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词趣话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3: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诗词趣话-----调侃古人(廿一~廿五)

一、索性“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有名句“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作:曲径通幽处) 据宋人吴可的《藏海诗话》载,“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原文并非如此,吴可说:“苏州常熟县破头山有唐常建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唐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禅房花木深”。‘遇’与 ‘花’皆拗故也。”。

余曰:古人也会“破罐子破摔”。信哉!

二、都是月亮惹的祸

白乐天云:“遥怜天上桂华孤,为问姮娥更寡无?月中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只一棵吴刚已伐了若许年,再种两棵,吴刚怕要累死了!还是老杜心疼人,他在【一百五日夜对月】 中说道:“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余曰:乐天栽树老杜斫,都是月亮惹的祸!

三、东坡吃草

杨万里《诚斋诗话》载:东坡谈笑善谑。过润州,太守高会以飨之。饮散,诸妓歌鲁直《茶》词云:“惟有一杯春草,解留连佳客。”坡正色曰:“却留我吃草。”诸妓立东坡後,冯东坡胡床者,大笑绝倒,胡床遂折,东坡堕地。宾客一笑而散。 余曰:所谓干群关系,惟东坡得法,真的是打成一片了。

四、浮名所累

宋仁宗不喜浮艳虚华之文。柳耆卿很有名气,尤其是他的《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流传很广;这一年,柳耆卿参加科考。宋仁宗看了他的名字,就说:“且去低斟浅唱,要这浮名何用!”此后,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混迹于秦楼楚馆,直到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事见《能改斋漫录》)柳永晚景凄凉,死后由歌伎集资埋葬;

余曰:柳永放荡不羁,词章华丽,终是为浮名所累。曾咏之曰:浅斟低唱累浮名,死后犹亏歌女情。三秋桂子飘香远,十里荷花映西戎。

五、叫我“张三影”

张先,字子野;有人对他说:“世人都管您叫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张先说:“何不叫我张三影?”那人不懂。张先说:“‘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此皆余平生所得意也”。

余曰:世人据世人之意揣摩词人,然可中乎?

六、贩酒

宋人论诗,往往探求出处。清代王夫之《薑斋诗话》说:“其尤酸迂不通者,既于诗求出处,抑以诗为出处,考证事理。杜诗:“我欲相就沽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遂据以为唐时酒价。崔国辅诗:“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耶?”

余曰:高!实在是高!若果如此,唐人还不都当倒儿爷去了!

七、胖媳妇

宋仁宗时,很多达官贵人都喜欢“乐天体”,崇尚白居易“令老妪能解”的诗风;但是很多作品失之于随便。曾经有人作诗论及当权者不为百姓谋福利时说:“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 “妻子”一词可解作“妻”和“子女”;有时也单指“妻”;于是有人和他开玩笑说:“昨天我看见一辆大车,负载极重,拉车的牛很吃力,莫非车上载的就是你的胖媳妇吗?” 时人传为笑柄。

八、出口成章

宋朝初年,吴地有和尚名叫赞宁,饱读诗书,博闻强记,且才思敏捷。当时还有个叫安鸿渐的,文词隽敏,尤其爱挖苦人。

有一次赞宁和一班和尚逛街,安鸿渐指赞宁道:“郑都官不爱之徒,时时作队。”赞宁应声答道:“秦始皇未坑之辈,往往成群。”当时人都称赞赞宁应对敏捷。 余曰:安鸿渐所说,乃郑谷(曾作都官)诗:“逐胜偷闲向杜陵,爱僧不爱紫衣僧。”赞宁以秦始皇“焚书坑儒”事对之,可谓妙也。

九、人穷诗也穷

欧阳修《六一诗话》载: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孟有《移居》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乃是都无一物耳。又《谢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人谓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贾云:“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就令织得,能得几何?又其《朝饥》诗云:“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人谓其不止忍饥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 余曰:贾、孟诗句虽刻薄的令读者揪心,却也是穷困之际的真实写照。余曾在九十年代客寓京师,甚窘。有客来惟以大葱蘸黄酱宥酒;后回忆此景,作诗曰:“京师淹蹇去留间,一日三餐少齑盐;待客席前无鸡黍,大葱黄酱聊佐餐”

