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10青白江区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3 15:41: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重点项目

1.10青白江区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1.10.1项目名称青白江区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1.10.2项目申报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申报单位: 青白江区农村发展局

申报单位负责人: 刘雪梅

1.10.3项目执行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执行单位: 青白江区农村发展局

执行单位负责人: 刘雪梅

1.10.4项目执行单位基本情况

青白江区农发局是主管全区农业、畜牧业、农业机械与农村经济的职能部门。全局下设农业产业办、农技、植保、农机、经济作物等15个科站室,共有在职职工196人,其中:大学本科21人,大专75人,中专40人。有专业技术人员122人,占职工总数的62%,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技术人员39人,初级技术人员79人。

1.10.5项目区基本概况

青白江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边缘,地处成都城区东北部25公里。东邻金堂县,西界新都区,南连龙泉驿区,北与广汉市接壤。全区国土总面积392.4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2005年总人口39.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4.7%。

2005年,全区生猪存栏18.6万头,出栏32.4万头,猪肉产量

2.2万吨;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清泉、城厢、祥福、龙王、福洪、人和、姚渡七个乡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户分散养殖,规模小、管理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优良品种比例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质量安全亟待提升。

50

开展以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的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是促进青白江区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化养殖业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由农村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向集约化、工厂化大型养殖场转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优化生猪产业区域布局、提高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生猪产业的现代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净化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综合利用农村资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0.7产品市场分析

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预测,为了保证我国城乡居民食物与营养摄取的需要,到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将达到7600万吨,若保持现有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60%,我国猪肉产量将达到4560万吨,市场需求潜力相当大。

从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猪肉消费市场看,按成都市固定及流动人口800万计算,每人每天食用鲜猪肉0.05公斤,则每天需宰杀生猪7400头,每年需宰杀生猪270万头,加上周边农村鲜猪肉消费量,每年需宰杀700多万头,此外,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猪肉精深加工对生猪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初步估算,成都市每年需要宰杀1000万头的生猪。

从成都市生猪品种改良看,2005年成都市生猪出栏1008万头,其中只有20%左右为瘦肉型良种猪,青白江区年出栏生猪30多万头,80%以上是当地土杂二元猪,品质差,瘦肉率低,迫切需要加大生猪品种的改良。

1.10.8项目建设地点

青白江区人和乡、清泉镇、福洪乡、龙王镇、姚渡镇、祥福镇、弥牟镇七个乡镇。

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地方品种改良;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人畜分离、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的要求,全面推进生态高效养殖小区建设;按照“统一养殖品种、统一养殖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控、统一环境标准、统一出售产品”的要求,加强对生态养殖品种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项目建成后,形成400头规模的祖代种猪场、年提供10000头二杂母猪、30~35万头商品良种仔猪的能力。

1.10.10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0.10.1祖代种猪场建设

(1)以奇源绿色畜禽殖种场为基础进行改扩建。规划占地面积1.0公顷,新建猪舍(包括配种舍、妊娠舍、产仔舍、育仔舍等)2000平方米、围墙400米、饲料加工车间100平方米、饲料周转仓库1000平方米、沼气池100立方米。

(2)引进新加系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纯种猪300头,其中公猪30头,母猪270头,购置产床250个。

(3)新建办公室、监控室以及配套消毒设施,如消毒池、消毒间、消毒室、更衣室、治疗室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现代化的办公设施。

(4)生态环境建设。在殖种场内部进行种草养花,开展绿化美化建设;在殖种场的外围开展植树造林建设,在改善和美化环境的同时形成殖种场的防护屏障,有利于疫病防控。

1.10.10.2二杂母猪繁种场建设

(1)以和谐种殖场为重点,并结合15个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建设15个二杂母猪繁种场,占地总面积2.0公顷,新建猪舍(包括配种舍、妊娠舍、产仔舍、育仔舍等)12000平方米。

