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少数民族孩子爱上语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8:33: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山村孩子爱上语文

------浅谈多媒体在少数民族山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广,多媒体也已成为当今农村小学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提高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学校,深受师生们的欢迎,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发散思维 突破难点 演示过程

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仍然是一个问题,那里的孩子有的不会说汉语,何况要求说普通话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科技产品、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越来越多地进入教育领域。电化教育是当前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活动,是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育过程的一项重要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多媒体引进山区小学,并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多媒体教学能提供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具有的环境,使视觉等多种感觉并用,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的时空,提高和加宽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度和范围,提高了教学效果,还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慢慢的学习汉语,并能感知、理解语文。利用各种电教器材,充分调动学生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欲,使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爱上语文。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苦事!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兴趣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动力。古有孔丘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每个人都希望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在一种高涨而积极的情绪中从事学习和思考,那该多好啊!有一次,我听同行上课,他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发现学生聚精会神。这才是我认识到电教媒体的效果。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学习被动。 于是,在教学中我尝试选择一些适当的时候,放一则故事、一幅幻灯,播放一段录像或一首音乐。以 “声”激趣,以“画”激趣,以“境”激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 如教学《荷叶圆圆》一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描写了夏天小池塘里的美丽荷叶,小伙伴们都喜欢荷叶,把荷叶当成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本文,能让学生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由于偏远山区的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荷叶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欣赏动态的池塘荷叶,然后将画面定格在一片荷叶上,让他们观察荷叶的形象,展开对荷叶的认识。根据荷叶的特点,学生便很容易了解小伙伴们为什么把荷叶当成“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设想自己能把荷叶当成什么,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教学《圆明圆的毁灭》,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看似简简单单的课题,实则是蕴涵丰富的宝藏。在以往的教学中,课题总是伴随教师的讲述板书在黑板上,显得平淡、随机,并不能激发学生能够感官上的共鸣,而多媒体手段就可以打破常规。上课伊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副烈火燃烧下的“圆明圆的毁灭”的课题图,只见有着辉煌建筑的北京图上的“圆明圆的毁灭”这七个大字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腾起汹汹烈火,似乎要把一切都烧成灰烬,大火燃烧在圆明圆,更燃烧在学生们的心田。目睹此景,学生们禁不住发问:圆明圆是一处怎样的景观?为什么会被烈火焚烧?谁点燃的这可恶的烈火?带者这一连串的问题,学习情趣陡然高涨,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充分体现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丰富详实的图文资料。使学生能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为课堂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这种学习氛围尤为重要。用音乐激趣导入课文。如《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为了给学生提供形象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的火光,我在上课伊始,即播放了《月光曲》,声音由弱到强,由强到弱,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此时,教师进行巧妙的点拨,即交代本课教学重点,又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

三、多媒体有创设生动情境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作用。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激发情感,引起共鸣的作用。多媒体可使语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听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

1、朗读欣赏,读写结合。

在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特定的教学情景,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延安火热的战斗、劳动场面。在多媒体范读的引导下,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争年代,从而怀着好奇的心情进入到课文的描述,朗读兴趣油然而生。在朗读欣赏的同时,引导学生仿照诗句的写法,试写一首小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陶冶,而且培养了学生读写的能力。

2、媒体拓宽,启发创造。

在新课程标准下,利用多媒体拓展课文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留有展开想象的天地,借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美丽可爱,又容易破碎呢?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欣赏了太空所见的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蓝白交错,美丽可爱”后。教师可说:“让我们再回到地面上,到我们身边去看看吧。”多媒体演示“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华山的险„„”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们的地球确实太美了!太可爱了!”接着演示沙尘暴肆虐、河水污浊、垃圾遍野,树木被砍伐,山野一片荒芜,满目苍痍。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激发了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展示美的画面,给人美的享受,展示丑的画面,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这样,使课文内容和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四、运用电媒体,突破重难点,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重点词语、关键句子和主要段落,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干巴巴地讲解,并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即使暂时记住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特点以及快速、方便的优点,在课前可先把一些内容制成投影片等,再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教《锄禾》一文,讲解新课时,设计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勤劳的农民拿着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人稻田里。”让学生对此情此景,先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刚才“明于口而不明于心”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五、运用电教媒体,能演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一些好的灯片及课件,在教学中运用恰当,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就了解事物是如何发展的,并不需老师费太多口舌。如《狐狸和乌鸦》,我在讲“乌鸦嘴里的肉为何会掉下来时”,出示灯片,演示一遍,学生就了解到:嘴里的肉要用牙齿咬住,一张嘴,牙齿没咬住,肉就会掉下来。这样一个简单的演示过误,比花长时间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使用,必须从实际出发,把电教手段放在适当的位置使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课堂才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的小朋友才变得聪明伶俐,我们的教学效果才会显而易见,效率才会事半功倍!多媒体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丰富了语文教学手段,让语文教学更生动、活泼,富有激情,让课堂更精彩。让少数民族山区的孩子爱上语文,并且能表达出诗一般的语言来。

六、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学生课外阅读《敕勒歌》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顿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教师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总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山村小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我们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充分地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先进作用,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教育。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广阔的天地;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喜欢学习语文、展示语言魅力提供平台;为教师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打开方便之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本》第一册到第十二册

2、《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2001版和2003版

3、《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版和2005版

4.《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关文信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2003 年版

5.《小学学科教学论》 (语文)苏立康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爱上语文

语文教学反思:让孩子爱上阅读

让孩子爱上写作

让孩子爱上读书

让孩子爱上写作

让孩子爱上体育运动

让孩子爱上阅读

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让孩子爱上课外阅读

让孩子爱上阅读

少数民族孩子爱上语文
《少数民族孩子爱上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