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的结尾:巧 俏 翘

发布时间:2020-03-03 01:27: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作文的结尾:巧 俏 翘

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表达中心思想的重要环节之一。考场作文没有结尾要判为结构不完整,丢大分;没有引人注意的结尾也会视为平庸之作,很低分。本文介绍作文结尾的三种方法,让同学们学习借鉴。

第一种方法:巧。

巧即巧妙,机敏。举个例子吧。唐朝时候,一群考生在长安渡桥事设宴饯别。席间,要求各赋诗一首聊表惜别之情。只见某君站起,高声吟道:“东边一带杨柳树,南边一带杨柳树;西边一带杨柳树,北边一带杨柳树……”这也是诗吗?众人一阵哄笑。笑声刚落,此君又慢条斯理地吟道:“任他柳丝千万条,怎能系得行人住?”众人哗然,接着鼓掌,连称奇妙。“任他柳丝千万条”巧妙勾联了前四句所铺陈的景物,化腐朽为神奇;“怎能系得行人住”,巧妙地点题,将柳树拟人化,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巧”。巧在哪里?巧在既回应勾联,又点明题旨。回应勾联是对文章前边的叙述或论述作简明的回顾总括,点明题旨就是揭开面纱,将主题明朗化。

1997年高考,江苏一位考生的作文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珠联壁合的结尾。文章开头引用考题材料落笔:

问:“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

答:“乐于助人。”

再问:“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

答:“悄悄走开。”

文章接着分析批判了当今社会上某些人的畸形心态和丑陋行为,号召人们不做履行社会道义的旁观者,勇于挑起社会责任,乐于助人。文章末尾写道: 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如下的回答??

问:“你最引以为自豪的品质是什么?”

答:“助人为乐。”

文章戛然而止.余音袅袅。这个结尾回应了开头,勾联了内容,又巧妙地点明了作者的主张:高扬人的品质核心是助人为乐精神。这是精彩的点睛之笔,文章因此而生辉,被评为一类卷。

回应勾联不仅仅是结构上的需要,而且往往是美化文章的必需。有了回应勾联,文章就会浑然一体,就像一个仪仗方阵,整定划一,威风八面,美感四射。

而巧妙点题与直白点题也是有效果差别的。直白点题给读者的感受就像听政治报告,难免枯燥,甚至乏味;巧妙点题就像雾里看花,月下看人,眼里朦胧,心中了然。

巧,是灵魂,是雅致,是智慧,是艺术。

第二种方法:俏。

俏者,靓丽也。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写的文章青春妩媚,靓而可人。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结尾大有“文章”可做。

有一位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平凡,平时好自卑。暑假的某一天,他骑着单车到邮政代办书亭去领取在那里订的报刊。女店主把报刊交到他手里后说:“真羡慕你呀!平常上课教学生,风不打头雨不打脸;一到暑假,看看书报,写写文章;吃不愁,穿不愁。真是幸福啊!”说者无意,听者精神为之一振:我还是被人羡慕的人啊!于是他回家把这个过程和感受写成了一篇文章《品味羡慕》。文章的结尾写道:

品味羡慕就是享受鼓舞。

享受鼓舞,也就拥有了灵感。

假如再有烦闷时,我期望有人再给我一个羡慕。(《教师博览》2001年第一期)

这个结尾很感动人。它靠什么感人动人呢?一是感情真挚,二是语言温馨。美学家认为,真实是美的根本。抒臆的字句要真诚,如果掺进了虚假,暴露了雕凿痕迹,那文章就酸气弥漫,令人掩鼻了。“期望有人再给我一个羡慕。”文字自然清新,每个字都散发出浓郁温馨的人情味,读者看罢,纾卷沉思,感悟生活,品味人生,玩味无穷!

1993年高考是供料作文,材料写一家父子三人在一个夏夜里听到院子中梧桐树脱皮声的不同感受。有一位考生的作文写得很棒,得了满分。文章围绕材料,用生动的文笔叙写了一个故事,父子三人探讨自然界生命存亡更替现象,讨论社会发展变革规律。文章是这样结尾的:

“这时,夜已深了,洁白的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院子里,梧桐树显得那样高大……”

作者用描写作结,营造了一个恬静幽美的环境,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梧桐树脱皮后的风采意在说明,新旧交替是自然法则,脱去旧皮,长出新枝,树木更显生机,梧桐如此,人的生命亦然,社会的变革发展亦然。此处省略号的运用,最为绝妙。言犹尽而意酣绵,引人产生无限遐想,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

有一篇叫《征婚》的杂文,字数几百,但写得情节迭宕起伏,形象鲜明丰满,

而最见功力的是那个隽永俏丽的结尾,令人拍案叫绝。全文如下:

赵局长中年丧妻,现退居二线。居洋楼一座,豪华气派,然孤身一人,备感寂寞,以为憾事。遂于报纸登征婚启事一则:赵,53岁,生活优裕,欲觅年轻貌美之女性……

启事见报数日,无音讯。

赵似有所悟,复登启事一则:赵,53岁,有一子已参加工作;中年丧妻,拥有资产数十万,欲觅年轻貌美之女性……

启事见报数日,仍无音讯。

他狠心咬牙,又拟启事一则:赵,53岁,任局长数年,拥有资产数十万,欲觅年轻貌美之女性……

未几日,报社寄登有此启事之样报。赵收后懒于拆阅,弃之一旁。

数日,应征信似雪片般飞来,应征者皆为年轻美貌之女性,并多附彩照,均作含情脉脉状。赵心中大悦,自语道:“还是亮实底好,写征婚启事,谦虚不行。”送逐一审视,以便择优“录取”。

