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家书屋

发布时间:2020-03-02 14:02: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农家书屋建设的基本情况

镇村的农家书屋共有藏书1000多册,分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其他、报刊、音像八大类。包含了文学小说、生活常识、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种类丰富的书籍,知识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能够很好的提高广大村民的各种知识和提供给他们各种技术信息。农家书屋书籍分类严格按照管理手册要求,按类别依次排放整齐,内设有桌椅数张,现书屋内已配备了电脑、电视、一体机等电子设备,为音像的播放提供了平台。

二、农家书屋的管理

村农家书屋由村会计担任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参加过培训,对农家书屋各类书籍分门别类陈列,便于村民借阅。管理员熟悉的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方面的知识,图书保管、借阅等有章可循。书籍的借还情况都经过严格的实名登记,管理员定期检查书籍是够被虫蛀、受潮,是否有遗失、缺页等现象,保证图书不被损坏和丢失。农家书屋开放时间自由,有借阅要求的村民,可以随时联系管理人员登记借阅书籍。在县文广新局的大力帮助下,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农家书屋的编目登记、分类陈列、借阅登记等工作不断完善,农家书屋的管理逐渐科学规范。

三、农家书屋的重大作用

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农家书屋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1.农家书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以前农闲时间很多农民群众在家呆着没事干,大多靠打扑克、打麻将等来消磨时光,想看看书,查查资料却无处可去,有了农家书屋,村民有了好的去处,赌博和家庭吵闹的少了,看书成为了一种生活乐趣,调剂了单一乏味的农村生活。

2.农家书屋使村民接受了新知识,获得新资讯,实现再教育。

农村信息相对闭塞,村民能接受的文化知识相对较少,农家书屋订有报刊杂志,为村民提供最新的社会资讯。村民通过看书看报了解国家政策,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种养技术,通过自学,在家门口上培训班,实现再教育。

3.农家书屋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拓宽了信息渠道。农民日常生产中出现的种植养殖技术问题,得不到快速、有效地解决,农家书屋为现代技术广泛地推广、应用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渠道,小书屋也为农民生产提供了智力支持。

1

4.提升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农家书屋还为在读农村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一些村民陪同孩子到农家书屋一同学习,还以书正风、以书育人,村民文化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农民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现在随着农家书屋的建设和推广,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的朋友,成了提升农民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有力阵地。

农家书屋的普及程度仍需要扩大,管理水平仍需要提高。基层干部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农村书屋的影响面积,争取做到人人了解、人人喜欢、在村民中间广泛的普及,加强农民群众对新知识新科技的了解与认识,刺激他们去了解新知识,去提高新科技的学习兴趣,做到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看书才能有效的发挥出农家书屋的价值和理念,那样才能提高农村群众的整体知识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存在的不足就是没有专项资金维护管理。望上级部门大力支持。

第二篇

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是“三农”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村自“农家书屋”开展以来,赢得群众一致好评,充分发挥了服务群众,利国利民的作用。

村坚持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图书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一种理念,从实质上体会今天的“农家书屋”与过去的“文化室”有别,从而彰显“农家书屋”的活力。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使广大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加强。作为“农家书屋”这一重要阵地,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千家万户走进了“农家书屋”,“农家书屋”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农闲时间,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政治法律、农业生产等各类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长了知识,为广大农民朋友科学种养、创业致富提供了保障。

为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我村将农村远程教育与农家书屋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推进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切实增强农家书屋的实用性。

“农家书屋”的建设,惠及了全村的农民群众,也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现在“农家书屋”每天都聚集一些爱看书的群众,有的看文学作品,有的看美食烹饪,有的看种养技术资料,看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时尚,赌博的吵闹的少了,发家致富的多了,“农家书屋一成为农民的朋友。成了提升素质,丰富业务文化生活的有力阵地。

村“农家书屋”每周一至周五上班期间(早上8:30---5:00)都为广大村民打开,主要活动是通过阅读、借阅的方式,也有针对性的对同个意愿的多个村民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农民通过在“农家书屋”中的学习,涌现出了一批学习型农民,一批“活字典”、“土专家”。“农家书屋”的创办,有效解决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精神乐园”和“致富加油站”。

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农民文化水平还不是普遍很高,所以,我们希望“农家书屋”今后要多配些图文并茂的图书,以满足不同时段不同人群的口味,便于农民朋友们的阅读。

第三篇

村农家书屋设在村辛福院二楼,位于村中心地带,便于村民借阅,允分发挥了“农家书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就一年来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有了高度认识。

农家书屋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农家书屋管理员对工作充满热情,发挥自已的智慧,付出自已的汗水,才可能让农家书屋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自从我2012年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以来,我就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决心改善我村农家书屋极少人甚至无人看书、借书的状况。只是村干部、镇干部有时借阅一下。我担任图书管理员后,把所有图书分门别类,按文化类和生活类、政经类,科技类、少儿类,综合类整理放置在书架上。印制了农家书屋借书证,规定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图书采取免费借阅,制定了书目登记制度和借阅登记制度,规范了村民借阅制度。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学生的喜爱和认可。每到书屋开放日,小学生、中学生都来书屋借书。借阅图书的人越来越多。