(2)引进优质种猪10150头,其中公猪150头(每个繁种场种公猪10头),优质二杂母猪10000头。

(3)新建办公室、监控室以及配套消毒设施,如消毒池、消毒间、消毒室、更衣室、治疗室等,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现代化的办公设施。

(4)加强繁种场内外部生态环境建设,在繁种场外围开展植树造林建设,形成繁种场外围生物隔离屏障。

1.10.10.3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1)建设规模: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布局,在七个乡镇、14个新型社区建设万头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15个,规划占地总面积20~25公顷,猪舍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形成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量30~35万头的能力。

(2)建设地点分布:按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远离公共设施和场所的要求,拟选择人和乡壁山村、车站村,清泉镇永顺村、龙洞村、花园村,福洪乡胜利村、先锋村、杏花村,龙王镇清平村、青光村,姚渡镇芦稿村、光明村、坪家村,祥福镇新山村,弥牟镇狮子村建设15个生态养殖小区。

(3)生态养殖小区设施建设:

①猪舍建设:每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10个猪舍,每个猪舍长60米宽15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养殖生猪1000头;并配套建设自动喂料箱、饮水器、排污沟。

②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生态养殖小区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配套建设消毒池、隔离舍、饲料仓库等设施。

③大中型沼气池建设:每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500立方米的沼气池,通过沿伸到各个猪舍的排污沟或排污管进入沼气池集中处理。

(4)小区生态环境建设:在生态养殖小区内部进行种草养花,开

展绿化美化建设;在生态养殖小区外围开展植树造林建设,在改善和美化环境的同时形成小区生物隔离带,有利于疫病防控。

1.10.11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0.11.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9140万元,其中:

(1)祖代种猪场投资430万元,其中:引进300头祖母代种猪210万元,猪舍建设50万元,沼气池建设10万元,饲料加工车间、仓库、消毒室、办公室等配套设施建设100万元,饲料加工设备及现代化办公设备50万元,生态林隔离屏障建设10万元。

(2)二杂母猪繁种场及生态养殖小区投资8710万元,其中:引进150头种公猪100万元,繁种场猪舍建设360万元。生态养殖小区猪舍建设4500万元,繁种场及养殖小区配套饲料加工车间、仓库、消毒室、办公室等建设1500万元,沼气池建设750万元,水电路及生态隔离屏障等建设1500万元。

1.10.11.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9140万元,其中:

(1)申请国家财政2500万元;

(2)申请银行贷款4300万元;

(3)建设单位自筹资金2340万元。

1.10.12项目效益分析

1.10.12.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8610万元。

(1)祖代种猪场:1万头×250元(每头二杂母猪价格)=250万元。

(2)二杂母猪繁种场:30万头×120元(每头商品仔猪价格)=3600万元。

(3)生态养殖小区:30万头×600元(每头商品猪价格)=18000万元。

1.10.12.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全面完善青白江区从祖代种猪到父母代种猪,最后向广大养殖场、户提供优质良种仔猪的繁育体系,极大地促进青白江区畜牧业的发展,并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1.10.12.3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将基本解决生猪家庭分散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明显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1.10.13项目组织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任务构成和项目实施的需要,青白江区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区长担任,农村发展局、科委等有关单位及项目建设所在地的乡镇政府领导为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负责项目的管理、组织和项目的实施。

项目专家组主要由市、区两级的科研人员组成,主要负责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论证工作,以及解决项目实施进程中的技术问题,同时根据项目的需要,不断地研制和提供新技术。

项目办公室设在区农村发展局,由分管畜牧业的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办公室下设技术、工程、物资、财务、销售等部门,开展相关业务,为项目实施提供服务。

无公害优质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

无公害优质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

无公害优质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可行性报1

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关于建设生猪养殖基地的用地协议书

养殖基地建设

无公害生猪饲养标准

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无公害生态型养殖土鸡蛋鸡基地建设用地申请书

生猪养殖

1.10青白江区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1.10青白江区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