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13:3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拿来主义教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暑假匆匆读毕《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被称为“当代的梭罗”的雷夫在美国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他用爱和责任撑起孩子们的一片蓝天。书中主要涉及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一种成功地让学生考试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理念和方法,不仅席卷美国,而且风靡世界。很多教育者奉其为圭臬。殊不知学习,教育,我们需要“拿来主义”。

中国的教育大环境和雷夫的教育大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习惯于作业、考试,以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考试制度在目前中国社会是最公平的,公平然而不见得就合理。因为考试让学生淹没于题海,压抑学生的创造性,也直接导致教师的堕落。所有文科的学习都是记诵之学,看谁的记忆力好,语文学习堆积概念,却无法去触摸语言文字,活跃自己的思维。在应试制度下,老师疲于应对这制度,对看书学习渐渐失去兴趣,慢慢堕落。

我常常思忖,小学生究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我怎样才能教学我的学生学好语文,考好分数?普遍地认为,或者语文老师的共识是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有丰富的阅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而,在现在的社会,学生的阅读状况其实很糟糕。诚如雷夫在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强大的‘平庸势力’串联起来,让有能力的孩子无法通过学习爱上阅读这些势力包括电视、电玩。劣质的教学、贫穷、破裂的家庭,以及普遍欠缺的成人指导。”暑假学校大队部布置学生看书作业,其中有一本是郁雨君的《我们班的小童星》,我也和学生一起读了这本书,书中故事浅显,书中传递的思想也是本书作者被商业化思潮裹挟而去的浮躁和喧嚣,并不能给青少年传递多少正能量。现在市面上的青少年读物,正真原创的书不多,导致学生的选择面窄,阅读水平浅。

雷夫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他说,“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彼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基础。”(P32)“分享伟大文学作品的喜悦可以是大人和孩子之间关系的基石。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那世界,敞开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远行。(P34)”。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是基础,怎样指导学生阅读也非常重要,雷夫的56号教室常常会组织阅读会,让学

生畅谈阅读的感想、收获,会经常组织学生看由经典文学改编的电影,这才是自由的阅读,他的重点是作为学生你从读书中收获了什么,学生你书的看法是这么,这很重要,学生的三观在一次次的读书讨论中渐渐产生。我们的阅读强调学生对书中作者写作意图,习作方法的阐释,其实这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检测语文水平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写作。写作源于阅读,没有良好的阅读,学生的写作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教师在布置看书作业时,会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会要求让学生在习作时多用成语。然而,把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需要教师在语法上对学生的指导,这是衔接两者的桥梁。然而,我们教师,往往忽视语法的教学,比如修辞手法,我们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修辞手法的概念,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判断语文课本中句子的修辞手法。对于如何准确地运用修辞手法很少提及。所以基础好的学生能模仿美文的文法,修辞,然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写的不生动,没灵气,没章法,一本流水账交差。第56号教室有专门的语法课,而且语法课是习作的基础课和入门口,这很重要。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也变化无穷,这是教育的魅力和变数。雷夫有名气,雷夫有一套,但我会拿来主义,他山之石,攻我之玉。

推荐第2篇:《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跟着雷夫老师走进了那间又小又破的56号教室,看着他把“品格”、“付出”、“谦逊”、“支持”传达给学生,是他,让学生生活在一个不必“害怕”的净土,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让学生的缺点得以改正。雷夫老师用自己对于教育的热忱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信任才最宝贵,有了信任,才可以谈教育。我觉得,让孩子免于恐惧,是56号教室奇迹的根源。

捧着书细看,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透过这些浅显通俗的语言,我看到了一个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事业,并沉醉其中的教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旦成功,它带给我的满足感,足以补偿这个疯狂的教育界给我的心痛、头痛、以及微薄的薪资。”当看到雷夫老师的一名学生说“老师会把我们不会的问题讲上500遍”时,我真的无言,也很惭愧。多么有耐心有爱心的一位老师呀!学生的问题,也许是很小的一个知识点,也许是老师已经讲过很多很多遍的,也许是学生根本没注意听才不明白的,而雷夫老师,不问任何原因,只要学生不明白,就讲到明白为止。说来容易,但如果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总是无数次的重复,任谁都会生厌了吧。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雷夫老师认为“我的工作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供机会让他们拯救自己的灵魂”;“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这些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读完这本书,我特别感觉到雷夫工作量很大,这也是我怀疑雷夫老师是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的原因。雷夫老师说过,“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一个好老师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耐性,需要爱。他那“魔鬼式训练”、学习“八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上的!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教学工作似乎涵盖了除技术性学科,如音乐美术外的所有课程。“凡是值得做得事情,就值得好好做。”这是第五十六号教室的班训,我想也是雷夫的行事准则。雷夫和我们一样也有痛苦和想要屈服的时候,但每当这时雷夫回想起他的学生珍妮给她的信,感谢他为孩子们建造的“避风港”,因此他又打起了精神。雷夫作为教师已经做到了极致,他用全部的爱、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在56号教室读书的孩子们。

在这本书上,雷夫老师写了许多教育学生的方法。其中有的对于我的日常教学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有的与中国教育现状还有一定差距,操作起来会有困难。不过,雷夫老师对于社会的责任心,对于教育的热心,对于学生的爱心一直感染着我,只要心中有学生,再加上好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就不是奇迹。

推荐第3篇: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看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从未想过,教师可以这样当而且还可以当的那么好。雷夫艾斯奎斯告诉了我他可以做到这些,并且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雷夫老师从事教育,给人的感受,首先不是教学的技巧,而是一种职业的激情,这也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雷夫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他爱学生,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在这本书的每一处都可以挖掘到。在他的班上学生都几乎家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家长的倾力配合,甚至有父母是吸毒,这样的孩子学习大多都不太理想。但是,雷夫没有遗弃他们,他以独特的魅力使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回家。即便在节假日,孩子们也来学校,跟随雷夫老师一起阅读、算术、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一起去旅游。他甚至兼职几份工,为的是多挣一些去演奏会的费用。看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真的是充实而有意义,完全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在书中,雷夫多次提到道德发展的六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他告诉孩子们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同时也告诉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不要让我们的孩子们除了知道“要害怕我的愤怒和权力”之外,什么都没学到。也许这是许多教师的通病,就我来说也遇见不少这种错误的引导。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 在中国,老师们常会对学生们说,他们的未来决定于测验的分数,表现不佳会让父母和老师颜面扫地;众多小学通过强调阅读和数学的成绩,造成教师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这两个科目上,而很少上像历史、地理、社会科学之类的科目,甚至放弃;美国也有孩子天天在补习功课。但雷夫告诉孩子们,测试就像一个温度计,它是一下测量工具,就这么简单。只是它测试的不是温度,而是对某项技巧的理解。他告诉我们: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测试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的过去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许多家长老师他过于注重孩子们的测试成绩,迫使他们失去了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是高分低能,这也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一大悲哀,而雷夫把教会孩子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视为给他们的最好礼物之一,他教会孩子们一生都可以受用的生活技能。他的课堂是学生撇开了书本上枯燥,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他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

尽管雷夫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雷夫也说: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没有“倒吃甘蔗”的感觉。他曾问过自己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面对学多挫折,雷夫也曾想过放弃,但在他想要屈服的时候,他会拿出他的学生的文章来读,看到孩子们能有所成就带给了他少许的安慰,也证明了付出是值得的,他最求信念的理由,就在这儿找到了答案。读到这,使我对雷夫产生深深的敬佩和感动。

我庆幸我我没错过这本书,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他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帮助我们建构了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有着巨大的影响。

推荐第4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为他的学生所做的早已超出了一个老师的责任与义务。他所任教的学校,条件极其恶劣,他的学生也并不是最优秀的,但通过雷夫老师的帮助,学生们却都成为了美国的精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全面而详细地阐述和介绍了雷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有效行动。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帮孩子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

雷夫老师爱他的学生,为了学生有更光明的未来,他把“成功无捷径”的标语挂在教室中,他让孩子们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他鼓励孩子们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功无捷径”这个标语成了56号教室的灵魂,也已深入孩子们的心底。这样一种沉静的、坚决的信念,影响了每个人的行为举止,引领孩子们明白,要有勇气战胜一切困难,要有勇气面对一切挫折,要实现美好的梦想,唯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别无他法。我们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我们要想实现梦想,别无他法,唯有努力。

