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那年夏天 巴山

发布时间:2020-03-01 23:37: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那年夏天,巴山·晓晴(记实散文)

华东

那年夏天,地处大巴山深处铁路线上许多小工区,先后接到一个电话通知:人民铁道报《汽笛》副刊编辑近日来来核实稿件。命凡参与撰写《大巴山里的年轻人》稿件的工友,近期不安排出差或探家,守岗待命。接听电话的值班人都做了记录。将来到大巴山铁路的那位编辑叫王晓晴。

事情缘起那年春上。

安康铁路分局宣传部李康平,召集了一些文学爱好者(如今叫文学烧友)商议,是否可以凑在一起,分头各自写一些沿线小工区工友们的生活和工作实录,一来是练笔。二来也算是繁荣山区铁路文化建设的一种探索。

那年头,大巴山铁路沿线职工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及条件异常艰苦。尤其是巴山工务领工区,地处襄渝铁路中段,大巴山腹地,承当维护管内50多公里线桥设备。这段线桥,集中了襄渝铁路中“桥梁最高;隧峒最长(巴山隧道长5.3公里)曲线半径最小;线路海拔最高;坡度最大;生活条件差中最差”的“六之最”,人民铁道报记者曾概括为“空中铁路,高山地铁。”恶劣而复杂的铁路线桥和地理条件,必然要求这里的铁路职工要付出更大的维修养护工作量,承受更低劣的生活煎熬。文化娱乐基本靠酒,猜拳吆喝就是文艺生活。电视机收不到视频信号,唯有收音机可以传播山外的声音。还有总是慢半期的各类文学期刊,在工友们之间传来转去。唯独《人民铁道报》最

1 及时,随快慢客车转换传递发行,消息到大巴山工友手里只比北京慢五六天光阴。

那年夏天,大巴山铁路通车不久,崭新而简约。就象大巴山铁路的年轻人一般,青春而单纯,简朴且耿直,乐观向上向前。恰值共和国1985年至1988年前后左右的黄金时段。举国人民盼着国家富强,国家领导更急切让人民生活富足温饱。

在大巴山的铁路沿线,无论机关与基层,一律深蓝色铁路制服,见不到穿世界名牌戴高级手表的,自然分辨不出大小王。干部们大都发端于基层,大都会干工人们手里的活儿。因而,工友们大都听从干部的指挥。一趟生活供应车每月贯穿全线一趟,干部和基层深山沿线工友的伙食及日用商品形式内容差异不大。喝酒抽烟,牌子悬殊有限。由于整日沉在沿线,工人们的困难,各级干部均在心里有明细。常在国家法定假期,陆续到深山小站小区,组织工友们拔河比赛,送些杂志书籍以及流行很久的音乐磁带。后来就“制度化”了,机关下基层“三同”,彼此勾肩搭背,混得很熟。同桌饮酒,不分座次。猜拳行令,滴酒均罚三碗,干群不论。如同维修大巴山铁路线路和桥梁、隧道,死板而自然。

那年夏天,恰值共和国文学艺术的黄金季节,大巴山铁路沿线也春暖花开的生发了许多私下写诗作文的年轻人。然而大多数文学青年,除了工资单之外,个人的名字还没有被印成过铅字。于是,个别的还自筹经费,熬灯油刻蜡纸钢板,油印过几期深山地下不定期刊,如《杨帆》《道钉》等,在深山小站以及每站必停的列车上传播过瘾。

2 大凡初写文学的年轻人,都犯一种毛病。凡文章必摹仿国家一级文学期刊,均采用春秋笔法,即或凡人小事也要宏大叙事一番。殊不料,当李康平召集大家,用记实手法描写各自身边那些浑身臭汁的养路工或桥隧工时,一个个都犯了愁。人微言轻,自古始然,倘若人微言重,文章必然散架,乱了头绪章法。

