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职工体育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2: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九章 职工体育

内容提要:职工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了使我国职工体育工作良性发展和协调运行,必须首先要明确我国职工体育的任务和特点和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

1、职工体育的意义与任务

2、职工体育管理 本章难点:职工体育的意义、任务与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提问、讨论、自学、多媒体课件演示

第一节 职工体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职工体育的意义

职工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参加对象上看,主要是厂矿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是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根据业余、自愿、灵活、多样的原则所开展的体育活动。职工体育的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

(一)开展职工体育可以有效地增强职工的体质,提高其工作能力、出勤率和生产效率,有利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

发展生产力是职工所在单位的根本任务,而职工则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生产方式越来越要求职工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否则难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要求。实践证明,职工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增强其体质,获得良好的体力、耐力和饱满的情绪;也可以提高职工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并减少各种常见病和职业病,可以避免和减少种种工伤事故,使劳动者伤病假和过早死亡大为减少,既可保护劳动力,又可节约医疗、抚恤等项开支。另外,作为一种积极性休息的手段,职工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更迅速更有效的体力恢复。与此同时,体育锻炼所产生的乐趣会使因劳动引起的局部神经、肌肉紧张和疲劳得到放松和缓解。从而大大提高职工的生产效率。

据苏联经济学者斯·奥克萨尼奇统计,体育活动参加者的劳动生产率要比不参加者高0.6-10%,他估算1979年前苏联国民总收入的4380亿卢布中,体育锻炼所贡献的效益至少有40亿卢布。(苏联《体育理论与实践》1982年第3期)又如,美国梅萨石油公司发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每年平均病假27小时,保健费173美元,而不爱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平均病假44小时,保健费434美元(《国际群众体育》国家体委科教司等编1994年第39-40页)。基于经济利益考虑,许多企业在工作场所提供健身活动或健身讲习班。

1992年中国纺织机械厂改建为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机制转换后,企业及各部门的自主权加重,生产任务加重,竞争更加激烈。但企业领导人认识到员工的兴趣爱好是一种潜在能量的标志,要主动满足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的舞台,激发他们的才华和潜在能力,从而把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联系的能量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为了加强职工体育,公司修复了停止使用已经10年的游泳池,接着新建了拥有千人座位的看台和铺有草皮的小型标准足球场,改建了一个拥有7000余平方米的集科技、文化、体育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其中的健身房,设施比较完善,环境十分优雅,吸引了不少员工。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呈稳步上升趋势:1992年利润总额为5033万元,比1991年增长204%;1993年利润总额为8038万元,比1992年增长59.7%;1994年争取实现利润总额9000万元。

(二)开展职工体育能够传播良好的思想道德,培养民族精神;传播体育和保健等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体育文化素养;活跃业余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消遣方式和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职工体育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可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可增强团结友爱、同心协力的集体主义观念。与规则、裁判的频繁接触,可增强职工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逐步树立起公正无私、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与对手比赛,可以强化和刺激人们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以及奋发向上的进取意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克服来自个人和环境的种种困难,从而培养出人们勇敢、坚毅、果断、顽强等优良个性品质。

职工参加体育活动可以获取千百年来古今中外人们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经验,能够从中学习和掌握健美体魄、消遣娱乐的方法。职工在锻炼中身体得以调节,在娱乐中精神得以充实,余暇生活文明而健康,对于抵制消极、落后、庸俗的消遣习俗和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积极的意义。

正是基于对职工体育的上述认识,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体育是对内增强职工凝聚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发展生产力,对外提高知名度和交往面、增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措施。

二、职工体育的任务

职工体育的任务,是根据中央的指示、国家的要求和厂矿企业和机关的特点确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明确了职工体育运动要为现代化服务。到1985年,将职工体育的基本任务确定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职工体质,振奋职工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项任务,包括了职工体育运动要紧紧围绕增强职工体质,服从于生产和服务于生产;加强体育活动的思想性,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推进职工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工作可以划分为下列五项:

一、建立组织并完善工作制度;