的确如此,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与努力,“成功无捷径”告诉着我们,任何人要想获得成功靠的是刻苦、是努力,是信念。而我们要给孩子的就是让他们树立理想,只有树立起近期和远期的理想,才能打开成功之门。 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人人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使他的学生自愿牺牲业余时间,自愿放弃自己钟爱的电视节目,收起最爱玩的游戏机,每天早上提前两个小时到校进行学习,甚至主动要求周

六、假期到老师家学习。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

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雷夫先生说过,“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的确,雷夫老师从教以来,坚持自己的原则,付出120分的热忱,面对着来自贫困家庭、移民家庭的孩子,他都是抱着同样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以独特的魅力使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回家。做一好老师是很难,所以要求我们自己向雷夫老师那样,认真、坚持、有原则。我们中国教育的弊端,保守、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造成我们老师对于自己的定位都是那么的困难。

“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正确率高,家庭作业却龙飞凤舞、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我们的孩子,是在为老师学习吗?我们老师(包括我),常常为了能看到学生干净整洁的作业,就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陋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高效地学习。“我想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懂得安排和分配时间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乐在其中,也会做得更好。”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任何教学的决策都必须谨慎小心,务必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考虑。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教师的任务为何?学生踏进你的教室,可以学到什么?可以带走什么?你自己要坚强,才有资格期待学生不被挫折或失败击倒!只有你自己勤奋不懈,才能要求学生努力用功!愿明天更美好!

●提倡“没有害怕的教育”

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我个人觉得雷夫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

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他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我想,我们教师应像他一样用我们的教育智慧、责任感和不断地学习能力,建立我们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我们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有独特思想,他虽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但却是一个通才,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热爱学习;他以热情的教育态度,让教室变的温暖,他用爱,获得了教育的成功与精彩;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当代社会的困境与难题有认真的审视;他用智责任感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帮助我们建构了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推荐第5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奇迹,在汉典中解释为“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56号教室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什么成就了这一奇迹的诞生?刚拿到《成功无捷径——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我就被书名深深地吸引了,一个个疑问促使我迫不及待地去翻阅它,去解开心中的疑惑。

翻开书,对《成功无捷径》一书的高度赞誉让我对雷夫老师有了初步的认识:“他是行动派教师的最佳代言人;他对教学充满热忱,每天十多个小时,他和学生们共处于第56号教室,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和算术中,感受古典音乐与经典文学之美;他让人坚信,就算你的家庭不够温暖,你依旧可以对未来充满美梦;他更让人体会到,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拥有一位好老师更重要?”

细细读完全书,雷夫老师的形象在心中逐渐丰满。感动、叹服在心中涌动。雷夫就像一位心灵导师,教导学生终身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掩卷沉思,纵览全书,我们不难从雷夫老师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里体会到他对孩子的那一份关注,那一份发自内心的爱;我们更能从中看到雷夫老师的智慧与伟大。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是点燃学生思想的人,是给学生的一生带来影响的人。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是有个性的教师,是一位真、善、美的教师。“好的老师是教室里的奇迹”——或许,这就是创造56号教室奇迹的秘密。

秘密一:信念

每个人都想成功,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成功。有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使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没倒的话。雷夫老师巧妙地利用听音乐会的契机,让孩子们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把“成功无捷径”的标语挂在教室前面的墙上,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言行把“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放在了孩子们的心中。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人人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使他的学生自愿牺牲业余时间,自愿放弃自己钟爱的电视节目,收起最爱玩的游戏机,每天早上提前两个小时到校进行学习,甚至主动要求周

六、假期到老师家学习。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时,学生最需要的是让自己真的有一个好的信念,一个可以支持自己的信念,一个给自己希望的信念。一位好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而是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心中的信念。但凡成绩优秀的学生,哪一个不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才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呢?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我们要给学生支持和鼓励,要让他们相信,失败和挫折是一时的,成功一定会到来——只要你肯努力,肯付出。其次,让学习优异的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经验,避免一些同学走弯路。介绍的同时,也向其他学生说明了一个道理,优异的成绩并不是靠偶然和运气就能获得,而是依靠努力的付出。“成功无捷径!”好老师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信念。

秘密二:爱心。

从雷夫老师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他把56号教室打造成一个充满欢乐、健康向上的地方,这里的每个孩子都变成信心满满的快乐天使。

爱,让雷夫为教育倾其所能,他对学生倾其所有。你看,他花费一大笔钱给学生准备教具;经常带孩子们出去吃饭;确保孩子们都能得到生日礼物;他还花了几千块钱去购置艺术教具和体育器材;更花钱的地方是每次带学生出去旅行,精心筹划户外教育„„为了筹集这些经费,他给自己增加了额外的工作:兼职信差,为熟食店跑外卖,做周末小时工,做侍者等等。他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和激情,真是无与伦比,无人可及。

“阅读是学校里最最重要的一门课”,为了让这些来自美国不同人种、不同宗教、不同经济阶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都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雷夫在星期六为全班同学搞到斯坦贝克的书看。为此,他不停地进出于各个图书馆为孩子们借书看。在离开某个图书馆后的一个小时内,他会改头换面再次进去借同样的书,有时会戴上眼镜,有时会戴上帽子,有时还会带个假胡子。真是煞费苦心,而煞费苦心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是源于对教育、对学生的浓浓的爱。陶行知先生写到:“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满怀爱心,关注学生,蹲下身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站在学生角度审视我们的教育。《站在窗边的小豆豆》中,那位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蹲下来一连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而“你真是个好孩子”这句宝贵的话,影响了小豆豆的一生。

秘密三:坚守。

雷夫给人的感受,首先不是教学的技巧,而是一种职业的激情,这也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雷夫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这一份激情的保持源于雷夫对教育的执着与坚守。雷夫的教育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雷夫一直精心构想着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但“三剑客”还是伤害了他的感情。由此可见,任何时候,教育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练,才能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开发出自己的智慧,成为一位难能可贵的“智慧又成功的教师”。 “做一名既智慧又成功的教师”,书中第五章雷夫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一个人既能完成出色的辛勤工作,又能在智慧和经验的帮助下取得更好的效果。”雷夫老师寻找到了平衡点。那么,就让我们像雷夫那样,在坚守着我们教育岗位的同时,少一声埋怨,多一份思考,为自己多制造一点快乐的理由,努力去做一名智慧的教师,或许,奇迹也会在你手中诞生!

我想,但凡在人生舞台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莫不是勇于打破常规,具有前瞻视野,观念独特的人。雷夫老师之所以能创造出56号教室的奇迹,除了“信念、爱心、坚守”外,敢于向旧势力挑战,不屑于许多教师的自欺欺人,随波逐流,并且敢于在教育领域内大胆追求探索„„都是他创造奇迹的秘密吧。

推荐第6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书笔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发扬文明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要求学生进出校门、校园内看见老师主动打招呼;进出教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对学生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是认真执行了,但教师是否为学生做了榜样呢?早上进校门,学生有礼貌地敬礼并问声“老师好”!学生认真打扫保洁区,……。我们的教师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学生有会怎么想呢?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起过: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当然,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曾经在无意中没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被学生质问。有一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啊,上次我叫你,你没回我!为什么?”我一脸茫然,怎么都想不起来,也许是我真的没看见或听见。但不管怎样我已伤了学生的自尊,我主动对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学生还是很开心地走了。对我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是大事,他们感觉老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你老师的教育我就愿意接受,融洽了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都是有所帮助的。从此我无论走在哪儿,还是在校园内外,无论我是否教过他们,只要是学生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现在有的学生站在教学楼走廊中,看到了也要与我招招手,我也主动回应。

可见,教师散播一种榜样,收获的是一种目标。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直接从老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这样,才能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推荐第7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读后感

车王镇朱高小学宋玉海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发扬文明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要求学生进出校门、校园内看见老师主动打招呼;进出教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对学生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是认真执行了,但教师是否为学生做了榜样呢?早上进校门,学生有礼貌地敬礼并问声“老师好”!学生认真打扫保洁区,„„。我们的教师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学生有会怎么想呢?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起过: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当然,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曾经在无意中没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被学生质问。有一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啊,上次我叫你,你没回我!为什么?”我一脸茫然,怎么都想不起来,也许是我真的没看见或听见。但不管怎样我已伤了学生的自尊,我主