二、在岗位职责上有足够的重视。

在管理上,要做好农家书屋的各项管理工作是书屋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与基础。第一,管理好各类出版物,主要是做好出版物的接收、分类、编目、借阅、收回、保存等工作。11月份,省红军图书发放到我村辛福院,从县民政局拉来后,我就着手分门别类,编目、贴标,整理好放入书架。对书屋的各类出版物做到接收清楚,分类明确,摆放规范,标记醒目,记录完整,存取方便。第二,管理好农家书屋的配套设施及场所,每星期定期打扫书屋卫生,摸干净桌椅。确保书屋干净整洁。

在服务上,管理好农家书屋的目的是为了向村民提供更贴心周到的服务,认真做好借阅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做好宣传服务,鼓动农民阅读,激发农民看书、爱书的积极性,让农民积极参与“农家书屋管理”,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长智慧的有效途。

在创新上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发挥自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农家书屋为平台,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延伸服务。

三、提高自已的素质和条件,精通业务,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

四、存在的不足与提升。

通过二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觉得自已还应多了解自已工作的意义和工作目标,允分认识它的地位和作用,提高自已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善于提高自已的沟通能力。向村民宣传,介绍,提供信息,向上级反映情况,提出建义。

在一些硬件建设上还不规范,应逐步的落实。图书的种类及数量远不能足各类阅读者的需求。场所的狭窄以及条件的改善有待进一步加强。

“农家书屋”是“三农”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充分发挥“农家书”的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四篇

村,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宋。800余年的历史,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是那精美绝伦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古村落所展现的古韵,更多的是那文风鼎盛的爱读书,会读书的优良传统。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在行政村建立的向农民提供实用的书报刊和电子音像产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文化建设工程,通过在农村建立农民读书组织,推动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县文广新局及金滩镇党委对农家书屋的建设高度重视,金滩镇村的农家书屋共有藏书近千册,分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其他、报刊、音像八大类。包含了文学小说、生活常识、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种类丰富的书籍,知识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能够很好的提高广大村民的各种知识和提供给他们各种技术信息。农家书屋书籍分类严格按照 4 管理手册要求,按类别依次排放整齐,内设有桌椅数张,现书屋内已配备了电脑、电视、一体机等电子设备,为音像的播放提供了平台。

农家书屋所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农家书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以前农闲时间很多农民群众在家呆着没事干,大多靠打扑克、打麻将等来消磨时光,想看看书,查查资料却无处可去,有了农家书屋,村民有了好的去处,赌博和家庭吵闹的少了,看书成为了一种生活乐趣,调剂了单一乏味的农村生活。

农家书屋使村民接受了新知识,获得新资讯,实现再教育。农村信息相对闭塞,村民能接受的文化知识相对较少,农家书屋订有报刊杂志,为村民提供最新的社会资讯。村民通过看书看报了解国家政策,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种养技术,通过自学,在家门口上培训班,实现再教育。

农家书屋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拓宽了信息渠道。农民日常生产中出现的种植养殖技术问题,得不到快速、有效地解决,农家书屋为现代技术广泛地推广、应用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渠道,小书屋也为农民生产提供了智力支持。

提升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农家书屋还为在读农村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一些村民陪同孩子到农家书屋一同学习,还以书正风、以书育人,村民文化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

农民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农家书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藏有众多精美图书,书屋每日都有着一个奇妙的气场,时刻都有书香飘散着,让人闻之精神一振。从书屋外看书屋,在古村的某一个角落,经常能听到有朗朗读书声传来,与和风吹过,吹动树叶所带来的沙沙声相辅相成,美哉,妙哉。

第五篇

一、农家书屋建设的基本情况

乡村的农家书屋设立在村村部,共有藏书3000余册。现有藏书包含了文学小说、生活常识、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种类丰富的书籍,知识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能够很好的提高广大村民的各种知识和提供给他们各种技术信息。农家书屋书籍分类严格按照管理手册要求,按类别依次排放整齐,内设有桌椅数张,现书屋内已配备了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为音像的播放提供了平台。

二、农家书屋的管理

5

自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以来,每年参加乡文化站举办的业务培训2次以上,且对农家书屋各类书籍分门别类陈列,便于村民借阅。我已完全熟悉的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方面的知识,图书保管、借阅等有章可循。书籍的借还情况都经过严格的实名登记,平时定期检查书籍是否被虫蛀、受潮,是否有遗失、缺页等现象,保证图书不被损坏和丢失。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基本自由,有借阅要求的村民,可以随时联系我登记借阅书籍。

三、农家书屋的运行情况

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农家书屋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1、依托有利的地理资源,读者活动人数众多。村农家书屋设立在村部,读者往来方便;农家书屋周边覆盖一所小学,且在全村的中心位置,前来看书、参加活动的学生、村民人数众多。

2、开放时间自由,符合读者文化需求。为了有效管理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实行自由开放时间,在公示开放时间的下面留上了我的电话,方便群众借阅,从而很好的满足群众的活动需求。

3、多次开展读书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农家书屋为丰富群众精神需求,多次开展读书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健康饮食活动、争当农家管理员活动,读者还积极参加了上级组织的“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比赛活动。

4.农家书屋使村民接受了新知识,获得新资讯,实现再教育。农村信息相对闭塞,村民能接受的文化知识相对较少,农家书屋订有报刊杂志,为村民提供最新的社会资讯。村民通过看书看报了解国家政策,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种养技术,通过自学,在家门口上培训班,实现再教育。

5.农家书屋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拓宽了信息渠道。农民日常生产中出现的种植养殖技术问题,得不到快速、有效地解决,农家书屋为现代技术广泛地推广、应用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渠道,小书屋也为农民生产提供了智力支持。

