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7: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目 录

一、临床资料............................................1

二、急救措施„„„„„„„„„„„„„„„„„„„„„„1 (一) 止血„„„„„„„„„„„„„„„„„„„„„„„1 (二) 保持呼吸通畅„„„„„„„„„„„„„„„„„„„2 (三)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2 (四) 强心„„„„„„„„„„„„„„„„„„„„„„„2 (五)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3

三、生命指标护理„„„„„„„„„„„„„„„„„„„„3 (一)意识„„„„„„„„„„„„„„„„„„„„„„„3 (二)皮肤„„„„„„„„„„„„„„„„„„„„„„„3 (三)脉搏„„„„„„„„„„„„„„„„„„„„„„„3 (四)血压„„„„„„„„„„„„„„„„„„„„„„„3 (五)呼吸„„„„„„„„„„„„„„„„„„„„„„„3 (六)尿量„„„„„„„„„„„„„„„„„„„„„„„4

四、心理护理„„„„„„„„„„„„„„„„„„„„„„4 (一) 对病人作心理上的安抚„„„„„„„„„„„„„„„4 (二) 给病人安排安全舒适的体位„„„„„„„„„„„„„4 (三) 对病人要亲切关怀„„„„„„„„„„„„„„„„„4 (四) 要特别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4 (五) 护士应做好病人亲友或陪伴人员的安慰工作„„„„„„4

四、护理体会„„„„„„„„„„„„„„„„„„„„„„5 参考文献„„„„„„„„„„„„„„„„„„„„„„„„5 后记„„„„„„„„„„„„„„„„„„„„„„„„„„5

1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将导致死亡。本文对12例外科手术中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的护理总结分析,认为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及时、准确、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紧密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术中应及时给病人止血,保持呼吸通畅,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强心剂和血管活性药物;术后加强各种生命指标的监测和护理,如意识状态,体温,呼吸,血压,必要的须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机体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共同特征,并导致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各重要脏器技能代谢絮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为一危急的临床综合症[1]。在外科手术中,大多因大血管破裂,肝脏、脾脏破裂出血引起,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将导致普遍性细胞功能损伤,生命重要脏器的功能丧失致机体死亡。一般而言,失血性休克病人只要得到及时治疗,迅速恢复血容量,呼吸通畅的情况下,大多能够完全好转。我院与近期抢救的12例病人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最终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12例,年龄17-46岁,男9例,女3例;外伤动脉出血5例,术中动脉破裂4例,脾脏破裂出血1例,妇产科产中大出血2例。

2 急救措施

(一) 止血。失血是引起休克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应立即找出失血原因及部位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制止或减少大出血,如局部压迫,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等,一般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本组病例中对于表浅动脉出血特别是外伤引起的动脉出血我们迅速使用局部压迫,加压包扎止血;而对于手术中深动脉的破裂则应及时找到出血点,用止血钳或结扎止血;术中大面积渗血使用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等药物敷于出血面上,再用盐水纱布轻压片刻,即可得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二)保持呼吸通畅。休克病人都处于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杂物。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做深、慢呼吸及有效咳嗽,协助病人做双上肢运动促进肺的扩张改善缺氧状况,遵医嘱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每分钟6-8L的流量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而严重呼吸困难者,如本组病例中一患者手术过程中因大量失血致使呼吸几乎中断,我们进行了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最后挽回病人的生命。

(三)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开始纠正失血性休克时,补液一定眼迅速。及时补充血容量的主要原因是有效循环血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所致的器官功能性不可逆性损伤。因此,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一般选用22号和18号留置针。穿刺部位应选择血管粗,易穿刺,易固定的部位,如下肢的大隐静脉,上肢的头静脉,贵药静脉,正中静脉等大静脉,必要时颈静脉。并同时建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这样既能快速扩容,又能了解血容量的补充情况,还可以监测心功能。补充血容量时应遵守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输液速度可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随时调整,一般补液速度要快,一小时输液量可少于1000ml,重症休克时在20~30min内输入液体1500~2000ml。补液时判断输液速度是否适宜的标准是:在快速补液过程中,心率下降,血压回升,呼吸频率可加快,尿量增加。准备大量输血,输液及给予抢救药物。输液,输血必要时加压输注,补充有效血容量。在抢救的过程中应做到分秒必争。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纠正休克,一旦休克得以纠正,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避免因为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2]。

(四) 强心。在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中,病人因心脏回心血量不足造成心功能障碍,心率增快,心慌引起呼气困难。因此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出现此症状应及时应用强心苷类药物,保证心脏正常功能。使用前先了解病人最近是否有过强心苷类药物服用史;准确把握药物剂量,密切观察心跳的节律和速率,防止低血钾发生。

(五)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从小剂量,慢滴速开始;准确记录给药时间,剂量,速度浓度及血压变化;保证液体的均匀输入,停药时要逐步减量,不可骤停以防治血压波动过大。使用血管收缩剂时要防治药物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旦发生,应用盐酸普鲁卡因或扩血管药物局部封闭。

