损失及挂账认定以及经济鉴证的相关技术标准、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人员、进度的安排及工时的预算,具体审计计划及总体方案调整或修改程序、权限,项目的监控办法及证据索引的编制要求等。

(二)清产核资审计实施阶段

1.项目监控及现场审计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作为项目领导小组及项目工作小组负责人,应对项目总体方案的调整、审计人员的调配、进度的推进、重大问题的把握、技术标准的解释、是否需要出具经济鉴证证明等进行监控。

2.在清产核资审计实施过程中,参与的审计人员及协作所应按总体方案的要求,及时将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至项目领导小组。由项目小组定期与客户清产核资领导组人员召开例会,进行充分地沟通、协调,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对遇到一些政策性问题、一些共性但现行政策又不明确的问题及时与国资委进行沟通,取得权威部门的意见并及时反馈至各项目组。

3.各项目工作小组现场完成工作底稿的初步整理、获取审计证据、出具资产损失经济鉴证证明、完成一级复核。在无法获得满意的外部证据情况下,审计人员需要根据职业判断和客观评判考虑是否出具资产损失经济鉴证证明。

4.各项目工作小组现场完成审计总结、清产核资报表(含清产核资软件内报表勾稽的审核及电子数据的拷贝),撰写审计报告草稿。

(三)清产核资审计终结阶段

1.协助客户向国资委申报清产核资结果并按国资委反馈意见进行回复。虽然清产核资的主体是企业,向国资委申请的主体也是企业,而作为会计师事务所,我们应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协助客户撰写清产核资报告与国资委进行沟通,主动地向国资委汇报客户损失,准备并回答国资委在审核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完善证据或补充材料。

2.完成各审计客体的工作底稿的整理、装订,二级、三级复核;完成并出具审计报告,对有必要专门出具管理建议书的出具管理建议书,完成公司的汇总与合并工作,完成合并及汇总工作底稿的整理,

一、

二、三级复核,完成公司的合并及其他需要出具报告的公司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提出企业的改进相关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并与公司沟通定稿。

3.撰写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资产损失的确认和处理,涉及到国有资本的核销,必须有合法合规的依据,必须分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因此采取详细报告的形式,分别反映客户申报核销资产损失总额,及本所审核确认的资产损失总额。

三、清产核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账务清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保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统一性,企业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会计报表的不统一,但进行清产核资要有统一的基准日的数据,所以必须规范各类会计报表的统一性。即企业对财政的报表、税务的报表、统计的报表、银行的报表等应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应调整或作特别事项说明。其次要保证账账、账表、账证的一致性。即审核企业的明细账和总账是否一致,一定时间内的同类账是否连续、衔接。在账账相符的基础上,审核记账凭证与实际所做的账是否一致,账上的每笔数据是否都有相应的记账凭证存在,相对应的记账凭证有无更改、涂抹等可能使凭证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情形存在。最后再审核企业所做的账是否与企业上交的报表相一致。总之,要通过账务清理使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的数据可靠,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财产清查和损溢的认定。

(二)在损溢认定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资产清查的同时,对各项资产的好坏程度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需要报废、清理、收不回来的资产应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按照国务院资产损失认定的条件,鉴定其损失理由是否充分,各项证据是否真实、可靠。

(三)在完善制度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通常认为清产核资行为致使一个确认企业所有权人权益的问题,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建立的过程中章程的规定是否能够有效地、顺利地实施的问题,两者是互不相干的。我们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清产核资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为现代企业制度不仅限于将原有企业改制为公司,也包括在改制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监管机制、人事制度以及资产保护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清产核资的顺利进行。同时,清产核资的开展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契机,通过清产核资的有效进行,确定企业所有权人的所有权范围,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准备。

总之清产核资审计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在审计中应进行详细审计,尊重事实,确保清产核资审计工作的全面、真实和准确。

参考文献:

[1]李三喜,清产核资实务操作,北京,中国时代出版社,2004; [2]李林华,清产核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现代企业,2007,11;

[3]曹爱民,邱程红,清产核资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西部财会,2008,5;

论清产核资专项审计

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专项审计

企业清产核资专项审计资料清单

企业清产核资专项审计资料清单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

ABC集团公司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

某总公司清产核资审计实施方案1

试析清产核资审计工作的审计要点

清产核资

如何做好清产核资专项审计
《如何做好清产核资专项审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