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利天下、心善、积德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9: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利天下、心善、积德

行善积德为人之根本。

儒释道基督出世的根本宗旨在于引导人行善积德。

天下何思何虑,殊途同归。

------------------------

------------------------ 上帝(道)--性(基督、佛、神、灵)--心[念、志、精、气]--身[思、言、行、业、命][正、善、真] 帝道至尊--修一养德--以一得之。

一[道、德、仁、义、礼]

1、修道养德。(道)

2、修性养德。(德)

3、修心养德。(仁)

4、修身养德。(义)

5、修行养德。(礼)

1、接纳他:爱他,敬他。

2、包容他:慈他,悲他。

3、为了他:正己,化他。

-------------------------

-------------------------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释迦牟尼(约前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亦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亦即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 《圣经.旧约》全书的时间横跨将近两千年历史,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处于公元前2000至1500年之间的青铜时代;摩西与约书亚处于青铜时代晚期约公元前1550至1200年之间。士师到联合王国时代属于铁器时代,约在主前1200至332年之间。

耶稣(前4年-30年或前5年-29年)全名”约瑟的儿子约书亚”。基督教会认为他是《旧约圣经》中所预言的救世主(弥赛亚)。耶稣主要的生平事迹都记载在新约四福音书中。

《圣经.新约》成书是耶稣升天后其门徒陆续撰写,最后约翰写启示录大约是公元95年。

《圣经》中记载耶稣生平事迹寥寥无几,童年的事几乎末提到,只在《路加福音》第2章讲到他12岁时跟父母去耶路撒冷,在圣殿里坐在教师中间听讲发问的情景。然后就是第3章第23节说:\"耶稣开头传道,年纪约有30岁。\"此外,福音书记载的都是他传道以后的言行。

------------------

从历史时间段看,《圣经.旧约》结集完成,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圣人大约是同一个时代。其后有大约500年的历史间隔,然后耶稣诞生。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提到耶稣诞生时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耶路撒冷朝拜,并献上宝盒黄金、乳香、没药。

四大福音没有耶稣大弟子彼得福音。《圣经》外流传有彼得的《水上门徒经》被斥为伪经,因为上面记载耶稣12岁-30岁出来传教期间的历史空白,耶稣到印度西藏研究婆罗门教、佛教去了。(其中还记载耶稣小时候的授业老师,东方博士不可能就千里迢迢就是为了献上这些俗物,应该还有东方的圣贤文化。)

从《圣经.新约》可以看出与《圣经.旧约》有很大的不同,耶稣说是来成全旧约,是旧约的延续。

从《圣经.新约》内容看,耶稣是集儒释道神之大成,是先前圣贤思想文化的继承者。--------------------

儒释道基督都不是一种学问,不是通过大脑理性认识而知的,而是一种修性行,一种灵性层面的修为。

基督教通过信仰上帝来修行。

道教通过天地之大道而修行。

佛教通过认识自性而修行。

儒教通过意诚心正修身来修行。

道路不同,却殊途同归,最后都获得一种灵性的自由。

如果仅仅以知识学问看待,那么只能长其浮华,只增其智不长其慧。

无论哪种途径,最后都要合而为一,最后必定是道德仁义礼五者皆备,否则只能落于虚无。 ------------------------------

心善积德,福寿无疆。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由心造,福自心求。

善恶无门,唯心自招。

真善由心而善,善心、善思、善言、善行、善业、善命。

君子之势,滞而不坠。小人之势,强而必衰。

此乃天道常善善人也。

-----------------------------

真心善,不起恶念,不想恶事,不说恶语,不行恶事,不见恶事,不与恶人为伍。

佛性(基督)是不二之性。性是王,心是地。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心念一起必分善恶。心善是佛,心恶是魔。心悟是菩提,心迷是烦恼。

心念于凡境畅通无滞,行善但不执著于善,不行恶也不执著于恶。如此,才能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如果心念于凡境无法畅通无滞,则见他人是非,独不见自己是非。行善执着于善,不行恶却执着于恶。如此,则是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者,得也。心善积德,心善积得。如此真心善,方能修得无漏,修得圆满。

