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上海高考作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9:22: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

张炜仑

(语文高考成绩122分,已被上海纽约大学录取。)

我可以自由地以不同的的路径跨越一片沙漠,而我终究必须要跨过它,因此,我是自由的,我又是不自由的。

这是一个看上去充满矛盾的命题。自由和不自由以一种对立的形式出现,却又共同存在。在这之中,我们的自由似乎被囊括在一种更大的不自由之中,就像眼前的这片“沙漠”,广阔却无限逼仄。我自由,因为我有选择的权利;我不自由,因为我始终活在一个制定好的框架下。(解题——精准,为后文论证做铺垫)我们看起来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去做一件事,而我们终究要面对现实,踏出沙漠中的每一步,以应付自己的生活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人活出了两种极端:一种人磨平了身上的一切,在沙漠中灵活穿行,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种人则极不情愿、极其愤怒地直击必须面对的障碍,让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为无法走出的沙漠。(联现——贴紧题意,落实具体)

第一种人获得了表象的自由,却也收获了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媚俗”状态。当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为了逢场作戏,他们心性就会消减,最终失去个体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当我们彻底地变得圆滑之后,真正的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我们以扭曲自身价值、迎合媚俗需求作为代价选择了一条路径——自由便成了不自由。第二种人,他们竭力地冲击不自由的处境,想要在被迫接受的现状中找到一条路径,却因为浑身的棱角和恶劣的心态难以为环境所容。就像卡夫卡的《城堡》中,主人公不断陷入无奈绝望的处境,到死也没有达成自己的诉求;亦像《麦田里的守望者》,叛逆者成了精神病。我们的周遭充斥着这两种人,因而构成了躁动不安的时代主旋律。

可是,这真的就是关于“自由”和“不自由”的讨论的全部吗?(由“反”转“正”)

索达吉堪布转述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莫舍己道,勿扰他心”。意思是不要背弃自己的道心,也不要扰乱他者的内心。我们不妨将沙漠中的命题颠倒一番:你必须要跨过这片沙漠,你是不自由的;但是你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所以你终将是自由的。(主旨出——扣紧题意又别出心裁)境况截然不同了!我们要活得柔软,不去激烈地指责和抗拒一些事,因为这样往往于事无补;但我们要活得更加坚毅,坚守住自己内在的心性,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并拒绝奴态和盲从。

难忘杨绛先生,她披着隐身衣,忍受不同时代的世态炎凉,却从不丢掉自己内心的自由和平和。踏踏实实地做事,整理珍贵的文字资料,翻译文艺巨著。她拥有知识分子的操守和固执,亦将平淡的温和的心性通过文字表露出来,让无数人动容。“莫舍己道,勿扰他心”,就是这样一种姿态——不与“不自由”对抗,不为了“自由”失去自己,(扣之前的两种“当代人”)最终达到真正的自由境地。不愤怒,亦不迁就。即使前方有再多的丑恶和凶险,我们也要找到一个自己的方向;即使前方有再多的自由,我们也要选择一条自己的路去走。莫舍己道,

勿扰他心,定心完成自己穿越沙漠的使命,完成一点实际而有益的实践,是我对“自由”与“不自由”的态度。(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关键就是能基于“我”的“态度”:不假、大、空,不刻意迎合,不故作高深,甚而不强为“正确、有力”)

【点评】

因为是考场作文,所以是不自由的——必须明白命题意图;必须符合材料作文的要求。然而,因为炜仑内心是丰富的,思想是活跃的,所以,即便是考场作文,他走笔运文又一定是自由的。小作者没有简单地界定自由与不自由的关系,而是将问题置于“更大的不自由”或“一个制定好的框架下”去探讨,使“自由”的内涵更具深刻性与沧桑感。更难得的是,讨论的是“自由不自由”,其实是对现代人价值取向和人生困境的一种审视,是对“怎样的自由才是我们要去追寻与坚守”的青春告白。