那年夏天,李康平与大家一般年轻。红唇白齿,总是笑嘻嘻的真诚。因他早先比大家提前发表过十几篇小说、散文及诗歌,所以这帮“游兵散勇”对他比较心悦诚服。几经聚散,终于统一了撰写《大巴山里的年轻人》实录的共同纲领——不得杜撰或张冠李戴;更不得随某些文件需求对人物拔高夸大。就象给大巴山铁路工友们拍摄个人黑白照片那样,写一组人微言轻却艰苦奉献青春的大巴山铁路基层工人的群像。唯有写作角度和景别、景深可以自行量裁。记得一位樊姓的作者,末了还怯怯的问了一声,文章里是否可用象声词。

经过

八、九回集体讨论、修改,总算成稿了

八、九篇文章集合为一组。大家都觉得李康平给这组稿件的命名好:《大巴山里的年轻人实录》。

那年夏天,巴山养路、桥隧领工区的干部对这件事情格外重视。趁一个雨天,他们把不上工地的职工都召集到了巴山领工区,请这些稿件的作者给工友们朗读那

八、九篇还没有投稿的文章。

《大巴山里的年轻人》系列人物特写,文字水准很初级,然而笔调朴实有情。如同扫盲班姑娘的第一封情书,土得火热。读起来却满眼酸涩,如鲠在喉。其中有“老三届”北京知青刘连生,明知有政

3 策可以“病转”回京,却一直留连在深山桥隧工区干活儿。更有为了抢修铁路,几天几夜吃喝在工地,结果让探亲来的婆姨关在门外睡觉的陕北后生解和平。还有桥隧领工区记工员管煜,孩子有要命的病他顾不上管,整日给桥梁隧道“治病”。再还有西安娃朱德兵,起初不安心山区铁路工作,打锤闹事,差点“进去”。后来伙计们和支部书记一道把他领回来,让再给娃一次机会。受感动了,就会玩命干活儿了。再还有一个巡道工金胖子,有摄影爱好。自制(如今叫“攒”)了一架相机。休班就给工友们拍照,自费冲印,乐在山中等等。

一群铁路文学烧友写了一群铁路工人的深山生活工作,尽是些相知谙熟的人与事。

那年夏天,谁也说不准这些稿件能否刊载发表。作者依次念着各自写的文章,工友们围坐四周。起初还有人争抢烟卷,悄声粗言相向,渐渐就息了声。唯有朗读声和窗外雨洒屋瓦抑扬顿挫静响。不知读到哪一篇哪一段,鼻息抽涕在人堆里相继生发。一个个埋着头,却寻不见抽泣的眉眼,但见得烟卷在一只只粗手指间微颤。记工员管煜仰着脸,似乎打算让眼眶里的泪水回渗体内,不料竟然泛滥成行,淌了满脸。

稿件念毕,工友们沉着脸,兵马俑般一声不吭往外走。煎熬了多日的这几个文章作者瞬间集体石化。谁也没想到,自己的文字居然感动了这群文章里的活人。

于是,李康平将这些朗读过的稿件,用公用大信封装在一起,按照公函惯例车递给了人民铁道报。

4 约摸过了

八、九十来天光景,李康平就来电话通知了:《人民铁道报》汽笛副刊编辑王晓晴近日要来大巴山核实稿件。

王晓晴在巴山车站下车的一瞬间,让工友们有些惊诧:这位女编辑太单薄了,就象北京“三石斋”的风筝,清新、娴静、美丽,在大山烈日下呈焦灼状。话不多,像纪委巡查员,跟着李康平径直往坡下工区走。恰遇养路工区和桥隧工区收工,只见三五两行的赤裸上身的汉子,脸色灰黄显疲色,腰间肩头贴着伤湿止痛膏,侧身闪过,热汗朴鼻。一阵金属声响撞击,工具入库。就着山泉粗略冲洗后,喊叫着肚饥就开始盆碗乱响的吃饭。似乎对王晓晴的到来视而不见。