二、建设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

三、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包括工间操、医疗体育和多种体育竞赛活动;

四、办运动队,办业余训练;

五、通过体育进行企业之间的或企业与外部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二节 职工体育管理

一、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

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也可以称作是职工体育的组织建设。它被列为职工体育三大建设(思想、组织、事业)之一,职工体育组织健全与否,对职工体育运动的发展关系极大,实践证明,凡是体育组织比较健全的单位,工作就有人抓、就有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体育活动就比较正常。

(一)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机构

我国职工体育工作管理的组织,包括行政组织和社会组织两大类。行政组织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体育事业实行全面管理的专门机构,即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各级体育局。各级体育局主管职工体育工作的部门,国家体育总局设群众体育司,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地(市)县体育局设群众体育处、科股,它代表各级体育局对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包括职工体育工作,实施统一的领导、协调和监督。二是各行各业的体育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并有相应的体育机构,职工体育的主管部门应为各产业部门。

我国管理职工体育的社会组织,也分为群众组织和体育社团两种。群众组织主要是工会、妇联和共青团。而体育社团主要是指各行(产)业体协,它们是各行(产)业系统职工,根据部门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建立的群众性体育组织,负责本系统的体育工作。它既是群众团体,又是领导本部门开展职工体育工作的职能单位。他们接受体育总会和本部门的双重领导。

以上各项职工体育管理组织,均在体育局、体总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或指导下开展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职工体育组织管理网络。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历来是以工会为主,体育局指导、配合和协调。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近些年出现了许多新的创造和发展。一些省区市建立了职工体育协会、联合会和基金会,一些城市建立了片区联合的地区体协、街道体协,有的厂矿建立了宿舍区的社区体协。

(二)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原则

为了更好地贯彻我国职工体育工作的方针,发挥职工体育组织管理的效能,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业与职工体育主次分明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的中心工作是抓生产、创效益,各事业、机关单位也都有各自的本职专业工作。主业为主,职工体育为次。强调职工体育重要,但不能喧宾夺主,冲击企业。在坚持职工体育常抓不懈的同时,还要根据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适当调整和安排体育活动。

2.指令性管理与指导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职工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需要有一定的指令性。但是,大量的则应是指导性。这也是由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机构的特色所决定的。应采取指令性与指导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指令性管理是指按照国家及群众团体组织颁布的关于职工体育的法规、条例、规章、制度等进行的管理,而指导性管理主要是指国家各级体育局,作为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代表国家对各企事业职工体育工作所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等管理行为。

3.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定性管理就是对企业、事业职工体育工作的状况进行语言概括评估管理。而定量管理则是对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体育各方面状况进行数量化评估管理。定性管理的弊病在于对职工体育各方面状况的了解和判断比较模糊、不具体,差别的区分带有较多的主观随意性,而且检查评估的可操作性不强。而量化的指标评价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但由于一些衡量指标本身是属于定性判断的指标;如一个单位领导对职工体育的重视程度是无法用量化指标准确衡量的。因此,采用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就能够较好地解决职工体育状况的衡量评估问题。

4.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职工体育工作的纵向管理,主要指按各系统进行的管理。如冶金、煤炭、银行等系统的职工体育工作管理。横向管理,指企、事业所在地体育局对其系统体育组织的管理。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管理,是条块结合的管理,是条块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管理。

(三)职工体育的基层组织管理方式

职工体育的基层组织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单位领导对职工体育的直接管理。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对职工体育的认识水平和态度,直接影响本单位职工体育的开展。只有领导层充分认识和理解职工体育的功能、作用,认识到开展体育活动与单位主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对职工体育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因此,职工体育的基层组织应当经常向领导层宣传、汇报和请示体育工作,使领导层对职工体育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

2.制定职工体育工作计划。管理工作离不开目标,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计划。要使职工体育工作持续高效发展,必须认真制定本单位、本系统职工体育的工作计划,并纳入企、事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职工体育工作计划应包括工作目标、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体育经费、场地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体育活动内容、竞赛组织安排、检查验收方式等内容及其保障措施。