6.提升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农家书屋还为在读农村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一些村民陪同孩子到农家书屋一同学习,还以书正风、以书育人,村民文化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农民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现在随着农家书屋的建设和推广,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的朋友,成了提升农民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有力阵地。虽已初显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书屋建设工作也还存在经费、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困难,但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加大力度,拓宽思路,把工作落到实处,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素养,进一步改善村风民风,努力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具体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加强我县农家书屋工程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有效地推动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我局还和各乡镇签定了农家书屋建设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工作重点和工作任务,并要求各各乡镇切实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建设步伐,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工程建设。

2、摸清实底,制定措施。为切实抓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我局在立足我县县情的基础上结合农家书屋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了《蒙城县农家书屋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标准、管理办法等,为我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3、加强督察,抓好落实。我局多次组织开展项目督察活动,深入实地了解进展情况。经常和各书屋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沟通信息。并及时把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向县民生办汇报。

书屋选址中,我们坚持整合各方面力量,实行资源共享,把农家书屋建设与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医疗室等结合起来建设、管理和开展活动,增强了农家书屋的生命力。

建设中,我们严把标准,每个书屋可使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书屋整洁卫生。我县的130家农家书屋,书屋面积全部符合标准,条件较好的书屋面积在80平方米。书屋按要求配备了桌椅等基本阅览设施,今年我县为每家书屋配备了多功能阅览桌1个、书柜5组、阅览椅10把、多功能报夹1个、书标2000个、统一制作了书屋的匾牌和公示牌。我县每个农家书屋都有投影仪、幕布、音响和话筒这些共享工程设备。每个书屋悬挂统一标牌,书屋管理制度、借阅制度和管-理-员职责上墙,

论文摘要:“农家书屋”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语境下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连云港市“农家书屋”建设已初见成效,然而仍存在着认识不清、力度不够、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等局限,有必要在认清现状和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剖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农家书屋;实践途径;文化传播;对策建议

“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一项受到广大农民欢迎、利国惠民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它由政府规划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农民自主管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看报难的问题,满足农民求知成才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连

7 丢港市积极开展这一工程,出现了红红火火的“农家书屋”兴办热潮。目前连云港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已初见成效,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与不足,制约着农家书屋工程的持续发展。

一、连云港市“农家书屋”工程的现状

从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提出试点“农家书屋”的要求后,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自2008年开始,“农家书屋”工程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民生工程项目的实事之一。江苏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经费划拨到位后,市财政立即全额安排了配套资金。为了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市政府还将“农家书屋”建设纳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体系,下发了相关配套文件,并对目标进行分解,将任务落实到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增强了各县区建设“农家书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特别是2008年江苏省“农家书屋”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连云港市召开后,该市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场会,市新闻出版局定期对各地建设情况进行指导、督查和检查考核。各县区也制定了“农家书屋”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采取各种举措促进“农家书屋”建设。比如,东海县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制定了《2008年度乡镇文化工作考核办法》,并安排专项资金80余万元用于“农家书屋”建设;赣榆县、海州区等县区采取共建、捐建等方式,多渠道筹建“农家书屋”。仅2008年全市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有效保障了“农家书屋”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在全市的1439个行政村中,已建成“农家书屋”636个,占总数的44.2%;“农家书屋”基本都设在行政村村部,面积均能达到20平方米左右。仅2008年就建成书屋474个,其中,东海县299个,赣榆县37个,灌云县6o个,灌南县29个,新浦区15个,连云区9个,海州区25个。按照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市行政村将实现“农家书屋”的全覆盖。从书屋的资源利用来看,书屋多依托村文化中心、村文化室所提供的阵地并实行设施共享,既能解决绝大部分农家书屋的阵地问题,又充实了新农村服务中心、村文化室的活动内容,达到了优势互补、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为节约资源,有的村还将“农家书屋”建立在有条件且热衷图书事业的农户家里,这样既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又达到合理规划、统一管理的目的。总体看来,连云港市的“农家书屋”建设已初见成效,并在逐步规模化、上层次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二、“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涉及管理体制、人员素质、书屋活动安排以及资源整合运用、社会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束缚了书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工作效率较低

受到农村地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一现实情况的制约,目前农家书屋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缺乏实利性和可显示性,目前的基层组织对于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并不很热衷。不少村镇的农家书屋缺乏专人管理,名义上的“专人”往往是兼职、代管。有些农家书屋虽有专人管理,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管理人员往往文化层次较低,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上缺乏亲和力。

虽有现实文化条件薄弱的因素以及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重经济、轻文化的不利氛围,也有形象工程、敷衍心态的因素,但在普遍层面上,反映出部分基层组织文化觉醒意识的淡薄。

8 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上具有的不完备和不确定性,必然制约其他管理层面工作的开展。相关培训制度有时流于形式,对管理员的培训不够具体、专业,必要的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方面的培训并不到位。在此背景下,农村书屋的开放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农民借阅图书不便,图书损毁和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只有充分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专业化管理机制约束,问题才有可能得以解决。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www.daodoc.com/product.free.10038970.1/ 2.书屋内涵建设不够,图书覆盖面较窄,文化品味不高

