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2: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10的数数认读书写。

3、掌握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10的组成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1、猜谜引入已认识的数0~9。 (1)有一个数,既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又表示起点,这个数是什么? (2)0和9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2、出示9个小正方体,问:要得到10怎么办?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引导探索,探究新知。

学习10的含义及10的数法。

A、出示主题图。(数鸽子) 请小朋友仔细看图,图中有几只鸽子,几个人?板书:10,你是怎样数的?指名学生回答,强调数数方法。

B、做与10有关的动作或说一句话。

小朋友,在我们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事可多了,比如:老师有10个手指头,你能举一些和10有关的例子吗?(指名学生举例) 小结: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例子,点击电脑屏幕,像这样:10颗珍珠,我把它串成一串漂亮的手链,10个硬币放在口袋很重,我把它兑换成10元的纸币,还有10个点心,10个苹果,一捆小棒都可以用10表示。你能用圆片来表示10吗?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摆摆,并说说自己用10个圆片摆成了什么图形?

三、交流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物很多,看着图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2)举起你的双手,从小到大数一数自己的10个指头,再从大小数一数自己的10个指头。

(3)按顺序填空,(出示课件) (4)完成60页做一做。

2、比大小。

(1)(出示课件),问:10和4比较,哪个数大,怎么比?可以怎么说?还可以怎么说? (2)出示练习。

3、10的书写。

(1)10的书写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谁能说一说10怎么写? (2)示范,抬起右手跟老师写,完成60页的描红,展示描红。

4、10的组成。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摆一摆,分成两堆,看一看你有几种分法? (2)汇报分法,板书。

(3)练习填空,(出示课件) (4)完成61页的做一做

1、2题。

四、小游戏。

(1)说数组10(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数组成10)。

(2)找朋友(出示课件)。

五、巩固练习。

拓展练习。

1、今天,你学到哪些知识,能告诉大家吗?

2、教师小结。

课后习题

1、比一比。

3+5○9 7+3○8 9-2○7 8-2○10 10-2○6 7+2○7-2 5+4○5+3 2+6○6+2

2、算一算。

6+2= 9+1= 10-5= 4+5= 7+3= 10-4= 10-2= 7+0= 8+2= 5+5= 9-3= 8-1=

3、括号里填几? 4+( )=10 ( )+3=10 5+( )=10 ( )+1=10 ( )+3=7 6+( )=9 ( )+2=8 7+( )=7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把第一步加或减得出的结果记在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次运算。

2、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出示10之内的加、减法,请同学们口算。

2、出示图片,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计算。

探索新知

一、学习连加

1、引导观察

师:同学们,芳芳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芳芳在干什么? (出示芳芳在喂5只小鸡)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师:请同学们观察,认真看发生了什么事?出示来了2只鸡的图片。

谁能把图意叙述一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5=2=7)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出示又来了1只鸡的图片。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谁能把图意叙述一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

生:芳芳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 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小鸡。) 学生说出算式:5十2十1 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不是。

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师:像这样一个数加上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叫连加。

板书课题: 连 加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师板书:在5+2的下面划一条横线,并把得数7记录在横线下面,再在7+1的下面划一条横线,写出得数8。

师再演示一遍课件加深算理。 ④再出示小熊图片,以此为例讲述连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加的运算方法与过程。

5、做一做:

学生摆小棒,先摆出4根小棒,再摆出3根小棒,最后摆出1根小棒,一共是几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呢?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学习连减

1、出示挂图

问: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2。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

问:又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 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2、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减”

师:这道题是从

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 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师: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 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计算过程

师板书:在8-3下面划一条横线写上5,在5和2的下面划横线,相减得3。

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再出示海鸥图片,以此为例讲述连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减的运算方法与过程。

4、做一做:

学生摆圆片,摆出9个三角形,先拿走5个,再拿走3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计算?

5、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你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问题?

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的第1题。

2、练习十四第2题。 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图意,将算式补充完整。

3、练习十四的第4题。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学生先说题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4、练习十四的第5题。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5、做: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初步体会到了计算的变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会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口算和计算能力。这节课的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下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同学们课后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先梳理,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把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方法牢牢的掌握,多练、多算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板书

第4节 连加连减

1、学习连加

连加的含义: 一个数加上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叫连加。 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在吃米? 6+2+1=9(只)

2、学习连减

连减的含义: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 两个部分,这就是连减。

还剩多少只小鸡? 8-2-2=4(只)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激趣导入

⒈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那故事里的丑小鸭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老师要将这个故事带到我们的教室,请看,这里有几只可怜的丑小鸭,它们也希望自己能变成美丽的天鹅,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师:只要能解决丑小鸭身上的数学问题,他们就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谁愿意来帮助这些丑小鸭?