又数日,报社寄一便函。

赵深感纳闷,启封视之,文如下:

赵先生,因校对差错,日前刊登您之征婚启事,年龄53岁误为83岁,特此致歉。本报近期予以更正。(载《杂文月刊》2001年第一期)

唐代诗评家司图空从文艺美学角度提出 “味外之味”“韵外之致”“象外之象”的艺术原则。《征婚》作者深得作文之韵味。赵局长凭多年当官“俭敛”,有洋楼一座,资产数十万,故雄心不已,欲觅年轻貌美之女性续弦,这“味外之味”,已令人玩味了。而年轻貌美之女性踊跃应征、趋之若骛,不为别的,只为 83岁的高龄,韵味深长啊! 83岁意味着什么?不言自喻。世象万千,无奇不有。自古嫦娥爱少年,但如今人心不古了!这是对赵局长的绝妙讽刺,也是对赵局长“象外之象”的无情嘲弄。

结尾的“俏”,还可以通过比喻象征、名言警句。歌词诗句的运用来达到,如:生活是花,而爱是花的蜜。别忘了这 “蜜”我们人人都拥有,然而,只有在赠予别人时,才显得分外香甜。(1993年高考作文)

“莫怨人情冷,将心来比心,一人种下一棵苗,沙漠也能披绿荫。”人人献爱心,我们的社会将灿烂美好。(1997年高考作文)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透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

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包身工》)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荷塘月色》)

第三种方法:翘。

“翘尾巴”喻骄傲自大,含贬义。我们讲作文要翘尾巴,意指结尾画龙点睛,拓宽内容层面,升华主题,含褒义。作文时,领悟了翘尾巴的要义并自觉实践运用之,那文章质量必上档次,跃升台阶。

《魂》讲一个司空见惯的故事:乘车让座。“我”乘坐火车从石家庄站出发,看到车上两个男青年为了一个座位争吵,拉扯打架。旁边一位小姑娘看不过去,说:“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人坐这儿吧。”打架的四只手松开了,车上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我”认为小姑娘在保定下车,没想到三个小时后在北京站下车又见到她。想必她是让座后躲在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文章结尾写道:“我久久地仁立着,目送那远去的汽车。心中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

如果写到这里就打住,那这篇《魂》的魂儿是虚弱无力的,只算是平庸之作了,因为故事的意义只停留在小姑娘一个人的层面上。文章经过修改,另起一行,加写一个新的结尾:

“我相信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这个尾巴翘上了“天”,虽不说石破天惊,但它将文章的内容层面拓宽了,由“人”写到“国家”进而写到“民族”,这样处理,小姑娘身上的美德,代表的不仅是她一个人,而是国家民族,从小姑娘身上,读者看到了祖国的美好未来,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文章主题升华了,“龙”点睛后飞腾起来了。

难道这样翘尾巴不好吗?

1994年高考命题作文《尝试》,湖南一位考生给文章“摇头摆见”,作文很有档次品位。开头起笔这样写:“又来了!一双脚!”接着写尝试下海擦鞋的经历。擦鞋这行当可不简单,人家瞧不起,受白眼还得微笑服务。 “我”给一位“先富起来”的男士擦皮鞋,那位男士的嘴跟他的鞋一样臭,擦完鞋,他掏出一张大团结,嬉皮笑脸地说:“看你模样不错,多给点!”“我”嗖地跳起来,涨红了,强压怒火说:“先生,按劳计酬,多余的钱我不会收!”男主变了脸说:“妈的,不识抬举,臭娘们……”文章结尾说:

这个擦鞋职业夭折了,我的第一次下海告吹了,可是我很坦然,虽然没赚到一分钱,但我获得了一次很有价值的尝试。“人生即尝试。”是啊,不尝试,何以知道人生的滋味呢?

这也是一个“翘上天”的尾巴,它的精彩之处在于跳出故事,抒写了小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切身体会,一次擦鞋经历,感悟了人生,体味了人生,明白了道理。我们写作文,不能只给读者传达生活的表面信息,更重要的是由表及里,剖析现象,找到并传达出本质的东西。就这个意义来说,这个结尾翘得可亲可爱。

文无定法。古人早有“文贵变”之说,并有“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的高标准。文章结尾千变万化,方法不一,各显其能,各尽其妙。我们推崇结尾巧、俏、翘,并不是完全否定非巧非俏非翘之作。同学们请记住,结尾要视文章的体裁、内容以及表达中心的需要而定,为艺术而艺术,为巧俏翘而“巧俏翘”,就可能成为狗尾续貂了。但是,考场作文受多种条件限制、当以奇巧取胜,要想在浩繁的试卷海洋中脱颖而出,非利用点勇气和智慧不可。“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宿;无识,则不能自成一家。”清朝叶燮这一段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依此理,巧俏翘的方法,是很值得探究,值得实践了。

说不准在某一天,巧、俏、翘给你开怀大笑。

作文巧结尾

初中作文巧结尾技巧[优秀]

“风头”巧摆文生俏谈作文开头技巧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的结尾:巧 俏 翘
《作文的结尾:巧 俏 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作文巧结尾 结尾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