十、顾此失彼

唐诗人追求新奇俏丽的词句,却难免不合常理之句;《六一诗话》载,“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平仄、对仗都好,但只是给皇帝进谏,是不能直接拿草稿的;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意境绝好,但有人评论说:“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又如贾岛《哭僧》诗:“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当时人称“烧杀活和尚”。 余曰:正如王夫之所说,宋人评诗,专务考证,自然是一大弊病;但是作诗者一味追求新、奇、险而背离生活,也是不好的。诗可以高于生活,但要做到“无理而妙”,方是正道。

十一、梅林放牛

古人做诗不只是讲究押韵,所用韵字也要和诗的内容相配。否则就会遭人嘲弄。李东阳《麓堂诗话》中有两个例子,但不知是何人所作。其一是《红梅》诗押“牛”字韵,有人调侃说:“错认桃林欲放牛。”意思是梅花和兰花、菊花、修竹被称为“四君子”,押“牛”韵,显得煞风景。 再一个是《郊蝶》诗押“船”字韵,有人讽刺说:“跟个卖花人上船。” 大概是说,蝴蝶本应翩翩起舞于花草丛中,与船本不相干。若能联系上,也是蝴蝶追着卖花人的花篮来的;

余曰:这样的指责虽难免有鸡蛋里挑骨头之嫌,但今人作诗还是尽量避免为好。 十

二、作诗五气

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中说:秀才作诗不脱俗,谓之“头巾气”;和尚作诗不脱俗,谓之“馂馅气”;咏闺阁过於华艳,谓之“脂粉气”。能脱此三气,则不俗矣。至於朝廷典则之诗,谓之“台阁气”;隐逸恬澹之诗,谓之“山林气”,此二气者,必有其一,却不可少。

余曰:人吃五谷杂粮,哪能免俗?不见一个“俗”字,正是一个吃谷的人么?宁可酸些、脂粉气重些,若文人一经沾染“台阁气”,鲜有不堕入捧尿啜屁,言不由衷之恶道者;以鄙人之浅见,近代可称得有“台阁气”者,惟毛泽东一人耳。

所谓“山林气”者,非学而能达者,必得大心胸者能为之;仅以文论,则古人曰:“文章本是书生作,不用书中一个字”,可谓当行也! 十

三、玩儿飘

唐人作诗用律严格,犹自沈宋以后更是有了系统的定律。但是也有例外,偏就有人要打破格律,居然一样是好诗。

先说杜甫,人称老杜诗无一字无出处。又说:“不读万卷书,不能解杜诗”。可老杜偏就在他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中玩儿了一回飘,第一首起句便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竟然七个字全都用仄声字;在第三首又道:“有弟有弟在远方”仅一个平声字;第四首照方抓药:“有妹有妹在钟离”依然是孤平。原以为只有老杜敢别出心裁,细一看却不然,还有一个崔鲁,比老杜也毫不逊色。他在《春日即事》中写道:“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七字全用平声字。

余曰:唐诗人若论玩儿飘者,当推此二人。 十

四、李白头疼

能让李白头疼的事可能不多,你看他“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来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何等的潇洒,“天子呼来不上船”是何等的狂放;他怎么会头疼呢? 说来起因却是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让这位长庚星转世的诗仙险些发誓不再作诗。

据说某日,李白行经黄鹤楼,极目四眺,江矶险峻,烟波浩淼。不由得诗兴大发,正欲吟咏,不期然抬头看见那粉壁墙上一首《黄鹤楼》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看罢,大呼晦气:“怎么我想说的,都让他给说了!”于是甩下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拂袖而去。后人更有甚者,竟扬言要“捶碎黄鹤楼,踢翻鹦鹉洲”。崔颢泉下有知,定在那里窃笑呢!

