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2 01:07: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读了第二章“寻找六阶段”感触很多。

章节开头说我们可以通过经验和耐心以及从失败中学到的教训,打造一间以信任为基础的教室。还列举了一个例子,“跟着一位好老师的学生表现突出,但某日,老师因病或开会不能来上课,改由其他老师代课,原本运作良好的教师,竟然变成闹哄哄的宠物之家。”这一点,我有切身的感受。前段时间,因为结婚请婚假,班级的语文课就调给了其他老师来上。假期完一回来,就听到老师们说我不在,孩子们都乱套了,排队混乱,做操不认真,课堂上也闹哄哄,根本hold不住。相信这一点,我们班主任老师都深有体会,我们在时,孩子们都很乖巧,只要我们哪天不在学校,孩子们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没有人能管得住。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好的班风,引导学生为“对的理由”循规蹈矩呢?雷夫.艾斯奎斯根据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总结出了适合学生的“六阶段”。这六阶段分别是: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和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奉行不悖。

刚踏进校门,孩子们接受的就是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以“不惹麻烦”为前提。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课堂上安静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再不听话,我就打电话让你爸妈来”,老师们总这样警告孩子;“你要不认真写作业,我就告诉你们老师”,家长们也总这样吓唬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思维的强化下,不少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但是,这一阶段的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的,并不能实现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要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当孩子们因为“不想惹麻烦”以外的理由做出决定时,老师们又会犯下“第二阶段思维”的错误——患上“奖赏症候群”。我们看到,孩子们因为良好行为得到奖赏后,会大大提高重复我们认可至行为的可能性。于是,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认真的孩子会得到小红花等奖品。我明显感觉到,哪节课我带着奖品去,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就会出乎意料的高。反之,则是反应平平,甚至是死气沉沉。家长们也对这种“贿赂”行为偏爱不已,记得一次“只要„„就„„”的造句,很多孩子都写道:“只要我考试成绩好,爸爸就带我去吃好吃的。”或者“只要我考100分,妈妈就给我买玩具。”不否认,孩子们为了得到奖赏,会努力学习,但是总感觉这是一种变了质的学习。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对奖品形成依赖。记得一次听写,我给全部正确的孩子每人发了一颗糖,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但是,后来又一次听写,就有学生问我全对有没有奖品,实在让我很无语,仿佛对他们来说学习只是为了得到奖品。所以,现在我不断淡化对孩子的奖赏,要让他们慢慢领悟到“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课堂上多教育他们“学习是为了自己,上课认真听,作业按时完成,遵守纪律都是应该的。”也许孩子们并不能完全听懂,但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

第三阶段是“我想取悦某人”。班里有几个孩子,一下课就喜欢围着我,抱着我。她们课堂上发言积极,作业也写得很工整,当然我对她们也是抑制不住地喜欢。记得班里的一个学生在班级的“愿望树”上这样写下自己的愿望:“希望老师能像以前一样喜欢我。”也许,促使她好好学习的原因很多,但是“取悦老师”应该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我们要提高期望,力求让孩子达到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并行不悖。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不懈的努力!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