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兰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3: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兰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五城”联创的总体部署,依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兰州为目标,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以“五城”联创为依托,本着“以人为本,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品位,促进健康”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倾全市之力,举全民之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卫生防病水平,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围绕一个目标——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立足两个提高——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形象品位;实施八项工程——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加强工程、健康教育普及工程、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市容环境管理强化工程、环境保护促进工程、行业卫生规范工程、除害防病达标工程、城市卫生“细胞”建设工程。从2006年开始到2007年,用两年时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力争早日跨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加强工程

1、制订爱国卫生工作法规和规章,促进爱国卫生法制化建设,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政府领导督导、部门协调落实和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好各级爱卫会的组织协调职能,建立起爱国卫生宏观协调和组织落实体系。

2、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加强市、县区爱卫办机构建设。市、区爱卫办配备与其工作相应的编制、人员。

3、按照新的创卫工作目标及任务,各级政府要将爱国卫生除四害、农村改厕、创卫宣传发动和表彰奖励等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需要。同时,安排必要的经费支持街道、社区、乡镇开展创卫工作。

4、制订全市爱国卫生工作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组织、协调各委员部门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群众对城市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90%以上。按照全市“抓项目,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继续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此项工程由市爱卫会、市卫生局、市人事局(市编办)、市财政局、四区政府负责实施。

(二)健康教育普及工程

1、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建立起“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业指导,全民参与”的健康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县区配备2—3名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落实健康教育各项任务,使各级健康教育所真正成为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中心。

2、强化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加强控烟工作,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的宣传,开展无烟单位、无烟家庭创建活动,公共场所开展禁烟活动。到2007年,85%以上的学校、医院、商场建成无烟单位。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取缔设置在公共场所、沿街建筑等处的烟草广告,确保建成区无烟草广告。

3、积极开展以防治传染病、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等为主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增强市民的健康意识和防病保健能力。各级医疗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到2007年,患者及家属相关疾病自我保健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功能。到2007年,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4、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推进以“安全—健康—环境”为中心的“行业健康促进工程”,倡导

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各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率达90%以上。到2007年,各行业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加强农村健康教育,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此项工程由市健康教育所、市卫生局、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交通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工商局、市广电局、兰州日报社、兰州铁路局、机场集团公司及四区政府负责实施。

(三)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革现有的城市投资方式,进一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城市投资融资体制。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加快道路新建改建步伐,全面完成小街巷改造和亮化任务。按照《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在主次干道两侧及各大广场等处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数量足够的果皮箱,建成一批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管理规范、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的公厕。城市主次干道、行人交通量大的道路沿线、公共汽车首末站、长途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机场、黄河沿线码头、旅游景点所设置的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

2、完成城市绿地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绿化美化活动,落实绿线管制制度。按照《兰州市“十一五”生态建设规划》、《兰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快城市园林建设步伐,组织实施“222”工程,全力抓好山地公园基础设施改造提高工程、黄河风情线绿化美化工程、雁儿湾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工程等。到2007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绿地率达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继续推进城市亮化工程,在提高主次干道、广场、风情线沿线亮化水平的同时,全面完成小街巷亮化任务,并推行“一街一景”,形成错落有致、远近互衬、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的城市亮化景致。到2007年,路灯亮化率达98%以上。

3、加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改造雁儿湾污水处理厂,完成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使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50%以上。制订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中、长远规划,做好处理场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工作,健全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年度卫生监测档案资料。加快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粪便处理场建设步伐。到2007年,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0%以上。

4、整治市区内的河洪道,砌筑洪道护坡,拆除洪道两侧违法建设。整治黄河河道,取缔非法采砂和占用河道的现象,保持河面清洁、无漂浮垃圾,保持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提高河道通航能力,使百里黄河风情线更加靓丽。

此项工程由市建委、市城管执法局、市规划局、市园林局、市交通局、市城投公司及四区政府负责实施。

(四)市容环境管理强化工程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规范户外广告、门头牌匾及招牌。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立面整洁美观,阳台封闭规范,城区内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乱放及随地吐痰、便溺等现象。加强废品收购、洗(修)车站点的监督管理工作,积极推行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线缆入地工程。

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彻底取缔占道经营、店外店、乱摆摊设点现象。推进退市还路,规范早、夜市管理。凡确定的早、夜市不超时、不越界经营,产生的垃圾废弃物实行袋装化,做到市散地净。各类市场做到设施完善,全天保洁,划行就市,规范有序,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严格控制活禽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实行隔离屠宰,污物(水)处理和消毒设施完善,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3、严格执行环境卫生作业标准, 建成区街巷垃圾收集站点,容器密闭、无蝇蛆,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全程封闭。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少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道路机械化清扫或高压冲水率达20%以上。加强环卫设施的维护管理,定期清洗消毒,完成率达95%以上。公厕设施的维护管理,定期清洗消毒,完好率达95%以上。公厕设置符合规定的图形等符号和设施标志,并加强卫生管理。

