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2 07:18: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助性、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学习者将能把这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用作全面的参考物指南(词典、百科全书、数字博物馆)、电子顾问、传播工具(电子邮件、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闲谈会),以及获得资源的工具(地址和网址联结)。互联网为青少年探索各种兴趣,了解周围精彩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也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读、写、算的学习方式已经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新式教学的平台,信息技术也“从技术上升为文化” ,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风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

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一全过程,仅靠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也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利用多媒体,定能事半功倍。

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

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表现力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

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模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

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格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的功能,更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使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图表、彩色文字、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得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率时发现,对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60%,3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0%,3天后下降为40%;如果视觉、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90%,3天后可保持75%。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强记忆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四、利于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素质教育的三个任务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和导向,应把其放在首要地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过去我们也十分注意进行德育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例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

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狡毒的教育。

又如,在讲授《中国历史》时,可播放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和辽宁电子出版社共同发行的《爱我中华》系列片,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亲自领略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博大精深,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五、有利于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

教学中的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期限。众所周知,中学教科书的某些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可以长年使用。比如,有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图片、图解、表格甚至与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录像资料等媒体信息可以说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在文字的表述与评价上会出现差异。因此,相同的媒体信息就可以存储在光盘中,只需要备有学习工具即可长年使用。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就可以在教学中一直保持长期使用。这样,历史教师的备课效率可大大提高,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备课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调换工作,其经验和信息也就随之而去。可有了多媒体程序,就可以让经验和信息得到永久性的保存。优秀历史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历史教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由于知识存储期限的延长,使教师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每一个学生,去参与学校大事。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教师将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历史教育,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应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加强历史教师的现代科技理论素养和提高对现代科技设备的实际操作水平。从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没有教师反对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但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却是参差不齐。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教师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

本操作和进行文字处理,但能够进行数据、图形处理,利用和编辑网络教学资源的还只是少部分。 目前,一些有条件的学 校正普及计算机硬件等设备,但是,正如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教授A·K·狄更逊在其《历史教学与资讯科技》 选择中所说:“由于教师和决策制定者,过高估计了电子计算机立竿见影的功效,又过低估计了其长远的影响 ,及教师面对的实际困难,因此只是大量增加装置器材,并没有为大部分教师提供基础训练。”例如,开展CAI,由于缺乏从理论把握CAI的实质,表现在观念上,习惯人对工具的作用,而不注重人对使用工具的设计 ;在应用上,往往不能自觉体现人机交互和智能的两大优点,把计算机仅看作是一种传统的电教手段,所以普 及历史教师的CAI理论知识,对应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开展和推广是极为必要的。“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再是仅供选择的和非必要的,你必须发展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熟练地、广泛地运用新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

2.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助性、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法不应该忽视,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地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有的教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目前,在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场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甚至请人代做,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这种做法绝对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诸多作用,而是成为教师装点门面的一种手段,不利于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来完成课件制作;也可由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各自制作一定量课件,而后资源共享;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学校可利用电教代办费适当购买一些,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了。对于现成的课件,教师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或者溶进执教者的意图,在充分考虑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与加工,才能达到真正有利于教与学。我们坚信,只要

在多媒体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随着课改脚步的加快,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这些都为我们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近年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兴起,更给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注入新的内容,将之运用于历史教学中,其形象、逼真的直观效果、反映内容的丰富性,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历史过去性、综合性、具体性问题。

3.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引入,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增强了真实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使我们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方面,我们常常发现一个通病:将多媒体简单、生硬嵌入课堂教学,它的动画效果、声音效果没有目的地随处使用。例如:有一个课件,光是短短的一行课题文字的出现,就在屏幕上持续翻滚跳跃1分钟之久。这些处理方式带给教学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效应,难怪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兴趣不大、信心不足。要想真正发挥出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我们在历史课件制作方面就应该重视以下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课件制作中常规思维的束缚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种固定模式。常规教学的时间很长,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思维往往受约束,从而忽略了多媒体自身特色的发挥,影响了课件制作的质量。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我们熟知多媒体自身的各种特点。比如:各模块之间的灵活跳转、各种交互方式„„只有不拘一格地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灵活的教学,才能设置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历史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板块教学,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重视教学情景营造

我们制作的课件一般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多为演示型为主的课件。制作这

类课件首先要注意到课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要达到这项要求,教学情景的营造非常关键。因而我们可以使用影音资料,可以设计简单的动画,使之更贴近现实,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根据不同的历史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综合演示型, 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各种功能的优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重视选题与创意

历史学科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很好的结合点,许多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制作CAI课件,如音像资料、图片和地图等,这与计算机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功能相吻合。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特别在选题方面,扬长避短,例如文化史部分的世界建筑、绘画、音乐这些内容正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地方。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综上所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应用并被证明是切实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对历史教学,它更是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线,使 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观古今于一瞬”。能较好地解决历史的过去性,使 “死”去的历史在学生面前“活”起来,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确立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多媒体立足于教学需要,为教学目的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历史教学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前景将无限广阔。

参考书目:

1、冯长运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金相成:《历史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熊英、李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4、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5、刘海燕编著《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

6、徐锡祺主编《中学历史微格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

7、杨志才主编《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陈绪常、龚明斌等:《多媒体设计与运用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应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版)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在历史中教学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