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2: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

914104210111 姚玉婷

钱穆先生在序言中谈到了梁启超的《中国不亡论》,他说这篇文章让他在黑暗中见到了一丝光明,但即使是这样,他依旧不敢完全相信梁先生的话,因此他去研究历史,之后才发现“中国不亡”这四个字不是纯情感,而是经过了长期理智的讨论。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附录除外):1.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2.中国历史上的政治3.中国历史上的经济4.中国历史上的国防5.中国历史上的教育6.中国历史上的地理与人物7.中国历史上的道德精神。钱穆先生写历史,语言不生涩,没有太多的引古籍,即便是引用,也善解人意地将它翻译成白话文,语法也接近现在的习惯,而且多是“我讲”“说到”“我们来看一看”这样的词汇,就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所以我读下来并不觉得吃力。但钱穆先生写历史讲究证据和逻辑,而逻辑这个东西又很绕,读着读着总要翻到前面,总觉得前后有矛盾的地方,或许是我层次不够的原因。譬如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一章,他讲到主权,讲西方的主权是唯物功利的,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却已虚化成道德或文化了,但是他同时承认说国家是一个机构,但是机构却还是一个物质的概念。又如他反对“主权在人民”的说法,提出“若成立世界政府,是否主权在人类”的观点来驳斥,接着谈到中国人的“道”的观念,出发点在个人,要求发扬人类文化,发扬道德精神,达到人类所应有的最高可能的理想生活,他说:“终极点在天下。家庭和国家,只是此过程的两个歇脚点。”如此,目标不还是世界政府?我没有弄得懂这些问题,所以第

二、

三、四章都是略过的。不求甚解嘛,这是陶老先生教给我的优秀品质。

在教育一章,他分析西方的教育。从古希腊讲起,提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书主张硬性地把人分成硬性的几种,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人从一生下来就应交给国家,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和测验,来决定以后该做什么。就跟走程序似的,把人弄得跟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怪不得叫“理想国”。钱穆先生又讲到普法战争时期德国的军事教育,也即“国家教育”,教育是为了配合国家,他认为这种教育相似于柏拉图的理想,包括之后的希特勒,乃至于苏维埃,都是在贯彻这种教育方针。与“国家教育”对应的就是“宗教教育”,我的理解就是,当你痛苦了,去教堂做个礼拜,心情就忽然“哇”的一下纯净了,又好比汉朝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教人“人人可以成佛”。除了“国家教育”和“宗教教育”,现代西方的大学教育讲究的是“个人自由的教育”,即知识与职业的教育。但钱穆先生认为“知识”和“职业”,根本上都有它的“不自由”和“不平等”,如果一味讲知识和职业,会对社会产生两项不好的影响:一是人与人的分离,二是人与人的竞争。他认为这种教育,使得成功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是失败。而失败带来的苦痛和怨恨,正好靠“国家教育”和“宗教教育”来安抚和消除。所以他归纳西方的教育就是以上三种。而西方的弊病,也出现在这三者的摩擦之中。例如苏维埃,虽说综合了三者,但仍以“国家教育”为中心,个人的知识及职业,均须配合国家,而他们的宗教,不过是用马克思、列宁来代替耶稣。 人生在世,国家有法律,社会有风俗,职业有固定,自由是有限的。人人祈求向上,而人人不免落后。如果在社会人心的实际反映上,只是一种个人主义自由竞赛的机会教育在鼓荡。那这样的教育,不但没有成效,还会产生许多反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西方有宗教,而中国有儒家。儒家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和“文化教育”。它包含着宗教精神,又有别于宗教精神。它不主张教人出世,而教人在此世做一个圣贤人,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它教育人在生活里成功和失败同时存在,但是在道德人格即尊严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这里,他们有最大的自由,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成功和满足。而这样的成功,被教育成更高境界的成功。这样的精神,在中国社会有极大的功效,可以安抚人的内心。

所以在中国,骂人“你这个人不讲道理”是最侮辱人的话。中国人的“道”,才是真正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民族并不是自然存在的,自然只能孕育人类,不能生育民族。民族的泯灭实际是文化的消失。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尽管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黑暗时期,但是眼前的病态总不是整部历史。钱穆先生说:“文化会生病,有生命的都会生病”“重要的是寻求病源,不能说你有病,因为你有生命,要消灭了生命才能消灭你这病”。

《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

中国历史潜规则读后感

中国历史报读后感

中国历史第三章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中国历史读后感2[推荐]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
《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