3.做好宣传鼓动工作,营造良好职工体育氛围。一般来说,体育行为受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的影响,要使广大职工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应采用板报、广播、电视、报纸、讲演、体育竞赛等方式大力宣传体育的功能,宣传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宣传体育锻炼积极分子的事迹,去影响职工的体育意识,在本单位营造浓烈的职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氛围。

4.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体育骨干实际上是各单位职工体育组织开展活动的中坚力量和积极分子。许多具体工作由他们来完成和执行。因此,企、事业单位工会应注意发现培养和大胆使用体育骨干,使之在职工体育活动中发挥支撑、带头、示范和组织作用,启发和带动更多的职工参与体育活动。 5.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要突出特色、趣味性和健身性,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表演,就可以吸引群众投身于体育活动之中,这也是职工体育组织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之一。

6.建立职工体育工作检查评比制度。对下级各部门的职工体育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奖优罚劣,是促进职工体育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职工体育管理部门和组织应当定期对下级各部门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对于成绩突出的个人、车间、班组、科室等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对于不响应、不参加、不组织体育活动的部门和组织给予相应的批评和处罚。

二、职工体育的资金管理

体育资金管理是职工体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职工体育的资金管理,积极地开发,正确地分配,合理地使用职工体育资金,对于加快职工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职工体育资金的使用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职工体育资金的管理,就是职工体育资金的来源、分配和使用的管理。职工体育资金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即用最少的经费,取得最大的效果。

(一)我国职工体育资金的来源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生产关系决定了我国职工体育事业的公共福利性质和资金的来源,在类型上基本属于拨款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做了部分调整,但还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家拨款仍占绝对的主导位置。企、事业系统自筹资金的渠道待研究开发。从我国的社会制度出发,考虑到国外筹集体育资金的经验,我国职工体育资金的来源,总的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承办和社会办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多种来源渠道,使之主次分明,互为补充。我国职工体育资金的具体来源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公共消费基金

在我国国民经济总收入中,有一部分资金是用来满足劳动者的公共消费需要的,这种需要包括: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等等,这种费用叫公共消费基金。职工体育经费的大部分就来自公共消费基金。体育公共消费基金又是通过下述渠道形成的。

(1)国家预算中的直接体育拨款。它是我国职工体育经费来源的主体,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职工体育事业的基本保证。

(2)国家预算中的间接体育支出。它是国家各部门间接用于体育的拨款,主要用于本部门的体育活动。文化部门预算拨款用于文化系统的职工体育活动,工业部门预算拨款用于工业系统的职工体育活动。

(3)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集体福利基金。国营经济(厂矿企业)拨款用于厂矿企业体育;集体经济拨款用于集体单位职工的体育。

(4)工会的体育支出。行业与企业工会的拨款用于工会职工的体育活动,职工集体集资也可用于职工体育活动。

(5)个体经济中的体育支出,用于个体职工的体育活动。

(6)其他社会团体的经费开支。其中,共青团经费开支用于青年体育活动,妇联经费开支用于妇女体育活动。 2.职工体育组织的自筹资金

(1)各种体育服务的报酬和运动竞赛的门票收入。

(2)在竞赛活动中收取广告费、出售产品、纪念品、商标和会标使用权等。 (3)组织优秀运动队表演和比赛的门票收入。 (4)修理体育器材以及生产体育物质产品等。 (5)出售体育科技成果。 (6)争取社会赞助。 (7)国内外银行贷款。

(二)职工体育资金的分配

职工体育资金的分配一般有以下二种形式: 1.按工作类别进行指令性分配,分配的依据是:

(1)各单位近几年经费开支情况,重点是上一年度的情况; (2)现有财力情况,可分配的经费数额; (3)各单位发展计划和实际业务需要; (4)上级有关经费分配的政策和规定; (5)各单位实际工作成果和经营能力。 2.实行经费指令性分配的步骤是: (1)固定开支款项;

(2)一定比例的机动经费,以支付计划外的应急需要;

(3)单位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重点,确定各类工作的经费比例及全年经费额; (4)按各单位需要实行经费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节约奖励。

