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创伤性休克护理常规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7: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主讲人:

时间: 参加人员: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一、定义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因此创伤性休克较之单纯的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更加复杂。

二、临床表现

1、休克早期(估计失血量小于总血容量的20%)

①神志紧张、烦躁、口渴、面色苍白、黏膜干燥、呼吸深而快、脉搏加快(90-110次∕分)。②血压则可正常或稍低,收缩压≥80mmHg,脉压缩小<20mmHg。③外周静脉充盈度降低、尿量轻度减少。④体位改变时引起的心率增加以及舒张压的下及下降,有助于发现轻、中度血容量降低。

2、休克期

①意识虽清,但神志淡漠、反应迟钝。②呼吸浅快,脉搏细速(110-140次∕分)。③血压下降,收缩压(60-80mmHg),脉压差更为缩小明显,少尿或无尿,尿量<20ml∕h。④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⑤估计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20%-40%。

3、休克晚期

①神志不清。②全身皮肤、粘膜紫绀,四肢厥冷,体温不升;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潮式呼吸脉搏细弱不清;血压下降明显<60mmHg或测不到;无尿。③皮肤、黏膜出现瘀斑或有消化道出血,提示有DIC。④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氧不能改善呼吸状况,提示有ARDS。

三、观察要点

1、神志、瞳孔、面色、末梢循环及颈静脉和周围经脉的充盈程度的变化,及早发现与判断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密切观察P、R、Spo

2、BP、脉压差、CVP的变化并定时记录。如出现脉搏细弱不清、脉率加速、呼吸>30次/分或8次/分以下,不规则,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则提示病情恶化;如脉搏逐渐增强、脉率转为正常,呼吸减慢、并逐渐规则,血压上升,脉压增大,则提示病情好转。

3、记录尿量、24h出入量,观察尿色和性状。若病人尿量少于25ml/h,表明血容量不足;尿量稳定在30ml/h以上,提示休克好转。

4、专科情况:肢体肿胀、血运、动脉搏动、感觉、活动度、伤口出血。

5、注意有无颅脑、胸、腹等多发伤。

6、心理状态:休克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加之抢救过程中使用的监护仪器多,应注意评估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心理承受能力,了解其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

7、有无并发症发生和基础疾病。

8、实验室指标和特殊检查:如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检测:CVP、PCWP。

9、补液过程中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大量输血不良反应。

五、护理措施

1、接到急诊入院通知后,立即准备抢救所需物品,通知值班医生。对病人的外部情况进行粗略的评估,取休克卧位、保暖、骨折处制动和固定,使用心电监护,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迅速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升/分,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2、建立静脉通路,选择血管宜在上肢,立即开放两条大口径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抽血作交叉配血,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3、留置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如发现病人尿量减少,颜色呈浓茶色,说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肾功能损害,给予加速输液,甚者急查肾功能;如为鲜红色尿液,说明肾挫伤,应该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对症治疗。

4、医嘱严格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药物滴速,避免血压骤变,并随时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滴速;必要时加速输液或加压输血、血浆等,以补充循环血量,纠正灌注不足。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仔细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弹性等,严密监测体温,及时使用降温措施。

6、创伤处理:活动性出血应尽快止血。一般对表浅伤口出血或四肢血管出血,可先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或用止血带方法暂时止血,待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对四肢闭合性骨折用夹板或石膏临时固定;检查有无血胸、气胸、连枷胸等,必要时作胸腔闭式引流和胸带加压包扎;检查出血的隐蔽来源,如血胸、腹内出血或骨盆骨折,当怀疑休克是由于内出血引起,就应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紧急手术。

7、保持患者舒适体位,翻身,做好生活护理,使用床栏、约束带,保持肢体功能位,并进行肢体按摩,补充充足的水分。

8、按时做好褥疮护理及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创伤性休克护理测试题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外科创伤护理常规

急诊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多发性骨折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创伤性休克护理常规
《创伤性休克护理常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