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导论课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9: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导论课学习心得体会与计划

心得体会

在上学科导论课之前,我对汉语国际教育要学习的课程的了解很少。只是对古代汉语有兴趣,然后又认为学习和掌握英语是大势所趋,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因此选择这个专业的。对于这个专业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对“对外汉语”的关键词的理解,开学后甚至对这个专业有种“叶公好龙”的感受。

然而,上完四节学科导论课后,我接触到一个具体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系统概括。使我对本专业有更全面、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对汉语国际教育这门学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收获了一些心得。接下来我将谈谈我的感受和体会。

我们的学科导论课分为两个部分:中国国古代史和外国文学。我本人对这两部分兴趣挺高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最后一节课,侃侃而谈的老师如数家珍般列举着外国文学知识,或耳熟能详,或高深莫测。我发现我虽然涉猎过一些外国文学著作,但是是远远不够的,它们就如同隐匿着无数宝物的海洋,我不过是海边拾贝的小童。我发现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同顿时觉察到自身的不足和弱点。于是更加坚定了我去图书馆借几本外国名著的想法。

当初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只是凭着自己模糊而主观的想法,认为这个专业既能培养自身的语言和文化素养,又能将汉语甚至中华文化传播给世界。这样的想法现在想来显然过于肤浅和稚嫩,真正的对外汉语的内涵远不止这些,而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更是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我们本身的语言环境是汉语,因此很多我们认为很自然的说法或用法、很简单的发音或语调对于初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都可能是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掌握系统的理论的语言知识,真正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母语,然后深入浅出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注意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而不是以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让外国学生觉得汉语艰深复杂从而丧失信心。

学习计划

1.每个月必须看完三本书。我个人认为对于此专业,阅读量十分重要。遇到好词好句要摘抄,要不定期写写读后感。既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也是给以后的自己积累量化,厚积薄发,以量变促成质变。

2.好好背单词、语法。努力学习英语。 3.认真做笔记,不懂就问,不耻下问。

窃以为计划第一点为重中之重,下段为详细计划:

·第一学期先再去细心研读和咀嚼一遍初中小学时买了并涉猎过的鲁迅、巴金、曹文轩、沈石溪、毕淑敏等等作家的书。了解其中实际较为深入的道理。

对于这一计划,我是已经实践过一部分的了,以前小时候看鲁迅,看的东西过于表面和肤浅,虽然大致主线和想要表达的救国思想和讽刺国人麻木的主旨能看清。但是其实很多文章,我当时年纪尚小,伏笔和某些借代是看不出的。

在此举两个例子:

《狂人日记》里对于“月光”“赵家”的指代的是“真话、真相”和“政府、官方”。《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作者通过狂人的内心表白这样一种角度,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病态,并且在文章末发出了对社会的深切忧虑和期盼。

《根鸟》中对于那个有关紫烟的梦,其实是一个理想。根鸟在现实和虚幻之中的苦苦挣扎,类似唐玄奘的充满磨难的西行,实质上也是对当下某些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射和反思。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消费社会,金钱和欲望填满了梦的天空,有多少人还会拥有如此纯净诗化的梦,又有多少人会为此去千里跋涉、万里苦旅?

在如今的年龄去看它们,必定又是另一个样子,甚至会觉得变成了一本新书。我小学看《小王子》的时候就曾经听过一句话:“你十岁的时候看的《小王子》和你三十岁看的《小王子》,绝对不像是同一本书了。”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做阅读笔记、摘抄也是很重要的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经过积累,以后看着这些永恒的、娟秀又蕴含着丰富情感的字迹,会感谢昔日努力的自己吧!

·常去图书馆,看书不分中外古今,要敢于尝试不同类型的书籍。多想多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留多一些时间给阅读。

·明确自己的位置、来大学的目的。告诉自己:“我是学生,我要学习”。先学习再玩耍。

在此我要感谢学科导论课对我的启迪和点拨,谢谢辛苦的老师。

最后的最后,我希望我能通过四年的努力,做到学有所成。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导论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导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导论学习心得体会

学科导论课

论文:学科导论

学科导论课心得

汉语国际教育教案

园林学科导论论文

华工学科导论论文

会计学学科导论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导论课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导论课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