目前的农村书屋的图书结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接受实际和现实心理需求等复杂因素,和农民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大部分书屋图书种类偏少,内容广度不够,图书风格不够多元化;图书更新速度慢,层次普遍不高,和农民现实境况对接度不足,对农村读者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有些情况下,农家书屋工程甚至转化为消化行业库存的工程,被当成一些出版发行单位既甩包袱又买名声的工具和途径。因此,农村书屋要想充分谋划好图书工程,就必须充分照顾到农民读者的不同文化和生活需求,选配的出版物要注重兼容知识性、实用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等多元风格,既要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还要能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3.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且长期得不到改善

人的问题是书屋建设、管理的根本问题。由于农村书屋的现实空间和地域的乡村特性,决定了它的人力资源必然是以农村人员为主。而在目前情况下,由于有学历、有知识的年轻农民多已离乡外出打工,使得管理人员队伍只能“就地取才”。文化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动员、组织一些老村干部、老党员、中小学校退休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和有一技之长的老农民做专职或兼职的图书室管理员。他们有着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亲情优势,在当前情况下无疑是较好的选择。然而大部分地区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只能以一些难以外出打工而滞留乡村的人员为主,多数人的素质偏低,难以在管好图书、用好图书、培养新型农民、弘扬新型农村文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如果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培训,管理水平也就难以提高。事实上,目前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还缺乏机制、效率等方面的有效保证,管理队伍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基本上还处在一种相对松散、低效的状态。既便已经开展的一些培训,由于存在投入经费较少、培训时间和个人生活冲突等方面的问题也难尽如人意。因此要切实改变人员素质的问题,需要长期努力,探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4.资源利用创新意识薄弱,缺乏整合意识和整体观念

农村书屋无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目前还处于一种比较薄弱、落后的状态之中。如果不能充分整合资源,走创新管理之路,书屋建设就会受到资源有限性的限制。从现状来看,相对分散、各自为政一直是目前农村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的农村书屋还存在着局限于一地一村的地域化封闭倾向。自我管理的惯性和保守性质,使得它们缺乏资源整合意识和管理的创新意识。这里既有农村书屋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制度原因,也有乡土农村文化心理的深层次原因。从体制上来看,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备制约着书屋的日常管理、人员素质、图书建设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最终必然制约运行的有效性。

而在文化心理上,中国农村长期的小农经济意识也是一种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封闭、稳定、固守乡村的保守特性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层面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行为,使得人们习惯于以乡土村落的封闭性眼光行事,文化的惰性影响到眼界的开放和管理的创新。农村书屋的建设无疑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力求突破地域、文化的惯性和惰性限制,尽快融入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走资源整合、创新之路。

当然,作为一种尚处于发生期的农村文化事业,农村书屋建设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地区仍对农村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担心该工程为“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一些地区协调力度不够,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和推诿,导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进展缓慢;一些地区急于求成,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难以达到最低标准。部分地区仍存在重建不重管,忽视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在文化品位上,由于中国农村乡土社会的边缘性和民间性,文化品味相对不高,具有朴实和粗鄙、健康和落后并存的状况,在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文化的感官化、娱乐化、浅显甚至庸俗化对农村书屋建设也有着现实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引起管理部门、建设部门等行政和社会力量的足够重视。

三、关于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策略与建议

“农家书屋”工程是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服务广大农村和农民的长期任务。面对该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地理人文环境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等情况,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深入农村开展摸底调研工作,理性认识和对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合理规划、建设,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加强规范管理,从而争取工程能在短期内上层次、成规模。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www.daodoc.com/product.free.10038970.2/ 1.加强文化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由于农村书屋建设中存在着人们对相关政策、现实认识不够或误解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针对性宣传,力求使广大民众了解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打消他们的疑虑,引导观念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促使民众走出认识误区,并逐步摆脱传统文化惰性的影响,进而培育出有利于推行农村书屋工程的正面舆情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当前情况下,要使农村地区充分认识到农村书屋的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文化提升工程,对于解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薄弱局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为,还要把农家书屋工程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来认识,彰显其作为新时代创举的历史意义,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来帮扶书屋建设,促进整体意识转变,营造社会性的文化传播氛围。

2.规范运作,从管理机制上形成有效保障

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关键要靠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参照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实践经验,当前连云港市农家书屋的管理体制建设水平的提升有必要依托于专业的图书管理机构,规范自身管理,构建专业化管理体制上的保障。这就要求农村书屋建设注重以具有专业管理能力、拥有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和图书储备的市县图书馆为依托,以乡镇文化站为中转管理平台,把“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辐射服务体系,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图书服务点。充分利用好各级图书馆的人才、管理和业务优势,把市县级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相结合,既有利于形成地区农家书屋的藏书特色,解决农民群众借书难、看书难的实际问题,又能丰富县级图书馆藏书。比如,近年来东海县在参与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尝试把农家书屋办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分馆,实行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三者之间图书借阅的“通借通还”,使农民一卡在手就能便捷地借阅到更多想看到的书刊杂志,充分满足了农民的阅读需求。同时,为了提升管理层次与水平,各级“农家书屋”还应多聘请一些热心公益事业、工作责任心强的管理员,统一制订农家书屋管理规定、书刊借阅规定、管理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设置规范管理台帐,掌控好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尽量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阅读需求。

