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许地山生平大事年表

发布时间:2020-03-03 17:10: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许地山生平大事年表

1894年

2月3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丑时,出生在台湾台南府城南门外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祠)一侧的“窥园”。名赞堃,字地山,乳名叔丑,排行第四。

父许南英为清末进士,人称“窥园先生”,近代台湾爱国诗人。母吴慎,为台南著名乡绅吴樵山之三女。

长兄赞书,二兄赞元,三兄赞祥,姐葵花。

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父南英任台南“团练局”(后改为筹防局)统领,率兵两营,随民族英雄刘永福扼守台南,抵抗日寇入侵。

1895年(二岁)

清政府战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定。台湾被“割让”日本。日军大举侵台。

随家人仓促离台,避居广东揭阳桃都园村许氏宗祠。 五弟赞能(庶出)与六弟赞乔同年生。 1896年(三岁)

入私熟,从吴献堂先生发蒙。 1897年(四岁)

因吴献堂先生回汕头,改从徐展云先生学。因迫于生计, 1 父赴京投“吏部”,改官知县,往广州禀到。因清末官制规定,文官不得在原籍供职,遂寄籍语言和风俗多半相同之福建龙溪(漳州)。

1898年(五岁) 仍从徐展云先生学。 妹赞化(蟾花)生。 1899年(六岁) 仍从徐展云先生学 1900年(七岁) 仍从徐展云先生学 1901年(八岁) 仍从徐展云先生学 1902年(九岁) 仍从徐展云先生学 1903年(十岁)

因徐展云先生病故,改从倪玉笙先生受业。 1904年(十一岁)

随父迁居阳江,入阳江真道小学读书,课于仍从倪玉笙先生学。

1905年(十二岁)

进广东“韶舞读书所”学习。课余仍从倪玉笙先生学。 1906年(十三岁)

2 因倪玉笙先生病故,改从韩贡三先生学,始读经史。是年入广州“随宦学堂”读书。

1907年(十四岁)

仍在广州“随宦学堂”读书。课余兼从韩贡三先生学。 是年冬。姐葵花病故。 1908年(十五岁) 父许南英赴三水县任。

居广州“和梅宿命”(父许南英在六榕寺内辟官房数间,名“和梅宿舍”,囚笼为许地山兄弟之学塾),仍从韩贡三先生学。

1909年(十六岁)

仍在“随宦学堂”读书,兼从韩贡三先生学。 1910年(十七岁) 十月,毕业于“随宦学堂”。 1911年(十八岁)

辛亥革命爆发。父许南英去官职,赴漳州。后被推举为漳州民事局长,举家迁居福建。

1912年(十九岁)

开始独立谋生。在漳州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担任教员。课余撰《荔枝谱》,但未发表。

父许南英回台湾台南省亲扫墓。 1913年(二十岁)

赴缅甸仰光,在华侨办的中华中学、共和中学任教。

3 父任民国政府首任龙溪县知事,但未久便卸任。全家迁居漳州东门外管厝巷。

五弟赞能病故。 1914年(二十一岁) 仍在缅甸仰光任教。

是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年(二十二岁)

仍在缅甸仰光任教。年底回国。

与台湾台中“雾峰”林朝栋之六女林月森订婚。 1916年(二十三岁)

在福建漳州华英中学任教,并加入闽南“基督教伦敦会”,有志於宗教比较学的研究。

父许南英再度回台湾省亲扫墓。农历九月,应友人林叔臧之荐,赴苏门答腊棉兰市,为华侨市长张鸿南编辑生平事略。

1917年(二十四岁)

任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员,并兼任附小主事(相当於现在的校长)。

考入北平私立汇文大学读书,暑假后北上。父许南英喜不自禁,特从棉兰寄赠词一首:《丑儿入京游学作此送之·花发沁园春》。

农历十一月十一日,父许南英於苏门答腊猝然病逝。

4 1918年(二十五岁) 在汇文大学就读。

年初,回福建,在厦门与林月森举行婚礼。年底,生女

新。

1919年(二十六岁)

北平私立汇文大学与北通州协和大学合并,改名燕京大学。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就读。

“五四”运动爆发。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参加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及“火烧赵家楼”义举。