⒉出示算式:2+2+5 1+6+3 9-5-2 7-1-4 请学生说得数,并选择两道题请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板书:从左到右) (学生边说老师边将丑小鸭换成白天鹅)

二、情境深入

探索新知

(一)教学4+3-2 ⒈师:这四只白天鹅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帮助,它要带我们出去看看,你们愿意吗?(课件展示:湖面上停着4只天鹅)小天鹅飞到一个美丽的湖上,被周围的景色吸引住了。(课件展示:又有3只天鹅飞过来的过程)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把看到的用一句话说出来吗?(课件展示:飞走了2只天鹅的过程) 师:这时天鹅的数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课件展示: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两只的连续过程) 2.师:你能不能将看到的连续画面完整的说一说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 3 2) ⒊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连续动画可以用这样的两幅图来表示(课件展示:静态的天鹅图)现在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呢?(学生回答教师点击屏幕上相应的位置) 师:那么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将你看到的情景表示出来吗? (学生回答,教师在原来的数字间板书成:4+3-2) 师:这里的4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2呢? ⒋全班同学齐读算式。教师将=5补充完整。

师:等于5,这么快就说出了答案,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点拨::对照图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自己确定的计算顺序,先算出“4+3”得数“7”,同时在屏幕上闪动“4+3”,进一步感受计算的顺序和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再算第二步时,思考:用哪个数减去2, 师:谁知道这个5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⒌反馈练习:小天鹅要来考一考大家,老师手中的算式该怎样计算,谁来说一说。 (出示卡片6+3-

4、7+2-5请学生说出运算顺序)

(二)教学4-2+3 ⒈师:小天鹅继续往前飞,又来到一个更美的湖面上,仔细看图,谁能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呢?(学生回答) ⒉师:那么你能把你看的情景用双色圆片摆一摆吗?那就请你们轻轻地拿出圆片在桌子上摆一摆,边摆边说。

⒊师:谁能用一道数学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师:4-2+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⒋反馈练习:说一说8-6+3和10-7+5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三、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教科书做一做习题

⒉练习十五第1题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猜一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彩旗)谁来猜猜大约有多少个呢? 每人心里猜一个数。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数一数) 2.数一数:数到10后面的数字时,咦,我们没学过呀,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1--20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看课本73页主题图,让学生分类,并分组数出4种物体的数量。

2、让学生用小棒摆出水果的数量,并任意分成两部分。(学生有的分成2和9,有的分成3和8,还有4和7,5和6,10和1。)

3、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哪种分法可以很快看出是11根。

生:10和1 师:可是分好了还是得一个一个数啊?还有更直观地方法吗? 生:把左边的10根捆起来。(表扬)

5、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6、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二)学习11的组成。

1、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1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1根? 板书: 11 10 1 1个十 1个一

(三)自己动手摆正方体和小球的数量。(15,18)

1、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板书同11)

2、演板同学带着其他学生一起说说15和18的组成。

3、观察11,15,18的组成,找出有什么规律? (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四)摆一摆,说一说。

1、师摆数字,学生说。

2、学生同桌互说互摆。

3、学生到讲台上演示。

(五)学习20的组成。

1、现在来学习小棒的数量,想一想20该怎么摆呢?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说交流结果。十个一捆,刚好有两捆,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两个十。两个十是20。(板书:2个十是20)

(六)生活中的运用。

课件展示生活常见的物体(铅笔10支捆成一捆、小球10个装一盒、书10本装成一包),体现计数单位“十”的优越性。

(七)11-20的数序。

1、墨水瓶打翻的声音引入直尺图,上面被墨水印迹遮住了几个数字。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哪些数字被遮住了吗? 师:好,直尺上的数完整了,我们一起按顺序数一数吧! (正着数再倒着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从8数到16) 师:真棒,老师现在截取了一段,能回答小精灵的问题吗?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师:同学们真厉害!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三、活动拓展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咱们来玩个游戏放松一下吧! 游戏名字:竞选运动员。

规则:参选运动员在讲台上站一排,拿着号码牌,一一介绍自己,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如:我是13,1个十和 3个一组成)说对了下面同学就鼓掌,竞选成功,说错了就竞选失败。

四、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2)(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3)16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4)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五、全课总结

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3、还有什么问题?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写出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情景引入:小朋友见过钟表吗?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钟表。 (出于钟表)

2、揭示课题.(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

(1)仔细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同桌讨论) 学生汇报: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两根指针:分针与时针。(如果学生说出秒针,应给予鼓励,并说明本节课不作要求。) (2)再仔细观察钟表,说说谁是分针、时针,它们是怎样的?(时针粗又短,分针细又长)(出示课件。) (3)认识分针与时针,请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指时针与分针。

(4)再次观察钟面,说说还能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在1和2之间有一个大格。集体数从1—12,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5)观察时针与分针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看实物钟的运动方向)看钟面,全班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右手做顺时针转动。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对应的刻度线,还有又细又长的分针弟弟、又短又粗的时针哥哥。