3.拓展外延,提升内涵和品位,以活动助推书屋建设

要想建设好“农家书屋”,切实发挥“农家书屋”的有效作用,需要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村读者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扩大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培育文化氛围。鉴于农村地区文化的实际情况,各级文化部门需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活动内容在不失品位的同时要力求通俗化和大众化,贴近民众,彰显其激发农民的阅读热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各种活动的举办,既要有利于农民的广泛参与,使读书活动深入到千家万户,又要能使“农家书屋”在读书活动中不断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将农村书屋打造成一个具有普遍社会效力的文化平台。另外,助推书屋建设,还要在文化品位和内容、形式提升上下足工夫,在做好满足民众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既要发挥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体的优势,也要充分结合现代媒体的传播优势,全方位地打造文化建设主平台。为了保持品味,农村书屋在致力于多元文化内容宣传的同时,要与农村党员教育结合起来,使农家书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以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积极利用主流文化资源来影响农民的文化取向;还要与农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专家对农民进行农技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以现实性的经济愿景来引导农民的选择。总之,要注重强化活动形式的多元、实用来吸引、激发农民的阅读热情,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让农家书屋切实发挥作用,构建农村文化传播的主平台。

4.加强人员培训,寻求智力支撑

针对农村书屋图书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虽然可以通过聘请一些社会人员等辅助性手段暂时提升管理水平,但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因此还需要打造一支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管理员队伍。鉴于目前聘用的专业图书管理员文化程度不高、图书管理经验比较欠缺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主动改变这一状况。为此,县市相关部门有必要拓展培训方式,通过与农家书屋签订流动图书服务协议,利用市县级图书馆读者服务和图书管理的业务优势,组织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比如连云港市东海县图书馆利用书刊管理、读者工作等方面的优势,积极组织农村书屋人员进行培训,借助市图书馆在网络咨询、专家资讯等方面的条件,对农家书屋进行规范的业务辅导。在帮助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县区各级图书馆目前都在积极探索,力求在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争取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书屋建设服务,为广大农民服务。

5.资源整合,建构“农村书屋”的网络工程

农村书屋由于地处农村这一传统性的文化滞后地区,能够利用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对有限的资源实行整合、共享。在连云港市农家书屋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整合农村的现有资源,为农村书屋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在书屋场所的安排上,各县区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合并后的剩余校舍、党员活动室等作为农家书屋的场所,有效解决购书经费不足和图书种类较少的问题。同时整合多种社会资源,为农村书屋的发展献计献策,发动各种社会力量捐赠图书、音像制品,进行资金帮扶,支持书屋建设。另外,要积极谋求农村书屋的网络建设,将相对零散的书屋进行网络化资源整合,积极构建乡、区、县多梯次的书屋网络,力求为农村文化乃至整个地区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资源环境。

总之,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的状况下,要使农村书屋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流平台和阵地,达到提升农民文化生活、文化素质的预期,不仅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规范管理,在书屋建设的兼容性、趣味性等方面多下工夫,还要积极应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书屋建设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11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www.daodoc.com/product.free.10038970.3/ [摘要]总结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从内部环境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两个方面分析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8个要素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农民需求导向的资源建设管理体系”、“确立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制定完善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详细讨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家书屋 可持续发展 管理模式 对策

1 农家书屋发展现状

1.1 农家书屋的发展规模

2007年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农家书屋政策得到各省市自治区的重视,形成了全国构建农家书屋的热潮。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家书屋建成数量已经达5万余家,甘肃省已经建成农家书屋4 600个,江苏省在全省54%的行政村都建成了农家书屋,数量达到9 341个,山东省农家书屋的数量已达10 000多个,河北省农家书屋的数量也已经近万家,其他各省市自治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从各地的计划来看,2009年将成为大规模发展的一年,年底时总数量有可能翻一番。

1.2 农家书屋的基本情况

目前,农家书屋的房舍多充分利用各行政村已有房屋,多数建在村委会、村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中,部分省市(吉林、甘肃等)建在供销社、副食店等农民的消费场所,部分省市(湖南、河北等)设在中小学校、农民技校等各类学校,还有些省市设在家族祠堂和农户家。各地农家书屋目前的管理人员也非常不同,主要包括村委会人员、教师和农民,有些由高校志愿者担当管理员,只有部分农家书屋配备专职管理员,多数管理员的工作都是义务性的。农家书屋目前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阶段,对于后期管理考虑的还比较少。国家层面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目前只有《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各地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多处于摸索期,只有甘肃等省制定了《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办法》、《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等管理制度。

1.3 农家书屋的管理和发展模式

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农家书屋的管理主要采用“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模式,各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如江西的“三好六制”管理模式、山东的“合建、共建和城乡结对建设”管理模式、河南的“三种类型、六种标准”标准化装备管理模式等。各地也探索了农家书屋的发展模式,有些依靠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资助构建,有些由村委会集资管理;“公益性起步,经营性发展”模式的农家书屋则承担起了图书“租售”等经营任务以自求发展。

1.4 农家书屋的资源构建模式

早期农家书屋的资源构建主要依靠捐赠单位捐赠,目前采用的是“重点书目推荐控制+自由选择控制+图书类目控制”的三层书目控制机制。根据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关于印发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的通知》的规定,农家书屋从重点推荐书目中选购的比例不得低于70%,本省出版物比例不得超过30%。重点书目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结合相关专家评审设定的,本省可选的出版物必须报总署备案。图书类目的控制则按照类目设定比例,如政经类4%,科技类40%、生活文化类35%等。

2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需要一种长效机制进行保障。所谓的长效机制是能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通过对农家书屋长效机制的分析,笔者认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主要受内部和外部环境8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图1所示:

1 农家书屋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1 政策稳定性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全国性的惠民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精诚合作,必须在相关的中央政策统筹指导和规范下,各级政府会围绕其进行项目规划、投入资金的统筹和划拨等工作,这是农家书屋工程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在农家书屋进入正常运转阶段,资源更新、资金投入、考核评价等依旧需要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如果政策缺位,已建成的农家书屋就可能失去原有“动力”,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1.2 “三农”出版物市场的发展情况 市场上“三农”出版物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是决定农家书屋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三农出版物的选择既要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还要充分了解农民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看得懂、用得上”。另外,书籍内容的也需要及时更新。 1.3 农民的接受程度 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接受程度和图书质量、图书管理情况有密切关系,如农家书屋开放时间过短或者不固定影响了农民看书积极性。农家书屋接受程度和舆论宣传也有很大关系。目前书屋的宣传还不到位,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农民不知道有农家书屋,更不知道农家书屋可以免费借阅。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9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阅读率仅为38.2%,“农民和农民工”的阅读率仅为28.8%”。农民较低的阅读率极大影响了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接受程度,蒋东晟等调查反映出很多农民对于农家书屋“无所谓”、“不去”的态度也说明了这一点。 1.4 资金的来源与稳定性 目前农家书屋的建设资金多数来源于国家的专项建设资金,部分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基金会的捐赠、村委会集资。建成后的书屋,图书修补和更新、房屋设备修缮以及管理人员待遇仍需要大量资金。目前国家提供资金用于前期书籍、相关设备的购置,建成之后书屋书籍更新和正常运转所需资金从何处来,目前尚不清晰。企事业单位的捐赠从性质上来讲很难保证长期稳定。随着行政村“费改税”等工作的实施,村委会集资经费已经大大减少,长期提供集资也很难保证稳定。自负盈亏的盈利模式由于利益驱使,很难保证优质公益图书资源不向租售环节过渡,农家书屋公益性很难保证。

2.2 内部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2.1 管理模式 农家书屋的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农家书屋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式,其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书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前农家书屋采用的是以“农民自主管理、自主服务”为基础、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管理模式,但目前对于该管理模式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农家书屋的具体领导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培训机制、考核审计监督机制等都需要细化和研究。 2.2 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管理过程,有效预防和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农家书屋建设和正常运转需要完善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规范开放时间、服务内容、读者权利、管理员的职责、捐赠管理、图书和设备安全与管理等活动。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如甘肃省由于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其图书完好率和按期归还率都在98%以上。 2.3 资源选购和更新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家书屋建设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办出特色,才能对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建设有用。农家书屋图书采购需遵循这样的原则,如以猕猴桃种植为主的县应该多配置猕猴桃种植和加工方面的图书。图书的选购还要考虑农民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因素,“简单、好学、好用”是农业科技类图书的主要选择标准,农民难以理解的图书,包括部分国外经典文学书籍,应该尽可能少购买。农家书屋还需要考虑书籍更新的问题,以免图书多年不变,内容陈旧,农民逐渐失去查阅的兴趣。 2.4 管理员 管理员是农家书屋的直接管理者,也是农家书屋这一“惠民政策”的执行者,其业务能力、工作积极性等直接影响到整个农家书屋工程的服务水平。目前的管理员多数都是义务服务,没有任何报酬,这势必影响到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员如果没有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旦藏书的品种和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图书就会出现凌乱,不便查找,势必影响农民的使用和农家书屋的长期发展。

3 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 构建农民需求导向的农家书屋资源配备管理体系

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不管是“农民接受程度”还是“资源采购和更新”都强调对农民需求分析的意义,只有真正符合农民需求的图书和管理制度才能够吸引农民接受农家书屋。①图书选购应该在现有“三层书目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省级二次配书。目前国家为规范各地农家书屋的图书采购,采用“推荐书目”的形式对要采购的图书进行限定,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和“三农”情况差别较大,很难保证“推荐书目”完全适合当地情况,各省应该根据省市县的特点进行二次配书。甘肃省的经验值得推广,其二次配书的基本思路“一是深入调研农民需求,一地一别,甚至一村一别;二是根据当地‘三农’特点和产业结构特点选配图书和音像制品,如酒泉敦煌主产棉花和葡萄,定西是国家级优质马铃薯产地,在选配农业科技类图书和音像制品时予以关注;三是重视青少年教育,安排相当比例的幼教少儿图书和青少年喜欢的优秀小说、文史、科普读物”。朱川连调查发现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和法律知识是农民读者最需要的四类信息,但是农民的文化水平不同,对文献内容需求有较大区别。因此,需要建立农民需求的反馈机制,采用自上而下方式设计调查需求问卷,逐级归纳总结农民需求,根据不同层级总结需求设计本层级配书方案。另外,还要考虑农家书屋的主要用户群,如构建乡村小学的农家书屋,图书配备应该适当增加教育类比重。②农家书屋管理制度的设计也要考虑农民的需求。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涉及到开放时间、阅览和借阅规则等都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作息时间、基本文化水平等因素。捐赠制度设定时,构建在学校的农家书屋可以接受学生教参教辅废旧书籍的捐赠,而对于各个企事业单位捐赠的过时图书则可以不接受。③针对农民阅读低的情况,应该以图书为基础向综合性文化消费功能拓展,可举办各类专家报告会、读书征文、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吸引农民参与,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认可和利用好农家书屋。