上帝是体,道是用。

上帝借着道创造万物。上帝全知全能全善,上帝是自然(道法自然)。

性是灯,心是光,灵是油。油尽灯灭,灯灭则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中国常说灵性、心性、心灵。

天使是灵,是侍奉上帝的灵。中国常说灵光闪现,其实就是天使,灵来自自然,天使来自上帝。

性(佛、基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释迦牟尼悟道后恍然大悟“人人都有如来智慧觉性,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性是体,心是用。自性含万法,自性含三身(清静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万亿化身佛)。

于性上起念,方能进入涅磐状态,圆明寂照。

常人常于心上起念,心本是妄心,是非不断。

性是不二之性,性念一起无善无恶。心有善恶,心念一起是非不断。

-------------

释迦牟尼教导众生于性上起念。

耶稣教导众生归于基督。

老子教导众生修得道心。

孔子教导众生诚意正心身修,行中庸之道。

可见四大圣人因时因地说法,用心良苦,殊途同归。

《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八正道:

1、正见:(入)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包括眼见、耳见、身见、鼻见、舌见、意见。

2、正思:(内)由外见产生的思,或者由内见引发的思。既包括思维也包括所思之物。

3、正语:(出)既包括口头,也包括书面。

4、正业:(成)过往见、思、语产生的业。比如常说的作业,业绩,可借此理解业。

5、正命:职业、事业,还没有发生的业。

6、正勤:在正确的道路上精进。

7、正念:一起心一动念。

9、正定:定于何处。--------------------------- 六道轮回:

三恶道:

1、地狱:嗔恨堕地狱道,慈悲化之。

2、饿鬼:贪婪堕饿鬼道,功德化之。

3、畜牲:愚昧堕畜牲道,智慧化之。

三善道:

4、阿修罗:我慢贡高即阿修罗道。

5、人道:坚持五戒即人道。

6、天道:精修十善即天道。

化贪嗔痴三毒为戒定慧,脱离六道轮回。

7、证悟人空,即声闻;

8、知缘性离,即缘觉;

9、六度齐修,即菩萨;

10、真慈平等,即佛。

一共十方世界。

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

统称:十方世界三世[诸佛]。

------------------------

西方极乐世界。心净则土净,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什么遥远的地方,就在你身中。心不净,西方极乐世界永远到达不了。心净,西方极乐世界立刻现眼前。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为皈依。阿弥陀,为自性。佛,为觉。皈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为真皈依,皈依自性三身佛。

------------------------- 哈利路亚,阿门。哈利路亚,赞美上帝。阿门,基督。基督即自性。

------------------------- 唯有找到自性,皈依自性,皈依基督,才能见到上帝。

唯有找到自性,皈依自性,皈依佛,才能见到如来。

惟利天下,心善积德。

古今中外圣贤应世目的都是教导众生:惟利天下,心善积德。

古今中外帝王历史都在印证:惟利天下心善积德者,繁荣昌盛。反其道而行之者,必得其咎。

芸芸众生反复体验着,惟利天下心善积德者,必得大富大贵。反其道而行之者,要么不曾经历大富大贵,要么善始不能善终。

惟利天下的程度,决定心善积德的厚度。

贵者莫如奥巴马。富者莫如比尔盖茨。

惟利天下,心系天下,满足更多人需要,为更多人提供服务或产品,则必被上天厚爱,必发达。

反其道而行之者,暂时可得其辉煌,终究不能善终。

天下何思何虑,殊途同归。

惟利天下,心善积德。要么可以发身,要么家庭和睦,要么子孙贤明。

反其道而行之,则祸患不离其身,或有富贵之身却无缘享受。

慎之,慎之。

上帝从来不厚此薄彼,向来都是以道而行。------------------------- 六波罗密:

1、布施:内舍,六根清净。外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利养天下,为天下人提供需要的服务或产品。

2、持戒:守持正道布施。

3、忍辱:内舍外施,不顺心不如意,不怨天不尤人,反躬自省。

4、精进: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改进,不断精进。日日新,又日新。

5、禅定:克服重重障碍,各种疑难杂症都能对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淡定从容,于心不乱。

6、般若:对于宇宙人生了然于心,笑看人生起伏,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六波罗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休闲娱乐中运用自如,通达无碍,方是真修。

非要离开日常生活,抛妻离子,乃是假修。除非是为了普渡众生,而以此为人生事业。

人生处处是佛法,明心见性是根本,时时返照内心是唯一途径,何必到处求玄。

每每遇到障碍,就是开悟的时机来了,好好珍惜。烦恼即菩提。不悟即烦恼,一念开悟即菩提。- 如果说这个世上有大富大贵,并永久保持的秘诀,那么这个秘诀就是:

利天下、心善、积德。

《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圣经.旧约》无疑不是在阐释这一道理。

这也是上帝借以奖赏与惩罚以色列民族的大道。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兴衰大道。

这也是当今世界跨国知名企业的兴衰大道。

这也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兴衰大道。吸引力法则

现代量子力学表明,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的,而能量就是一种振动频率,每样东西都有它不同的振动频率,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不同事物的面貌,无论是像桌子、椅子等有形的物体,还是思想、情绪等无形的东西,都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能量组成的。比如一排音叉,当你敲响其中一个,音叉发出清脆的高调乐声,没多久,其他的音叉也会发出同样高调的乐声,它们的声音会互相应和,产生共鸣,甚至愈来愈大声。

《太上感应篇》开篇即讲:“福祸无门,为人自招。”

《易经》讲:乾卦九五文言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素书》讲:“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佛说三世因果经》讲:“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深。”

(自己过去所作为前世,现在所作为今世,未来所成为来世。三世实为自己这一生。我们永远只有一个今世,所以要临在当下,修当下善因。)

---------------

所有经典都在阐述这个吸引力法则,因果定律。

吸引力法则是因,因果定律是果。

吸引力法则是体,因果定律是用。

吸引力法则是根,因果定律是枝。

一切都是由心而发,有什么果,就看存什么因。

万物都逃不过数,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就是从修心开始。从一颗善心开始,由善心吸引一切美好的事物到自己身上,自己就能享受美好的结果。

所以,《大学》讲:“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上帝创造万物,自己创造自己的一生。----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如果真做到通达圆融,来去自由,则知孔子、释迦牟尼、老子、耶稣所言非虚。

说法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切入圣人出世应世之良苦用心,则种种障碍如寒冰遇春日,逐渐消融。

利天下,心善,积德。 -

人类的原罪在于 忘恩负义 与 背信弃义。

这是人类历史纷争不断,今日乱象纷呈的根源之所在。

慎终追远,让人类重新回归“恩与信”的家园,让人类成为真正的义人,每个人才能真正自我救赎。---

1、转轮圣王:当你心解开悟的那一刻,你就是转轮圣王。如果你不能心解开悟,转轮圣王永远不会来临。

2、基督再临:基督就是上帝的儿子,就是你身体内的那个性,那个圣灵。

基督何时再临?耶稣说:“你们看见无花果树和各样的树,它发芽的时候,你们一看见,自然晓得夏天近了。”你的心解开悟了,就是那发芽的时刻,基督就要再临了。否则,基督永远不会再来。(耶稣为什么是受感而生?中国的古代圣人都是受感而生?《易经》下卦咸卦,就是无心的感应,天地的感应。你体内的基督也是受感而生的。)

3、紫薇星:紫薇星是帝王之星,统帅一切众星。上帝创造万物,你创造自己的一生。当你意识到你必须自己主宰自己的一生,那么紫薇星就下凡。否则,你的紫薇星永远不会下凡。

世界末日之后,转轮圣王、基督再临、紫薇星下凡,的确是真的。那就是你自我意识复苏的那一刻,就是你明心见性的那一刻。否则,永远不会发生。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

