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发布时间:2020-03-02 23:07: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

(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学记》B.《论语》C.《理想国》D.《大学》

2.因办私学,并倡导“有教无类”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朱熹C.孔子D.孟子

3.把儿童变成教学的中心,是“现代教育”派的主要观点,其代表人物是() 。

A.卢梭B.杜威C.赫尔巴特D.布鲁纳

4.马克思主义关于()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社会发展的理论B.剩余价值的理论C.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素质教育的理论

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班级授课制

6.学校的优美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受到熏陶,此属于()的影响。

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隐性课程D.学科课程

7.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B.课外活动C.学生会活动D.班主任工作

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所学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

A.诊断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绝对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9.颜回说“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导向性B.疏导C.因材施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10.课外、校外工作是()

A.课堂教学的延续B.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C.课外和校外的文体活动D.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二、填空题(共 15 分,每空 1 分)

1.一般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_______、教育影响三方面。

2.在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_______________被称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3.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向未来。

4.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

6.一般认为,师生关系主要体现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与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7.赫尔巴特把教育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方法四个阶段。

8.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_______________。

9.课程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和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10.课程标准是根据___________,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校___________的指导性文 件。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学校文化

2.素质教育

3.教师专业发展

4.课程

5.教学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教育学产生、发展阶段及其标志。

2.从不同的教育目的观中选择两种,简述其主要观点。

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4.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5.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意义?

五.论述题(共 20 分,第一题 12 分,第二题 8 分)

1.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及其要求。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教学教育性规律。

六、案例分析(共 10 分)

某市一中学今年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按成绩好坏重新分班,5 月份以后,学校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初三(3)班、(4)班学生授课时断时续,到中考前两个班的学生被学校停课近一个月,还未中考两个班级教室内大部分桌椅已不知去向。早在 3 年前,该中学就按成绩好坏对初三年级重新分班教学,对学生择“优”而教。 该中学有 1000 多名学生,分三个年级。学校负责人说,学校按分数排队重新分班,是为了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免一些不愿学习的学生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该中学初三(4)班班主任说,分的班也不叫好班、差班,只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分类施教”。(1)班、(2)班学生成绩相对好一些,老师讲课时进度会更快一些,(3)班、(4)班学生基础相对差一些,老师讲课则更详细一些。而据初三(3)班的一些学生介绍,今年分班后,有时老师来上课连书都不带,只叫学生自己复习。一位学生家长表示,他儿子从不惹事生非,分班前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只是上学期期末考试恰好成绩不理想,进了“差”班,以后怎么办?

请根据所学的教育理论对上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

(二)

参考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A2 .C3 .B4 .C5 .D6 .C7 .A8 .D9 .B10 .B

二.填空题(共 15 分,每空 1 分)

1.受教育者2.《大教学论》3.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4.强制性 普及性 基础性5.创新精神6.心理关系

7.明了、联想、系统8.学校教育制度9.教材

10.课程计划、学科教学内容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成长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努力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研究、躬身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情意等专业素养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4.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

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课程,即某一门学科。

5.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它是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体力、智力,陶冶品德、美

感,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活动。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教育学产生、发展阶段及其标志。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开始研究教育问题,但还不完整。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 中国的《学记》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但它们都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从 16 世纪到 19 世纪末。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始于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年),这个时期,西方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教育著作。

(3)教育学的蓬勃发展阶段:出现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分支。

(4)教育学的走向(1 分):研究的多样化与学科的进一步分化(1 分)。

2.从不同的教育目的观中选择两种,简述其主要观点。

(1)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主张,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3)文化本位论:“文化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

(4)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 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选择两种即可,展开叙述)

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是指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调动的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A 教育者要一分为二地看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B 教育者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善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C 教育者要善于创造条件,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5.课外、校外教育意义:

(1)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拓宽已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获得知识。

(2)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5)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使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五.论述题(共 20 分,第一题 12 分,第二题 8 分)

1.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及其要求。

(1)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当今教育发展对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先进教育观在教师角色定位上的具体体现,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不仅 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5)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社会已进入到终身学习的时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以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教学教育性规律。

(1)书能育人:书是知识的象征、载体,知识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知识本身具有教育意义。(联系实际论述)

(2)教书的人(教师)能育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及学生的向师性说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而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是教育的重要力量(联系实际论述)

(3)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本身也能育人:教学过程是充满道德意义的,教学活动本身通过传递的富有道德内涵的内容、通过道德的方式施加影响产生教学的道德性。

(联系实际论述)

六、案例分析(共 10 分)

(1)考试和选拔是检验教育成果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而当它成为教育自身所追求的目标时,就会出现一种“分数崇拜”,使教育者形成一种错误的“分数至上”的人才观,其结果是扭曲教育的功能,背离教育的根本宗旨,分数和考试的作用被异化了,本质的东西被埋没了,负面的影响突出了。

(2)义务教育应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保障并努力实现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应使评价、考试成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而不是制造等级的方式。 按成绩分班,在为一些所谓的好学生制造了更优越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也制造了等级和歧视,导致教育的不公平、教育过程的不平等,这是违背教育的本原的。

(3)因此,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放弃其推崇备至的分数决定论,要采用一种发展性评价,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教育返璞归真。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甘肃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学全新模拟试题(一)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特殊教育学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