2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 2.1 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双重管理机制 农家书屋工程对于农家书屋的行政管理有明确规定,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代表中央8部委行使农家书屋工程的行政领导与组织协调职责。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农家书屋进行行政领导,负责农家书屋工程发展规划、资源调配、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各类评估考评、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经费申请划拨分配和审计等,并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实现工作的顺利开展。行政领导机构应该保障农家书屋政策的长期稳定性。从农家书屋的性质来看,其与图书馆性质和管理非常相似,图书馆在资源采购、资源组织、服务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对农家书屋都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因此,增补图书馆相关机构作为农家书屋的业务指导部门,负责对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协助制定相关的资源管理规范、管理规章制度等,对于农家书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2 政府投资主导下的多来源灵活经费投入机制 上文在影响要素中已经分析,农家书屋要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公益性不变,政府投资必须承担主导作用。虽然中办发2007(2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实施的五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纳入各地经济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但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这就要求政府投资采用比较灵活的全局统筹机制。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投资可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投资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要中央财政协助解决。政府投资也可以采用各级政府分解负担的机制,甘肃省采取的“省局配书,村镇配屋,县配桌椅,市配书橱”的硬件设施配置模式很有参考意义。当然,农家书屋经费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获取,如建立各层次的“农家书屋专项基金”、各级捐赠和集资,这些经费可用于农家书屋设备改善、资源更新等工作,但是政府投资的主导地位不能发生改变。 2.3 采购和交换共享并重的资源更新机制 农家书屋资源的更新除了每年通过相应投资购买和接受捐赠外,还应充分利用交换共享实现资源更新。这种共享主要建立不同农家书屋之间,因此农家书屋资源建设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统筹规划,除根据本地特色设置的图书外,对于那些政治经济类、生活文化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图书可根据地域上就近性进行不同配置,然后按照某种时间频率和规则进行交换,实现资源

14 的更新,也可以和县区公共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 2.4 轮流值班或专职管理员为主的人员配置机制 实践证明,管理员的服务意识、责任心和积极性是决定农家书屋成败的关键因素,从长远角度来看,管理员的义务服务不能从全局和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此,行政村的村委会可以根据村内自然户的实际情况安排每家每户轮流值班,要求所有村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必须尽管理义务,并建立相关的监督和评比机制调动每家每户的积极性。条件好的村委会可以支付一定报酬、聘请专职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如果有志愿人员、符合规定的下乡干部等也可以充实到管理员队伍中,辅助现有管理人员进行书屋的管理。

3 制定完善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

农家书屋需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类:

·针对书屋的管理制度,由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主要包括硬件设施管理(规范馆舍、设备、图书报刊的保管、使用、损坏和丢失等责任)、服务管理(规范图书借阅时间、数量、开放时间、管理员责任、读者权利义务等)、资金管理(规范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和经营性收入资金)和资源共享和更新淘汰管理(规范图书交换时间和内容,建立更新淘汰规则);

·针对农家书屋项目的管理制度,由国家或者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制定,需要规范的内容包括:①图书或者资金的捐赠管理制度。健全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定,设定相关的协调管理机构,既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为农家书屋项目捐款捐物,又要确保捐赠质量,避免粗制滥造、内容陈旧和非法出版物流入农家书屋。对于社会捐赠,有相关的制度保证能够定期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使用情况,并由监察审计部门定期检查审计;②书屋考评审查制度。对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制定统一的考核细则,由各级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对管理不善行为进行批评更正,对表现好的单位要及时表彰;③管理员培训考核制度。建立管理员由村选配、由乡检查、由县培训、由新闻出版部门树立和表扬先进典型的综合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努力培养一支优秀、过硬的农村图书管理员队伍。另外,还需要国家层面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来保证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维护资金能够纳入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中。

2.2 内部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2.1 管理模式 农家书屋的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农家书屋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式,其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书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前农家书屋采用的是以“农民自主管理、自主服务”为基础、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管理模式,但目前对于该管理模式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农家书屋的具体领导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培训机制、考核审计监督机制等都需要细化和研究。 2.2 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管理过程,有效预防和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农家书屋建设和正常运转需要完善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规范开放时间、服务内容、读者权利、管理员的职责、捐赠管理、图书和设备安全与管理等活动。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如甘肃省由于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其图书完好率和按期归还率都在98%以上。 2.3 资源选购和更新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家书屋建设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办出特色,才能对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建设有用。农家书屋图书采购需遵循这样的原则,如以猕猴桃种植为主的县应该多配置猕猴桃种植和加工方面的图书。图书的选购还要考虑农民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因素,“简单、好学、好用”是农业科技类图书的主要选择标准,农民难以理解的图书,包括部分国外经典文学书籍,应该尽可能少购买。农家书屋还需要考虑书籍更新的问题,以免图书多年不变,内容陈旧,农民逐渐失去查阅的兴趣。 2.4 管理员 管理员是农家书屋的直接管理者,也是农家书屋这一“惠民政策”的执行者,其业务能力、工作积极性等直接影响到整个农家书屋工程的服务水平。目前的管理员多数都是义务服务,没有任何报酬,这势必影响到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员如果没有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旦藏书的品种和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图书就会出现凌乱,不便查找,势必影响农民的使用和农家书屋的长期发展。

