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书海遨游 享受阅读(图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1 20:35: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书海遨游

享受阅读

——南街小学阅读工作纪实

南街小学在抓好健育文化的大背景下,着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旨在让南小这所美丽的学校处处充满书香,人人喜欢阅读,让阅读成为南小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让南小人在阅读中丰富知识,提高修养,从而让学校在书香中实现和谐,真正做到“书香弥漫,韵味致远”。

一、明确目标,激发内心的阅读动力

“致力于每个生命的健康成长”,这是南小人的承诺。而什么是健康,我们认为健康应该是指身心健康,孩子不仅要身体健康,更要心理健康。而心灵的纯洁和丰富应该由精神的充实来支撑,那就是孩子要有丰富的知识和修养。如果让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那么孩子的内心自然就会充实起来。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家长们的文化层次不高,管理孩子的时间也比较少,一部分孩子还是留守儿童。针对这些实际情况,要有效地教育孩子,我们认为引导孩子们爱上阅读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我们的责任所在。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让他们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更好地实现我校“健行、健学、健心、健体”的培养目标。通过阅读,促使我们的教师提高理论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充满书香,充满智慧,成为一个个内心丰富,有知识,有思想,有能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通过阅读,让学校的氛围更加和谐。因此,近年来,学校把建设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学校领导首先以自己为榜样,倡导读书,爱好读书,让南小人都明白阅读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

二、改造环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生活即教育。对孩子来说,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校的环境就是对孩子一个很好的教育。我们学校就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力求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弥漫书香,让孩子们沉醉在阅读中。

1、建设书韵校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无论从校园的外围环境建设、学校的文化宣传,还是图书馆的建设等方面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让学校处处呈现出书香。学校的教学楼上醒目地挂着“书香弥漫、韵味致远”的大标语,学校的走廊、教室的墙壁上有各种各样的读书格言和好书推荐及阅读方法指导的文章,学校的图书室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建设和改造,有两个九十平方的阅览室,一个三十平方的藏书室,一个宽敞明亮的图书长廊,并投入资金购买了大量的阅览桌椅和图书,目前学校各类藏书总计43440册,并且配备了五套超星校园阅读系统,安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便于孩子们在课间阅读,系统内的图书每月进行自动更新,各楼道安放了小书架,摆放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并且适时进行更换,硬件条件具备了,在学校领导的倡导下,老师们的努力下,全校师生都投入到火

2、建设书韵班级,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各班建立班级“健育阅读”图书架,分类存放图书。制定切实有效的图书管理办法,加强管理。重视班级阅读,利用早读、午休时间和课堂的空余时间可以让学生静心阅读,并且持之以恒坚持养成这个好习惯。另外,各班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 通过开展读书征文、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好书推荐”,书签制作等活动,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人物和精神内容 ,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健育阅读专栏进行展示,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建设书韵课堂,有效开展读书活动。师生共同建设阅览室,充分有效地运用阅览室的文献资源,利用书韵课堂和课余时间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阅读。

4、建设书韵家庭,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提高家长的认识,让家长带领孩子多买书,多藏书,鼓励亲子阅读,在家庭中每天选择固定的时间,让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读书活动。

5、建设书韵办公室,人人争当书香教师。发动各年级教师营造办公室的读书的氛围,人人购书,买书,相互交换书籍,共同阅读,共同进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6、建设书韵社区,造福一方百姓。学校的图书馆向社区开放,让老百姓能够有书读,逐步带动和辐射,让社区老百姓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当然孩子们也就从中受益了。

三、多方整合,开发丰富的阅读资源。

1、充分利用我县“爱的书库”资源。开学初,学校图书室收集学校师生阅读需求,及时到“爱的书库”借阅,发放到校内各班级,并根据阅读情况在校内进行循环阅读,智慧分享。

2、不断充实学校图书资源,学校图书室向师生开放,师生随时都可以到图书室去读书、查阅资料。

3、鼓励学生购买书籍和父母一起阅读,并将书籍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

4、利用信息技术课开展有益的网上阅读,让学生明白今后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大量有益的阅读活动。

