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易经》感悟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3: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易经》感悟

摘要:《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地影响,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籍。

关键词:易经,起源,人生感悟

1引言:《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一下《易经》的起源、精神、人们对这部古老书籍的传承以及我个人的一些人生感悟。

2《易经》的起源

易经为四书五经之一,易经到底由何人首创?它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是我们在学习易经前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要考察它的成书过程、来龙去脉的问题。关于易经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⑪伏羲画八卦伏羲是我国传说中三王五帝之一,当他为天下王的时候,他就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有一番深入的了解和观察。至于他是怎么画出先天八卦图的,这里有一个河图洛书的传说。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披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伏羲氏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伏羲氏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1

⑫文王演周易《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关在羑里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相传周文王在推演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洛书的启发。周文王之后周公姬旦(文王之子,武王之第)对周易也是呕心沥血,使之不断完善发展。

⑬孔子作《易传》被称为至圣的孔子除了删诗定礼著《春秋》之外,为中华文明作出的更为突出的贡献是为易经作了《易传》。《易传》(又称《十翼》)包括:①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②彖下传,③象上传(又称“大象”),④象下传(又称“小象”),⑤系辞上传,⑥系辞下传,⑦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⑧序卦传,⑨说卦传,⑩杂卦传。《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性著作,是对易经的解释、说明。 3易经的传承:

在中国文化的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但自唐、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一书,那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学》的次序。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计,这点应当注意及之。

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非太准确的资料。唯所世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此其二。西汉的易学: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杨何,字元敬。元敬传京

房。房传梁丘贺。贺传子临。临传王骏·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

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孟喜。喜再传焦赣,字延寿。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

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亦步亦趋,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起来另辟蹊径,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而解说《易经》。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王辅嗣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迭羲皇之室。 4易经的精神:

唐、宋以后的易学研究,应该说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说。这个新的“三易”观念,也是说明秦、汉以后以至现代的易学内涵“理、象、数”的三个要点。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来说,“理”便是类似于哲学思想的范围,它是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数”是由现象界中形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由引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与后果。

反之,也可由数理的归纳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再来综合这三种内涵的意义,便可知“《易》理”之学,是属于哲学性的。“象”、“数”之学,是属于科学性的。总而言之,完整的易学,它必须要由“象”、“数”科学的基础而到达哲学的最高境界。它并非属于纯粹的思想哲学,只凭心、意识的思惟观念,便来类比推断一切事物的。宇宙万象,变化莫

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综罗易学“理、象、数”的明辩。《礼记·五经解》中,提到易学的宗旨,便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所谓“洁静”的内涵,同时具有科学性周密明辩的作用。但在明辩理性之间,倘使不从沉潜静定的涵养而进入易学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锋,便会流入歧途,自落魔障。

复由此类推,就可了知在此天地之间,除了乾、坤、坎、离代表阴阳的无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特理或人事,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它的吉凶观念价值的构成,唯有[既济·未济]两个对待的现象而已。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了解一昼未分以前,阴阳未动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体认大《易》[洁静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圜的妙用了。 5对易经的感悟

《易经》是一部奇妙无比的古书。看不懂的人说它是有字天书,略知一二的人对它深感敬畏,真正了解的人就爱不释手,随时摆在案头,向它请益人生各种问题,然后增长处世的智慧。《易经》的“义理”告诉我们:宇宙万物一直在变化之中,充满无限的活力与生机,那么人类应该如何妥善安排自己有限而可贵的一生?答案是努力提升道德价值,以行善为主轴,搭配求真与审美的目标,使人生趋于完美的境地。个人与群体不可区隔,所以这是成己成人之学。《易经》再三揭示人生的正途在于:培养德行、增强能力,以及启发智慧。把握这三点,人生的主动权操之于己,生命也将变得充实也更有意义。《易经》在古代经典中属于哲学类,其故在此。哲学是对人生经验作全面的反省,再由之找出系统的理解以及最终的目标。也因此可以说:没有哲学,人生形同盲目;脱离人生,哲学难免空疏。在为人处世上,要诚信待人。柔顺谦逊精中求细----稳妥操办大事,和睦相处平易近人----融入团体,敢闯敢干不怕失败----过流时期坚强如刚,相感以情坦诚相待-----寻找朋友,目标正确懂得放弃-----稳步壮大自己,退而自保锋芒不露——心怀远大抱负。做人讲究的是人缘,想人缘好,就必须与团体打成一片。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是融入团体的先决条件,了解他人的心声,想他人所想,助他人所难,方能得他人之心。

在每个人的困难时期,荆棘遍地,我们需要耐力,需要闯劲,那么成功就在你跟前。做事要踏实,稳步前行,在磨砺中不断壮大自己;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我,要谦虚进取,吃苦耐劳,目标正确,懂得放弃,恰如其分地发挥自我的实力——韬光养晦。

在面对形势多样的困难和艰苦环境下要做到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人活在世,最怕没有志向,没有坚强的毅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一个人成就大小,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如果有坚强的毅力,绝不会一无所成。坚持真理,勇往直前,就是胜利彼岸边。做到严于律己,克服懒惰,提高警惕,远离小人,防患于未然。个人在行事时遵循:“小义”,做正义之事,行正道。惩恶扬善,为天下人谋福利,弘扬大义。做正人有德之君,留芳名与青史。

切勿因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过失而后悔,从而错过良机。若已铸成过错,且无法弥补,便应当机立断,吸取教训,日后不再犯。人活在世,最怕没有志向,没有坚强的毅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一个人成就大小,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如果有坚强的毅力,绝不会一无所成。

参考文献:

感悟易经

易经感悟

易经感悟

易经之学习感悟

《易经》的64个人生感悟

易经之感悟与认识

《易经》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

易经

易经

易经

《易经》感悟
《《易经》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易经的感悟 易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