余曰:虽说故事可能是后人牵强附会,但崔颢笔下的黄鹤楼却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追求向往的境界,求之不得,难怪要“捶碎黄鹤楼,踢翻鹦鹉洲”了。 十

五、宿命

唐代女诗人薛涛八九岁时即能吟咏。又一次,他父亲指着院中的梧桐树说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续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她父亲听后黯然神伤,自忖女儿终身必然不幸。后来,薛涛的父亲亡故,家道衰落,薛涛果然沦为歌伎。

余曰:若非后人杜撰,薛父能从女儿的诗句中判断出她的归宿,也算是达人了! 十

六、居易不易

宋吴升《忧古堂诗话》载,白居易未出名时,曾经带着自己的诗歌作品拜访顾况。[顾况在贞元三年(787)时曾为校书郎、著作郎;]顾况和他开玩笑说:“长安城物价贵,居之不易呀!”后来读到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大加叹赏;连忙说:“有如此佳句,居亦何难。我刚才和你开玩笑的。”

余曰:以名嘲人,自是老顾不当;然见才相惜,却是此老的德高之处。又何况知过即改,向晚辈道歉,更显出顾况为人谦厚处。 十

七、诗为媒

宋吴升《忧古堂诗话》载,有一王氏女子曾作诗曰:“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当时赵德麟鳏居,见了此诗,很是仰慕。因此与此女结为夫妇。吴升称为“二十八字媒”。余以为若有高才者演绎成篇,再以《诗为媒》冠名,则不下《花为媒》矣。 十

八、菊花落

王安石有诗曰:“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苏东坡见了道:“秋花不似春花落,寄语诗人仔细看。”

王安石回答说:“东坡不曾读《离骚》,《离骚》有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余曰:此明显是后人伪作。王安石、苏东坡具为文学大家,岂有不知《离骚》中的“秋菊落英”是“初开之花”之意?但王安石明明说“残菊飘零”,“残菊”与“初开之花”大相径庭,王荆公哪能糊涂至此? 十

九、不知羞

传说有两个书生,自认为满腹经纶,才学高绝。欲要找欧阳修一辨高下。这一天乘船过渡,二人诗兴大发,其中一个道:“二人同乘舟”,另一个接道:“去访欧阳修”,二人沾沾自喜。

他俩不知道,同船人里欧阳修也在其中。听了他俩的话,随口续道:“修已知道你,你自不知羞!” 二

十、较真儿

明代杨慎作《升庵诗话》,洋洋十数万言,评诗论词,语多精辟。然而,此老却好钻牛角。如在论唐诗绝句时说:“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余谓:若以杨公之论,即使作十里,身登绝高之处,或可见得“绿映红”,然而,十里莺啼能听见吗?“四百八十寺”十里之地能放得下吗?

杜牧作诗好用数字,且不论他诗,只举“千”“万”字来看就有:“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楚岸千万里,燕鸿三两行”、“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重过江南更千里,万山深处一孤舟”等等。可见,文中数字多是虚指,仅代言其多、广而以。如此解诗,不是太较真儿了吗? 廿

一、弄巧成拙

金圣叹,原名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文学批评家;以评点《西厢记》、《水浒》最为著名;金公评书论文,往往独具只眼,特立独行。曾遴选一百四十余位唐人律诗近六百首,予以评点。其解诗之法,亦不同于他人。金公评诗,作前后解。其自序说“其四句之前开也,情之自然成文……其四句之后合也,文之终依于情”,又说“一二(句)如献岁发春,而三四如孟夏滔滔也。……五六如凉秋转杓,而七八如玄冬肃肃也”。也就是说,律诗的

一、二句为起兴,三四句承上启下;五六句迂回辗转,七八句呼应收煞;

金公不仅做学问独辟蹊径,其为人行事亦多出人意表。顺治十八年(1661),清世祖驾崩,他和倪用宾等人到孔庙哭祭,被逮下狱,并以倡乱罪处斩。

传说,行刑前,金公暗地对刽子手说:我不忍看到别人死在我面前,行刑时请你先砍我的头,我怀中有银若干,作为酬劳。

时辰一到,刽子手果然守信,手起刀落,金公人头落地。偏偏这时,一骑飞至,却是赦免金公的诏书到了。可惜,晚了一步,虽有天子圣旨,大好头颅也按不上了。

余曰:行贿于刽子手,请求先死的,金公算是千古一人了吧! 廿

二、审言不审言

杜审言,字必简。初唐诗人,杜甫之祖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擅作五律,工于书法。

审言才高,颇自负。曾经对人说:“若论文章,就是屈原、宋玉也只配给我作衙官;若论书法,王羲之也要北面称臣!”

