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课外阅读进入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0: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课外阅读进入语文课堂

江苏省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周敏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对课外阅读能力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六年级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这些要求说明阅读教学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大量阅读去理解、体会、领悟、积累。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要有意识、有系统地把课内课外结合,扩展学生课外阅读量。

一、课外阅读进入课堂的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由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转变为“培优扶差”,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由“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让学生从厌读怕写转变为喜读爱写,具有初步能读会写 ---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发展全面素质,健康成长。

(二)内容:构建“两条线”教学的运行机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教学两条线”就是把国家规定的语文教

学课时一分为二,用不多于4/5(低年级)、3/4(高年级)的时间用于课堂教学,强化双基,抓根固本,完成教材规定的任务,此为一条线;用不少于1/5(低年级)、1/4(高年级)时间设立自由读写课、引进课程,学生自选教材进行自由读写,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智力背景,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此为第二条线。第一条线以本为本,实行“我教你学”从教到学再到做,第二条线,自由读写,学习写作技巧,把读写结合起来,这样自由的读写,实行“你学我导”从做到学再到做。两条线同时运转,有机结合,形成缺陷相克,优势相生,依次推进,循环往复。

二、课外阅读进入语文课堂的实施步骤

(一)课本识字与环境识字相结合

识字的重点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识字通过课本和环境两个途径进行。课本识字要求教学一类和二类字的60%,环境识字从学拼音开始,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是学科环境,凡低年级所设学科都有识字任务;二是校园环境(宣传栏、版报、花草树木„„)、家庭环境(家中的一切物品)、社会环境(广告牌、标语、商标、门牌„„);三是阅读环境,通过自由阅读自读课本、音像资料等识字,这是环境阅读的主渠道。环境识字鼓励学生每天至少识一个字。这样的识字方法,保证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在应用中识字,加强了识字与认识事物

相结合,加强了音、形、义相结合,加强了识字与听、说、读、写的结合。

(二)课内阅读教学与自由阅读相结合

课内阅读教学按单元规划教学,以单元训练重点为中心,基本教学过程:①导读,引导学生发现单元重点,②讲读课文,让学生领悟思想内容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写作方法等。③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验证所学知识及能力。④读写习作,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⑤练习(或积累运用),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

在抓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落实好自由读写课,具体做到6个落实,四个结合。六个落实即:①时间落实,拿出1/5至2/5的教学时间,列入课程,②地点落实,在阅览室或教室。③读物落实,人均10本以上图书(童话、科普、故事、游记、古诗文、名著„„)④辅导落实,教师的任务只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推荐图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写读书笔记等。⑤笔记落实,学生每周写500-800字的读书笔记,以写促读。⑥活动落实,实行“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写报告会),“三赛”(朗读比赛、诵读比赛、读写知识竞赛),“两评”(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评)制度,自由读写课上加强四个结合。即:课本识字与自由读写相结合,序列听说与自由听说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自由读写相结合,常规作文与自由作文相结合。

(三)课外阅读由积累到运用

知识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大量的写作素材,各种表达的方法、技巧,这时学生往往会有创作的欲望和冲动,有了写作的激情。这时通过“自由写作”就可以把积累到的知识,得到很好地运用。自由写作包括:读书笔记、日记、周记等。在自由读写课上,学生每读一本书都要留下读书笔记,基本程序是:阅读-思考-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拘形式,可以是摘抄提纲、感想、对文章的评价等。每人每周办一张手抄报,低年级办识字、写话小抄报,中高年级根据不同主题自由办报。办手抄报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

三、指导课外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推荐好的阅读材料

如今的课外读物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非全合适小学生阅读,我们老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选择的阅读材料要内容健康、题材广泛、语言规范、深浅适度、体裁风格多样,能为学生所接受。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随机向学生推荐读物。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

比如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学习《三顾茅庐》后可以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

2、结合课外活动推荐读物。

为了配合社会、学校或班级开展的某项活动,老师可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如班上开展了“向英雄学习”的主题班会后,可推荐学生读《雷锋的故事》《赖宁的故事》《少年毛泽东》等。

3、推荐报刊杂志。

可以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订阅一些报刊如:《创新作文》《百家作文指导》《少年智力开发报》等。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及时获取新的信息。

4、推荐影视节目。

如今电视已进入千家万户,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汲取影视精华,丰富课外生活,我们老师可以根据节目内容规定时间让学生收看,充分发挥电视信息更新速度快,知识丰富等优势。如推荐“新闻联播”“开心辞典”“科学探索”等节目,以拓宽学生视野。

(二)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

把好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后,老师还必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正确的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写好读书笔记。

四、课外阅读进入语文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要求学生多读书,本意是以外促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不期望每个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书后成为什么大作家、大文豪。仅仅希望他们能够转移上网看电视的时间、兴趣,由“网虫”“电视虫”变成“书虫”,能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在书中不断受到启发,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这就足矣。实施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

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它不是一个摸得着的过程。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循循善诱,逐步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活的需要。

总之,课外阅读进入语文课堂,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扩展学生的视野,突破课堂的局限。有计划引导学生涉猎课本外的广阔领域,学生自主的接触广泛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打开了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而课内外的相互促进,知识能力的互相迁移,能大大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绿意盎然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5月浔阳区“让课外阅读丰盈语文课堂“研讨活动小结

让小学语文课堂出彩

让语文课堂充满阳光

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课外阅读进入语文课堂
《让课外阅读进入语文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