动对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学生还是很开心地走了。对我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是大事,他们感觉老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你老师的教育我就愿意接受,融洽了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都是有所帮助的。从此我无论走在哪儿,还是在校园内外,无论我是否教过他们,只要是学生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5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5篇。现在有的学生站在教学楼走廊中,看到了也要与我招招手,我也主动回应。

可见,教师散播一种榜样,收获的是一种目标。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直接从老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这样,才能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篇2: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爱就是奇迹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寒假里,抱着一种完成读书任务的心态,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却收获了一场意外的心灵之旅。

56号教室的奇迹在于:这里的孩子大多是来自社会下层的移民家庭,他们的家庭环境似乎注定着他们只能得到最廉价的生活、受到最普通的教育,他们的人生也应该按部就班;但是正是这些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全国测试中高居榜首,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超一流大学,并且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缔造了本该平凡的他们的不凡的人生。这是奇迹的结果。 56号教室的奇迹在于:“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20多年来,56号教室六点半就敞开了门”;“我在一片漆黑中到校,比正式上课时间早了整整一个小时,而迎接我的是一群热切等待学习的学生。他们自愿早到,和我一起用这一小时来训练一项经常受到忽略的技能??”;每周的作文、每月的读书心得,学生欣然接受,甘之如饴;晚上延迟放学的时间,学生没有丝毫的埋怨;即使寒暑假也阻挡不了他们来教室的脚步;即使毕业了,也不忘每周回到这间教室??这是奇迹的表象。 56号教室的奇迹在于:雷夫埃斯奎斯!“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教室的口号;“成功无捷径”是教室里每个孩子的信念;他提倡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指导孩子进行大量的阅读;他创造许多有趣的游戏、带领学生组建乐团、排演戏剧,使得学生爱上学习、爱上艺术;他告诉孩子们“测验就像温度计”,使他们明白有效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奇迹教室的缔造者。

其实,追根究底,第56号教室的奇迹来自于一个普通的教师对于一群学生的伟大的爱,也许可以这样说,这种伟大的师爱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感悟一:爱是一种坚持。

雷夫老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深深的震撼了我:教书和用心教书,在这里竟有了云泥之别。如果说把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那爱的只是自己,因为我们从中获得了生存的物质基础;只有把教书作为一项事业来做,才能坚持爱这个职业、爱这个岗位、爱讲台下的学生,才能用心,这就是雷夫老师的爱,正是有了这份爱,他执着地花费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来经营着这间第56号教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孜孜不倦。当我们的教育热情被时光掩藏;当我们被学生,被家长,被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我们觉得理想与现实太远,开始计较得失平衡的时候,不妨想想大洋彼岸的雷夫老师,不妨想想“用心”这两个字。

“什么也阻挡不了一个有创意、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我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不停地进出于各个图书馆为孩子借书看。在离开某个图书馆后的一个小时内,我会改头换面地再次进行借同样的书,有时会戴上眼镜,有时会戴上帽子,有时还会戴个假胡子。”这是书中雷夫老师为学生借书的情节,这种戏剧情节式的坚持却震撼了我。作为语文老师,自然知道“通过文学,孩子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

受新观念,踏上光辉大道去远行”。但是也深知让学生在这个到处充斥着“速食”文化的时代,让学生沉静下来读书,滋润心灵是一件何其不易的事情。雷夫老师用着自己的持之以恒的热忱,挑选合适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开办读书会,潜移默化得改变着学生的气质。

感悟二:爱是一种信任。

冯骥才在散文《珍珠鸟》的结尾写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师生之道也应如此。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雷夫就是这么做的。在56号教室里没有“害怕”,是爱和信任驱散了它。雷夫老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美丽的天使,我们不妨想想天使意味着什么。在他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这巨大的潜能,并致力于独具慧眼的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这种潜能。我相信我们心里也相信我们的学生潜力非凡,但是,对于独具慧眼地发现并且放手发掘孩子的潜力,我们却却步了,我们无法脱手,无法让学生远离我们的视线,似乎只有学生在自己的眼睛里,我们才能安心。所以,该放手时放手吧,不要让孩子真的住进我们的眼睛里,也许这些令我们放不下心的孩子会急于我们很大的惊喜!

学生在乎什么?现在的学生也许他们不在乎考试的成绩,不在乎老师的苦口婆心,更不在乎老师的处罚??他们最在乎的是不公平。书中告诉我们:“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学生欢迎一视同仁的老师,只有公平,公正,学生才会打心底里尊敬老师、信赖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对于成绩好,行为乖巧的学生,那种喜爱之情会油然而生,相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会在不经意之间出现一些偏颇。所以雷夫老师更高明,他高明之处在于他的公正,只要他心里装着学生,其实每个孩子在他心里都是一样的,所以雷夫老师以身作则,讲公平,讲道理,做孩子可靠的肩膀。

感悟三:我们的教室有多大?

有一点可以肯定,从第56号教室走出的孩子,虽然生长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不仅学业优秀,而且谦逊有礼、诚实善良,我觉得这比他们后来考上那些超一流大学更加令人欣喜,这是人性的奇迹!雷夫老师给予他们并非知识一项而已,可以说在雷夫老师指引下的成长,这批孩子是幸运的。

因为雷夫老师始终坚持: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他一再提醒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他们的品格、诚信、道德或胸襟都是教育的根本。

雷夫老师用知识、艺术,尤其是爱心撑起了56号教室的巨大课堂,这个课堂影响到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将会延伸到社会、乃至于影响到这些学生的下一代身上??56号教室的伸展性是无穷无尽的。

想到这里,我不禁反问自己:我的教室会有多大?篇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暑假里,我阅读了美国的一位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读后感慨颇多。

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老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他积极乐观的情绪,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人。雷夫老师是一个敢讲真话、有智慧、充满爱心的老师,让我由衷的佩服。

一、信任的珍贵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开学第一天,雷夫就与孩子们玩游戏,让孩子们从游戏中知道: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雷夫老师允许学生有原因的犯错误,但是不能破坏老师对他的信任。当然他也愿意给学生赢回信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雷夫老师更加注重身教,像他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雷夫老师告诉学生:“只要尽力,考试不是那么重要,就算考坏,明天太阳照样升起,地球也不会毁灭。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还没有弄懂这个题目,老师再为你讲解一次”。雷夫老师以热情的教育态度,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作为教师,面对的是各色各样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

我们总想着让学生整齐无痕地统一步骤,规范好自己的言行,让孩子们能乖乖地听话。既然如此,前提条件是学生能主动地听老师的,那大多数情况,老师都会很严厉,让学生对老师有种敬畏感,从而不敢亲近老师,做出不规矩的行为来,那么,老师的目的也达到了。对比雷夫老师,他却“以信任取代恐惧”,让孩子能真心实意地相信他。

二、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雷夫老师很懂得教授方法,让孩子懂得学习,他特别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学习。在他看来,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个低年级段的语文老师,可能更多的是在思考怎样的阅读方式是适合学生的最佳方法,而雷夫老师他做得更为细致:注重大人的指导,善用图书馆,他从为孩子选择读本,帮助不会阅读的孩子,让孩子对阅读作出评估,以及把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从细节方面使热爱阅读的孩子能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三、与生为友

雷夫老师说:“因为我并不特别有创造力,所以只能尽我所能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我用大量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就连寒暑假也几乎天天陪着他们学习。”雷夫老师用毕生的经历和孩子们相处,他不是圣人,他也希望能够和家人一起打打网球或者听听音乐会什么的,但是一旦想到他可爱的孩子,他就心甘情愿地陪着孩子,因为他的收获远远超出他的付出。雷夫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电影,一起旅行,一起玩音乐,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和孩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孩子形成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信任他,喜欢他,爱他,所以他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朋友。

四、行事要努力

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做老师,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根本。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爱孩子,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将信任与爱融入教育,也是我读罢此书后,需更加坚定的信念。

推荐第8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雷夫式创造的儿童教育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感

也许是囿于工作事务抑或其他琐事,已经很久未曾如此沉浸于一本著述而忽略时间的流逝了。与《第56号教室的奇迹》厮混半日,终瞭了当今颇负盛名的,辉出熠熠光环的教学奇迹。不可菲薄,雷夫老师的那份专注及集束自身所有思维能量的践行,在小小的56号教室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大大的奇迹,于美国而言。