审言临终,对宋之问、武平一说:“有我在,长期压你们一头。现在我就要死了,可惜还没有人能接替我的位置啊!”可见,审言狂傲一世。虽名叫审言,其言何曾审耶? 廿

三、沈竭宋健

沈佺期、宋之问并称沈宋。他们继承了六朝以来沈约等人提出的律诗创作经验,完成了格律诗形式的定型。被僧皎然誉为“唐律诗之龟鉴”“射雕手”。二人均曾因谄事张易之坐罪。

正月晦日,皇帝驾幸昆明池,随从官员应制作诗百余篇。帝命上观昭容挑选一首作为新翻御制曲。群臣都在彩楼下等候。只见诗笺如雪片飞落,群臣各自捡拾自家的诗作而退。唯独不见沈、宋二诗。

又过了一会儿,楼上飞下一纸。拾起来看时,却是沈佺期之作,其诗曰: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 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 双星移旧石,孤月隐残灰。 战鹢逢时去,恩鱼望幸来。 山花缇骑绕,堤柳幔城开。 思逸横汾唱,欢留宴镐杯。 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

沈有不平之色,听得上官昭容评道:“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词气已竭,宋犹健举。” 沈佺期乃不敢争。宋之问诗曰: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廿

四、浩然轶事

孟浩然,襄阳人。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不第。曾经在太学赋诗,举座无人敢抗。张九龄、王维与之交好。王维曾经私下邀浩然入内署。正赶上玄宗忽至,浩然惧罪,躲在床底下。王维据实禀告,玄宗非常高兴说:“我早就听说过他,可惜一直没见过。”浩然于是反复磕头谢罪。与玄宗谈论所作诗篇。当说到《归终南山》一诗时,因其中有“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玄宗道:“是你不求仕途,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采访使韩朝宗曾经约请浩然一起到京师,准备举荐他。正赶上有朋友来访,浩然便与朋友痛饮欢歌。有人提醒他说:“你不是和采访使约好了吗?只顾饮酒,岂不误事。”孟浩然不屑道:“既然和朋友相聚,就要尽欢,哪里还顾得上那些事!”

韩朝宗听了很不高兴。于是辞行去了,而浩然并不后悔。 廿

五、才子会

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齐名。以王之涣最为年长,王昌龄次之,高适最小。昌龄有“诗家天子”之誉。

一日小雪,三人到酒馆小酌。正谈论之间,来了十几个伶官聚会。三人便移至角落边聊边看。一会儿上来四个歌伎,婉转而歌,唱的都是当时的名曲。三人便私下说道:“我们三人都有点名气,平日里也自己比较比较高低。今天咱们在这儿偷着听他们唱,谁的诗被唱得多,谁就是老大!”

只听一人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天舒。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回手在墙上写道:“一绝句”。又一人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应是子云居。”高适也回手写道:“一绝句”。只听第三人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又写道:“二绝句”。

王之涣见前三人唱的都没有自己的诗句,自觉脸上无光,便说道:“这些人都是潦倒之辈,唱得也都是些下里巴人的词句。阳春白雪之词她们那里敢唱!”于是指着四人中最漂亮的一个歌伎说:“等她唱时,若不是我的诗作,则终身不与你们争长论短。若是我的,你们俩得拜我为师!”

三人正玩笑间,听得那女子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对二人说:“怎么样,难道我是浪得虚名么?” 三人拊掌大笑。

廿

六、严武其人

严武,字季鹰,严挺之的儿子,性格剽悍。其父不喜欢他的生母裴氏,专宠一个叫“英”的小妾。当时,严武年仅八岁,很为母亲不平。伺机用铁锤砸碎了小妾的脑袋。左右从人大惊,告诉严挺之说:“少爷玩耍不慎,误杀了您的小妾!”严武却和他父亲说:“朝廷命官,当为人表率,哪里有为人臣子专宠小妾,虐待正妻的?所以我杀您的小妾是故意的。”严挺之很惊奇,说:“你真是我的儿子呀!”