(三)职工体育资金的使用

我国职工体育资金短缺状况较为严重,需要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职工体育资金使用效果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管理和组织水平,科学地安排各项工作。 2.严格开支标准,防止不合理的开支。 3.加强物资消耗和资金消耗的管理制度。

三、职工体育的设施管理

职工体育设施是开展职工体育运动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不仅是职工进行体育锻炼的基地,而且也是活跃职工文化生活,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场所。因此,搞好职工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加强对现有设施的管理,是职工体育组织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建立职工体育设施体系

建立职工体育设施体系应考虑的因素有: 1.单位职工的数量、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 2.职工的体育兴趣和本单位的体育传统; 3.职工的工作特点; 4.单位的经济条件;

5.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地理条件。

(二)职工体育设施的建设

职工体育设施的建设过程,即从选址、设计、施工到验收交付使用,是一个涉及面广,科学性强的复杂过程。为使职工体育设施达到预定的使用要求,职工体育的管理干部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以便顺利地参与建设计划的制订和对建设过程实行有效的支持。职工体育管理部门,在建设体育设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项:

1.确定体育设施的规模和标准; 2.合理选择体育设施地点; 3.提出体育设施的功能要求; 4.选择建筑设计方案; 5.选择施工单位;

6.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和验收工作。

(三)职工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 1.职工体育设施的管理任务:

(1)承担或组织职工体育比赛,活跃职工文化生活; (2)组织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

(3)利用设施宣传职工体育活动,可设置阅报栏、宣传栏等; (4)对外租借职工体育设施、器材; (5)利用体育设施组织其它文化娱乐活动; (6)提供维修体育器材、招待住宿等有偿服务。 2.职工体育设施的管理内容:

(1)对体育设施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 (2)实行全面的目标管理制度; (3)扩大体育设施的自主权; (4)定期检查、评估和奖罚。 3.职工体育设施管理人员的管理内容 职工体育设施管理人员的管理内容很多,包括对体育设施的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质量管理和财务经营等等,其中应重点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充分调动体育设施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做好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考核、人事协调、工资待遇等工作; (3)要求管理人员处理好公益事业与市场经营之间的关系;

(4)要求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率,增加收入,节约开支。

四、职工体育竞赛的管理

(一)职工体育竞赛管理的目标

职工体育竞赛管理的目标,指为了使职工体育竞赛科学的、经济的和高效率地进行,整个体育竞赛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应该达到的境界与标准。职工体育竞赛管理的目标与其它活动管理的目标一样都具有导向和控制的功能。职工体育竞赛的目标一般可以划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1.促进本单位职工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参加上一级职工体育管理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做准备;

2.推动本单位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职工的体质与健康; 3.丰富本单位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职工体育竞赛计划管理

职工体育竞赛计划是科学有效地开展职工体育竞赛的工作依据。它是体育竞赛活动的重要法律性文件之一。体育竞赛计划一般以年为时限,其制定的依据是本单位职工体育工作的需要和上一级职工体育工作管理部门的体育竞赛计划。 1.制订职工体育竞赛计划的内容; (1)该年度体育竞赛的目的与任务; (2)该年度体育竞赛的种类与规模;

(3)执行该年度体育竞赛计划的基本要求与主要措施;

(4)该年度体育竞赛的日程安排。体育竞赛日程安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 竞赛项目序号: ② 竞赛项目名称;

③ 参加者的范围(包括:年龄、组别、人数等); ④ 竞赛时间与地点; ⑤ 竞赛组办单位; ⑥ 备注

2.制订体育竞赛计划的注意事项

(1)体育竞赛计划的安排要有较大的稳定性,不宜过多变动。若有变动,则应尽早通知有关方面。

(2)要根据竞技体育的客观规律安排竞赛计划,特别是选拔参加较高运动训练水平的选手的竞赛,要充分考虑组织队伍和赛前准备工作的时间。

(3)竞赛时间、地点的安排不宜过分集中,要考虑训练工作和竞赛承办单位的负担能力。

(4)在安排竞赛时间时,应考虑到竞赛活动参加者的工作特点。

(5)传统竞赛活动的安排最好安排在习惯的季节,要充分考虑运动项目的季节特点,科学地安排竞赛日程。 (6)体育竞赛的日程安排应按项目分类编排,在同一类别内,可按举行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便查阅。