对比雷夫老师所有的闪耀着智慧的教育行为和想法(不能谓之为思想),窃以为可归结为:行——知——行。凡处教域者皆可明了,雷夫老师25年的坚守,其行为、做派、言表,几乎都能寻到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影子。1944年12月16日,《大公报》刊载了行知先生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先生如是说:一是把我们摆在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不是敷衍,不是假冒,而是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二是认识小孩子有力量;三是理解儿童的创造力(A:解放头脑B:解放双手C:解放嘴巴D:给儿童创造的空间E:给儿童创造的时间);四是培养创造力。雷夫老师以25年探寻的“没有害怕的教育”暗合了先生关于“创造的儿童教育”的第一点论述。《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八章“火箭人”中关于“云霄飞车”以及史宾赛.里姆斯老师和他的“实验室小白鼠”的描述,所折射出的,我以为基本都是行知先生“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的缩影。

诚然,艾斯奎斯所取得的成就不可谓不大,但那毕竟在大洋彼岸,而且我以为雷夫亦有偷师之嫌。于我国人而言,教者而言,当多汲取无过,何不近水楼台,多读行知先生之“创造教育”、“生活教育”等著述,反来的更加笃实,亦合乎国情及价值认同之归属。

成都市华林小学

杨永明

推荐第9篇:《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如何教会孩子爱其他人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

在暑假期间,我又认真阅读了《中国教室的奇迹》,这次给我的感受就是如何教会孩子爱其他人。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更要注重我们的德育教育。现在我们的教育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本教育。如何珍爱生命,怎样学会做人做事,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初三全市统一模考,作文题目是《为你打开一扇门》,电脑阅卷的时候,全市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出现了半以上的学生出现了偏题现象,很多学生写的是母亲为自己打开一扇门,老师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门,朋友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门。而不是---我为别人打开一扇门。

表面来看,这是作文跑题,其实质却是: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习惯于被别人爱,很少有关爱他人的习惯,紧急状况下的作文其实是平时素质的反应。所以,与其说是偏题事件,还不如说是很多孩子缺少关爱他人的素质。没有生活,怎么能有作文?而百合班的作文像往常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好的作文,主要是他们已经习惯了爱----爱别人。

当我看到上面的这个事例时,给我触动很深,现在的我们经常是逼迫学生把成绩提上去,而有时我们却忘记了德育,想想有很多的犯罪分子,有很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给社会带来的伤害会更

大。所以,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把学生的德育搞起来,并且搞好,给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校怎么给孩子做好德育呢? 我认为至少每月都要进行一次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让孩子们都有一颗爱别人的心。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感恩父母,培养爱心。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被父母宠着,不知去感恩父母,所以作为教师正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父母亲,体会父母爱,理解父母亲,感悟亲情。一个懂得感受母爱的孩子才能学会去爱他人。我在进行教学时,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接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所以学生有时有什么动向,我就会及时地去引导。说说他们的爸爸妈妈,说说生活中的点滴。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学会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让爱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传递开来。

2、别人快乐,我们也快乐。培养同情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弱势群体,比如,灾区的人们;遇到天灾人祸的家庭;贫困地区的人们,尤其是失学的儿童等等,这些生命个体和我们一样具有生存的权利,一样向往着更美好的生活。要改善他们的生活,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让心智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懂得同情弱者,奉献爱心尤为重要。来体会“别人快乐,我们也快乐”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写一写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人需要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在每次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灵一次次得到了真善美的

感染。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时都在引导学生欣赏生命,热爱生命,关注生命,让孩子们学会爱自己,同时也学会爱他人,懂得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还要为他人着想,这应该就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真正意义吧!

推荐第10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读后感

一有什么样的奇迹

拿到这本书,我在想一个小学教室能有什么样的奇迹发生?能用“奇迹”这个词?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这是一个普通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每年都有上千普通家庭的学生希望加入雷夫的班级来改变人生,亦有人用百万年薪邀请这位洛杉矶的小学教师,但雷夫,这位“全美最优秀教师”依然坚守在这间不断创造奇迹的“第56号教室” „„

二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puith)是何人

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puith),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艾斯奎斯从教20多年,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奖,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1997年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杂志年度“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并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M.B.E)等。他把奖金捐给了所在学校和学生,并成立了“霍巴特莎士比亚”慈善基金。 25年来,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 “天才与圣徒”。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学生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好成绩,而且雷夫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甚至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

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迹

是什么东西支撑着第56号教室奇迹的发生?我们可以确信一定有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老师。“是什么东西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我们可以注意到雷夫老师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雷夫老师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一)雷夫的教学哲学(思想上的)

1.雷夫老师对孩子的充满爱心

As I am not a particularly creative teacher, I decided to give

the kids the most valuable thing I have to offer :my time.

Rafe Esquith

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

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雷夫·艾斯奎

我看到了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心。

2.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3.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

如果教师充满激情地去做,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蕴涵着无限可能。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无限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

4.失败是好事

5.我们可以做得更好。雷夫认为,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作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努力。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

6.好的导师,是孩子一生的奇迹

7.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要求才是根本

作为教师有时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多数教师以害怕为基础,我们的教室却以信任为基础¨¨¨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

8.纪律必须符合逻辑

老师必须维持教室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孩子看不起。这就如同我们平时说的“一碗水要端平”一样。

9.打造一个避风港

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以信任为基础、毫无恐惧的教室,是孩子们学习的决佳场所。有些孩子会背叛你对他们的信任。然而,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用行动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优异表现的可能。

10.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正因为孩子的无法无天,所以我们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教室,飞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时才算失败。

11.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不会有人问他们第56号教室所重视的议题:“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漠视这些人生的重要的课题?或许是因为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难度却很高。然而,我们如果想培育非凡的学生,就必须正视这些议题。

12.过程就是一切。

雷夫在书中写道:“学年最后的演出很意思,接受观众起立鼓掌的感觉真不错但付出努力才是真正的奖赏。再多的掌声也比不上孩子们所经历的探索,以及为了使每一个演出不同凡响所付出的努力。

(二)雷夫的教学行为的精华(行为上的)

1.道德培养的“六阶段”

“六阶段”已经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增长的基础建材。

2.注重发挥孩子们的潜力

3.注重班风建设

书中写道访客在参观第56号教室之后,从未因孩子们的学术能力、我的授课风格,或是墙面装饰的巧思而感到惊喜。他们在离去时赞叹连连是另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我们的“班风”。我们班的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但它少了某个东西。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这样东西——害怕。

4.重视学生阅读

雷夫相信:“热爱阅读的的孩拥有更美好的人生。”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笑声和泪水是第56号教室的标准。这些孩子将终身阅读,为人生而读。

5.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步骤二:每周作文;步骤三:每月读书心得。步骤四:平装书作者:少年创作计划。

6.设法使学生喜欢数学

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孩子如果想未来持续在数学这一科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真正爱上数字。

绝对不可拿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绝对不可拿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的过去表现来衡量他的进步。世界上总是有更会阅读、数学更强,或棒球打得更好的人。

8.播放历史性的演说

对儿童而言,优质记录片能启迪、增长见闻,并树立成功典范。另一个让历史活过来的方式,是“播放历史性的演说”。

9、自然课时必须重视观察、实验、记录、分析

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教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

四对我们的启示

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许多相似之处。有些东西在美国有用,在中国不一定有用,但有些理念和做法还是有借鉴价值的。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在自己的班级上让学生能够创造出奇迹,必须有一颗爱心,诚实、正直,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激情,才能使教师的智慧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而且对自己教学的未来成果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的所教的学生走得更高、更远,进而使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涯更加精彩。因此,教师有好的想法,要敢于大胆地付诸于行动,为了孩子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有时还要敢于承担一些压力或者所谓的“风险”,这样前进的步子就可能会更大一些。