记工员管煜专意到山沟老乡家要了一大块土制豆腐,山葱野蒜,多添了菜油,炒得满山沟蹿香。工友们却圪蹴在一边粗面黑馍就土豆片,狼吞虎咽。王晓晴似有不忍落箸,拒绝不公平待遇。一位壮汉隔人吼道:前些天谁谁谁的婆姨来探亲请喝酒,我们把沟里的鸡买光了。要不,管煜不会就弄点豆腐回来招待你。吃饭的工友们笑出了声。王晓晴却象个姑娘娃一样脸儿竟羞红了。

她很原则地要坚持到工友们中间聊一聊,不让人陪。黄昏时分才与我们见面。

她说,原先不相信山区铁路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此艰苦。闲聊时听工友们说,每周二去车站抢医药箱,每月中旬抢放映机和电影的事情。她说,当时自己说不出一句安慰大家的话来。她还听说,职工的孩子病了,工友们竟然到火车站拦截货运列车,就是要送孩子去安康铁路医院。

5 她说,她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儿子。这些汉子很知道心疼孩子。 沉了一会儿,王晓晴又说,女工告诉她,最大的愿望是洗热水澡。是什么力量能够让这些年轻人坚守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呢?

王晓晴象似自问。随后还要来了几位有孩子的女工的姓名。 约摸又过了

八、九十来天,《人民铁道报》开始连续刊发《大巴山里的年轻人》系列特写。那年夏天,大巴山里的年轻人如同被点化了甘露,眉眼的精神被激活了,神采闪耀。几乎没有繁锁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进度与路桥隧道的维护质量超好,

好山好水好时代。一个铁路传媒机构的日常工作,竟然春风化雨般地造化了他人的精神魂魄。可谓功德无量。在货币缺乏尚没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人的因素优秀,恰是共和国铁路企业的生命力的体现。

那年夏天,大巴山里的年轻人成为最幸运的明星。各级领导的关怀,如同炽热的阳光落实在大巴山铁路沿线。大巴山里的年轻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鸟枪换炮地发生了巨变。各个小工区相继建设了文化娱乐室,图书杂志音响录像机斯诺克台球,还修建了澡塘子。再后来,大巴山小工区还建筑了红砖灰顶的小单元楼,两室无厅,无需按揭,结婚就入住。记者及宣传干事们急步王晓晴之路,深入巴山工区采访,总结。先进事迹巡回讲演上电视随之顺理成章。不久后,总结材料相继而发。总之而言,叫作“巴山精神”。

王晓晴在北京知道了这一切变化,回信说:她个人的感觉,这些铁路职工。似乎更在乎自己就是铁路企业的主人的这种身份。因此,

6 吃苦受累,应是本份。

巴山精神,早已成为铁路企业的一个精神品牌。对于当年那些大巴山里的年轻人而言,大巴山以及王晓晴与她工作的《人民铁道报》,恰似大家大家共同的阳光明媚的心灵家乡。人与人之间的朴质相处,心与心的相互理解,如同青山绿水般原生态。

沉思往昔,莫思量,自难忘。艰苦奋斗,坚韧不屈,原本就是中国铁路“二。七”精神之精魂。那年夏天,人民铁道报及《汽笛》副刊的王晓晴们发掘和传续再生了这种精神的光彩。李康平们那些大巴山里的文学青年,依旧淡泊名利,各自走着自己的前程。一生一世一代人,当时只道是寻常。王晓晴后来离开了《人民铁道报》,在一家出版社做文字编辑。间或还给大巴山里的女工和孩子转寄过她写的童话书。如《大阳和他们的孩子们》,《时间老人的礼物》等。再后来,听说那个曾经给过大巴山里的年轻人关爱和理解的王晓晴,竟然因重病不治英年早逝了。这个消息,大巴山至今还不知道。

评论家说,王晓晴的童话呈现着对儿童的天性尊重和理解。时值下元,撰此文,以作怀念。

那年夏天

那年夏天

那年夏天

那年夏天

那年夏天(推荐)

那年夏天诗歌

那年夏天情感美文

那年夏天我们毕业了

那年夏天的随笔

那年,夏天的六月

那年夏天 巴山
《那年夏天 巴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巴山汉水情 那年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