(三)职工体育竞赛的过程管理

职工体育竞赛的过程管理,是指对某项具体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即依据年度竞赛计划的规定,确定某项具体竞赛活动的组织方案,进而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有目的地协调竞赛活动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保证整个竞赛活动顺利进行的过程。就一次竞赛而言,其组织管理工作可依次分为赛前工作管理、赛中工作管理和赛后工作管理三个阶段。其中,赛前准备工作的管理是关键环节。 1.赛前管理工作

赛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讨论确定组织方案、制定竞赛规程、组建组织机构、拟订具体工作计划和行为准则、编制秩序册等。赛前管理工作在竞赛组委会(或领导小组)正式建立前,由竞赛筹备委员会负责。组委会正式成立后,则由组委会负责。

(1)研究确定组织方案

在竞赛计划的统一部署安排下,一项竞赛活动要有步骤地展开,必须首先进行总体设计构思并提出组织方案。竞赛组织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比赛名称与比赛的目的任务; ② 比赛的主办与承办单位; ③ 比赛时间与地点; ④ 比赛规模;

⑤ 比赛的组织机构。包括竞赛组织管理各职能机构设置和工作岗位安排和人员配备的数量等。 ⑥ 经费预算。包括竞赛经费来源与筹资计划、经费使用原则与使用范围、收支计划与增收节支措施等。

⑦ 工作步骤。确定竞赛整体工作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与具体步骤。

(2)制定竞赛规程

竞赛规程是组织实施一项体育竞赛的主要政策与规定,对该项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是竞赛组织者和参加者都必须遵循的法规,竞赛规程由主管竞赛的部门制定。

竞赛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竞赛名称、竞赛时间和地点、项目及组别、参加单位、运动员资格、参加办法、竞赛办法、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及有关经费的规定。

竞赛规程制定与下发应注意的问题是竞赛规程的制定要以竞赛的目的任务和竞赛计划为依据;竞赛规程的制定要符合客观实际;竞赛规程应充分体现公平竞争原则;竞赛规程应提前制定和下发,一般应提前半年到一年;竞赛规程应具有稳定性。

(3)建立竞赛组织机构

建立竞赛组织机构是体育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各种竞赛的组织机构一般采用委员会制。体育竞赛的组织委员会,是全面领导整个竞赛组织工作的最高机构,其机构编制、人数等没有具体限额,应视比赛性质和规模而定。

竞赛组织委员会直属职能部门应根据组织竞赛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来设置,并与竞赛规模相适应。一般包括办公室、竞赛、宣传、保卫、行政、后勤等主要工作机构。另可根据竞赛需要,设外事接待、大型活动、工程、科研、集资等部门。组织机构成立后,应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视实际需要分批借调工作人员,以节约人力、财力。

(4)拟定工作计划和行为准则 组织委员会成立后,应根据竞赛规程、组织方案和责任分工,拟定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有关行为规范,如竞赛工作计划、宣传工作计划、大型活动计划、安全保卫工作计划和财务计划,以及工作人员守则、作息制度等,组织委会讨论审定后执行。 (5)编制竞赛秩序册

竞赛秩序册是运动竞赛组织和具体竞赛秩序的文字依据,它由运动会的竞赛部门负责编制,报组委会审定后颁发。

竞赛秩序册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比赛名称、时间、地点;主办与承办单位;竞赛组织机构图;运动竞赛规程和补充规定;大会各部、处、室人员名单;各项目竞赛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成员和裁判员名单;各代表团名单;运动竞赛总日程表和各项目竞赛日程;分组名单;竞赛场示意图;最高纪录表等内容。此外,基层运动竞赛根据需要,也可将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守则及各种评优条例等内容附在竞赛秩序册后。