对于雷夫老师,我们除了膜拜他,更重要的是去学习、模仿。我觉得一切的东西源于模仿,然后领悟个中精髓,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国情的特点去糅合成自己的东西,那是最完美的。雷夫老师除了爱、除了去探索方法,不停地付出自己的时间,这都离不开他的激情和坚持。工作八年,我觉得虽然经验和上课的效果不断在积累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当初的热情、理想、向往都慢慢被繁琐沉重的工作磨灭掉,一个人没有激情,仿佛口嚼白蜡,毫无味道,有时候想想这是件有点恐怖的事情。一个人对任何一件东西没有向往、没有激情,再简单的事情也不过如此,再复杂的事情也不会完美。只有对一件事情有高度热情、为之疯狂,才能够想方设法去付出、去努力。记得在网上看过的一句话:结果都是给别人看的,唯有过程是自己享受过并乐在其中。

第11篇:《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俯首甘做谦逊的绿叶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近日,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被深深打动了。印度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雷夫.埃斯奎斯就是这样一位为了孩子默默无闻、呕心沥血甘做绿叶的人,一位为了孩子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礼物——时间的人,一位为了孩子的成长而醉心于教育达到痴狂的人。这种谦逊低调无私的品格感染着学生,也践行着他自己的誓言——你就是孩子的榜样。一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好老师,我们学习的榜样。阅读他的优秀事迹,再反思自己,发现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一、以信任取代恐惧,让教室成为孩子温暖的家

在我们传统社会中,盛行师道尊严,老师具有很高的威严。也正因此,我们教师自己也感觉在学生面前有居高临下之威风,常常走进教室就准备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让所有人怕自己,敬畏自己,尊重自己。却不知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哪里还会尊敬和坦诚地交流呢?因此雷夫老师告诉我们,只有以信任取代恐惧,教室才能成为孩子温暖的家。他让学生做信任游戏,告诉学生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孩子们信任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信任学生,成为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教室因为信任而成为孩子温暖的家。

二、寻找第六阶段,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多数教师挖空心思,既有类似“小红花”的表扬鼓励,又有严厉的批评教育,语重心长、

苦口婆心教育孩子们自觉遵守规则,然而效果甚微。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老师讲到了品格教育的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告诉孩子只做到第一阶段将令你一生毫无作为;而用礼物和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很危险;个人良好行为并不是为了取悦某人或是学校要求遵守规则,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打破规则。即使孩子做到了第五阶段——善于体贴他人,他告诉孩子还不够,人应该努力追求第六阶段,做一个坚持自我、坚持正义、有顽强毅力和责任感并坚持不懈的人。

三、巧用智慧,持之以恒,创造奇迹

在雷夫老师的心里,爱学生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更是落实在具体的实践行动中。他巧用智慧,持之以恒,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让写作成为开启孩子心扉的钥匙;数学课上BUZZ、心算暖身等游戏让孩子变得聪敏,同时更加热爱学习。课余时间排练莎士比亚戏剧,玩摇滚,学习艺术、旅行等,让每一个孩子充满学习的热情,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并不断前进。他告诉学生:测验就像温度计,只是一项测量工具而已,努力帮助孩子们安全度过分数的陷阱。在他的教室里,没有取笑和揶揄,犯错的人往往得到支持而非嘲弄......点点滴滴,无不浸润着雷夫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孩子们和他相处一年,他却改变了这些孩子的一生。

让我们以雷夫老师为楷模,即使不能创造奇迹,至少我们知道,教育蕴含着无限可能。

2013/8/26

俯首甘做谦逊的绿叶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雷夫.埃斯奎斯,美国公立学校一名普通教师,他的学生多来自贫民家庭,然而却从56号教室起飞,很多学生进入了美国有名的大学继续深造学习,表现优异,令人称奇。和孩子们相处一年,却改变孩子们的一生。这是怎样的教师,创造了奇迹?

印度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我想,雷夫.埃斯奎斯就是这样一位为了孩子默默无闻、呕心沥血甘做绿叶的人,一位为了孩子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礼物——时间的人,一位为了孩子的成长而醉心于教育达到痴狂的人。这种谦逊低调无私的品格感染着学生,也践行着他自己的誓言——你就是孩子的榜样。一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好老师,我们学习的榜样。阅读他的优秀事迹,再反思自己,发现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一、以信任取代恐惧,让教室成为孩子温暖的家

在我们传统社会中,盛行师道尊严,老师具有很高的威严。也正因此,我们教师自己也感觉在学生面前有居高临下之威风,常常走进教室就准备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让所有人怕自己,敬畏自己,尊重自己。却不知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哪里还会尊敬和坦诚地交流呢?因此雷夫老师告诉我们,只有以信任取代恐惧,教室才能成为孩子温暖的家。他让学生做信任游戏,告诉学生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孩子们信任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信任学生,成为孩子们可靠的肩膀。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室因为信任而成为孩子温暖的家。这里举一个故事《签名球的故事》,

令人启发。故事告诉我们,成人应蹲下身体,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信任孩子,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二、寻找第六阶段,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多数教师挖空心思,既有类似“小红花”的表扬鼓励,又有严厉的批评教育,语重心长、苦口婆心教育孩子们自觉遵守规则,然而效果甚微。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老师讲到了品格教育的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告诉孩子只做到第一阶段将令你一生毫无作为;而用礼物和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很危险;个人良好行为并不是为了取悦某人或是学校要求遵守规则,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打破规则。即使孩子做到了第五阶段——善于体贴他人,他告诉孩子还不够,人应该努力追求第六阶段,做一个坚持自我、坚持正义、有顽强毅力和责任感并坚持不懈的人。不断追求,你可以做得更好。这是雷夫老师的话,非常鼓舞人心,能激发孩子对自身更高的要求。

三、巧用智慧,持之以恒,创造奇迹

在雷夫老师的心里,爱学生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更是落实在具体的实践行动中。他巧用智慧,持之以恒,创造奇迹。如精心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让写作成为开启孩子心扉的钥匙;数学课上BUZZ、心算暖身等游戏让孩子变得聪敏,同时更加热爱学习。课余时间排练莎士比亚戏剧,玩摇滚,学习艺术、旅行等,让每一个孩子充满学习的热情,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并不断前进。他告诉学生:测验就像温

度计,只是一项测量工具而已,努力帮助孩子们安全度过分数的陷阱。在他的教室里,没有取笑和揶揄,犯错的人往往得到支持而非嘲弄......点点滴滴,无不浸润着雷夫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孩子们和他相处一年,他却改变了这些孩子的一生。

让我们以雷夫老师为楷模,即使不能创造奇迹,至少我们知道,教育蕴含着无限可能。Jiewei 照应前文

2013/8/26

第12篇:第五十六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每一个奇迹的产生都是一道光,而我们可以借着这道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然后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火。

——题记

雷夫·艾斯奎斯是教师这一行业中的一员,他在美国洛杉矶市霍伯特小学任教。然而他的教室是会漏水的第56号教室;他的学生90%家庭贫困,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那里的社会环境也很糟糕,充斥着暴力与贫穷,脏乱与罪恶。然而就是这个破旧甚至还漏水的的教室里出现了奇迹。那些曾经的问题孩子长大后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名校就读,雷夫本人也获得了“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最佳教师奖”、“英国女王M.B.E勋章”等荣誉。 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创造了轰动美国的教育奇迹,而这份奇迹之光也迅速的传播到中、日、韩等国。在我看来这种奇迹的产生的原因雷夫在这本书中已经告诉我们了,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这种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定不可复制。

一、教师是教室里奇迹的创造者,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1.老师要给予学生信任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一项品质。雷夫说:作为一名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而他给学生最多的也不是爱而是信任。要让学生感受到信任,教师所作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我们不应该把恐惧当作教育的捷径,如果学生只是害怕你,那么你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在雷夫的教室里,没有恐惧,只有安全和信任。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对信任有着近乎苛刻的条件,信任的链条一旦断掉,极难修补。那么教师又该如何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呢? 首先教师要成为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出现在孩子面前的你,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扮演者。要让学生了解你,了解真实的你。也正基于你的真实与坦诚,学生才会愿意相信你。

其次要用积极地态度和耐心来面对问题,也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出持久而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也许发脾气或者恐吓能够很快地收到效果,但是长期下去你就会失去学生对你的信任。那么之后呢,你的吼叫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笑话。面对如此失去风度又暴躁的老师,又如何期待他的学生都是有礼貌的呢?