3 生命指标的监护[3]

(一) 意识。意识的改变可以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情况。休克代偿期病人可表现为兴奋,烦躁,以后随脑缺血,缺氧的加重,逐渐进入淡漠,迟钝,甚至昏迷状态。反之,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说明脑缺氧改善。

(二)皮肤。可以反映周围循环情况。当面色由苍白转为青紫,肢端潮湿,冰冷,出现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提示病情恶化。反之皮肤黏膜颜色由苍白转为红润,皮肤温度由湿冷转变为温暖,干燥,常是休克好转的表现。当发现皮肤出现瘀点,瘀斑时应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三)脉搏。休克早期即可出现脉搏增快,且往往早于血压的改变,脉搏增快常提示心功能代偿,注意观察脉搏的速度,节律改变,警惕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休克纠正过程中,有时血压仍低,但脉搏有力,表示病情有所好转。

(四)血压。血压下降是休克重要的表现。早期当机体处于代偿阶段时,血压可正常或稍高,但脉压已经变小。以后随机体的失代偿,血压和脉压均逐渐下降。血压的变化是相对于个体正常时的血压而言的,因此必须综合其他监测指标来衡量血容量的情况。一般而言,收缩压

(五)呼吸。休克早期有过度呼吸现象,这是因组织缺氧,二氧化碳蓄积,代谢性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所引起。应采取措施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在观察呼吸时要注意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有时休克好转后出现呼吸困难现象并不断加重,血氧分压下降,甚至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虽吸氧也不能改善,这种情况往往提示“休克肺”的发生。发现病人呼吸困难时,还须观察肺底部有无湿啰音,是否咳粉红色的泡沫痰,应警惕因输液过多导致心功能不全,肺水肿。

(六)尿量。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血流量的情况,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是否充足。休克时须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并定期测尿比重。尿量减少时除提示血容量改变还须考虑有无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4心理护理

(一)对病人作心理上的安抚。休克病人的意识是清醒的,对突然的病情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如害怕、恐惧、焦虑等,这些反应与休克之间会形成负反馈的恶性循环。但是,由于病人是清醒,也就有可能接受护士给予的良好心理影响。护士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安慰病人,耐心解释有关病情变化,以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护士在实施抢救中,说话要细声而谨慎,举止要轻巧而文雅,工作要稳重而有秩序,以影响病人心理,使其镇定并增强信心。

(二)给病人安排安全舒适的体位。可给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o),并将下肢拾高30o,以减少腹腔器官对心肺的压迫,利于呼吸与促进冠状循环,并利于下肢静脉的回流,这样既可促进休克的恢复,又可使病人感到舒适。

(三)对病人要亲切关怀。护土要经常观察病人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尿量等情况,并随时记录。要关怀病人,询问病人有何不适,有何要求,耐心解答提问,及时解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病人心情舒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四)要特别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精神症状反映了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血液灌注量与供氧量,对疾病情况的判断具有整体性意义。在轻度缺氧时,病人表现以兴奋为主,有不安、烦躁,甚至有狂躁。此期若能得以纠正缺氧,则病人的情绪、意识、行为等可恢复常态。但若是休克继续加重,则脑功能由兴奋转入抑制,表现为淡漠、迟钝与萎靡,继之为诸妄、昏迷,这是危险的信号。如果脑及其它器官的供血改善,缺氧纠正,病人的意识会随之清醒。

(五)护士应做好病人亲友或陪伴人员的安慰工作。劝导他们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情绪波动而干扰病人心绪的宁静。并指导他们一些简单的生活护理技术,以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工作。由于休克起病急且十分危急,特别是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在了解到自己大量失血时都会感到焦虑,对手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而且同时存在缺氧症状,会是病人呼吸加深加快他们往往顾虑重重,精神紧张,情绪不安。对于这种病人,护理人员应该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努力使他们消除不安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职业语言“解除恐惧心理,恢复良好心态”的特殊功能[4]。通过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病人对医疗环境、手术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做到身心愉快,自愿合作,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5.护理体会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危急综合症,在休克病人的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争取时间止血,快速扩充血容量,维持病人的呼吸心跳,做好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边抢救边做好术前准备,可明显降低休克病人的病死率[5]。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急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抢救意识,过硬的急救技能,熟练掌握急救药品,仪器的使用。灵活应用危急急救程序,在抢救的过程中,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分秒必争,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尽最大的努力提高休克病人的生存率。

参 考 文 献

[1] 顾沛.外科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M].2008:50-58.[2] 彭秀萍.3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护理.2007.[3] 李铮.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22 [4] 当世明.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34.[5] 李淑丽.30例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J].中国论文网.2010.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 的护理

失血性休克机体代偿

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护理查房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定稿)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

产后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查房

感染中毒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1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
《1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