1、灵山在哪里?就在你心头。

灵山法会,就是在你心头说法。

那些听佛主说法的弟子菩萨的法名,就含在你的自性法身中。看佛经,看到这些法名,就要返照自己内心,返归自己的自性。

如此内返观照,才能是谛听。

觉悟之后,时时见到如来,弥勒常驻于世。

2、新耶路撒冷在哪里?就在你心头。

《圣经》启示录[21-1]讲“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装饰正气,等候丈夫。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做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做他们的神。””

启示录[21-10]说:“我被圣灵感动,天使就带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将那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指示我,城中有神的荣耀。”

上帝创造亚当,只是吹了一口气。人类洗清自己的罪恶,在罪中死,在基督中活,上帝就与人同住,神与人同在。

3、孔子在《易经》中讲的神就是完全觉悟的性。没有觉悟的性就是鬼。

----------------------------- 灵山、新耶路撒冷在你心中。神、弥勒、基督、佛在你性中。 ------------------------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灵性世界与物质世界。

修灵性世界,是修慧。

修物质世界,是修福。

福慧要双修,套用从小就知道的话,就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我们才能获得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状态。----------------------------

修行的过程,也是一个自身身份认同的过程。正是因为种种身份的不认同,所以才导致种种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修基督,放在最后的原因。只有认识到自己其实是上帝创造的,才能更好的做一个完整的人。敬天尊地,孝亲尊师。天地亲师对自己是有大恩的。

只有这样你才能打开宇宙的能量网,所有善的、美好的能量,都会以你为中心而展开,被你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善的能量吸引过来。

这样你再看西方的修灵书籍《秘密》《与身对话》,或者日本的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就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样你的人生将在你自己的亲自设计与创造中走向辉煌,外在的一切都是喂养你生命的营养。

--------------------------

太和至中,大中至正,正中和合至善,大善至德,德者得也,唯厚德者载物载道。

地位、权力、金钱,为有德者享之,为有德者保之,为有德者善始善终。 -------------------------- 补充几个概念:

1、金钱。

金钱不是万恶之源,万恶之源的是自己本性的迷失。金钱是你满足他人需要,为别人付出服务或产品后的报酬。劳动光荣,获取金钱也是光荣的。

《论语》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从很多方面定义君子,从金钱方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君子,一必须爱财,二必须取之有道。说自己不爱财的是伪君子。不取之有道的就是小人,就是在作恶。

为什么呢?《论语》讲“放于利而行,多怨。”你不爱财,不赚钱,家人生活怎么办?老婆孩子肯定多有不满。如果你不取之有道,于他人,于社会都是在做恶。

所以,真君子,必定是爱财并且取之有道的。不放于利而行,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进行,实现双赢。

那么,奢侈品定价高昂就是不道德的了吗?不应该如此看,奢侈品之所以奢侈,不仅仅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要,更多的是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品牌,就是满足心理与使用的双重需要。这个就太多,不多说了。

------------

佛家讲放下,不是放弃。放下对金钱的错误看法,不是放弃金钱。真放弃金钱,还如何生活?要正确理解佛主的话。

------------

《圣经》路加福音[6-20]讲“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饱足;你们哀哭的人有福了,你们将要喜笑。”“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你们饱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饥饿;你们喜笑的人有活了,因为你们将要哀恸哭泣。”

要正确理解这段话,耶稣讲的是灵性世界的,不是物质世界的。不是金钱上的贫穷与富、饥饿与饱足、哀哭与喜笑,而是心灵上的自我认知。

这就是老子讲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

圣人没有讲错,不要自己理解错了。

金钱是你为人服务后的报酬,是一种直观的度量。坚守正道,你赚得的金钱越多,你为社会贡献越大,你应该越自豪。

如果还很贫穷,不富裕,那么赶快为社会多服务,多想法设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吧。

乔布斯满足的全球人的需要,所以苹果市值最大。

这也就是我讲的“利天下”的道理。把“利天下”放在第一位,去努力开创自己的人生事业吧。

2、撒旦在哪里?