严武二十二岁拜给事中黄门郎,第二年奉命节制西蜀。杜甫以幕宾身份作严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在一次宴会上,杜甫假装喝醉了,说道:“没想到严挺之能有这样的儿子。”严武大怒,瞪着杜甫许久说:“杜审言的孙子想要捋虎须么?”同座人都插科打诨给遮掩过去了。

严武永泰元年卒,时年四十。杜甫亦于是年离蜀东去。 廿

七、章台柳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曾做过幕僚一类的小官。仕途不畅。一日闲居家中,将近子夜的时候,有人叩门贺喜,说:“恭喜员外,除授驾部郎中知制诰!” 韩翃说:“您报错了吧,一定不是我。”来人说:“没错!邸报上说,制诰空缺,中书省两次举荐,都没被批准。皇上说要韩翃补阙。因为还有一个和您同名的现作江淮刺史,于是,把您二位的名字一同报上去了。皇帝批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给此韩翃。”

传说韩翃随侯希逸守淄青的时候,把宠姬柳氏独自留在京都。过了几年,韩翃给柳氏寄诗一首:“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回书道:“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后来,柳氏被番将沙吒利强占。

韩翃入中书,与柳氏相逢在半路,知其已落入番将之手,自忖再不能团聚,非常伤感。临淄大校设宴款待,发现韩翃闷闷不乐,问起缘由,韩翃把柳氏的事诉说了一遍。

临淄大校手下有一个虞候叫许俊,为人热心,好行侠义。听了韩翃的事后,就去番将那里,凭着机智,用巧计把柳氏骗回来,送还给韩翃。后来,许尧佐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传奇小说《柳氏传》。 廿

八、司空见惯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与柳宗元交好,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多有唱和,并称“刘白”。

李司空赋闲在家,仰慕禹锡的名气,曾经邀请他到府中赴宴。席间,司空命歌伎唱曲助兴。刘禹锡即席作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李司空遂以妓赠之。“司空见惯”这个成语也就流传下来了。 廿

九、向东向西

周朴,唐末诗人。喜佛教,寄居在寺庙里,不饮酒、不沾荤腥。与众僧一同斋饭。有很多喜欢他的人,经常以重资施舍。周朴只每人收一个大钱,凑够一千个作茶资药费即止。等到花完了,再去化缘。以此为常。

周朴性喜吟诗,每有佳句,常常忘乎所以。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个樵夫挑柴行走,触动情思,悟得佳句。周朴劈手拉住樵夫大声说:“我得之矣!”吓得樵夫扔了柴担就跑。正遇上差役巡街,以为砍柴的是小偷,抓住了要送官。周朴赶忙解释说:“我因为看到他挑柴,偶然得一诗句,以至忘形,把他吓跑。”差役这才把砍柴的放了。

周朴曾经作《董岭水》诗:“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时人都知道周朴有诗癖,就有人拿他开玩笑。用大帽遮面,骑一匹瘸驴,从周朴面前经过时,大声吟道:“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东。”周朴听了,心里生气,跟在驴后面想听听他还说什么。哪知道这人只顾骑驴往前走,也不回头,也不吟诗了,一直走了好几里路。周朴实在忍不住了,赶上去拦住问道:“我的诗说的是„河声流向西‟,你为什么说向东啊?”那人哈哈大笑说:“我逗你玩的!” 三

十、彼此彼此

罗隐,本名横,十次应考,屡屡落榜。于是更名隐居,自号江东生。

钟陵妓女云英,是罗隐的旧相好。有一次,罗隐去见她,云英嘲笑罗隐还没能高中。罗隐乃作诗回她说:“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相看俱是不如人。”彼此彼此啊!

分享到搜狐微博

诗词趣话

诗词趣话

三八妇女节趣话

趣话黄金分割

楹联趣话

对联趣话

国外中秋节趣话

趣话虎年对联_

“三句半”趣话

水族趣话总结

诗词趣话
《诗词趣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诗文趣话 趣话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