与郑振铎、瞿秋白、瞿世英、耿济之等创办《新社会》旬刊。

十一月,许地山参加编辑工作。 当年,在缸瓦市基督教堂结识老舍。 参加教育部读音统一筹备会。 1920年(二十七岁)

从“燕大”文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又入“燕大”神学院就读。

十月,回福建接林月森母女来京,途中林月森忽得急病,客逝上海。

先后在《新社会》上发表文章九篇:《女子的服饰》、《强奸》、《柏拉图的共和国》、《我对于译名为什么要用注音字母》、《社会科学的研究法》、《十九世纪两大社会学家的女子

5 观》、《劳动的究竟》、《劳动的威仪》、《“五一”与“五四”》。五月,《新社会》为军阀当局查禁。八月,许地山等创办《人道》月刊,仅出一期。

十一月、十二月与北京文学界人士聚会商量组织文学会事宜。

1921年(二十八岁) 仍在燕大神学院就读。

一月四日,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立,许地山为十二位发起人之一。

一月,处女作短篇小说《命命鸟》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随后陆续发表《商人妇》、《换巢鸾凤》、《黄昏后》等小说,均使用“落华生”为笔名。同时发表译文《在加尔各答途中》(泰戈尔作)。又,参加《小说月报》创作讨论,发表文章《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同年,成立“燕京大学文学研究会”,与瞿世英同为主持人。又,与郑振铎等组织“泰戈尔研究会”。

八月,编著《语体文法大纲》出版。 1922年(二十九岁)

当宗教学院助教,讲授《中国古代宗教史》。当文学院助教,代替周作人给冰心所在班上课。兼私立平民大学教员。二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缀网劳蛛》,为其早期代表作。

6 四月至八月,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散文小品《空山灵雨》,连同《东方杂志》上的《爱流汐涨》,共四十四篇,为“五四”以来最初成册的散文小品集。

同年,发表《宗教的生长与灭亡》、《我对于“孔雀东南飞”的提议》、《古希伯莱诗的特质》、《粤讴在文学上的地位》等论文四篇。

1923年(三十岁)

从燕大神学院毕业,得神学士学位。 四月,发表论文《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

四月至五月,连续发表书信体短篇小说《无法投递之邮件》。

六月,为瞿秋白《赤湖曲》谱曲。

八月十七日,在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途中与冰心、梁实秋、顾一樵等四人合办舟次壁报《海啸》。发表新诗一首:《女人我很爱你》。短篇小说三篇:《海事间》、《海角的孤星》、《醍醐天女》。

九月,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宗教史与宗教比较学。

1924年(三十一岁)

仍在哥伦比亚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宗教比较学。 二月,受顾一樵《芝兰与茉莉》启发,创作《读〈芝兰与茉莉〉因而想及我的祖母》,这是一篇充满台湾风情的小

7 说。

二月,发表新诗《看我》。

三月,发表短篇小说《枯杨生花》。新诗《情书》、《邮筒》、《做诗》。

五月,发表短篇小说《读〈芝兰与茉莉〉因而想及我的祖母》。

五月,发表新诗《月泪》。

六月,发表“带音乐的故事”《可交的蝙蝠和伶俐的金丝鸟》。

七月,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九月,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 在伦敦与老舍故乡重逢。

十月,曾以《道家思想与道教》参加秋季在伦敦大学举办的“帝国宗教大会”,从此文收入《帝国的宗教》一书。

1925年(三十二岁)

继续在牛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被同学戏称为“牛津书虫”。

为挚友郑振铎赴大英博物馆搜集敦煌风俗史料。 一月,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作品十二篇,被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

五月,发表译作《月歌》。

六月,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

8 作品四十四篇,被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

七月,发表论文《中国文学所肥印度伊兰文学的影响》。 1926年(三十三岁)

获牛津大学文学学士和宗教学学士双学位。

在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搜集鸦片战争前中英文交涉史料。

九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表独幕剧《狐仙》与粤讴形式的新诗《牛津大学公园早行》。

十月,取海路回国,去印度大学作短期考察访问。 专程去圣蒂尼克坦拜访印度“诗圣”泰戈尔。泰戈尔赠白色瓷像并建议他编撰《梵文字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先驱。

1927年(三十四岁)