撒旦就在你的心中,你的思想中。一念恶,就是性迷,就是魔,就是鬼,就放出了撒旦。

这也就是我讲“心善”的道理。以“心善”为中心点,囚禁撒旦,吸引一切美好的事物为自己效力。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修是手段,外修是目的。灵性世界是内修,最后以修身为中介,来实现齐治平的外修。

这也就是我讲“积德”。德者得也。

1、利天下。

圣人无心,以天下心为心。圣人内无差别心,持清静平等心。外有差别心,随形就物。

天覆盖万物,地承载万物。日月遍照万物。四季育成万物。鬼神吉凶万物。上帝奖惩万物。都是内无差别心,外有差别心。绝不厚此薄彼。

宇宙的另一个重要法则就是:付出-得到法则。你付出什么,你就得到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自然越多。

所以,在《圣经》路加福音[19-11]就讲到了“十锭银子的比喻”。主人外出留给仆人各一锭银子。主人回来时,第一个人用这一锭银子赚了十锭;第二个赚了五锭;第三个原封不动还回一锭。主人就把第三个人的一锭拿过来奖给了第一个人。并说“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上帝的法则,你必须先付出然后才能得到,付出越多得到越多。

《易经》坤卦也讲,厚德载物,你有多大的德必承载多大的事。

《素书》讲“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我们不先为火堆里添加木材,我们是不可能获得温暖的。

正是因为“付出得到法则”在左右我们的人生,所以我们首先要利天下。

凡成就大业者,其出发点必定是在千方百计想着如何利益天下,利益更多人。市场经济与人生职场中更是如此,就不阐述。

正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无私方能成其私。

2、心善。

由心而善,行善之时,“外不见人,中不见物,内不见我”。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了凡四训》讲“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此女第一次施财,虽二文,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外不见人,中不见物,内不见我”,是上德,是满善全善,所以主持亲为忏悔。

此女第二次施财,虽千金,也许是真诚,但是无法做到“外不见人,中不见物,内不见我”,是下德,所以一个小沙弥代为回向足够了。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皆是因施者其心不善。

慈善事业,本意是发自慈悲的善心善行。但不可强求每人都必须如此高的道德修养才能行善。其后自有上帝的法则在主宰,厚施必厚报。厚不仅是物质世界的厚,更是灵性世界的厚。

吸引力法则是主宰心善得好报的自然规律。

3、积德。

厚德载物,德厚者得厚。

------------------------------

上帝的三个法则:

1、付出得到法则。所以要利天下。

2、吸引力法则。所以要心善。

3、因果法则。所以要积德。

“利天下,心善,积德”之人必定会在上帝的三大法则“付出得到法则、吸引力法则、因果法则”下得到厚报。 --------------------------- 常人最容易犯的错误的就是“内有差别心,外无差别性。”

《论语》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内和,持清静平等心。君子外不同,随形就物。

释迦牟尼佛主就是内和外不同,所以随缘说法,创造了八万四千法门,以受众根性与机缘不同来说法,不攀缘只结缘。

老子讲“无私无欲无为”,也是效法天地之大道,“内无差别心,外有差别性。”

从组织结构图看微软、Google、Facebook等大公司的企业文化,看市值。

争端摩擦的根源在于是否真正做到了“内无差别心,外有差别性”。摩擦的程度直接反映做不到的程度。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将自己、家庭、企业、国家从这个囚笼释放出来的根本出发点,是来个180度视野大转换。进入真正的“利天下”的思维格局,真正做到“内无差别心,外有差别性”,才能获得最大的潜能释放。

利天下、心善、积德

彭心善报告

彭心善报告

七个积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浅淡积德行善

积德榜材料

积德榜方案

积德榜申报材料

利天下、心善、积德
《利天下、心善、积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