4、严格执行《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建筑工地安全检查标准》和《兰州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规范建筑工地卫生监督管理,健全各项卫生制度。职工食堂和宿舍符合卫生要

求,厕所和洗浴间保持清洁。施工场地设置不低于1.8米的隔离护栏,现场口部有硬覆盖和车轮清洗设施,物料堆放整齐,二次扬尘防范措施落实。拆迁现场及停、待建工地管理到位,围档齐全完好,无乱倒垃圾和乱搭乱建现象,并设置环境卫生等公益性标语。

5、建立管理方式属地化、管理机制市场化、管理目标长效化的工作模式,积极推进环卫体制和营运机制的改革创新,完善政府调控职能,建立运转有序、管养分离、费随事转、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营造整治、优美、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

此项工程由市城管执法局、市建委、市商贸委、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城投公司及四区政府负责实施。

(五)环境保护促进工程

1、以调整能源结构为突破口,加强以防治工业污染、燃煤污染、二次扬尘、餐饮业煤油烟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为内容的大气污染综合整治。重点实施清洁能源改造“123”计划,不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到2007年,烟尘控制覆盖率达90%,年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率达70%以上。

2、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长效管理,坚持日常巡查,防止污染反弹。加强兰州新西部维尼纶有限公司等单位生产生活污水的综合整治,减轻对城市饮用水源的污染。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机制,定期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确保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在96%以上。

3、加强噪声污染控制。扩大机动车禁鸣区范围,降低交通噪声污染,加大建筑施工噪声的查处力度。对社会生活噪声进行综合整治,使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不超过60分贝,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不低于70%。

4、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问题。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和近远期环保工作动向,尊重群众对环境的知情权,使市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60%以上。同时,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

5、重视环保基础能力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投入。建立环境监控网络体系,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控,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防止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此项工程由市环保局、市建委、市城管执法局、市公安局、市城投公司及四区政府负责实施。

(六)行业卫生规范工程

1、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制订兰州市食品卫生“放心工程”中长期工作规划,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督信用体系。制订食品卫生整治方案,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制订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实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责任制,健全报告制度和报告体系。严格执行食品生产加工卫生操作规程,保证食品质量,降低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

2、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监督覆盖率和监督频率,严把卫生许可关。依法取缔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窝点和街头流动食品摊点,小型餐馆饭店严格市场准入,大中型餐饮经营单位实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分级管理率达95%以上,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达100%。从业人员健康持证率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率达100%,“五病”调离率达100%。

3、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执法监督,保证其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检查验收、台帐、过期食品退市等制度,严禁销售“三无”(无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点)食品。加强机关、学校、企业、建筑工地等单位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推行食品“放心工程”,依法畜禽检疫,杜绝病畜禽肉上市,严防人畜禽共患传染病的发生。禁止农畜药超标的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进入市场,保证食品安全。

4、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管理。经营单位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合格率达90%。强化对小旅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浴室、小歌舞厅、小网吧等“五小行业”的监督管理,落实清洗、消毒、通风制度。公共浴池有禁止性病、传染性皮肤病患者就浴标志,小美容美发店有皮肤病、传染病人专用工具。从业人员健康持证率、“五病”调离率、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率达100%。

5、建立健全城市自来水厂、二次供水水箱的基本档案和卫生安全制度。检查记录和检测资料齐全,二次供水卫生设施完备,管理规范,定期清洗并对末梢水浑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群和余氯进行常规

检测。自来水厂出水水质、管网和二次供水总合格率达98%以上。

此项工程由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商贸委、市建委、市文化出版局、市农牧局、市城管执法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四区政府负责实施。

(七)除害防病达标工程

1、完善政府组织、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法律保障的除害防病工作机制。各级疾控部门设有专业除害防病机构和专业人员,各乡镇(街道)、社区和村委会有兼职除“四害”防治人员,落实工作经费。除害防病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原则,重点加强病媒生物孳生地整治工作。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种类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全国爱卫会推荐的化学药物。

2、加强专业消杀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消杀队伍素质,使除害防病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加强街道、社区、单位的消杀队伍建设,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积极开展病媒生物种群和密度消长监测工作。监测方法规范,数据可靠,及时反映病媒生物的危害状况,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对重点行业除害达标工作的监督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完善防鼠、防蝇、防蚊、防蟑螂设施,强化卫生清洁、垃圾收集管理措施,做到密闭收集、日产日清,断绝“四害”的食源、水源,把“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

4、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报告网络。2006年实现乡镇卫生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率均达98%以上。加大对儿童群体性疾病防治力度。2007年以前,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控制在3%以下。