回国后在母校燕京大学文学院任助教。此后文学创作渐少,专心于宗教比较学研究。

一月,发表随笔《中国美术家的责任》。 二月,发表新诗《我的病人》。

发表论文《道家思想与道教》、《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的点点滴滴》、《大乘佛教之发展》(连载)。

十一月,原收入《缀网劳蛛》的《无法投递之邮件》出版单行本。

1928年(三十五岁)

任“燕大”文学院,宗教学院副教授。并在北京大学兼教

9 印度哲学,在清华大学兼教人类学。

经熊佛西、朱君允介绍,与周俟松结识。周俟松(1901-1995),字芝子,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士学位。其父周大烈(印昆)为湖南名士,梁启超、陈叔通挚友,曾任国会议员。

业余翻译《孟加拉民间故事》二十二篇。 十一月,发表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 十一月,发表论文《陈那以前中观派与瑜珈派之“因明”》。 十一月、十二月,发表散文《欧美名人的爱恋生活》。 暑假,率燕大学生赴上海作蜑民(即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生活调查。

1929年(三十六岁)

仍任教燕京大学。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 五月一日,与周俟松结婚。婚后住石驸马大街。 十一月,《孟加拉民间故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十一月,发表论文《大中磬刻文时代管见》。 十二月,发表论文《燕京大学校址小史》。 十二月,发表论文《近三百年来印度文学概观》。 1930年(三十七岁)

擢升燕京大学教授。仍兼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

搜集古书影印本和照片,并制作大量卡片,打算编写《中

10 国服装史》。又,搜集不少古钱币,准备编写《压胜钱谱》。

十月,专著《印度文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被列为“万有文库”第一集。

十一月,沈从文《论落华生》发表,为许地山研究的第一篇专论。

1931年(三十八岁) 仍在燕京大学任教。

教学之余,潜心研究《道教史》。

一月,发表译作《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 一月,发表散文《乐圣菲德芬的恋爱故事》。

四月,编著《达衷集——鸦片战争前中英交涉史料》,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六月,发表短篇小说《归途》。 子苓仲生,从母姓。 1932年(三十九岁) 仍在燕京大学任教。

教学之余,对道教的重要著作《云芨七签》作精心校勘,正其谬误,撰写《云芨七签校异》一书。为深入研究道教史作准备。同时又着手编写工具书《道教辞典》。

假日伴岳父及友人出游,谈笑风生,对庙宇道观典故,解说娓娓动听。岳父以诗记之。

石驸马大街寓所遭火灾,全家迁至景山西街。

11 1933年(四十岁) 仍执教于燕京大学。

三月,研究佛教经典《大藏经》之大型工具书《佛藏子目引得》(三册,与洪业等人合编),由燕京大学图书馆引得社印行。

四月,小说戏剧集《解放者》出版。

六月,父许南英诗词集《窥园留草》由台湾同乡资助,许地山自费出版。内收许地山《窥园先生诗传》。

燕京大学实行教授工作五年休假一年的制度。许地山应邀赴广州中山大学讲学,周俟松同行。趁此机会,许地山、周俟松特意绕道由香港乘船云故乡台湾,瞻仰故居,拜会庶母与亲友,历时十余天。

八月,由许地山作词,译词的歌曲集《初中模范唱歌教科书》出版。

十月、十一月,发表短篇小说《女儿心》。 为青岛圣功女子中学作校歌歌词。 次女燕吉生。 1934年(四十一岁)

一月,发表短篇小说《人非人》。

二月,许地山从广州出发取海路第二次去印度考察。周俟松返京。

六月,论著《道教史》(上册)出版。是为许氏宗教研

12 究的重要成果。

赴印度途中创作短篇小说《春桃》,于七月发表。是为人们一致称道的现实主义杰作。

七月初从印度启程回国,特意绕道苏门答腊棉兰市祭扫父墓。

十一月,发表论文《观音崇拜之由来》。 十二月,发表杂文《上景山》。

本年十月,茅盾《落华生论》发表,为许地山研究之重要专论。

岳父周大烈(印昆)逝世。 1935年(四十二岁)