5、领导率先示范,全校大力提倡、鼓励并支持教师购书、读书,相互交流书籍,每天坚持阅读,坚持学习,在阅读中进步,静静享受阅读带来的充实和幸福。

四、多种形式,确保足够的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如果只是让孩子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了阅读的话,那么孩子们的阅读只是低水平的,散漫的,效果也是不明显的。我们学校根据“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每周从地方课程中安排一节课作为校本阅读课,并明确这节课的用途是让学生阅读必读书目、指导读书方法、组织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另外,我们还有一节由专职阅读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的书韵教室进行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图书室的书籍进行阅读,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另外,我们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阅览室或小书架旁及阅读机前面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利用放学回家和节假日期和父母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活动。总之,让阅读进入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并且让其逐步序列化,系统化,有

五、开展活动,追求高效的阅读质量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的阅读活动:

1、主题化阅读。利用节假日开展主题化阅读活动。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我们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收集各种各样的名篇名著进行阅读、交流。还有,在国庆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假期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好。又比如中秋节,可以让学生收集古诗词进行诵读,然后在班上举行“读古诗,赏明月”的中秋庆祝活动。

2、系列化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利用各班每周一节得健育阅读课开展系列化阅读活动。如低段的学生可以开展背唐诗,画唐诗的活动,还可以开展儿歌诵读比赛活动,促使学生去读唐诗、背儿歌。如中段的学生可以开展成语故事、科普知识阅读活动,让学生大量阅读这方面的书籍。高段的学生可以进行“走进名著”、“走进历史”为主题的系列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阅读。

3、个性化阅读。每个学生的喜好各不相同,我们在统一阅读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在家或校图书室开展个性化阅读。有的孩子喜欢科普读物,有的孩子喜欢神话故事,有的孩子喜欢历史„„只要是健康有益的书籍,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我们要大力提倡和支持(参考学校书韵课程组为学生提供的选读书目)。

另外,我们还为师生搭建了阅读展示平台,定期举行各种展示活动。

1、每日诵读,让校园书生琅琅 (1)诵读内容: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小学生必备古诗八十首》、结合教材拓展的优秀诗文。

(2)诵读时间:每天早晨到校即诵读(教师提前安排好诵读内容)、语文课铃声一响即诵读,时间不少于十分钟。

(3)诵读展示:每周星期

二、星期四早上8:40有一个班在学术厅门前的大榕树下进行晨诵展示。课程组期初做好安排后,由各班语文老师负责落实训练,由课程组老师负责指导、点评。

通过诵读,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经典,厚积薄发,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定期开展教师“读书沙龙”、“读书演讲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

3、开展阅读竞赛,享受阅读乐趣

(1)每学期开学初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填写好书推荐表。

(2) 每学年,我们集中开展两次学生阅读竞赛活动,内容可以是讲故事比赛,也可以是读书征文,还可以是制作读书小报等等不同的形式。最后,我们对读书活动进行相应的评价。我们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倡导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实施多元评价,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阅读效果,在内涵发展中提升。

领导重视,领导带头倡导全校师生一起创设人文化、学习化的校园阅读生态环境,让校园充满书香,通过阅读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让阅读成为全校师生的最大爱好和乐趣,让阅读成为南小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学校的各项工作在书香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都市绿色学校”、“成都市家长示范校”、“大邑县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红旗大队”、“大邑县校风示范校”、“大邑县特色文化学校”、“大邑县课改先进学校”等许多荣誉。

人生有限,书海无边,但我们要用自己有限的人生去尽情遨游书海。打造书香校园,建设书韵课程,开展阅读活动,让我们在茫茫书海里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要认真地把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因为我们坚信:只有阅读陪伴的人生,才是最充实、最幸福的人生。

遨游书海享受快乐

遨游书海

“书海遨游”调查报告

遨游书海,快速成长

引领学生遨游书海

遨游于书海之中

遨游书海,感悟人生(材料)

醉心书海,享受生活

读书活动演讲稿:遨游书海,洗涤心灵

享受阅读

书海遨游  享受阅读(图书工作总结)
《书海遨游 享受阅读(图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