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中考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0: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谈初中历史中考的有效复习

宁化城东中学 余福荣

从2007年起三明市的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实行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比,开卷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程度,更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下历史学科教学的新特点和学业考查、选拨的要求。因此教师既要改变学生“开卷考试可以抄书,不用读书”的错误观念,更要改变策略,采用有效的的方法进行复习以适应开卷考试。

一、把握考纲,明确考试层次和要求。

中招历史考试命题的立足点都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常识。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而省教育部门颁发的《历史学业考试大纲》则是对《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要求部分的具体化和重点化,是复习过程中参照的根本依据。在复习时,要做到依“纲”据“本”。“纲”即《历史课程标准》和省颁《历史学业考试大纲》,“本”就是学生使用的课本,对《历史学业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我们应该对照课本,按照其编排的板块内容、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在复习时要注意区分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只要求识记的知识点不要花精力去理解,只要求理解的也不要尝试去运用。 这样复习时容易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同时也利于历史知识点、线、面的结合,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以本为本,扎实基础知识。

中考试题的答案几乎都是来自于课本,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到课本中来,扎实基础知识。首先要做到“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 “从整体着眼”就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整书本。具体的方法是先读目录,分清教材有哪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或中心内容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这些课文之间有什么联系等,从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构建初步的知识框架。从“从局部入手”就是要从微观上掌握每个知识点。具体办法就是详读每篇课文。要注意每课有哪些子目,每个子目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各子目之间有什么关系,课文中有哪些历史图片、地图、文字资料、表格和注解。这些图片和资料中包含哪些历史信息(它们是为了印证课本正文中的什么观点,或是为了补充说明哪些知识等)。其次,在复习过程中还要加强识记训练,背书要做到“放大”和“抓小”,“放大”说是有针对性地背单元主题、课文标题和小标题等,不要用太多的时间去背大段的课本上的内容或其他资料上大段的内容,考试时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对所考查知识进行快速定位,知道到何处去找就行了。 “抓小”就是要背课本上清楚标明的或者是隐含的第

一、最、转折点等零散而又重要的知识点,要背有明显特征的小知识点。

三、纵横联系,树立大视野观。

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单元的主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纵横联系,构建知识大视野,以达到“一览众山小”的效果。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时,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近代中国真正的救国出路到底在哪里?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之路,以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为主体,以中国近代史为范围,进行纵横联系,最后归纳为“一线多元”。“一线”是指从纵向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前后形成了一条逐级上升的线索,主要表现为: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最早开眼看世界,主动了解西方,提出向西方学习。②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军事技术。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和政治制度,并掀起广泛的政治改良运动。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开始用中国方式试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⑤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后,掀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⑥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俄式革命”,引进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多元”是从横向看,先进的中国人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救国探索格局,主要表现为:①实业救国:以状元实业家张謇为代表的爱国民族资产阶级,身体力行,创办实业,来挽救中国的经济利益。②科技救国:以詹天佑、候德榜为代表的科技知识分子,科技创新,立志“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③启蒙救国: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译著《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④抗敌救国: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这个“多元”探索格局是一个“先分后合”的趋势,“先分”侧重于近代史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救国方案日益分化,各行其是;“后合”侧重于近代史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各种救国方案的尝试纷纷失败后,都先后向新民主主义政治革命方向汇合,并逐步在这条唯一可以行得通的救国根本出路上达成了共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以上的思考和归纳,不仅使学生的掌握第二单元的“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出路”的基本线索,而且带领学生跳出了本单元的框架,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掌握、领会八年级上册的主干知识,获得思维的大视野。

四、掌握方法,帮助学生融会贯通。

1、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主干知识既是重点内容,同时又是常考点。主干知识抓住了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例如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主要抓住“‘电气时代’的到来、‘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和飞机的问世”等主干知识的复习。

2、综合比较,抓住相同点。历史知识纵横交错,在复习过程中,要分门别类,把相同相似的知识串起来,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抓住其共同特点。例如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近代史上中国、俄国和日本三国变法与改革的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等。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将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归纳、综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3、学会构建知识网络。在学习中要以时间、人物和历史事件为网络,以单元主干知识为枢纽,形成知识框架。在知识框架内连接一个个知识点,形成枝繁叶茂的“知识树”。要以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联系历史科的有关内容进行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我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要掌握好历史知识就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而揭示历史发展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要分清历史长河中的主流,如中国历史,“融合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如世界史,“和平与发展”是主流。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在复习时就必须让学生领悟。

五、加强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解题能力最有效的办法。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了解命题者设问的真实意图,即题目问什么、怎么答、答多少,题目中的关键词、提示语或限定语是什么?同时也要规范学生答卷的习惯,要求学生用历史学科的书面语言(即课本中的文字表述)回答,答案表述要规范化、段落化和序号化,对课本中约定成俗的表述(如历史专有名词等)不能变。例如材料解析题的解答,通常考查的内容有这几种:①回答材料所关联的历史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关联的历史事件、现象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③要求从材料中找有效信息,或是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点;④联系实际或时政执点,谈谈启示、教训等。而设问的方式往往会表现为这三种方式:第一种,“根据(依据)材料,请回答„„”;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对于这三种问题的回答,要使学生明白:第一种“根据(依据)材料,请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出现在材料中,命题者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出现在课本当中,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所关联的课本中找出答案;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么直接从课本中找,要么根据材料结合时政热点来谈启示、认识等。这样,把中考题型的特点分析一下,学生的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及时做好考后的巩固工作,要求学生试卷讲评结束后,写出在解答这份试卷时存在的问题或得出的教训、今后应注意的事项等。在临近中考时,要求学生对平时训练过的试卷再进行一次“温故知新”,做到三个“什么”,即每个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正确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或是为什么这样回答)。虽然试卷所考的内容不可能和练的完全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只要学会了方法,就能找到解题的金钥匙。平时训练时,要从严掌握测试时间,经过多次实战训练,时间长了,训练多了,答题速度自然会加快,考试水平自然也会提高。

总之,在中考复习的两三个月内,只要我们抓住课标和考纲,以课本为根本,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浅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研讨会

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初中历史毕业班专题复习有效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期末复习如何进行最有效

高考政治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复习

一年级语文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中考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初中历史中考如何进行有效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