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三国英雄

发布时间:2020-03-03 19:18: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三国英雄

利用自习与业余时间,听了许多滨海讲坛,尤其《易中天品三国》让我受益匪浅。

论三国英雄首当推崇的是曹操,世人眼中,他是英雄,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霸业,不惜杀害所有妨碍他的人,然而通过易中天教授对曹操的分析与评价,我有了更新的了解与认识。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他是英雄,原因有三:其一,他海纳百川,广贤纳士,他不像袁绍那样只收豪门士儒做门客,而将地位低微的人拒之门外,曹操在诗中也表明过对人才的渴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便道出了他海纳百川的气概。其二,曹操的用人之道堪称一绝,他讲究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他也能很好的处理了五种关系:名与实、德与才、廉与贪、降与叛、大与小的关系。关于曹操务实的例子是很多的。其中,他与第一任夫人丁夫人离异后,娶出身卑微的卞夫人为妻,就足以证明他不在乎出身,看中的是卞夫人的贤惠与才能。在唯才是举方面,曹操提出治平赏德能,治乱赏功能。他把有功有能之人放在首位。因为他清楚的明白,在战乱时期,有德无能的人是不能平天下的。对于官员,曹操又奉行不拘小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态度,他深刻明白,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成就大业者千万不要追求清一色,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接纳能人贤士。因此,也便有了“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佳话,也有了郭嘉离开袁绍投奔曹操的历史。

三是曹操以身作则的态度,举例说明,一次行军中,曹操下令官员下马行走,为的是防止践踏百姓的农田,而且下严令规定,违者一律杀头。可曹公并未下马,自己的马偏偏踩上了农田,他便请来刑法官如何询问如何处罚,可刑法官道:法不处尊者。于是,曹操割发代头,以示惩戒。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曹公以身作则的态度。而且,他对将士的感情也颇为深厚。他还是个性情众人,善于诗词。因此深得人心。他的聪明、随和、真诚、深沉以及大气,充分显示了他的大将风范,堪称英雄。

下一位提到的是刘备,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描述的刘备似乎只有两个能耐,一是会跑,二是会哭。刘备哭荆州便是很好凭证。那么又为什么说刘备是英雄呢?这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说刘备是英雄不只是后人才有的看法。曹操曾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到:“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当时的刘备,只是区区地方官员,没有强大的军队,没有地盘,没有名气。却被曹操视为英雄,一显示了曹操独特的眼光,也表明了刘备将来将有一番作为。

刘备能跑,似乎是不好的形容。可试想,败了要活活等死吗?赤壁之战,曹操不也跑了么?况且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这正是他不同于曹操的大气的另一种英雄气概。说刘备英雄,亦是有理有据的:刘备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意。也有人称刘备能与曹操、孙权平分天下,凭的全是运气,能得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可是世人皆知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凭的全是毅力与真诚,他放下架子与身份三次请见足见刘备能屈能申的气概。

谈完了刘备,平分三国的人物已有两个了。而我却想谈谈诸葛亮。他虽是蜀中之将,却为刘备的基业鞠躬尽瘁,为刘备攻打江山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诸葛亮是一位无双国士,他以天下为己任,满腹经纶,他有抱负、有志向、

德才兼备、高风亮节,更是知恩图报、鞠躬尽瘁以报知遇之恩。诸葛亮26岁出山,已知晓天下,年纪轻轻已有对当时形势独到的见解。也许,有人会怀疑,当时最强的并非刘备,他为何不选择曹操或者孙权呢?单单是为了刘备的三顾之情吗?在易中天教授的讲解中我得到了一下结论:诸葛亮具有良好的从政条件,却迟迟未肯出山的原因是:未找到好“老板”。他认为刘表无能;曹操又太强,自己去了没有大显身手的空间;而孙权本身也是文韬武略,自己也无用武之地;最终选择了身单力薄的刘备,除了可以尽显其能,也有他对刘备极为认可的原因。他认为刘备有着帝王之相,史书记载,刘备耳大垂肩,身高八尺有余,有着极具帝王的相貌。刘备还有帝王之术,称帝之志,帝王之福。仅此,也足见诸葛孔明的独到见解。

此外,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所打的胜仗,他功劳显著,在刘备去世之后,仍竭尽全力辅佐刘备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凭他的才能,他足以称帝,可却甘心为人臣子,尽其职能,也足见他高风亮节的气节。此乃真英雄。

以上三位,便是三国中我认为最可能称英雄的三位。

品三国论英雄

三国英雄

三国杀,英雄杀

英雄三国邀请函

弘扬三国英雄气

三国杀英雄杀台词

三国杀英雄技能

三国杀英雄技能

三国英雄话春晚

曹操才是三国真英雄

论三国英雄
《论三国英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