一月,发表译作《二十夜间》(印度民间故事)。后又翻译《太阳底下降》。

一月,发表杂文《先农坛》

二月,在北京大学对学生作题为《造成伟大民族底条件》。

三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捕。许地山联合友好多方营救,未成。

四月,发表《序〈野鸽的话〉》。

五月至八月,发表论文《近三百年来的中国女装》。 时与燕京大学教务长意见不合。适逢香港大学登报招聘中文学院创院讲座教授,主动去函联系。经胡适推荐,毅然

13 应聘。九月一日正式赴港就任。到职半月即提出改革建议。

十二月,出席欢迎徐悲鸿之晚宴。

本年三月,阿英《钱杏邨》的《现代十六家小品》一书出版,对许地山的《空山灵雨》作了专题评论。

1936年(四十三岁)

一月,香港大学中文系正式改组,许地山获委任为中文系教授,主持中文系工作。

许地山就任后,着手对港大中文系课程进行全面改革,使面貌焕然一新。

三月,在中文系讲师马鉴演讲会上发表谈话,指出中国文学之三弱点。

四月,与科士打教授带领港大二十余学生赴广西、湖南、江西考察教育。

重视社会教育、青年教育,连续数月作过多次演讲。 十一月二日,在港大举行的鲁迅追悼会上,作题为《鲁迅先生对于中国新文学之贡献》的演讲。

十一月,与华南人士签名响应北平文化界八项主张,要求国民政府组织统一战线,一致抗日。

与许多南来文化界人士交往密切,帮助他们在港从事文化活动。

1937年(四十四岁)

任职港大中文系,积极从事社会文化活动。

14 年初,港大英籍教授诺曼·法朗士(后在日军进攻时阵亡)曾邀许地山一同送药延安(由中国福利会筹措),惜请假未准。三月,率“香港大学广西考察团”赴梧州、南宁、柳州、桂林考察。

四月,在港大作“桂游感想”的演讲。

五月,协助徐悲鸿在港大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并同游赤湾宋帝昺陵墓。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许地山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走出书斋,上街头演讲;写文章宣传抗日,深夜帮流亡学生补习文化课,与汉奸文化作斗争。

与林语堂、郑振铎、汤又彤、简又文等发起组织“中国非常时期高等教育维持会”,并发表“保卫文化,完成救亡使命”的宣言。

十二月,筹划多时的“中国古物展览会”在港大举行。 1938年(四十五岁) 仍任职港大中文系。

一月,前国务总理熊希龄在港逝世,许地山夫妇执拂致祭。

一月,为香港大学女生同学会演剧筹赈支持抗日将士而创人选独墓历史话剧《女国士》。

三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许地山与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丁玲、胡风、夏衍、田汉、郁

15 达夫、朱自清等四十五人被推选为理事。

四月,往大屿山考古。

四月,出席第二次“文艺座谈会”,并讲述“抗战中文写作应取的方针”。

四月,因长女棥新出走,两次接受《华字日报》记者访问。

五月,任“基督教学生联合会”国语演讲评判。

十月,任“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会”发起人。在纪念会上发表演讲。

又,闻鲁迅上海寓所失火,与茅盾等以纪念会名义致电慰问许广平。

十一月,在“旅港福建商会救济难民临时委员会公演大会”上演讲。

十二月,任“中华艺术团”主席。

十二月,引导港督罗富国爵士夫妇参观“中国现代名人书画展览会”。

十二月,被聘为“华南电影界兵灾筹赈会”顾问。 本年发表各种体裁的作品有:

六月,发表旧体诗:《二七年六月我空军轰敌长江捷报飞来喜而赋此》。

七月,发表英文稿《武训》(wunshiunu)。

十月,发表杂文:《关于鲁迅先生纪念会的“不守时刻”》。

16 十一月,发表独幕话剧:《女国士》。 1939年(四十六岁)

仍任职香港大学。每周任课二十小时以上。业余时间准备《梵文字典》的编纂工作。并着手撰写《扶箕迷信的研究》一书。三月,与文化界人士积极筹备的“香港新文字学会”得香港政务司批准登记为合法团体。

三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香港文协)成立。与搂适夷、戴望舒、叶灵风等九人被推选为常务理事。此后连续三年许地山都担任理事兼总务之职,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五月,香港“中英文协会”成立,被推选为主席。 七月,“香港新文字学会”成立,被推选为理事。曾举办语文讲座,讲解《中国文字的将来》等专题。