沙漠中自由的选择

黄宜铖

(语文高考成绩129分,已被北京大学录取。)

人出生时大多是哭泣的,这似乎是人生痛苦和不自由的隐喻。的确,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们自由的选择,人生的道路上也是乐少苦多,有很多沉甸甸的东西要去承担,而且别无选择必须承担。所以,生命就像一个我们必须穿越的沙漠。但是,人可以选择怎样穿越沙漠,这又是人最重要的自由。(破题、立论)用沙漠来隐喻人生,已见于《西游记》。虽然孙悟空能翻跟斗,但是唐僧还是没有让他取经取完了事,而是坚持自己去西天取经,这正是唐僧的自由。唐僧认为要得到经本后依之修行才能得到自由。但其实,他在沙漠中行走的时候已经得到自由了。在《西游记》末尾,吴承恩设计了一个很有禅意的结尾。佛祖的两个弟子向唐僧索要贿赂,交不出贿赂的唐僧一开始只拿到了白本,这实际上是作者对“终极自由”概念的取消。(表述有点绕)

人并不是要穿越沙漠才能得到自由,人在沙漠中行走时,决定自己行走的道路与方式就是自由的。人生也并不是要依靠漫长艰辛的宗教苦修后才能获得终极自由,才能升到天堂,说不定天堂里的佛祖弟子竟然也像污浊的人间一样向人索贿呢?人生的自由,在于此时此刻。“即今休去即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就是这个意思。

当我们对终极自由存在于此时此刻有了认识以后,我们便能发现,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力是所有人类共同具有的。(这个论点是颇有哲味的,但某些概念可商榷)对这一点的体认,让选择不同人生道路的人惺惺相惜。前不久过世的台湾诗人周梦蝶,他终年在台北繁华的武昌街头默坐,售卖纯粹的文学书籍,以此度过一生。他有时一天只能赚到二十几元新台币,长年营养不良。他为世人留下了四卷可以通灵的诗作。相比之下,龙应台选择从政,在立法院接受立法委员通宵的质询。但这不妨碍龙应台在文集中多次记述她与周梦蝶相见时内心的触动,也不妨碍他们引为知音。他们都依照自己的内心愿望,自由选择了自己穿越沙漠的道路。因为他们都能了解此时此刻的自由意志就是一切,这就是“终极自由”,所以他们能够发现互相生命的光华。选择一样的人生道路不能使我们相互理解,但在选择自由的层面上,人与人才能发生感同身受的触动。(点睛之笔,有味道!)

对于我们高三的学生而言,高三也是一片沙漠。我们是不自由的,因为我们必须穿过它,但我们又是自由的,因为我们可以选择穿过沙漠的道路与方式。我们并不用等到高考结束以后在西藏、丽江与厦门才能找到自由,其实就在此时此刻,做每一道题、读每一页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自由的了。(为什么呢?没讲清楚啊,角度是很好的)沙漠是一个隐喻,自由不在沙漠结束以后的地方,它就在你穿越沙漠的此时此刻,就在你选择道路与方式的刹那中。(回扣题目与主旨)

【点评】

或许在一个小时内匆匆回忆出的文章不能反映出宜铖在考场上“那一篇”的全部,毕竟这样的写作方式不是宜铖要的“自由”,而恰恰是让他纠结的不自由。喜欢研读《五灯会元》、高三最紧张的时刻都不忘斟一杯铁观音慢慢喝来的他,眼中的自由定是带有禅意的。所以他才会在百般纠结与痛苦中恍然:人生漫漫,苦海无边,自由难寻却易把握——因为它就活在选择过程的“刹那中”,当下即是终极,刹那便为永恒。假若沙漠隐喻的是人生,而痛苦和不自由是人生的隐喻,那么,我们能够选择的是——且喝茶去。

上海高考作文

上海高考作文

上海高考作文赏析

上海高考作文分析

上海高考作文写作

上海高考作文 点评

上海高考作文_点评

上海高考作文自由不自由

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

上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上海高考作文
《上海高考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