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文言文《师说》重点词句解释

发布时间:2020-03-03 20:42: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师说》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一、文常填空

1、《师说》选自《韩昌黎文集》卷一,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韩昌黎、韩吏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著有《昌黎先生集》。

2、《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表现出作者“奋不顾流俗”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词法、句法知识梳理

(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现象: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句读之不知:读,通“逗”。 3.或不焉:不,通“否”。

(二)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并解释: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来„„的。 3.吾从而师之:从而,跟随并且。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无论。 5.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的原因。 7.句读之不知:读,诵读时略作停顿。 8.小学而大遗:小学,学了小的(知识)。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不一定。

10.好古文:古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三)一词多义:

1、师:

惑而不从师:老师。

吾师道也: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指有某种专业技能的人。

2、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不拘于时:被。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学于余:向。

3、其: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他们。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的,他们的。

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推测。 其可怪也欤:确实,表加强语气。

4、乎: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与副词“其”相呼应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吧”。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语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第一个表时间,可译为“在”。第二个表比较,可译为“比”。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惑而不从师:惑,名作动,有疑惑。

2.吾师道也:师,名作动,学习。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作动,从师(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作动,低于,不如。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名作动,从师(学习)。

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书,名作动,读书。 7.或师焉:师,名作动,从师(学习)。

8.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9.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名作动,从师(学习)。

10.则群聚而笑之:群,名作状,成群的。

1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作名,圣人、愚人。 1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作名,小知识、大知识。 13.吾未见其明也:明,形作名,明白道理的地方。

14.其贤不及孔子:贤,形作名,品德才能。 15.吾从而师之:师,意动,以„„为师。

16.而耻学于师:耻,意动,以„„为耻。

1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耻,意动,以„„为耻。

18.不耻相师:耻,意动,以„„为耻。 19.孔子师郯子之:师,意动,以„„为师。

(五)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2.人非生而知之者。

判断句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判断句 4.而耻学于师 介宾后置句 5.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宾后置句 6.不拘于时,学于余

介宾后置句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8.小学而大遗

宾语前置句 9.不拘于时

被动句

三、请鉴赏《师说》的艺术手法。

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对比手法逐层深入论证;整句和散句穿插变化。

高中文言文《琵琶行》重点词句解释

高中文言文《兰亭集序》重点词句解释

高一文言文《病梅馆记》重点词句解释

八年级上文言文重点词句总结

师说字词句整理

《师说》词句全解

重点词句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

文言文解释

重点古诗词句

高中文言文《师说》重点词句解释
《高中文言文《师说》重点词句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