5、强化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建设。加强计划免疫规范管理,健全控制院内感染的各项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对各类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掌握传染病报告、预防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大力宣传义务献血,杜绝有偿献血,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此项工程由市卫生局、市商贸委、市城管执法局、市农牧局、市教育局、市粮食局、市爱卫办及四区政府负责实施。

(八)城市卫生“细胞”建设工程

1、加强城市卫生“细胞”建设。各社区要将驻区单位、居民小区卫生纳入统一管理,各单位、各居民小区要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物业管理组织。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动员广大市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卫生整治活动。制订《兰州市卫生单位和卫生小区检查评比标准》,积极开展卫生单位和卫生小区创建达标活动,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上台阶打好基础。

2、加大对物业管理的监管力度各居民小区要成立和完善业主委员会,街道、社区要指导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各物业企业、物业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完善小区的环卫设施。单位和居民小区内的道路硬化率达100%,绿化率达可绿化面积的100%。

3、新建的居民小区要根据居住人口规模配套相应的肉菜市场、停车场、商店等便民公共服务设施,楼房无垃圾道。老居民小区垃圾道全部封闭,实行垃圾袋装化收集。环卫设施不完善的要实行上门收集,做到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防止二次污染,楼道无乱堆杂物,阳台封闭规范美观,无违章建设。

4、机场、码头、火车站、汽车站要完善各项卫生设施,公厕为一类水冲式厕所。各类运输工具干净整洁,卧具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飞机餐饮部、供应部、列车餐车各项指标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飞机、火车、汽车运输途中的垃圾袋装化存放,到站到场集中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候机候车室空气良好,照度、二氧化碳、细菌总数符合国家标准;候机室候车室餐饮食品小卖部卫生达到国家标准,从业人员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95%。

5、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的卫生整治力度。把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建设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管理,拆除违法建设,完善环卫设施,硬化路面,绿化美化村庄。清理乱堆乱摆、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现象。实行垃圾集中收集,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村内道路平整无坑洼、无积水、无泥土裸露,集贸市场、商铺门店管理规范,无污染企业。

此项工程由市爱卫会、市规划局、市建委、市城管执法局、市房管局、市卫生局、市商贸委、市文明

办及四区政府负责实施。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全面启动(2006年1月至3月)。按照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安排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各级创卫组织机构。全面开展创卫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市民了解创卫、关注创卫、参与创卫,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卫氛围。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梳理问题,建立台帐,找出差距,确定重点,制订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整体推进(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兰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各责任单位按照各自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进度安排,全面推进“八大工程”建设。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攻坚破难(2007年4月至8月)。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在各区、各部门自查的基础上,由市创卫指挥部统一组织进行模拟检查,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督查督办,限期解决,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全面达标(2007年8月)。在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制订并落实巩固、提高措施,按程序申请达标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创建意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凝聚人气、共谋发展、共建美好家园的重要途径,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有效手段,是树立政府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台,是“创业实干打硬仗,建设创业型城市”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全市上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五城”联创的总体要求,树立“以人为本,惠及民众”的创建理念,把创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参与。通过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创卫活动中来。近郊四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各方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掀起人人关心“创卫”、人人参与“创卫”的热潮。各新闻媒体要密切配合“创卫”活动,开设专题专栏,跟踪报道“创卫”动态和成果,表扬先进,督促后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阵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使“创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形成全民“创卫”的良好氛围。

(三)围绕工作重点,狠抓薄弱环节。近郊四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创卫实施方案要求,确定工作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尤其对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早立项,早建设,确保按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对城乡结合部、河洪道、背街小巷、城中村等,要切实完善和落实好长效管理机制。要从市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创卫”的积极性,把兰州建设成和谐稳定、生态良好、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四)层层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近郊四区和市直各部门“一把手”是本辖区本系统创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近郊四区作为推进创卫工作的主体,要制订本辖区创卫工作实施方案,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实行区包街道、街道包社区、社区包点的工作机制。市直各部门及铁路、民航等单位,要突出行业管理,进一步细化任务,制订出各年度和各阶段实施目标,做到目标、任务、人员、时限四落实。全市上下特别是中央、省属在兰企事业单位和驻兰部队要服从辖区统一领导,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严禁推诿扯皮。各牵头部门要定期召开协调会,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档的创卫工作网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如期达标。

(五)分级实施目标,严格考核检查。国家卫生城市标准高、内容多,创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集中力量打攻坚战,逐项逐条按期达标。市、区财政部门要落实必要的经费,为创卫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四区政府、市直各部门要定期对分段目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阶段性目标按期完成。市创卫指挥部要按年度或分阶段对各区、各部门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同时,要坚决防止前松后紧、敷衍了事的行为。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整改实施方案

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德令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兰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兰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