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金融体系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0-03-03 18:39: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专 业 文 献 综 述

农林经济管理(2)班

宋春

12011241324

摘要:农村金融体系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体系在农村地区的运行和发展。从理论内容上讲,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包括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金融组织形式和服务品种,如银行信贷、结算、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理财等。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能够有效调节农村资金、满足新金融需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的5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农村金融系统也有较大发展,但现在农村的金融资金还不够庞大,不足以支撑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制的对策,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 新农村建设 金融支农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ystem

Abstract: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ne country’s financial system.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ystem in rural area.In theory,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should include a series of financial aociation and kinds of services, such as financial credit, settle accounts, insurance, financial securities, affiance and so on.A good rural financial system can adjust rural funds, satisfy financial demanding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village.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56 percent of China’s population is agricultural population.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not only China’s rural economy but also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has made a great development.But rural financial funds are not enough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village to analysis iues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and come up with 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of pluralism rural financial system.Key words: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village

financial supports of the village

从理论内容上讲,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包括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金融组织形式和服务品种,如银行信贷、结算、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理财等; 从地域上讲,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指县及县以下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或金融活动。因此,综合农村金融体系的理论内容和地域界定,农村金融体系范畴是指,在县及县以下由若干银行业金融机构或活动组成的为农村经济发展融通资金的金融组织体系(李保颖,2007.4)。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与金融体系的功能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是把储蓄者和投资者根据环境、基于自身偏好所分散做出的分散化金融决策加总为社会集中的金融决策,从而使现代化经济发展成为可能,主要功能包括转移经济资源、聚集和分配资源、便利清算和支付、风险管理、提供信息和激励功能(张微娜,肖诗顺,2010)。从我国农村金融的现实看,还存在地区发展失衡、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农村信贷风险大、农村资金供给不足,有效需求受到压抑等问题(齐明,2007)。

一、国内外农村金融理论

(一)国外农村金融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于1973年相继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本书,标志着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他们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论断,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欠发达归咎于金融抑制。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 ,使得经济与金融发展处于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状态,并提出了“金融深化”的政策主张。在实践中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取代了“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在其后,赫尔曼(Hellman)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的“金融约束”理论指出了市场的不完善性以及政府干预农村金融发展的必要性。进而使得在实践中“不完全市场理论”逐渐替代“农村金融市场论”而占主导地位。

(二)国内农村金融理论

李人庆(2000)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作用的发挥,不只取决于价格机制或是自由化程度的高低以及金融体系自身的完善,还取决于其所存在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外部环境,因此提出要改善制度环境,促进农村金融的深化。李静(2002)主持的“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的行为与制度环境”课题,指出为了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应适度开放市场,允许新的符合条件的、产权明晰的民营性质的金融组织加入农村金融机构,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适度竞争,通过竞争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国家制定相关的秩序政策,在适度的管制下,建立农村金融市场公平,公开,有序的竞争,以一个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秩序的形成。张杰(2003)认为,农村金融供给的缺乏是由于金融体制改革落后造成的,即体制内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借贷远不能适应体制外产生的金融需求。何广文(2004)认为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中小经济主体的市场生存竞争能力差别很大,对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农村金融方式选择上,应该坚持多样化的道路。翟书斌(2004)认为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比较明显,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缺乏稳定的“组织基础”,制度建设滞后;农村金融市场发育滞后,金融市场运行不规范,金融体系运行效率低下:农村金融融资规模小、力度小,滞后的农村金 3 融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矛盾。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演变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93年)农村金融体系恢复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组织的多元化和竞争状态。

第二阶段(1994年-1996年)建立系统性农村金融体系阶段.在第一阶段改革的基础上,这一阶段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具体来讲就是这一体系应当包括以乡镇工商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合作金融机构,以及支持整个农业开发和农业技术进步、保证国家农副产品收购以及体现并实施其它国家政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三阶段(1997年-2002年)清理整顿阶段.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1997年开始的通货紧缩后,在强调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也开始受到重视,客观上强化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

第四阶段(2003年-今)进一步改革阶段.这一阶段,国家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确定到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上,进入2003年以来这一政策趋势日益明显且力度不断加大。(齐明,2007)

三、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孙培宽(2006)认为,第一,我国农村地区资金外流问题比较严重,信贷支农资金不足问题困扰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有限,起不到应有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第三,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潜在的风险仍很突出。第四,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使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模式。第五,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抵押担保制度的矛盾制约了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第六,农村地区征信工作起步较晚,信用体系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农”贷款的取得。第七,农业保险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农业生产起不到应有的保障作用。第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弱势化发展,制约了其业务的创新和电子化水平的提高。第九,统一的金融监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效能。

中国建设银行的吴霞红(2010)认为,就近年来农村金融发展变化来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覆盖面收缩。第二,涉农金融机构农业信贷投入力度相对减弱。第三,涉农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服务水平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发展需要。第四,吴霞红也认为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外流严重。

宋根节(2008)认为,目前中国基本上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并存的农村金 4 融体系,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仍然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较为薄弱,农村金融机构不健全,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阻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金融服务方式落后,农村地区资金大量外流,农村贷款严重不足,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不合理配置背离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影响着当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四、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研究

齐明(2007)认为,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农业的政策扶持、放松农村金融管制、合理引导农村民间金融合法化以及一个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并且需要理顺政府干预与金融市场发展的关系。

罗胜强(2006)认为,小额信贷的发展能够为经营型小农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帮助,同时,通过针对不同需求主体的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使维持型主体向经营型主体转化,经营型主体向市场型主体转化。具体来说,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化解乡村债务,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完善农村地区金融立法,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改革,注重金融机构自身的健康发展;引导和扶持农村非正式金融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农业保险体系。

李建国、刘淑萍(2007)认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第一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包括将农村信用社纳入政策性银行范畴、改造农业发展银行和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范围;第二,放宽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管理和限制;第三,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发挥其支农主力军作用;第四,改革邮政储蓄制度,遏制资金外流;第五,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村金融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服务“三农”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滞后发展己经导致了农村金融运行效力低下,致使农民需求得不到满足,服务“三农”的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我国在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方面还缺乏经验,不仅如此,农村金融体系所处环境—弱质农业、弱势农民、薄弱农村,严重影响了它的健康发展壮大,造成它病弱、脆弱(雷启振,2009)。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村信贷资源不足、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等等。在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上,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以较好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在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小额信贷、遏制农村资金外流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李保颖.对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探讨——基于新农村建设中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的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07,(4).[2] 张微娜,肖诗顺.基于金融功能观的农村金融体系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5) [3] 齐明.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2008,(5).[4] 罗胜强,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2007,(3) [5] 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6]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7] 张杰.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J].经济研究,1998,(10) [8] 孙培宽.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9] 吴霞红,浅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J],中国商界,2010,(12)

[10] 李建国,刘淑萍.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J],河北金融,2007,(3) [11] Jacob Yaron etc.Rural Finance-Iue, Design, and Best Practices, The World Bank, 1997:58~136 [12] 雷启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三农”实证视角[J],华中科技大学,2009,(6) [13] 宋根节.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其完善对策[J].三农问题研究,2008,(10)

农村物流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建筑节能的文献综述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设计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体系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体系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