我们要做孩子可靠的肩膀。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我们有多么多么地负

责任,而应该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要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当我们承诺给孩子们的事情后无论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都必须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纪律必须合乎逻辑。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严格,但必须保证公平,惩罚和罪行要想称。而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却常常会出现与这相反的情况。比如老师在上面讲课时,下面有同学在说话,这时候老师经常的做法就是直接让出现噪音的区域的同学全部都出去或者将他看到的有小动作的同学赶出教室来维持他上课需要的安静。可是这样就会造成“冤案”和“错案”。没有说话的同学被牵连,而有说话的同学却侥幸没有受到惩罚。这样的纪律措施就缺少公平,若是雷夫先生的话,我想一开始他就不会发火,而是用耐心来面对;若是用纪律的话,雷夫也定不会在课堂上将这件事扩大而是让那些说的厉害的孩子站到教室后面,不让他参与本节课的活动,但这种惩罚也不会扩散到下节课。

你就是榜样。如果你要孩子们信任你,你就必须持续努力,付出关怀。每天其实我们有无数个可以树立榜样的机会,所以我们就需要把握细节,养成好的习惯。

2.老师要学会坚持

雷夫老师直言不讳道:教书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没有“倒吃甘蔗两头甜”的感觉,当你静下心来回忆以前的种种,会发现不如意的事情总是很多;当一个老师真的很痛苦;成功没有捷径。其实刚刚投入到教育职业的青年都是满怀着梦想与激情的去投入到自己的行业中,然而随着工作中不如意的事情越来越多,可能是上级的不支持,可能有家庭的不理解,可能还有学生的不配合,这些因素都在消磨着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可能有一天就会因此屈服于现实而成为广大教书匠中的一员。所以我们还要学会坚持,从那些体现教育理念的那些事做起,无论大事小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放弃不丢弃,持之以恒。雷夫的第56号教室与莎士比亚戏剧,还有另一位美国当代名师罗恩·克拉克的“五十五条班规”都是他们坚持、坚守了几十年的说大就大,说小也小,既大也小的事情。

而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界却充满了急躁,今天一个举措明天一个举措,有些很好但仍旧很快就被取缔,就像公众调侃马路两旁的植被一样,新任官员上来后一定会将树木全部换掉,由樟树换梧桐,由梧桐换成杨树,速度如此之快又怎么

能期望它们长成大树。

3.寻找第六阶段法

“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靠惩罚起作用;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靠贿赂起作用;第三阶段,我想取悦于某个人——靠魅力起作用;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靠自律起作用;第五阶段,我能体贴人——靠仁爱之心起作用;第六阶段,我奉行既定的准则——靠境界起作用。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老师深信: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也正是因为他坚持着这一正确理论的指导使他在培养学生时有明确的目的,知道怎样的措施是正确的方法能够促使他的学生们长成有自己的准则。可以说,寻找第六阶段法就是指引雷夫不断改进与创新自己教学法的动力与目的。

5.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阅读的重要性现在大家都知道,可是如何让孩子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却伤透了许多老师的心。因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手机、电脑等电子媒体的普及,学生越来越难以安心去读书。其实学生不愿意读我们不应该逼迫而是陪着一起读。雷夫说一个教师的工作就是就是是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并且让学生自己走进来。我不会使劲地把学生推进这扇门,也不会拉他们进来,走进来必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所以雷夫会每天抽出90分钟和孩子们一起读,当然这些书还要被精心挑选过,既是学生们喜欢读的还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师是奇迹的创造者不代表他们就是神,无所不能

1、有些学生教师也教不了,不如让学生来影响学生

雷夫认为学生分三种,姑且称为孩子

一、孩子

二、孩子三。孩子一是天才——聪明,爱上学,爱老师,出身好,有他们在的班级里老师都会感到很幸运。孩子三不喜欢上学,每次考试都不及格,非常憎恨老师。他们的家长也并不会配合你的工作。雷夫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普通的孩子二身上,他们虽然普通、平凡,数学不是最好,写作文不是最好,什么都一般般,但是他们不捣乱。老师如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他们身上,他们就会做得更好。而且很有可能因为你的鼓励,他们就会转化成孩子一,而这也是一个老师最成功的地方。当孩子三在班里找麻烦的

时候,他们就会找不到捣乱的伴儿。让孩子二来影响班级,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安静、和谐。对于所谓的孩子三,老师的任何办法一般都不会奏效,我们只有给他们上更有趣的课,让他们产生兴趣,才能改变他们。

然而我们大部分老师都把时间花在孩子一和孩子三身上,因为孩子一聪明、学得快,不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就能教会。孩子三我们如果不花时间,他就会毁了你的生活,给你带来很多的麻烦。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所以教师也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你并不是神,你并非无所不能,不是所有的预期教育效果都会发生,你能做的就是教育好你能教育的学生,然后让那些孩子一和孩子二来影响孩子三。

2、不能把每个孩子的成功寄托在教师身上

即使如雷夫般的奇迹创造者培育出无数的高材生,但是他的学生中也有犯罪者。所以我们评判一个老师的时候不应该因为他的学生中有些并未成功而否定老师,同时也不能因为这个老师培育出很多知名大学的学生就认定只要进了这个老师的班,自己的孩子就一定前程似锦。

3、孩子也有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总体而言,雷夫在这本书中更多的是站在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来讲授他的教学方法,所以就会更多的体现出教师的重要性,但这并不代表雷夫就否认了学生的主动性,事实上他的教学手法中很多都体现了和利用了学生得主动性。在他的课堂上更多的是放手让学生们自主讨论、探究、质疑,老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服务者、促进者、伴随者。

参考文献:

《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艾斯奎斯著,中国城市出版社

《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陈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3篇:第五十六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第五十六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种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了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当我们在教学中,因为学生的某种行为或者言语气昏了头时,往往会劈头盖脸的责备或者抱怨,事情平静之后又觉得做得有点不妥,其实一个班上总有个别的孩子家庭不是很完美,回到家中没有温馨的感觉,不能够完完整整的体会父母双方的爱。如果我们能够在学校有效时间内,给与这些特别的孩子特别的爱,他们不但会找回学习的信心,而且也会百分之百的信任自己的老师,那么学习上的难题就游刃有余的解决掉了。

物质奖赏的弊端。我一直在思考物质奖赏的弊端所在,感谢雷夫老师为我解惑。虽然斯金纳从行为分析角度确认奖赏会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但是这种“贿赂行为”的确有弊端,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从另一个角度看,物质奖赏并不比精神奖励来得有效。

教育的威胁性。雷夫老师敏锐指出,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惩罚”,的确很高效,但是高效的就是好的吗?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一边谈自己怎样爱心帮助每一个学生,一边在学生犯错时,怎样严厉惩罚等行为,这样的教育方法在短期内的效果,可是孩子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他强调了知识本身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奖赏,他鼓励孩子们大量阅读,从而来奠定生活的基石,他给了我一个这样的目标,培养孩子的终身阅读习惯,让他们受用一辈子。

现代的社会中,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已不及从前,很多孩子不善于阅读,也不喜欢阅读,他们更倾注于具有现代气息的改编书本的动画,电影,却不愿手捧一本原著慢慢享受。在学校,我们也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指导。语文教师的培养孩子的所有阅读工作也是也

是在为考试的作文,阅读理解服务。试想一下,在这样阅读环境,学习环境下的孩子该如何乐于阅读,爱上书本。我一直记得,雷夫在书中说过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我们最终必须用孩子们在发自内心的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不是用他们学会了多少字、看了多少本来衡量孩子的阅读成果。真正的是要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的快乐。希望我们和孩子都能终身阅读,为人生而读。

书中还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失败是件好事”初看到这句话让我感到好奇,看完之后确实引起了共鸣。的确,在生活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总是担心孩子们做错事或者把一件事情搞砸,而不让他们参与体验或者在一旁为他们的行为着急。其实失败都是我们作为家长、老师自行定义的,真正的失败在于他们不愿意去尝试做一件事而不是做错事。孩子们就算是做错了但是他们动手操作过,体验了其中的乐趣,而且关键的是他们能够通过一次的失败尝试能够总结失败的原因,那么当再经历相同的事时就一定会成功了。因此我们该多放手让孩子们多去体验生活,多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每一次的“失败”中快乐的成长!

