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关键期,谈早期英语教学对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的利弊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2: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关键期,谈早期英语教学对学龄前儿童英语

学习的利弊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的掌握需求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成为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可是结果并不如人意,很多人将之归咎于接触英语的时间太晚了,应该抓住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最大限度地习得第二语言。于是最近几年幼儿英语教学在全国掀起了热潮,各类双语幼儿园、特色幼儿英语课程竞相出现。2001年,台湾教育部宣布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向下扎根,把英语课设在小学三到六年级,“英语教学不仅从原先语言学观点之‘语言学习不要输在起跑点’的论调,带动全民运动”。 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早期幼儿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一直成为相关领域研究者以及全社会探索、争议的话题,学习英语的起点越来越向学龄前儿童阶段靠拢,这一趋势方兴未艾。然而,是否语言学习越早开始就越能收获更佳效果?这种对英语学习前所未有的热度是否有利于儿童习得英语并推动其将来的认知水平发展?

首先,早期英语教学对学龄前儿童英语习得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

一. 促进儿童语言习得的形成。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语言习得”理

论和语言教学直接、密切的联系,使得英语教学获得了一定启发和改进,帮助人们认识到语言习得的至关重要性。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过程:习得过程和学习过程。“习得”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该语言,并无意识地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的过程;“学得”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系统的、正规的。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语言监控。这显然说明了“习得”方式比“学得”方式重要得多。儿童在尚未获得成熟的理性分析能力时,思维和认知水平处在发展阶段,因而他们的大脑功能没有固定化,短时记忆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借助所创设的英语学习环境和辅助材料,儿童可以在轻松随意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他们不会想着自己在潜意识里使用和不断修正语言的规则,而是把精力集中在语言使用的目的,用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对早期外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二.抓住“关键期”,发挥儿童习得语言的年龄优势

根据20世纪60年代,Lenneberg关于语言习得关键期提出的假说,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到青春期(10-12岁)之前,由于受到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的影响,能够自然轻松地习得语言。在此期间的大脑,两个半球都参与

了语言学习的活动,因此人脑理解和产生语言就容易得多。而在青春期后,由于人脑发生了侧化(Lateralization),用于语言加工和学习的大脑已经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就开始失去作用,语言学习的自然性呈递减趋势,学习障碍慢慢增加,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另外,年龄越小,母语的干扰也就越小。随着年龄的增大、母语日益流利与完善,每个人的母语习惯也变得越来越固化。成年人开始学习外语,特别是学习与自己的母语截然不同的一种语言时,他们的母语习惯往往会潜意识地抵制这一语言。他们容易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母语为标准来衡量、接受所学语言。其结果往往会觉得外来语的某些现象很奇特,难以理解。这种受母语干扰的心理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语言习得优势较为明显,要想事半功倍地学好外语,就该充分利用语言学习敏感期。所以,让孩子从

3、4就开始学英语非常重要。这就能很好地解释,近几年我国发生的“英语教学要从儿童抓起”的现象。

三.早期英语学习为儿童习得英语带来的弊端

在中国的很多地区,人们一味相信学习英语“越早越好”或者“越小越好”会给儿童语言、认知方面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实际上,儿童如果缺乏称职的教师,缺乏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或者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水准,那么英语学习早起步的弊大于利。例如,年幼的儿童的确更能习得发音类似母语的语言,但若遇到不能正确、标准发音的老师,那么这样的错误带到中学甚至大学再纠正就非常困难了。

另外,对儿童过早学习英语能够提高习得水平的偏见忽视了语言学习中个别差异的影响。个别差异包括外部动机,如语言环境、教师作用、教学资源等,以及内部动机,例如兴趣、性别、性格、智力等。评价语言学习能力的高低,这些因素必须考虑到。现在,外语教学时间被提前到幼儿园,也就等于过度延长外语学习的过程。对于一些具备较多内外动机的儿童而言,可能得到了语言习得的机会,可是对更多普通儿童,则会增加他们的挫折感,为他们的厌学情绪过早地埋下恶种,最终会限制其全面发展。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并不是儿童学会用英语表达一些日常交流的句子就足以说明他掌握了这门外语,一门二语涉及到诸多方面,并不只是口语交谈。儿童很可能像“鹦鹉学舌”那样,并未掌握语言的实质和内涵,就无意义、无目的地“使用”了英语。

四.对我国早期英语教育的反思

首先,我们应充分认识学习英语“越早越好”这一说法的研究其实还没有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出定论。年龄虽然是影响语言习得个别差异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能把它当作语言学习的先决条件。其次,英语教学者不仅应该关注学习者的年龄,更应该关注动机因素、跨语言因素、认识因素和教育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年龄选择问题需要一种理性的科学回归,二语习得能力增长是人逐步成熟的标志,不应拔苗助长、虚火上升。如果违反了儿童正常习得语言的规律,就违反了教育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的原则,会让儿童输在起跑线上。

二语习得反思报告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初中英语教学

Tpr教学法对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的影响专题

二语习得对母语的影响研究论文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初中英语教学 日志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初中英语教学 作业

社会学转向二语习得研究的论文

家园配合对幼儿二语习得积极影响的研究论文(推荐)

儿童在二语习得中的优势分析

二语习得课堂心得与体会 罗运鹏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关键期,谈早期英语教学对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的利弊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关键期,谈早期英语教学对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的利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主题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