3 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 构建农民需求导向的农家书屋资源配备管理体系

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不管是“农民接受程度”还是“资源采购和更新”都强调对农民需求分析的意义,只有真正符合农民需求的图书和管理制度才能够吸引农民接受农家书屋。①图书选购应该在现有“三层书目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省级二次配书。目前国家为规范各地农家书屋的图书采购,采用“推荐书目”的形式对要采购的图书进行限定,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和“三农”情况差别较大,很难保证“推荐书目”完全适合当地情况,各省应该根据省市县的特点进行二次配书。甘肃省的经验值得推广,其二次配书的基本思路“一是深入调研农民需求,一地一别,甚至一村一别;二是根据当地‘三农’特点和产业结构特点选配图书和音像制品,如酒泉敦煌主产棉花和葡萄,定西是国家级优质马铃薯产地,在选配农业科技类图书和音像制品时予以关注;三是重视青少年教育,安排相当比例的幼教少儿图书和青少年喜欢的优秀小说、文史、科普读物”。朱川连调查发现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和法律知识是农民读者最需要的四类信息,但是农民的文化水平不同,对文献内容需求有较大区别。因此,需要建立农民需求的反馈机制,采用自上而下方式设计调查需求问卷,逐级归纳总结农民需求,根据不同层级总结需求设计本层级配书方案。另外,还要考虑农家书屋的主要用户群,如构建乡村小学的农家书屋,图书配备应该适当增加教育类比重。②农家书屋管理制度的设计也要考虑农民的需求。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涉及到开放时间、阅览和借阅规则等都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作息时间、基本文化水平等因素。捐赠制度设定时,构建在学校的农家书屋可以接受学生教参教辅废旧书籍的捐赠,而对于各个企事业单位捐赠的过时图书则可以不接受。③针对农民阅读低的情况,应该以图书为基础向综合性文化消费功能拓展,可举办各类专家报告会、读书征文、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吸引农民参与,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认可和利用好农家书屋。

2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 2.1 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双重管理机制 农家书屋工程对于农家书屋的行政管理有明确规定,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代表中央8部委行使农家书屋工程的行政领导与组织协调职责。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农家书屋进行行政领导,负责农家书屋工程发展规划、资源调配、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各类评估考评、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经费申请划拨分配和审计等,并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实现工作的顺利开展。行政领导机构应该保障农家书屋政策的长期稳定性。从农家书屋的性质来看,其与图书馆性质和管理非常相似,图书馆在资源采购、资源组织、服务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对农家书屋都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因此,增补图书馆相关机构作为农家书屋的业务指导部门,负责对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协助制定相关的资源管理规范、管理规章制度等,对于农家书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2 政府投资主导下的多来源灵活经费投入机制 上文在影响要素中已经分析,农家书屋要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公益性不变,政府投资必须承担主导作用。虽然中办发2007(2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实施的五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纳入各地经济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但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这就要求政府投资采用比较灵活的全局统筹机制。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投资可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投资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要中央财政协助解决。政府投资也可以采用各级政府分解负担的机制,甘肃省采取的“省局配书,村镇配屋,县配桌椅,市配书橱”的硬件设施配置模式很有参考意义。当然,农家书屋经费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获取,如建立各层次的“农家书屋专项基金”、各级捐赠和集资,这些经费可用于农家书屋设备改善、资源更新等工作,但是政府投资的主导地位不能发生改变。 2.3 采购和交换共享并重的资源更新机制 农家书屋资源的更新除了每年通过相应投资购买和接受捐赠外,还应充分利用交换共享实现资源更新。这种共享主要建立不同农家书屋之间,因此农家书屋资源建设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统

16 筹规划,除根据本地特色设置的图书外,对于那些政治经济类、生活文化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图书可根据地域上就近性进行不同配置,然后按照某种时间频率和规则进行交换,实现资源的更新,也可以和县区公共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 2.4 轮流值班或专职管理员为主的人员配置机制 实践证明,管理员的服务意识、责任心和积极性是决定农家书屋成败的关键因素,从长远角度来看,管理员的义务服务不能从全局和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此,行政村的村委会可以根据村内自然户的实际情况安排每家每户轮流值班,要求所有村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必须尽管理义务,并建立相关的监督和评比机制调动每家每户的积极性。条件好的村委会可以支付一定报酬、聘请专职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如果有志愿人员、符合规定的下乡干部等也可以充实到管理员队伍中,辅助现有管理人员进行书屋的管理。

3 制定完善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

农家书屋需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类:

·针对书屋的管理制度,由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主要包括硬件设施管理(规范馆舍、设备、图书报刊的保管、使用、损坏和丢失等责任)、服务管理(规范图书借阅时间、数量、开放时间、管理员责任、读者权利义务等)、资金管理(规范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和经营性收入资金)和资源共享和更新淘汰管理(规范图书交换时间和内容,建立更新淘汰规则);

·针对农家书屋项目的管理制度,由国家或者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制定,需要规范的内容包括:①图书或者资金的捐赠管理制度。健全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定,设定相关的协调管理机构,既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为农家书屋项目捐款捐物,又要确保捐赠质量,避免粗制滥造、内容陈旧和非法出版物流入农家书屋。对于社会捐赠,有相关的制度保证能够定期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使用情况,并由监察审计部门定期检查审计;②书屋考评审查制度。对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制定统一的考核细则,由各级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对管理不善行为进行批评更正,对表现好的单位要及时表彰;③管理员培训考核制度。建立管理员由村选配、由乡检查、由县培训、由新闻出版部门树立和表扬先进典型的综合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努力培养一支优秀、过硬的农村图书管理员队伍。另外,还需要国家层面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来保证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维护资金能够纳入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中。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演讲稿

农家书屋演讲稿

农家书屋 征文

农家书屋小结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农家书屋简介 农家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