我很认同雷夫老师的一句话:教师的这份工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你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可以有所进步。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调整音量,以避免干扰到别人;在没有强制的情况下,能遵循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准则并加以执行,那一定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我憧憬着,并为之努力!当然还有很多的理论需要细心研读,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2014年7月

第14篇:《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当我读完《中国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时,我的感觉就像读完了一个童话。是的!只有童话里才会有这样的奇迹!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中国教室里的俞玉萍老师,或许便有了答案。我感动于这样的美好,俞老师在自己的平凡的教室里为孩子们缔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奇迹!他用自己创新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自己激情的教育热忱,把教室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家!

我觉得俞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教室里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们老师也是从学生走过来,当年作为学生的自己肯定也在那时深有体会,希望老师怎样的对待自己,希望老师怎样去做,自己也是多么的希望老师明白自己想要怎样去做。俞老师正是从这一点一滴中来体验学生的感受。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找出了属于自己的以及学生们想要教学方式。教师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就要以身作则,他强调身教重于言教,老师是学生的模范,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如果打造一个信任的坚固关系,就会使教室的一切变得不一样。

脑海中,自己的一段段工作历程像放电影般闪过,我不停地思考比较,在相同的境遇面前,我曾是如何面对处理:我试着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却常常会因孩子们不时的错误而大发雷霆,把好不容易建立的平等关系亲手毁于一旦;我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努力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却常常忘了及时与孩子们分享书中的喜怒哀乐,不能坚持每天陪伴他们交流读书心得;我相信一张试卷评判不了孩子最全面的学习状况,却一次又一次地用练习来苛求他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即使看到有些孩子从未在试卷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我仍没有改变自己的衡量标准……

读着,读着,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被猛烈撞击着,俞玉萍,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他似乎天生就是为孩子们而生,他那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让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中国的教室里不断上演。我,又该以怎样的新姿态面对我那群朝夕相处一年多的孩子们呢?从俞老师的身上,我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读了这本书,我想知道其实奇迹是可以发生的,只要用心。可是如今有多少人去反思过,学生学不好是什么原因,有没有去寻求更好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所以当读过这本书后,我想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方针只是一个指导的方向,老师们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时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应该按着方针一成不变,因为教育是一个不断前进和摸索的过程。所以我想只要用心,中国教室的奇迹同样会再次发生。

我深信教育无捷径。教育的旅途上和学生相伴而行,如果时刻都能做到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使纪律合乎逻辑,并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的榜样,我想我们的教育终究会有阳光灿烂的一天。期待着我的进步和孩子们让人惊奇的好表现。

第15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山东省肥城市安庄镇坡庄小学武如征 邮编271604

今天,我阅读了《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一部分《家的温暖》的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这一节中作者反复强调的就是“信任”两个字。“信任”这种特殊的财富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有时候是多么地可望而不可及,像雷夫老师这样用在师生之间就可以产生奇迹,我们的学生可以是不优秀的,但是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公民。我们只有用信任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最大程度的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我们的学生,并让他们真正去模仿并尝试执行,最终发展成一个优秀的人。 我记住了这样一句话“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这句话引起我的思考,曾经沾沾自喜与自己的学生多么的听话,然而这一切都是以害怕做代价的。曾经困惑于孩子们为什么我在与不在教室不一样的表现,原因在此呀。

本书中作者教给我们如何建立无恐惧教室:“

1、以信任取代恐惧。教师也要日日反求诸己,维持向他们要求的这份信任。我们应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2、做孩子可靠的肩膀。大人们应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3、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读到这里,我不免有些脸红,许多时候我们的惩罚就毫无根据,比如一个孩子说小话,我们常常会惩罚整个班集体中的孩子。这一节,作者告诉我们:“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

4、你就是榜样。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们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人。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呀。为孩子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这一章的最后,作者告诫我们:“请尽一切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做一个公平的人,做一个讲道理的人。”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认识了一位学生最亲近的、家长最信赖的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他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这是所有教师、家长都衷心期待能够早日实现的奇迹。

雷夫,就是这样一个即使无人督促、频繁应试、环境颓丧的状况下依旧对教育怀有热诚,对学生怀有爱心,为信仰不懈努力的人。在56号教室里孩子没有恐惧,没有压力,惟有信任与快乐。开学第一天,雷夫就与孩子们玩游戏,让孩子们从游戏中知道: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雷夫老师允许学生有原因的犯错误,但是不能破坏老师对他的信任.当然他也愿意给学生赢回信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雷夫老师

更加注重身教,下面这段话可以让我们思考很多:“我有问必答。你提出的问题以前有没有人问过不重要,我是否觉得疲累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就算他们听不懂,我也不以为意。”有时我总喜欢给孩子承诺:表现好的话,会„„,但后来我总是以个别孩子做得不好而取消全班的资格,没想到这一做法却无意间破坏了孩子对我的信任,成了言而无信的老师。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孩童的依靠,请给他们可靠的肩膀,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只有信任才能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只有这样的环境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展现出孩子们的活力,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也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努力建立信任,哪怕个别学生确实存在谎言,请你像雷夫老师那样,给学生赢回信任的机会,也许只有这样的工作、学习环境才会让我们快乐并幸福着!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更多的不是名,不是利,而是心灵的成功体验,这种体验是微妙的,也是教育过程的完美诠释!

读完这些我收获颇多,不必讲那么多大道理,只要我们能踏踏实实做好这一点,我们的教室一定会有奇迹发生能

第16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一股清新的教育之风拂面而来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汤山中心小学黄晶璟

一位普通教师倾尽二十年,在自己施与合作、倾听、协商、让步等影响后,帮助学生树立了价值观,让孩子学会“品格”、“诚信”、“道德”、“胸襟”。他培养的学生具有合乎礼仪的言行举止,而不是如同孩子贫民窟那般的低微出身一样失却人性品格。这位被称为“当代的梭罗”的老师心中,教育的本质是高尚的人格,并非为了在测验中取得佳绩。

这位不以考试为目的却缔造全美AST5%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也是一个会将应试技巧运用在测验中的好老师,同样是需要测验,但他的学生身上却不再有繁重的重复练习的影子。雷夫辛辣而不遮掩地认为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和巴普洛夫以狗作为被束缚的对象实施条件刺激没什么区别,正如他认为的如果做10道题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做500道重复的练习占据属于孩子的其它学习活动时间?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们学生可以化身为侦探,对各个选项的细节加以观察,从而识破陷阱,发掘出正确答案。在评讲后,订正被视作一个强化能力、掌握知识的良机,但订正必须得说明其它答案是错的理由,即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果不去追究做这一题的理由是什么,就无异于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和提供合理解释的好机会。

纪律是包括万千教师颇为关心的问题。科学证明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儿童,其智力发育要比在安静环境中低20%。雷夫老师也认为如果一个班乱糟糟的,那么将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如同滚雪球一样,在熏陶和感染下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越推越普及,反之纪律差就会如洪水泛滥。56号教室的孩子们是充实和忙碌的,他们以信任替代了恐惧,在老师“言必信、行必果”的角色榜样影响下,他们自愿去学习和行善,不再是取决于恐惧或是取悦他人了。为了管好纪律,雷夫老师导入了“道德发展六阶段”作为指南,将学生训练到了“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的道德成长的第六阶段,亦是最高境界,这得益于老师为孩子提供的第六阶段行为准则和思维范例以及一生受用的如“整理事物”、“安排事情”、“分配时间”的技能。虽然56号教室的孩子非常忙碌,但忙有所思、忙有所值,也忙有所乐,即使老师不在身旁孩子们不但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做得很不错。

雷夫老师把知识当成最好的奖品,在其教育实践中,学习媒介是丰富多元的,教育触角立体延伸至方方面面,使得56号教室的容量变得无穷无尽。这样的成功拷问着观者:作为教师,你是否思索过通过链接来补充教材,在网络中评估阅读的程度?是否思索过利用影片来训练视听,在观赏中还原世间的真实?是否思索过终身阅读来入境入心,在思辨中领略世界的变迁?是否思索过改变激励策略来积累知识,在“要学”中体验学习的成功?