九月,与简又文、陆丹林、叶浅予、欧阳予情、胡春冰、李应林等发起成立“中国文化协进会”,被推选为理事,后任常务委员,并兼该会举办的“文化讲座”讲师。

十二月,“中国电影教育协会香港分会”成立,被推选为理事。

本年积极参加上述各团体组织的活动,如:“欢迎粤剧救亡服务团大会”、“文艺鲁迅纪念座谈会”、“广东文物展览”等,还主持或协助其它一些活动,如:“何铁华沦陷区名胜影展”、中小学生的国语比赛、作文比赛、故事演讲等。

17 本年发表各种体裁的作品有:

一月,发表论文:《一年来的香港教育及其展望》。 一月,发表论文:《怡情文学与养性文学》(为简又文编译之小说集《硬汉》所作序言)。

一月,发表论文:《中国思想中对于战争的态度》。 二月至五月,发表中篇小说《玉官》(连载)。 三月,发表旧体诗:《题南注公手迹》(并序)。 四月,发表旧体诗:《面壁齐稿·题徐悲鸿柳间双鹊图》。 四月,发表旧体诗《面壁齐稿·仲琴先生五十初度敬献拙句为寿》、《面壁齐稿·为雷竺笙先生题张大千检书看剑轩图》。

七月,发表杂文:《七七感言》。 七月,发表杂文:《忆卢沟桥》。 八月,发表杂文:《老鸦咀》。 八月,发表杂文:《一封公开的信》。 十月,发表杂文:《国庆日所立的愿望》。 1940年(四十七岁)

仍任职于香港大学。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着手编纂《道教史》之工具书——《道藏子目通检》。在弟子李镜池的协助下,将一千余册道藏及辑要的子目,制成三万多张卡片,历时一年多,完稿后交香港商务印书馆发排。

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社会活动极其频繁,例如: 一月,担任港大中文系研究室“中国语文讲座”讲师。

18 二月,受聘为“民族文化书院”在港招生考试的评阅委员。 二月,协助画家关良举办画展。

三月,在“梅芳学校”演讲《中国新文学之研究》。 三月,担任蔡元培临时治丧委员会委员。 三月,担任“青年励志社”文学指导。 四月,担任“元培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委员。

四月,出席香港“文协”会员大会。与胡乔木、杨刚等起草电讯稿,以大会名义致电慰问前线将士。

五月,出席香港“文协”举办的音乐座谈会。

六月,为香港“文协”举办的“文艺讲座”主讲《中国文学与印度文学》

六月,应“港九教师联会”之邀,为该会会员演讲《拼音字和像形字的比较》

七月,担任“国立院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巡视委员。 八月,担任“鲁迅先生六十诞辰纪念会”主席并致开会词。 八月,在香港“文协”主办的文艺讲习会结业典礼上演讲《作家的责任》。

九月,在“新文字学会”举办的语文讲座上讲《中国文字的四声问题》。

十月,积极推行“儿童剧场”,并出席指导会。

十一月,在“中国文化协进会”的“文化讲座”上主讲《现代文化》。

19 十二月,担任“基督教华南战时儿童教养会香港筹款特组委员会”委员。

本年发表的各种体裁的作品: 一月,发表论文《中国文字的命运》。

一月,发表书信体短篇小说《无法投递之邮件·答寒光》。 三月,发表纪念文章《蔡孑民先生的著述》。 三月,发表论文《香港小史》(上)。 四月,发表论文《香港小史》(下)。 六月,发表两幕历史话剧《凶手》。 七月,发表杂文《今天》。

七月,发表书信体短篇小说《危巢坠简》。

八月,发表杂文《对于本年公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入学考试的感想》。

九月,发表杂文《谈〈菜根谈〉》。 十一月,发表杂文《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本年还在《香港大学学生会会刊》上发表杂文《猫乘》。 1941年(四十八岁) 仍任职于香港大学。 热心从事社会活动,例如:

一月,出席香港“文协”欢迎柳亚子之茶叙,并任主席。 一月,在香港“文协”主办的第二次文艺讲习会上主讲《情感与文学》。

20 一月,为叶浅予、戴爱莲主持婚礼。 一月七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

二月一日,香港文化界人士公开发表宣言,呼

团结、和平、息战。许地山第一个签了名。

二月,在“中国文化协进会”主办的第二期“文化讲座”上,主讲《现代文化概观》。

二月,出席香港“文协”欢迎夏衍、范长江、宋之的大会。 三月,任“合一堂”少年部主办“升学与择业问题演讲会”主讲。

三月,任“北大同学会理事会”的财政委员。 四月,出席“中英文文化协会”欢宴港督大会。

四月,出席“中国文化协进会”的“补助文艺作家贷金委员会”,负责审查申请者资格。

五月,担任“青年会”主办的全港学生论文比赛评判。 五月,“香港妇女兵灾筹赈会”为教育难童筹款而义演《孔夫子》。许地山主持揭幕礼。

六月,出席“中英文化协会”主办的王济远画展。 六月,出席香港“文协”主办的“高尔基逝世五周年纪念大会”及电影《高尔基的童年》献映礼。许地山主持揭幕并报告高尔基生平。

七月,与郭沫若、茅盾、巴金、胡同等联名致函世界作家:赛珍珠、斯诺、罗曼罗兰等,提倡正义与人道。

21 七月,起草“从业知能补充学校”建立意见书及计划。 本年发表的各类作品:

一月,发表论文《民国一世——三千年来我国礼俗变迁的简略回顾》。

一月,发表论文《香港与九龙租借地史地探略》。 二月,发表短篇小说《铁鱼的锶》。发表不久,即为郁达夫转载于新加坡《华侨周报》,并称之为“坚实细致的小说”。

三月,发表论文《香港史地探略》。 四月,发表论文《香港考古述略》。 五月,发表杂文《青年节对青年讲话》。 六月,出版论著《扶箕迷信的研究》。 六月至七月,发表童话《萤灯》(连载)。

七月至八月,发表童话《桃金娘》(连载,为批评香港守旧派鼓吹所谓“保存国粹”而作。引起学术界的很大震憾。此文极受茅盾、柳亚子、胡愈之、胡绳等人称赞。

又,本年还发表自传《我的童年》(包括周苓仲《父亲的童年》)。

暑假期间,为集中精力完成《道藏子目通检》一书的序文《道教源流考》,独往沙田櫱园埋头写作。由于工作过度,积劳成疾。七月二十八日回家,次日下午,视察华侨中小学教师暑期讨论会。晚上,接待蔡元培夫人来访。深夜,忽然背痛,出汗,呼吸急促,家人为之按摩。经医生诊断,为心

22 肌炎,嘱在家休养。但他病中仍以笑谈答谢友人慰问。八月四日下午,神色骤变,呼吸困难。医生闻讯于二时一刻赶至,然许地山心脏已停止跳动,猝然与世长辞,终年四十九岁(虚岁)。当日下午四时许,宋庆龄先生第一个送来花圈,并与遗体告别。

八月五日十二时大殓。许夫人周俟松率子女和亲友百人向遗体告别。下午三时,移灵于香港大学礼堂,行基督教告别仪式。此时,港大钟楼鸣钟,并降半旗致哀。港大校长史乐斯报告许地山生平事略。参加祭灵的知名人士有:颜惠庆、王云

五、周寿臣、叶恭绰、马鉴、梅兰芳、陈君葆、陈铁

一、费招若兰、何艾令、张一麟、史乐斯等。同时,香港大学教职工和学生、燕京大学旅港同学会、北京大学同学会、保卫中国大同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中英文化协会、中国文化协进会、新闻记者公会以及香港和广州各界代表群众近千人参加祭仪。四时举殡,由弟子扶灵出堂,安置灵车,一路缓缓而行,移葬于香港薄扶林道中华基督教坟场。

八月二十一日下午三时,全港文化界在加路连山孔圣堂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宋庆龄先生送了花圈。张一麟致词,叶恭绰宣读祭文,马鉴报告生平事略。花圈、挽联甚多。

十一月九日,新加坡华侨及各界人士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也举行了追悼会。胡愈之致词,郁达夫宣读悼文,徐悲鸿

23 等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或挽联。

地山先生殁矣!大著《道藏子目通检》生前曾交商务印书馆付印,日寇占领香港后,将印书馆藏稿室改为马廄,使其三万张稿卡散失无遗。这真是终身憾事,无可弥补的损失!

24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孔子——【生平年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集团大事年表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李煜大事年表

麦当劳大事年表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许地山生平大事年表
《许地山生平大事年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