2、认识整时,找出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表的面,那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又该怎样认呢?看一看现在是几时?引导学生试着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师:小朋友是怎样知道钟表上的时间的?平时我们所说的“几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板书学生所说时刻,并说明这是整时的一种表示方法。这个7时在电子表上怎样表示呢?7:00。(说明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1)演示:钟面时间分别是7:00、8:00、4:00、6:00,学生认一认,并写一写整时。

(2)学生观察这些时刻的分针、时针,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

生汇报,师引导。师生共同小结整时规律: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几时。这些钟面都表示整时。

3、动手操作,感悟新知。(实物演示) (1)教师拨学生认

A、(故意将分针偏离12,让学生判断老师拨的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整时)拨好后提问:现在是几时?这里教学几时不到和几时多一点即大约几时

B、再拨12时,提问:当钟表上的时刻表示12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怎么样了? (2)学生拨时

A、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边拨边说,时针、分针对准什么?) B、同桌合作,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钟,然后交换,看谁最快。

C、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深化新知,应用提高

你们已经会认钟表。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认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1、小明的一天。请学生写一写,说一说。说出小明什么时候干什么?然后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对其中特殊钟面提问) (第一幅图:钟面7时 (什么时候的7时?) 明明在刷牙) (第二幅图:钟面9时 明明在读书 第三幅图:钟面10时 在做操 第四幅........) 小结时间表的作用:看看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呀!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天的时间安排,好吗?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向小明学习,不睡懒觉,合理安排时间,做健康、聪明的好孩子。

2、闯关:对比怎么都是十时呢? 第一幅图 钟面10时 有太阳的

第二幅图 钟面10时 有星星月亮的

师:小朋友说的对,因为一天当中有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这时顺水推舟进一步渗透上午和下午这一时间概念。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上课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确如此。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板书

认识钟表

有12个数字和12个大格

钟面上 分针(又细又长) 时针(又短又粗) 整时的特点: 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7时也可以写成7:00,是第2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9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1)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1)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2)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3)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1)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2)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3)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1)先说图意,再列式。

(2)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时,我们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就用哪一种。你们学会9加几了吗?

五、课后习题

1、算一算。

4+9= 9+7= 9+9= 9+1= 2+9= 9+3= 9+5= 9+6= 8+9=

2、填空。

( )+9=15 7+( )=16 ( )+6=15 ( )+5=14 9+( )=18 8+9=8+( )+( ) 9+6=9+( )+( )

6 = 16 1 6 9 + 4 = 13 9 + 7 = 16

8、

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

8、

7、6加几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8、

7、6加几。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用“凑十法”,计算

8、

7、6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

8、

7、6加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 )=10 8+( )=10 ( )+7=10 6+( )=10 2.口答 8+2+4= 7+3+2= 6+4+7= 3.口算: 9+5= 4.比一比:8+5= 7+5= 6+5= 这三个算式与9+5=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它们都是加5的算式; 不同点:加法算式中前面的加数不一样…… 在9+5=的算式中,用凑十的方法把5分成4和1,9加1等于10,10加4就等于14.接下来我们就借助这些计算方法来学习

8、

7、6加几(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算法:8加几的算法

(1)计算8+5=? 请同学们算出得数,汇报结果。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预设算法:

a.从5个中拿出2个和8凑成10,10再加3等于13。从5个中拿2个和8凑成10,其实就是把5怎么分?(把5分成2和3,8和2凑成10,10+3=13) b.把8记在心里面,伸出5个指头,接着数……

(2)学生口述师板书 8 + 5 = 13

(3)师述:从5中分出2,跟8凑成10,10再加上剩下的3,就等于13。

(4)动手操作,摆小棒

请同学们把8+5=的算式用小棒来摆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提问。

师进一步明确摆法:左面摆8根小棒,右面摆5根小棒,从右面的5根小棒中取出2根,放进左面的8根中,8添上2就是10,右面还剩3根小棒,10加3就等于13. 2.自主探究

7、6加几 师:结合9加几和8加几的算法,你会算7+5= , 6+5=这两个算式吗? (1) 学生思考交流. (2) 生口述,师板书 7 + 5 = 12

(3)请一名学生板演6+5= 的计算过程,师生共评。

3.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

8、

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91页“做一做”第

1、2题。

2.解决问题:课本91页的主题图。

四、课堂总结

大家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课后习题

完成练习题

1、

2、3

5、

4、

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

5、

4、

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

9、

8、

7、6加几技能学习

5、

4、

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

5、

4、

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 算。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用

9、

8、

7、6加几技能学习

5、

4、

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9十5= 9十3= 8十5= 7十6= 6十7= 8十4= 6十9= 7十8= 8十7= 8十9=

2、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

5、

4、

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

5、

4、

3、2加几)

二、探究新知

1、出示5十7=,同桌合作学习。

问:5十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试做5十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④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十

8、4十

8、3十9。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4、做一做。

①看图列式。(第1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②第2题和第3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5、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

5、

4、

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练习提高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二第l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按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二第3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二第

4、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

四、总结梳理

这节课我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

5、

4、

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体育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速算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小学_思想品德_一年级_上册_教案

小学艺术一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