56号教室是一个避风港,这里温暖备至,为人师长者以一个可靠的肩膀来负起责任。以写作为例,用于“每周作文”和“每月读书心得”的评语对学生的改进作用会很大,当然,评语是有建设性的,评注对学生也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不是天生就会写心得,会创作故事甚至完成一本书,他们需要优秀的牵引者——教师或家长帮助他们放大、做优进步发展的空间,人都是通过循序渐进拼搏才变得越来越出色。许多的人曾不知所措地卷入到浮躁之中,56号教室正面墙上挂着的标语——“成功无捷径”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成就卓越之道:人才是在实干中磨练出来的,殊不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本书,是一盏照亮黑暗和寻找绿洲的心灯,启迪我们像作者那样用心去做教育,用勇气去探索教育真理,用责任去引领学生成长,相信不久之后我们的学生也会成为有教养和文明的人,而自己也因此拥有真正幸福的教育经历。

第17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读《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体会

读着雷夫老师一个个看似平凡但却用心的教育教学过程,心中感慨万千,雷夫老师不断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力量创造出奇迹。

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可见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体育教师又身兼思品教学的我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学生其实是喜欢老师的,他们每天都要与教师在一起近十个小时,当然希望与教师成为朋友,和谐相处。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老师喜欢的那一个,只是不好意思,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而已。于是他们有的选择上课积极发言,学习努力认真来让教师喜欢自己;有的选择主动干活,为班级做贡献来与教师拉近关系;有的选择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为学校、班级争光来向教师展示自己;而有的就选择了比较极端的方式——上课讲话,违反纪律来引起教师的注意。因此,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理解、包容,并且正确引导。

今年又有一批新生入校,来到初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课堂,他们明显有些畏惧,但也按耐不住想让更多的教师认识自己的心情。他们在走廊里遇见我,大眼睛眨呀眨地看着我,嘴半张着,想向我问好,却又不知道他们面前的这个老师严不严厉,会不会理自己。在他们犹豫之时,我看着他们,露出了微笑。于是,他们便像是得到暗号一样,立刻把心里的话(老师好!)勇敢地说了出来,并且以后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地问号,而且面带微笑,我知道他们这是发自内心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学生来说却记忆犹新,他们感觉这个教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这个教师的教育就愿意接受。融洽了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有所帮助的。

“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让学生直接从教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用爱心和智慧,把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用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第18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

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puith),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艾斯奎斯从教20多年,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奖,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1997年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杂志年度“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并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M.B.E)等。他把奖金捐给了所在学校和学生,并成立了“霍巴特莎士比亚”慈善基金。 25年来,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 “天才与圣徒”。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学生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好成绩,而且雷夫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甚至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 1

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

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

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第19篇:《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总有一些改变,能美丽自己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汇报

高力板中学 语文组徐春红

“总有一些改变,能美丽自己”这是从俞玉萍老师“百合班”学期末庆典时黑板上摘选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我觉得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似乎在书写着我自己。

读完《中国教室的奇迹》,我惊叹不已,既佩服创造中国教室奇迹的俞玉萍老师的责任心事业心,更佩服她敢于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独立创新的精神,同时我也感叹主编赵国忠老师文笔的娴熟和优美。

俞玉萍老师不用全部的课时教语文课本上的内容,而是用一部分的课时去教全部的内容,她几乎不让孩子去做题,她用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读书,而她每年的中考成绩,在当地却遥遥领先,连续几届都是这样,要超出平均分二十分以上,她说她一定不为分数教语文,但是我觉得分数却是对她的额外奖赏。俞玉萍老师在用自己的心、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做教育工作,她把教育教学的细节做得很诗意、很有情味,很有艺术氛围,她的“名片”使用,她的期末“颁奖词”,她照相机的剪影运用,都一一告诉我,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如此单一,生活中的点滴形式都能成为教育的资源,这使我想到了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对照俞玉萍老师的做法我想说:“生活不是缺少教育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与教育相联系的眼睛。”无论是“名片”或是“颁奖词”,我都毫不陌生,可我却没想到事物间的联系,没有把它们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中去。俞老师点醒了我,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伸延到生活中去,借助生活这样的大材料库去搭建沟通的桥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把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好好分析,而不仅仅以分析为主,口头教育为辅,更重要的是能把形式运用好来引导学生,最终解决问题,使其得以进步。

俞玉萍老师为我们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我看完全书非常感动。我骄傲我也是一名语文老师,我非常羡慕百合班的孩子,他们能得到这么好的教育,是多么幸福的事;他们的家长又是多么幸运,他们的孩子在受教育的同时,也获得了完整的人格。我觉得俞玉萍老师不只是一位语文教师,更是学生可亲可敬的语文导师;她拥有的不只是语文学科,而是博大邈远的语文世界;她不只是在那里“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沐浴经典的光辉,穿透文化的时空隧道,畅游“大语文”的浪漫星空。她的语文教育丰盈着孩子们的灵性,她的学生无须做题,而是每天快乐地穿行在经典的长廊,与大师对话。她仿佛是为教育而生,确实是为

教育而活,在自由奔放的教育天地里,她和她的孩子们一路享受着教育生活的美好与幸福。纵观她整个教育活动是以“尊重孩子、关爱孩子、鼓励孩子、引领孩子”为主旨,以“名片、书签、班会、寄语、爱心、阅读、倾听、理解、守望、责任、观察、信任等等”为载体和形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细腻周全,温暖了学生心灵、开启了学生智慧、重塑了学生性格、鞭策了学生成长。

我印象最深的是百合班期末的隆重庆典。家长们参与并宣读颁奖词,“努力颁奖词、思考颁奖词、成长颁奖词等”每一份颁奖词都浓墨重彩地突出了每个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成长怀抱更大的信心;老师为每位学生制作精美书签,并附上老师热情洋溢的“新年预言”,给予温暖和鼓励。这种形式的期末庆典意在暗示学生:假期只是成长的另一个起点,而不是努力的结束。临近期末我们都满足于工作的圆满和轻松;欣喜于假期的悠闲和快乐。而俞玉萍老师却有长足的眼光和铺垫的思维,这是多么有创意的举措,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

领略过俞玉萍老师的职业风采后,感触真的是“总有一些改变,能美丽自己”。正是她的每一次改变,快乐着自己更幸福着学生,正所谓教室是师生放飞梦想的地方,是师生追寻快乐幸福的天堂。静下心来回首我们教师生涯的点滴成功和辛苦经历,虽没有俞玉萍老师的完美和精彩,但正像校长所说:我们工作做得不少也不差,只是缺少记载和宣传。是啊,我们不也经常为自己有意或无意的做法收获小回报小成功而感到惊喜和欢悦吗,那么就不要自惭形秽,反而应该骄傲自豪。今天,在学习教育名家之后,我们在自己的理论和经验上再有所改变,不更好吗。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面对教育难题,俞玉萍老师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愤愤不平。她关注的不是人生的杂草,而是考虑在心田上种植鲜花,她关注的不是学生今天的分数,而是学生的灵魂,她用自己优秀的灵魂来引领孩子的生活成长,这样的老师我由衷的钦佩,同是教育工作者,我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身体尚好,精力还旺,余热尚未散尽,心若在,梦就在。教育无大事,处处皆学问,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改变,来美丽自己。

感受粗浅,请同事们见谅。谢谢大家!

2013年12月28日

第20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我这个老师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这是洛杉矶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的老师的一句普普通通而又实实在在的话。雷夫老师用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读着雷夫老师一个个看似平凡但却用心的教育教学过程,心中感慨万千,曾经我们之间的心情感受是如此的相像,雷夫老师不断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力量创造出奇迹,可我却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中,面对着不同却又相似的学生,重复着我不变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将学生不如意的表现和成绩,都归咎为是生源差的原因,在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同时,还是死抱着我自己的老一套思路。

读着一个个故事,年近四十的我,也在不断地思索,孩子若不爱学习,是由于没有兴趣,而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老师。对于进行数学学科教学的我,一直认为数学是严谨的,同时也是单调枯燥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数学不是因为喜欢它,而是因为考试不得已而学之。但是雷夫老师却做到了,他的学生们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会学数学,从不会把学习数学作为是一种负担,而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这与雷夫老师精心投入设计每一个教学知识点,每一节教学内容是分不开的。他在教学中设计一个个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学习专家们有效的方法,与孩子们一起设计考题以及探讨考试技巧,更重要的是他遵循“重质不重量的原则”,遵循:“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的原则,使得他的数学教学和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始终在轻松、愉快、高效的氛围中完成。

雷夫老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深深地爱,令我敬佩! 敬他,学他,做他!

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