2.赛中管理工作始于开幕式,直至闭幕式结束。主要的管理活动包括: (1)开幕式的组织

开幕式的程序一般应包括:宣布开幕式开始;裁判员、运动员入场;奏乐升旗;领导人致开幕词;运动员代表讲话;裁判员、运动员退场;开幕式表演开始;宣布开幕式结束。为了保障开幕式既庄严隆重,热烈欢快,又紧凑精练、完满安全,一般应成立开幕式临时指挥系统,负责控制、指挥开幕式各项活动准确、顺利地进行。

(2)赛事活动的管理

比赛正式开始以后,比赛的主要指挥管理人员要深入赛场第一线,对赛事活动实行全面、具体的组织领导,严格掌握比赛进程。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防止比赛出现脱节、漏洞和误差。遇到困难或问题及时召集现场办公会、仲裁委员会或组委会会议,特别注意研究和及时解决比赛中出现的弃权、争议、罢赛、弄虚作假、赛风等方面的问题和各种突发事件,确保赛事活动顺利进行。

(3)人员管理

① 裁判员的管理:抓好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公正、准确、严肃、认真”八字方针贯彻到裁判员工作的始终,杜绝“私下交易”本位主义等不良裁判作风;及时组织每一场比赛的赛后裁判总结与讲评,做到裁判工作天天有小结,阶段有总结,全过程有评比,不断提高裁判工作质量。

② 参赛运动队(员)的管理:竞赛期间,应着重抓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临场与场下的业务管理、生活纪律管理三个方面。

③ 观众的管理:竞赛组织者应该从人们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和赛场的特殊氛围出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提前制定并公布赛场管理规定;恰当选定与布置赛场;落实安全措施,强化预防职能;合理组织进、退场工作。 (4)后勤管理

竞赛期间的后勤管理工作包括认真检查比赛场地、设备和器材的布置与使用管理情况,落实运动员、裁判员的住宿、用餐、沐浴、交通和安全保卫工作,监督运动竞赛的各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医务方面的伤病预防和临场应急准备等项具体工作。

(5) 幕式的组织

闭幕式的基本程序是:宣布竞赛闭幕式开始;裁判员、运动员入场(也可不入场);宣布比赛成绩和获奖者名单;发奖;致闭幕词;宣布大会闭幕;闭幕式表演开始;宣布闭幕式结束等。 3.赛后管理工作

竞赛后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及时归还、转让、出售和处理比赛的场地、器材、服装、用具等; (2)竞赛财务决算,接受审计;

(3)整理、汇编、寄发比赛成绩册和其它技术资料; (4)竞赛工作总结;

(5)评比表彰工作。对参与大会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支持与协助大会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竞赛的各级组织者、指挥者和工作人员进行表彰,表示谢意。

本章小结:为了使我国职工体育工作良性发展和协调运行,必须首先要明确我国职工体育的任务和特点,即发展体育运动,增强职工体质,振奋职工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当前我国职工体育发展的趋势是:运行机制非指令化;活动形式经常化、分散化、小型化;活动内容多变化;组织体系网络化;经费来源多元化。其次,要搞好我国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设施管理和体育竞赛管理。

本章思考题:

1.试述职工体育的意义与任务。

2.我国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原则是什么? 3.职工体育的基层组织管理方式常见的有哪些? 4.怎样搞好职工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 5.搞好职工体育竞赛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参考文献: 1.孙汉超、秦椿林主编:体育管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管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 3.朱德录主编:群众体育工作指南,学苑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 4.全总宣教部:工会文化体育工作手册,工人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5.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群众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

职工体育运动会闭幕词

阿坝州供销社职工体育工作计划

×××职工文化体育协会章程(精)

第一届职工体育运动会活动方案

支持职工体育工作优秀企业家事迹材料

我矿庆“五一”职工体育运动会开幕

关于举办职工秋季小型体育运动会的通知

浅谈职工体育在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浅论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工会职工体育工作

喀左县农电局第二届职工体育运动会开幕式

职工体育
《职工体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职工体育发展 体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